第一百三十七章 分化

“沈勇,你這是賣的什麼關子?奔襲蔡州?斷黃巢後路?不怕弄巧成拙嗎?”沈勇風塵僕僕,一身征塵,但是卻掩飾不住雙目之中的那縷精芒,看得在旁邊彙報戰損和戰果的陸明都跟着嚇了一跳,倒是袁襲和薛洋對視一眼,看出了對方眼中的意思,開口問道:“你打算如何佈置?”

“分化秦宗權和黃巢,將秦宗權拖回蔡州。”沈勇倒是一開口就說出了重點,旁邊的向傑緊跟着開口道:“十三司已經事先刺探過二人的關係,秦宗權和黃巢是貌合神離,黃巢收降秦宗權之後,將他手中八都兵力全都分散拆解,秦宗權手中只剩下王淑和鹿晏弘二人統領的不到一萬人的兵力,其餘人馬都被尚讓給收了過去。秦宗權在隨黃巢進入陳州之前,留下王淑守蔡州,應該是不想老巢被端。”

“秦宗權在蔡州起家,此前一直在朝廷和黃巢之間搖擺不定。黃巢在退入中原之前,秦宗權還是朝廷御封的蔡州刺史,對於蔡州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丟的。”薛洋點了點頭道:“只是王成的兵馬一旦動了,這其中的關鍵一旦把握不好,很有可能吸引黃巢主力南下,到時候整個中原戰局都會隨之大變,我等好不容易早就的局面也會被徹底掀翻。此等後果你們十三司可曾有預料?”

“所以末將特來請示主公,同時也是想陳明部署,請主公指正。”沈勇聽出了薛洋話語中的意思,當即抱拳道:“末將和指揮使商議的結果是,讓王成大軍出新息,然後進入褒信北上新蔡,逼近平輿。一旦平輿受到我軍威脅,那麼秦宗權一定就坐不住了,平輿距離蔡州治所汝陽只有數百里之遙,平輿出現戰事,整個蔡州都會震動。”

沈勇說完之後向傑跟着道:“與此同時,我第四衛可以移兵淮陽,畢竟陳州境內,讓黃巢左右爲難之下,必然會竭盡全力刺探我軍虛實,到時候我十三司安插在秦宗權身邊的眼線就可以出動,說服秦宗權去和黃巢分兵。只要拖住秦宗權,就等於將黃巢的一條腿拖在了蔡州,他就無法全力向東,和我大軍正面起衝突。主公可以讓潁州的楊行愍北上,堵住潁州缺口,逼迫黃巢北上。”向傑很顯然是早有預謀,將沈勇的這一招後手發揮到了極致,也讓袁襲和薛洋不由自主的點頭。黃巢和秦宗權一旦分兵,其本身實力大損之下的確是無法全力東進,而且黃巢對於秦總權的防範也一直都沒有減少,一旦對方回到蔡州,不僅不能讓他穩住後方,反倒是牽扯他更多的精力,那麼在潁州楊行愍北上之後留給黃巢的就只有一條路可走了。

“軍師,你說朱全忠如今應該是如何籌謀的?”薛洋沉吟半晌之後忽然擡頭問道,不過其眼神之中透露出的那一絲亮色卻讓沈勇和向傑面色一喜。

“朱全忠嘛,只怕是收到了我軍鹿邑一戰的結果之後也在考慮黃巢下一步東進的後果了。”袁襲手捋長鬚,微微點頭道:“不過對於他而言,能夠保住宋州,儘量將戰火壓制在我亳州境內就算是達成所願。下一步只怕會以宋州爲根基,連接汴州舊地,逐步蠶食汴州、滑州等中原州郡,向西虎視東京,往東則只怕是窺視山東,甚至是徐州這等繁華富庶之所。”袁襲說完之後笑道:“臣以爲沈勇的這一計策雖然風險極大,但是卻能夠一舉算計周邊所有的諸侯勢力,甚至連未曾出兵的北方李克用和西川田令孜都可能被捲進來。”

“這麼說來軍師也同意十三司的謀劃了?”薛洋起身笑道:“也罷,授權十三司全權部署此次行動,着令第一衛王成所部以及第四衛全軍配合,務必要將秦宗權拖在蔡州,逼迫黃巢不能東進和我軍在亳州決戰。”

薛洋這句話一說出口,向傑和沈勇固然是擊掌相慶,就連袁襲也是跟着點頭,開始馬上撰寫命令,讓十三司送往蔡州王成處,讓他近期出新息進軍褒信。沈勇和向傑則一方面和袁襲繼續商議這整個佈局的所有謀劃,將其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全部考慮進去,甚至就連陸明都將第四衛軍務扔給陳瑜,和隨後趕來的李振一頭紮了進去。

隨着淮南軍軍政方面越來越成熟,類似於這種薛洋從後世帶來的參謀制度也在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戰前對於謀劃的側重,各項準備事務提起佈置的這種辦法讓第一次參與進來的李振新奇之餘也是暗自感嘆淮南軍崛起不是偶然因素。

這一班人從下午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才結束,按照計劃,沈勇顧不得休息匆匆趕回蔡州,他除了要配合王成進軍之外,還需要實地指揮十三司執行分化秦宗權和黃巢的任務,整個十三司的這番謀劃,前期實施的關鍵基本上都是需要他來操作。不過他走之後向傑也飛速傳訊將在光州的吳明匆匆調來亳州,讓他負責北方對付朱全忠的事情。

薛洋在亳州領銜的這次淮南軍北方整體方略的改變在隨後就開始影響了整個中原大局。在吳明匆匆趕到之後就開始佈局對朱全忠的謀劃,大量的十三司暗線開始進入宋州一代,除了刺探朱全忠的宣武軍情報之外,還有就是吳明提出的準備滲入宣武軍內部。

不過北方的情報工作在全面啓動,沈勇那邊動作卻非常快,中和三年七月初,在沈勇和王成匯合之後,王成手中的三個都立即出動,從新息出發之後不出三日間就急行軍進入褒信。褒信守軍雖然早就得到了黃巢等的指令對於南邊的淮南軍嚴加防範,但是在急行軍忽然出現的王成大軍面前,這座小城只是匆匆抵擋了半日瞬間就被大軍攻入城內。

王成大軍攻入褒信的同時,沈勇的指令也迅速進入秦宗權的大營,和暗線接上了頭。軍隊這邊一開動,十三司這邊就將情報遞給了秦宗權手上。在沈勇的授意之下,這份情報將王成的意圖直接改成了攻佔汝南,收復蔡州。

這個消息頓時讓秦宗權坐不住了,而且在隨後留守汝南的王淑的急報也隨後送了過來,褒信被拿下之後王成是絲毫不停留,率軍直撲新蔡。作爲蔡州東南重鎮,新蔡的防禦還是非常穩固的,黃巢在率軍進入陳州的時候還特意留下了一萬多兵馬駐守新蔡,一方面是防備申州淮南軍和潁州廬州軍北上,另一方面也是牽制汝南和平輿一帶秦宗權的勢力。這新蔡一受到攻擊不僅僅秦宗權坐不住,連帶着黃巢也坐不住了。所以在秦宗權拿着急報去找黃巢的時候對方也在和尚讓商議這急劇變化的蔡州局勢。

“陛下,蔡州是我大齊根基所在,萬萬不能有失。在如今陳州未曾被拿下之前,我軍能夠真正握在手中的就只有蔡州,所以臣以爲應該盡起大軍南下剿滅淮南軍,然後南下蘄州,和當年留在蘄州的舊部呼應,佔據漢水地帶,依據此地富庶,我軍自然可以左右逢源,還可往西進入川中,威脅唐皇行宮。”尚讓雖然很着急目前的局勢,但是他的一番分析還是面面俱到的,而且悄無聲息之間就將目前大齊軍面臨的危局給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不過他的這番分析卻讓秦宗權有些傻眼,當即搖頭道:“陛下不可,那淮南軍在南下囤積了重兵,目前不僅派兵攻擊新蔡,而且申州境內還有號稱淮南軍第一衛的數萬兵馬枕戈待旦,我軍一旦南下,光是申州就需要大量兵馬長期大戰。如此一來的話北面唐皇大軍一旦撲上來我軍危矣。”

秦宗權此前就做過對淮南軍的調查,所以他說的淮南軍的實情比起黃巢來要細緻的多,而且在鹿邑大戰結果出來之後,不僅僅黃巢放下了對淮南軍的輕視,就連尚讓對此也是直皺眉頭,無話反駁。

“陛下,臣以爲不能南下,應該北上。”秦宗權見到尚讓不說話了,知道他對淮南軍有一定的瞭解,所以一聲咳嗽之後道:“只有北上拿下汴州,才能夠和東京連成一片,擴大我們的迴旋餘地,而且——”秦宗權看了一眼黃巢道:“朱溫這個叛徒如今就盤踞在宋州,若是我大齊不能將其收拾了,往後唐皇再繼續挖我們大齊根基就太容易了,還給了這個叛徒在外面造謠陛下的機會。”

秦宗權的這番話讓黃巢沉吟不語,連帶着尚讓也跟着不說話,朱溫是大齊君臣上下一個永遠的痛,只不過黃巢不知道的是,朱溫之所以反叛這其中尚讓和已經陣亡的孟楷在其中作用頗大,如果不是他們二人聯手壓制住朱溫求救的急報,讓朱溫在同州進退無路,孤立無援的話,只怕如今朱溫也不會那麼容易就投降大唐,成爲官軍攻打大齊的急先鋒。所以秦宗權的這番話算是打在了尚讓的軟肋之上了,朱溫一天不被剿滅,尚讓心頭就始終有個梗過不去。

“陛下,等到拿下宋州之後,我軍可以沿着運河直奔山東,那地方地富人稠,適合我大齊在那裡長久發展,往北可以進入幽州,往南可以沿着運河南下,我軍可以左右逢源。”秦宗權見到機會差不多了,跟着說道。

“那蔡州怎麼辦?”尚讓跟着問道,他不反對秦宗權的謀劃,實際上從他之前勸阻黃巢去報復亳州的淮南軍開始,他就已經將大齊軍的落腳點放到了山東,那地方背靠大海,屬於一塊進可攻退可守的地方。不過他對於秦宗權和黃巢一樣,都始終放不下心中的警惕和提防,此前他在黃巢和大唐朝廷之前搖擺數次,這種人在關鍵時刻就有可能會給你來一記窩心拳,讓你措手不及。秦宗權費心費力籌謀,這背後只怕就是蔡州。所以尚讓在明白這一點之後直接開口。

不過秦宗權早就預料到了這一點,所以是不慌不忙道:“臣以爲,對於王成大軍,只需要派遣一支勁旅守住新蔡,將淮南軍逼回去即可。至少在我軍北上打敗朱溫之前,要確保蔡州不能出現變故即可。”他說的是含含糊糊,但是尚讓卻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是增援新蔡,確保南線無虞,以確保大齊軍能夠安心北上進攻宋州。

“那該如何行事?”黃巢轉頭朝着尚讓問道,在當上大齊皇帝之後,黃巢就不再過問具體事務,大齊的軍政事務幾乎都交給尚讓處置,所以此時此刻黃巢很自然的就直接詢問尚讓。

“陛下,不如先聽聽太尉的意見如何?”尚讓眼珠子一轉忽然將話題推到了秦宗權身上。

“陛下,如今蔡州境內我軍約計有三萬多人,其中多數爲蔡州本地軍馬,對於王成的淮南軍入侵,這些兵馬將領都有同仇敵愾之心,臣以爲只需要派遣一得力之人統籌指揮蔡州境內人馬,再調集百姓參戰,必然可能將王成趕出蔡州。”秦宗權說的是有條有理,而且還直接點出了目前大齊軍的困境之上。在連續多番征戰之後,其本部精銳被殲滅的越多越多,裹挾而來的百姓需要經過多番征戰才能從中選拔出合適的兵員加入正軍。

“那愛卿前往蔡州坐鎮如何?”黃巢眼角微微一動,看着秦宗權道:“愛卿身居太尉之職,本身也是蔡州本地人,返回汝南坐鎮,自然可以統籌兵馬地域淮南軍北上,爲我大齊解燃眉之急。”

黃巢的話讓秦宗權心頭涌出一絲喜意,但是還沒等他說話,尚讓就跟着說道:“只是如今我軍在淮陽新敗,軍力危殆,再加上如今陳州圍城大戰還在繼續,所以無法給你什麼支持,太尉只能自力更生回蔡州組織軍力反攻王成了。”

秦宗權臉色一愣,他原本想借此機會將自己的八都兵馬要回來的,但是現在看來尚讓不僅一個子都不給,還想將身邊的鹿晏弘也給扣下。但是此時如果他不走的話,那麼他接下來肯定再也沒有機會返回蔡州了。所以想了想之後咬咬牙答應了。

“通知新蔡的韋國素,秦宗權返回蔡州之後他要繼續牽制汝南方向。”秦宗權離開之後黃巢雙眼之中冒出一絲寒芒,隨後繼續道:“另外派遣得力人手回蔡州,籌集糧草和人口,供給我軍北上。”

第八百三十二章 朔州失守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內亂紛起第一千零四十章 大三路戰法第五十五章 東西合併第七百九十五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五百五十一章 英雄遲暮第四百七十一章 南北吞併(上)第六百零二章 趁火打劫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字長蛇陣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往事如煙第五百五十七章 南境一統第二百七十六章 名臣歸心(上)第六百九十一章 兵進上庸第八百七十四章 恐慌第二百七十章 帝都大難(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撥亂反正(下)第八十二章 揚州動亂第七百四十七章 直通巴蜀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破臨淄第二十一章 合謀第二百六十八章 鹽鐵之爭第二百零一章 機鋒四起第四百二十一章 一打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差距第四百八十章 應變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決戰高陽(下)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屬意誰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蘇州定計第二百六十二章 卞山突擊戰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決戰(上)第五十章 水軍出擊(六)第九十八章 反擊第六百二十六章 魯陽關對峙第二十四章 夜戰無雙(下)第六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下)第二百三十章 金陵歷風雨(三)第五百一十五章 翻盤(下)第五百九十章 金陵的反應第九十六章 波濤洶涌第一百四十二章 入局第九百三十九章 七裡橋之戰(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名臣歸心(下)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隕落之謎第五百三十三章 送女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爭鋒相對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版改土歸流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兵臨漳水(中)第八十六章 斷敵分兵第四百三十一章 建號立制(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壓第八百五十七章 席捲天下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會師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火銃兵攻堅第五十三章 連環計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婚(上)第九百五十九章 攻城打援(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潰敗第六百三十三章 圍困襄陽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陵風雲(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搬空徐州第四百七十九章 突變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婚(下)第四百八十章 應變第六十六章 府城鉅變(下)第一百六十章 兩敗俱傷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疑兵之計第八百一十九章 偷襲第六百四十七章 算計第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二十七章 流水無意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八百四十七章 驚動天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王鐸的心思第五百二十三章 兵出江州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火銃兵攻堅第九百四十章 人馬辟易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自帝都的交易(下)第五百零三章 桂陽風雲第一百八十九章 樑父山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包圍與反包圍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燕子樓前第三百九十章 炸營第九百五十七章 兵進藍田第三百八十二章 湞水阻擊戰(上)第六百三十八章 風火連天(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惠及江東第八百二十七章 瞠目結舌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軍進湖州第八十四章 兩路援軍第二百九十四章 生擒董昌第八百五十七章 席捲天下第七百一十四章 挑明瞭第四百零九章 劉氏內訌(中)第八百六十三章 戴友歸的心思第九百一十六章 調整部署第五百四十章 三軍圍豫章第四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決戰(二)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衝擊
第八百三十二章 朔州失守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內亂紛起第一千零四十章 大三路戰法第五十五章 東西合併第七百九十五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五百五十一章 英雄遲暮第四百七十一章 南北吞併(上)第六百零二章 趁火打劫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字長蛇陣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往事如煙第五百五十七章 南境一統第二百七十六章 名臣歸心(上)第六百九十一章 兵進上庸第八百七十四章 恐慌第二百七十章 帝都大難(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撥亂反正(下)第八十二章 揚州動亂第七百四十七章 直通巴蜀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破臨淄第二十一章 合謀第二百六十八章 鹽鐵之爭第二百零一章 機鋒四起第四百二十一章 一打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差距第四百八十章 應變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決戰高陽(下)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屬意誰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蘇州定計第二百六十二章 卞山突擊戰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決戰(上)第五十章 水軍出擊(六)第九十八章 反擊第六百二十六章 魯陽關對峙第二十四章 夜戰無雙(下)第六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下)第二百三十章 金陵歷風雨(三)第五百一十五章 翻盤(下)第五百九十章 金陵的反應第九十六章 波濤洶涌第一百四十二章 入局第九百三十九章 七裡橋之戰(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名臣歸心(下)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隕落之謎第五百三十三章 送女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爭鋒相對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版改土歸流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兵臨漳水(中)第八十六章 斷敵分兵第四百三十一章 建號立制(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壓第八百五十七章 席捲天下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會師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火銃兵攻堅第五十三章 連環計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婚(上)第九百五十九章 攻城打援(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潰敗第六百三十三章 圍困襄陽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陵風雲(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搬空徐州第四百七十九章 突變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婚(下)第四百八十章 應變第六十六章 府城鉅變(下)第一百六十章 兩敗俱傷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疑兵之計第八百一十九章 偷襲第六百四十七章 算計第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二十七章 流水無意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八百四十七章 驚動天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王鐸的心思第五百二十三章 兵出江州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火銃兵攻堅第九百四十章 人馬辟易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自帝都的交易(下)第五百零三章 桂陽風雲第一百八十九章 樑父山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包圍與反包圍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燕子樓前第三百九十章 炸營第九百五十七章 兵進藍田第三百八十二章 湞水阻擊戰(上)第六百三十八章 風火連天(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惠及江東第八百二十七章 瞠目結舌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軍進湖州第八十四章 兩路援軍第二百九十四章 生擒董昌第八百五十七章 席捲天下第七百一十四章 挑明瞭第四百零九章 劉氏內訌(中)第八百六十三章 戴友歸的心思第九百一十六章 調整部署第五百四十章 三軍圍豫章第四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決戰(二)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