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撫字其後

而在此時李振也傳訊陸明,將每一旗旗兵的數量給定了下來,以四千人爲一旗,在陸明隨後組建陳墨旗之後,平南軍手中一下子多出了一萬多八旗兵,由此在平南軍主力南下作戰的時候,剿滅獠人的任務就全部交給了這些八旗兵。雖然這些人的戰力比起平南軍要差了一大截,但是對付和他們同本同源的獠人其他部落來看,得到了平南軍裝備之後的八旗兵卻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

不過李振在收到陸明轉過來莫山旗的戰鬥過程之後,立即通知後方民政官員迅速前來,將改土歸流的舉措迅速在括州和建州等地就地展開,凡屬於獠人部落,在收到本地官衙命令之後,自動前來投誠者,官府可以根據其部落人口數量多少給予授官,以正式官職取代各部落的族長、族老等職務,以此配合八旗兵的行動。

授官大小從最底層的亭長到縣長,甚至於爲了方便管理這些獠人聚集區,李振因地制宜,直接將唐興城、建陽城這等漢獠雜居的區域改成了試點,城池附近授官的時候以漢人爲主,獠人爲輔,而在城外獠人多的地方則以獠人爲主,當地漢人爲輔。如此一來迅速釐清了兩州漢獠之間錯綜複雜的現狀,並且一層層對下分解之後,很快括州和建州內部,大大小小的官員就紛紛到位,在兩州刺史府的統一管轄之下,逐步進入正規。

而與此同時陸翊也趕到了括州,對於八旗兵下達了嚴厲的軍令,凡是已經授官的區域內,八旗兵嚴禁洗掠搶奪,八旗兵的作戰任務主要是對外,而不是對內。並且讓第三衛和第四衛對此執行最嚴厲的監督,防止這羣殺紅了眼,靠着屠殺快速發家致富的八旗兵破壞改土歸流的政令下達。

改土歸流和八旗制度,一文一武,徹底瓦解了獠人作亂的根由,在屠殺同族鑄就個人戰功的時候,莫山等早一批的八旗兵將確實得到了最大的利益,短時間內身價倍增,而且還陸續得到了陸翊頒佈的嘉獎令,這些在南征結束之後都會計入戰功,作爲日後賞賜的依據。而實際上,莫山這些人是在走一條不歸路,獠人的部落雖多,但是在征戰之時,八旗兵的損耗也特別大,以至於在隨後爲了確保自己旗下兵員的數量,莫山等八旗旗主不得不開始將手下各部減少殺戮,好爭取更多的戰俘,補充進入各部。這樣一來對於獠人人口的消耗就變得更加龐大。而改土歸流之後的獠人百姓,只要是願意接受漢化的,在各地縣衙官員的指導下,一旦獲得漢人戶籍,那就是漢人,從此和獠人徹底劃清界限。

所以如果說八旗制度是消耗獠人內部的人口數量,將隱患在短時間內依靠着武力減輕到極致的話,那麼隨後而來的改土歸流的命令和後續一系列的政令,則是徹底瓦解獠人的根基。在南平王府頒佈的政令當中,只有漢人才能享受新政的一系列利益,沒有漢人戶籍是沒有享受待遇的,就算是改土歸流的命令當中,對待獠人也只有內部有一定的保障。

所以在莫山這些人依靠着軍功改變戶籍,搖身一變成了漢民之後,不斷刺激他們而下達的土地政策和稅賦政策也讓他們這羣人成了所有獠人的標杆。深處大山之中,獠人百姓本身的生活水平就極端低下,就算是搬到各地城池附近的獠人,也因爲生產方式落後,而無法獲得更多收益。但是一旦變成了漢民,各地官衙就會直接派人指導他們務農甚至是經商,這對於獠人來說纔是具有致命誘惑力的地方。

整個光啓三年的四月份,前線大戰不輟,後方改土歸流的命令卻如火如荼推行,在莫山這些人的帶動之下,他們身邊的獠人最先安家落戶,並且成了所有獠人學習的榜樣,甚至於那些戰俘在明白平南軍的戰俘政策之後,其對於生活的希望也瞬間提升,一下子安穩了不少。

只不過平南軍對於獠人的這一系列舉措和莫山等八旗兵在掃平內部的獠人之亂後出現在戰場前線的時候,劉漢宏的日子終於走到了盡頭,在前前後後近十幾萬撩人大軍被平南軍連續擊敗,反倒是對方在很短的時間內組建八旗兵開赴戰場的時候,越軍就在不斷的廝殺當中連續敗退。

光啓三年五月初,第四衛攻佔建陽,拿下建州核心。隨後莫山和陳墨兩旗人馬開始四下散開清繳內部的時候,括州也被第三衛完整拿下,平南軍兵鋒終於從崇山峻嶺之中蔓延到了閔地,也將劉漢宏逼到了牆角。

而此時一直獨立作戰的第二衛也在溫州境內的橫陽地區將劉漢宏手下大將朱褒徹底打敗,俘虜朱褒以下數千人,兵鋒越過平陽,開始朝着福州和溫州交界處蔓延。

如此一來,南征三路大軍齊頭並進,送三個方向壓迫劉漢宏於福州境內的目標也初步實現。

“軍師,建州刺史府和括州刺史府呈交的最新公文,彙報改土歸流的最新進展。”前線戰事基本上都是陸翊在統一負責,李振趕來軍前的任務也是就地督導改土歸流命令的執行情況,所以對於政務他關注的更多。

“呵呵,看起來這些獠人在分到土地之後,變得溫順了不少啊。”建州那邊的情況比起括州也更加複雜,但是此時看起來效果卻比括州要好不少。大量的獠人百姓在刺史府的安排下從深山之中遷徙到平原地帶,分配田地,然後下發農具之後,已經開始在準備下一季的穀物種植了。南方普遍種植水稻,一年兩收,雖然地形坎坷,這些獠人分到的田地其品質也不怎麼好,很多地方還都是荒地。但是在不斷從北方調集過來的漢民的協助之下,墾荒速度很快,看得出來改土歸流的成效已經開始顯現了。

第八百二十九章 掃蕩瀘州第七百八十章 新式兵器第五百九十章 金陵的反應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份聖旨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火銃兵攻堅第三百一十三章 唐皇的心思第二百二十六章 郡主的心思第九百一十一章 角力長安(上)第八百六十七章 一朝名喪盡(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船過伶仃洋第二百一十三章 反擊(中)第五百五十二章 反間計第四十五章 水軍出擊(一)第九百一十四章 敲詐第七百五十四章 任山反擊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下南洋(中)楔子 再回首第八百三十一章 人力之極限第九百二十九章 火攻助陣第九十二章 晨曦瀰漫第一千零四十章 大三路戰法第八百八十五章 內幕第三百七十八章 魂斷交州(下)第二百零一章 機鋒四起第九百四十七章 三路合擊第七百三十八章 天塹變通途(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陵的反應第三十六章 陰謀陽謀(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如鯁在喉第五百一十二章 勝負逆轉第七百六十四章 掣肘重重第一百零四章 兵威壓鎮南第四百七十九章 突變第三百一十七章 王建下西川(上)第一百二十章 朱溫投唐第九章 輪臺問心第三百五十五章 嶺南第一戰(中)第七百一十四章 挑明瞭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局(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谷城之戰(上)第六百八十章 巡幸東都(下)第九百四十二章 炮擊徐州第八百二十八章 偷襲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天子守國門第三百三十三章 火中取栗(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還都長安第六百三十六章 攻佔峴山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追封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決戰(中)第九百二十一章 改變戰局第一百七十三章 河東軍至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起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軍進通州第三百零九章 那你把我一起娶了?第九十三章 成敗得失第四百九十二章 出其不意(上)第九百一十二章 角力長安(下)第九百八十二章 偷襲長安(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谷熟慘案(下)第二百零二章 恩斷義絕第五百零九章 金帛換和平(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第六百二十一章 荊州大戰(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縱敵第二百二十九章 金陵歷風雨(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如鯁在喉第六百七十九章 巡幸東都(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版改土歸流第五百零七章 再戰臨武(下)第二十一章 合謀第九百一十二章 鐵騎千羣第九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反撲(上)第八十三章 高駢回軍第九百八十七章 全軍開戰(中)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勝一擊第五百九十章 金陵的反應第四百三十五章 來自長安的拉攏第二百九十七章 逃逸第三百九十六章 劉謙病逝第四百零一章 收復廣州(下)第九百四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七百二十六章 裂痕第一百九十章 攻山第二百四十一章 會師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頭破血流(上)第八百零三章 橫掃西南第一百章 破局第七百八十八章 金陵的反應第七百零五章 求和(下)第七百三十六章 火龍潛底第七百七十八章 一人影響全局第七百零一章 開發山南第七百八十四章 夜襲(下)第九百一十四章 潛藏於內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隨機應變第四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決戰(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兵出亳州第一千零一十章 千軍萬馬度陰山(上)第七百一十九章 東都王氣黯然收第二百七十五章 惠及江東
第八百二十九章 掃蕩瀘州第七百八十章 新式兵器第五百九十章 金陵的反應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份聖旨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火銃兵攻堅第三百一十三章 唐皇的心思第二百二十六章 郡主的心思第九百一十一章 角力長安(上)第八百六十七章 一朝名喪盡(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船過伶仃洋第二百一十三章 反擊(中)第五百五十二章 反間計第四十五章 水軍出擊(一)第九百一十四章 敲詐第七百五十四章 任山反擊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下南洋(中)楔子 再回首第八百三十一章 人力之極限第九百二十九章 火攻助陣第九十二章 晨曦瀰漫第一千零四十章 大三路戰法第八百八十五章 內幕第三百七十八章 魂斷交州(下)第二百零一章 機鋒四起第九百四十七章 三路合擊第七百三十八章 天塹變通途(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陵的反應第三十六章 陰謀陽謀(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如鯁在喉第五百一十二章 勝負逆轉第七百六十四章 掣肘重重第一百零四章 兵威壓鎮南第四百七十九章 突變第三百一十七章 王建下西川(上)第一百二十章 朱溫投唐第九章 輪臺問心第三百五十五章 嶺南第一戰(中)第七百一十四章 挑明瞭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局(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谷城之戰(上)第六百八十章 巡幸東都(下)第九百四十二章 炮擊徐州第八百二十八章 偷襲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天子守國門第三百三十三章 火中取栗(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還都長安第六百三十六章 攻佔峴山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追封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決戰(中)第九百二十一章 改變戰局第一百七十三章 河東軍至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起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軍進通州第三百零九章 那你把我一起娶了?第九十三章 成敗得失第四百九十二章 出其不意(上)第九百一十二章 角力長安(下)第九百八十二章 偷襲長安(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谷熟慘案(下)第二百零二章 恩斷義絕第五百零九章 金帛換和平(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第六百二十一章 荊州大戰(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縱敵第二百二十九章 金陵歷風雨(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如鯁在喉第六百七十九章 巡幸東都(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版改土歸流第五百零七章 再戰臨武(下)第二十一章 合謀第九百一十二章 鐵騎千羣第九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反撲(上)第八十三章 高駢回軍第九百八十七章 全軍開戰(中)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勝一擊第五百九十章 金陵的反應第四百三十五章 來自長安的拉攏第二百九十七章 逃逸第三百九十六章 劉謙病逝第四百零一章 收復廣州(下)第九百四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七百二十六章 裂痕第一百九十章 攻山第二百四十一章 會師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頭破血流(上)第八百零三章 橫掃西南第一百章 破局第七百八十八章 金陵的反應第七百零五章 求和(下)第七百三十六章 火龍潛底第七百七十八章 一人影響全局第七百零一章 開發山南第七百八十四章 夜襲(下)第九百一十四章 潛藏於內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隨機應變第四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決戰(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兵出亳州第一千零一十章 千軍萬馬度陰山(上)第七百一十九章 東都王氣黯然收第二百七十五章 惠及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