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圍城之戰

“陳主事?不,應該是陳將軍吧?”高濟當晚見到了冒着大雪秘密前來的陳武,頓時一把手拉住了對方肅然道:“昔日救命之恩,濟不敢稍忘。將軍請受濟一拜。”

陳武急忙扶住高濟笑道:“高將軍言重,舉手之勞何足掛齒,不敢當將軍大禮。但不知將軍夤夜召喚某前來,所爲何事?”

高濟將陳武拉到自己的書房之中,吩咐心腹謹守房門之後才道:“有一心腹事想要將軍傳達,不知貴主上是否收到我四弟送去的投誠書信?”

“不敢瞞將軍,陳武正是爲此事而來。”陳武點了點頭,高濟一口道破也就讓他不用再轉圜,所以問道:“我家主公命我向將軍轉達,此間事了,高家可在淮南境內自由往來,高相公也來去自由,高氏子孫不論是做官還是爲民,都不會有人歧視爲難。”

“如此甚好,我兄弟二人也願效力薛郎君,萬死不悔。”高濟鄭重一抱拳肅然道:“我叔父已經率軍入城,明日便會招畢師鐸、秦彥和樑纘等人入城覲見,有呂用之這個佞臣在,只怕不日之間揚州城就會經歷一場劫難。不知我兄弟二人需要如何配合行事?”

“此事只怕高相公不到最後不會死心,所以將軍兄弟二人坐守揚州毋寧有失即可。我舒州大軍已然集結待命,後續末將會專職傳送。”陳武的話讓高濟放下了心,兩人密談一番陳武才悄然離去。

而在第二天高駢滿心以爲自己的命令一送達城外,畢師鐸等人自然會拱手來降。沒想到的是,不僅僅畢師鐸等人一個都沒有出現,而且揚州城外十萬大軍也迅速出動將城池團團圍住,甚至原本一直態度不明的揚州水師也開始驅趕高駢派過去的傳令使,戰船離開碼頭,將矛頭直指城內,加入畢師鐸的陣營之中。

如此劇變不僅僅讓高駢目瞪口呆,甚至連呂用之等人也是惶恐不安。他們身在城內被圍的嚴嚴實實,兩萬多人根本就不是城外十萬大軍的對手。他們前日入城只怕是早就被對方設計好的,存心來一個甕中捉鱉。

事實上高駢的傳令使根本沒有見到畢師鐸就被樑纘直接給攆了出去,在他和秦彥兩人的合力勸說之下,原本搖擺不定的畢師鐸此時也已經下定了決心,打着清除奸佞的旗號,開始號令大軍攻城。十萬大軍加上水師四面合圍,中和元年的最後三天時間裡,整個揚州城都沉浸在血與火的煎熬之中。背水一戰的畢師鐸也是發了狠,攻城戰鬥幾乎是日夜不停,不斷驅使士卒上前,甚至秦彥等大將都親赴前線,鼓舞士氣。這種幾乎沒有間斷四面攻擊的辦法讓原本兵力就捉襟見肘的城內守軍兵力更加分散,短短三日時間,城牆就四處告急。

“兄長,我軍兵力已經告罄,再不來援軍只怕不出幾日揚州城必然會被逆賊攻破。”高勳一身戎裝透着血水走進節度使府高濟的院落,喘着粗氣問道。

“我已傳命徵召城內青壯補入正軍之中,十日之內你務必堅守,確保城防萬無一失,否則揚州敗局無人可救。”高濟也是雙眼冒着血絲,他知道高勳在前方征戰艱難,這一身的血跡只怕就連他這個主將都已經上陣肉搏了,但是算了算時間卻硬是咬牙開口。

“三哥,舒州軍能及時趕到嗎?”高勳坐在一邊深吸一口氣之後道:“如若堅守十日,我就算是拼死也會做到,但十日之後呢?”

“十日之後揚州圍城叛軍必然會分兵而去。”高濟點頭道:“我已得到確信,舒州軍已然出動,甚至廬州那邊也有軍隊開來,只不過眼下——”

“兄長是說十日之後我軍傷亡殆盡,無力堅守城防以待時局變化?”高勳接過話茬道:“叔父手中還有五千正軍,那是兄長你在和州精心操訓出來的精銳,是不是已經被呂用之調走了?”

“叔父已經將其充作節度使府衛隊,兵權現如今掌控在呂用之手中。”高濟點了點頭道:“此五千精銳之中有一千軍是最精銳的騎兵,如果在城外出現變故之時忽然出擊,打畢師鐸一個措手不及,必然能夠挫其銳氣,爲我軍贏得時間。”

“那兄長你幹嘛不奪回兵權?”高勳一句話尚未說完卻見到高濟忽然搖了搖頭頓時明白了後者的意思,急忙按下了心頭所想。

“從明日開始你我輪換駐守城牆,畢師鐸連續猛攻數日卻攻城未果,他不會甘心的。此役不論是他還是我等,都是背水一戰,沒有絲毫退路。”高濟見到高勳明白過來,開始和他分城駐守,指揮手下應對畢師鐸的攻擊。

在接下來的戰鬥之中,攻防雙方圍繞着揚州城的城牆打得是爭鋒相對,在得到了城內青壯年的支撐之後,城內守軍的數量逐漸增加,只是戰鬥力卻大爲削弱,這些青壯年和精銳的正軍比起來差距甚遠。無奈之下,高濟開始讓每一名正軍士兵攜帶數名青壯年作戰,以老帶新,用這種辦法在不計損耗城內守城耗材的情況之下,生生的抗住了畢師鐸的連續攻擊,甚至在對方的投石車大陣面前,還能夠死死的擋住對方的步伐。激戰之中,高濟身受數創卻始終堅守在第一線,鼓舞士氣,避免了戰鬥最慘烈的南城陷落的風險。

畢師鐸圍城近十日慘烈攻擊卻始終不能突破城防之後,開始讓投靠自己的水師開掘運河河提,利用揚州瘦西湖和運河連通,蓄水準備水淹揚州,並且讓水師乘坐小船趁夜突襲揚州水門,試圖利用城內士兵鏖戰,精力耗盡,視線都集中在城牆上的機會,從水門攻入城內。此舉卻被城內的陳武一舉識破,帶着十三司揚州內的暗衛在水門外擺下漫天的火陣,將揚州水師的小船盡數阻攔在外然後一把大火全部燒燬。

而針對對方準備水淹揚州的陰謀,高濟連夜調集城內百姓早早在城內開挖了溝渠,將對方利用瘦西湖積蓄的大水全部引到城外和護城河連成一體,再加上冬季大運河河水水位本身就不高,畢師鐸的水攻之計被破掉之後惱羞成怒,再次調集大軍蜂擁而上,連夜攻城,雙方一直打到中和二年正月初五上午才緩緩收兵。

和歷經連夜大戰卻獲勝的守城軍不同,退下去的淮南軍此時已經士氣極其低落。連日大戰,嚴寒之中冒雪攻擊城垣,本來就是軍中大忌,再加上淮南軍戰鬥韌性不足,一旦碰到這種損耗極大的攻城對峙,淮南軍的劣勢更加明顯。所以儘管畢師鐸和秦彥等人暴跳如雷,卻看着低沉的士氣無可奈何,只能收兵暫時休戰。

而此時的高濟卻一邊和陳武計算着日子一邊不計代價,甚至直接將軍需倉庫內大量的錢糧都搬出來犒賞將士,大量的賞賜和吃食流水一般送到軍營,讓剛剛贏得勝利的所有士兵都開始縱聲歡呼。

只不過高濟的這般做法卻讓呂用之如鯁在喉,軍需原本是歸他掌控的,但是高濟卻以戰時爲由強行從他手中接管了節度使府在城內的幾乎所有的府庫,甚至好幾個屬於他自己的私庫都被強行佔據。原本一心想着逃出生天的他也沒在意這些,但是隨着戰事的持續進行,高濟兄弟卻硬生生的守住了揚州近十日之久,卻又讓他的心思變得活絡起來。所以在高濟帶着將士奮守第一線的時候,他開始搶奪這些勝利成果,不僅僅派兵強制收回了自己的私庫,而且還想搶佔那幾個軍需糧庫和武庫。

“他想搶,你就讓他去搶!”高濟一把制止住了高勳,嘴角露出一絲笑意擺擺手道:“數日之內畢師鐸必然無力來攻!所以搶了也無妨。命令各部抓緊時間修整,不可怠慢。”

“相公那邊有何動靜?”高濟將高勳打發走之後臉色卻一下子變得陰沉起來,身邊的親衛帶來的消息讓他高興不起來。

“將軍,相公躲在節度使府內不見外人,除了呂用之搬進去一堆煉丹物件之後就再也沒出來過。聽相公說準備煉製轟天雷,接引神雷滅了畢師鐸。”親衛的話讓高濟下定了最後的決心,“吩咐下去,派人秘密守在相公身邊,一旦事有不諧,立即將相公強行架到軍中,但有阻攔者殺無赦。”

高濟在吩咐親衛走後,獨自在帳內沉吟良久纔派人去找陳武,匆匆商議後續事宜。而城外的畢師鐸也果然停兵數日沒有再行進攻,但是畢師鐸此時卻在醞釀着另外一個計劃。

“大哥,向城內投誠?”秦彥差點跳了起來,瞪着牛眼還以爲畢師鐸沒有睡醒,如果不是樑纘一把拉住了他,只怕他還以爲畢師鐸被人跳了大神。

“將軍之意是賺開城門?”樑纘有些驚疑不定,但是還是脫口而出道:“只怕此事不易,且不說我等和呂用之仇深似海,他根本不會相信我們,就說如今守在城樓上的高濟和高勳,如何取信他二人?”

“不是賺開城門,而是借投誠之名,挑動呂用之和高濟之間的內鬥,從而漁翁得利。”畢師鐸這些年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去學習兵法,所以此時說的是有條有理,“那呂用之可不光是對我等兄弟諸多壓迫,昔日曾經要害高濟性命。而此番大戰高濟和高勳出面和我等對陣,功勞都屬於高氏兄弟,軍權想必已經被高濟藉着大戰爲由一掃而空。你說呂用之這等小人不會擔憂高濟會事後找他算賬?高濟畢竟是高相公的親侄子,打斷骨頭連着筋,萬一高相公醒悟過來,你想想高濟會不會掌控大權?”

這一下秦彥和樑纘都不說話了,作爲軍中將領,他們和高濟打過的交道不少。如果不是此次大戰,自己和高濟還屬於同一陣營,都是被呂用之謀害的一方,自然知曉他們之前的矛盾。所以秦彥當即點頭問道:“大哥,此計該如何行事?不論是高濟還是呂用之都不會相信我等會在此時投誠的。”

“相不相信不妨事,只要將他們之間的那層窗戶紙挑開即可,而且他二人不相信,指不定高相公相信呢。”畢師鐸笑道道:“我已安排下去,今夜秘密聯絡城內,讓他們將投誠書信送抵高相公處,然後再故意遺落一份書信給呂用之,就說我等決意和高濟聯手鏟除呂用之,事成之後只求高濟將軍在相公面前替我等陳述原委,免去責罰即可。”

“如此書信落入呂用之之手,你覺得這個小人會如何行事?”畢師鐸的一句問話讓兩人不做聲了,當天夜裡畢師鐸果然讓心腹人手囚水秘密潛入城內,然後讓藏在城內的眼線秘密進入節度使府給高駢送信,然後派遣死士故意驚動呂用之,將書信送到了對方眼前。

呂用之這邊看見書信之後固然是驚疑不定,開始認真盤算高濟和畢師鐸聯手對付自己的可能,但是那邊送到高駢身邊書信的內容卻很快被高濟得知。

“這是借刀殺人。”陳武被高濟通知過來一看直接開口道:“此計之要害不在於除掉呂用之,而是要高相公之手除掉將軍兩人,斷掉揚州城防的擎天之柱。”

“原本留下呂用之是爲了穩住高相公,現如今只怕是不得不下手了。”陳武微一沉吟道:“將軍專心戰事吧,此事交給我十三司即可。如果末將估計不錯,明日畢師鐸必會親至城外求見高相公,到時將軍務必小心行事。”

“呂用之該如何處置陳將軍但請自便,只要能夠護住我叔父即可。”高濟點了點頭,在陳武走後立即和高勳秘密商議一番。等到第二天一早也就是中和二年正月十一,畢師鐸果然帶着一隊親信來到南城門口要求覲見高駢,並且當場陳述自己無奈起兵之緣由。畢師鐸聲音高亢,控訴呂用之之餘對於高濟則是大加讚賞,表示願意聽從高濟調遣,清除叛逆。

他的話高濟沒有作答,但是城樓上浴血奮戰的那些守軍將士卻各個都是義憤填膺,不少人已經開始私下詢問當日揚州事變的真正緣由。這些從和州和亳州帶來的將士不清楚當日原委,但是此時畢師鐸的話無疑在慢慢撬開高濟利用大戰凝聚起來的軍心,將對外的心思重新對準了城內,對準了呂用之。這樣一舉兩得的辦法既能夠挑動軍心,又能夠挑撥高濟和呂用之的矛盾的辦法確實讓衆將士開始紛紛交頭接耳。

高勳一看路數不對急忙過來找到高濟道:“兄長,不能讓畢師鐸在城下繼續說下去了,否則的話我軍軍心只怕立時就會敗壞,到時軍心一亂何以守城?”

“別急,你聽他說,還不到時候。”高濟搖了搖頭,倒是好整以暇,帶着高勳就站在城樓上看着畢師鐸。

第三百四十九章 長安之變第九百五十章 順水推舟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平定世家(上)第二百零八章 引蛇出洞第七百二十五章 汴梁一日第八十一章 水師先行第六百八十四章 襄陽事了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伏擊(中)第三百八十五章 搶糧第七百八十三章 夜襲(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洪州(下)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棋高一籌第七百四十二章 坐而論道(下)第二十九章 新舊交替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一線生機第九百九十九章 再打一戰第一百五十章 反攻第九章 輪臺問心第六百四十二章 活捉李嗣源第二百九十四章 生擒董昌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平定世家(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在這裡轉的彎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隕落之謎第二百一十二章 反擊(上)第五十八章 收服李青龍第七百七十八章 一人影響全局第四百四十二章 邕州攻略第七百七十九章 避實擊虛第四百九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四十三章 北上南下第七百一十五章 南境歸心第八百七十九章 落花有意第六百四十三章 震動第三百三十九章 蕭縣之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名臣歸心(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流水無意第三百六十四章 伶仃洋海戰(上)第八百二十二章 雲臺山之戰(上)第七百四十八章 勾動中原(上)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活捉朱友恭第九百二十一章 改變戰局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軍進湖州第四百一十五章 下南洋(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圍南皮第六百三十一章 反咬一口(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包圍與反包圍第三百三十一章 謀算第三百五十二章 風暴災難第二十一章 合謀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疑兵之計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道山阻擊戰(下)第八百四十九章 出人意料(上)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小戰變大戰第五百一十四章 翻盤(上)第九百一十三章 互相試探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軍譁變(上)第一千零九十章 楊行愍的後手第四百七十九章 突變第七百章 長安陷落第三百五十六章 嶺南第一戰(下)第六百七十五章 爭鋒相對(下)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一百九十五章 攻心(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河東軍至第九百四十章 人馬辟易第六百七十八章 夜戰無雙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坐觀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分割戰術第七百一十三章 成王世子(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激戰第七百一十一章 牽扯第六百三十五章 入局第九百九十九章 再打一戰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虛實相生第七百三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湞陽大戰(中)第八百五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八百三十九章 恩怨兩清(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涪城之戰第五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權謀之爭第八百六十七章 一朝名喪盡(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湞陽大戰(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海戰術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虛實相生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平定世家(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魂斷交州(下)第一百零六章 鷸蚌相爭第七百三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六百七十二章 南北吞併(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自帝都的交易(下)第九百八十二章 偷襲長安(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李克用南下第八百六十四章 增援燕北(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投誠第五百二十七章 正面交鋒(上)第七百七十六章 炫耀兵威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入局第八百五十章 出人意料(中)第九百零四章 檀州大捷
第三百四十九章 長安之變第九百五十章 順水推舟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平定世家(上)第二百零八章 引蛇出洞第七百二十五章 汴梁一日第八十一章 水師先行第六百八十四章 襄陽事了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伏擊(中)第三百八十五章 搶糧第七百八十三章 夜襲(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洪州(下)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棋高一籌第七百四十二章 坐而論道(下)第二十九章 新舊交替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一線生機第九百九十九章 再打一戰第一百五十章 反攻第九章 輪臺問心第六百四十二章 活捉李嗣源第二百九十四章 生擒董昌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平定世家(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在這裡轉的彎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隕落之謎第二百一十二章 反擊(上)第五十八章 收服李青龍第七百七十八章 一人影響全局第四百四十二章 邕州攻略第七百七十九章 避實擊虛第四百九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四十三章 北上南下第七百一十五章 南境歸心第八百七十九章 落花有意第六百四十三章 震動第三百三十九章 蕭縣之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名臣歸心(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流水無意第三百六十四章 伶仃洋海戰(上)第八百二十二章 雲臺山之戰(上)第七百四十八章 勾動中原(上)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活捉朱友恭第九百二十一章 改變戰局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軍進湖州第四百一十五章 下南洋(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圍南皮第六百三十一章 反咬一口(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包圍與反包圍第三百三十一章 謀算第三百五十二章 風暴災難第二十一章 合謀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疑兵之計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道山阻擊戰(下)第八百四十九章 出人意料(上)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小戰變大戰第五百一十四章 翻盤(上)第九百一十三章 互相試探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軍譁變(上)第一千零九十章 楊行愍的後手第四百七十九章 突變第七百章 長安陷落第三百五十六章 嶺南第一戰(下)第六百七十五章 爭鋒相對(下)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一百九十五章 攻心(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河東軍至第九百四十章 人馬辟易第六百七十八章 夜戰無雙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坐觀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分割戰術第七百一十三章 成王世子(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激戰第七百一十一章 牽扯第六百三十五章 入局第九百九十九章 再打一戰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虛實相生第七百三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湞陽大戰(中)第八百五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八百三十九章 恩怨兩清(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涪城之戰第五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權謀之爭第八百六十七章 一朝名喪盡(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湞陽大戰(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海戰術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虛實相生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平定世家(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魂斷交州(下)第一百零六章 鷸蚌相爭第七百三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六百七十二章 南北吞併(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自帝都的交易(下)第九百八十二章 偷襲長安(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李克用南下第八百六十四章 增援燕北(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投誠第五百二十七章 正面交鋒(上)第七百七十六章 炫耀兵威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入局第八百五十章 出人意料(中)第九百零四章 檀州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