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突變

“啓稟軍師,畢師鐸已經動了,連夜率軍從徐州出發,往西進擊永城。”向傑的情報送到金陵的時候,實際上畢師鐸的兵馬已經開出了徐州地界,朝着永城而去。如此一來徐州兵馬也正式介入到楊行愍一手攪動的中原亂局之中。

“永城?那看起來畢師鐸是知道我們的心思,所以選擇了西進方向了。”袁襲點了點頭,隨後笑道:“去通知興緒,告訴他別再舒州待着了,大局已定,還是回金陵吧。同時把這個消息上報主公,我想主公如今的目光應該也在畢師鐸他們幾個身上打轉呢。”因爲楊行愍驟然掀起的中原亂局,天策軍高層這邊甚至於直接將南線戰事扔給了陸翊獨立處置,不管不顧,直接盯着中原不放。此時看到畢師鐸如約朝着亳州而去,大鬆一口氣的袁襲也開始將消息迅速送往杭州和舒州兩個方向。

畢師鐸在徐州的動作瞞不住一州之隔的鄭璠,所以幾乎是對方出現在永城附近的時候,這個消息也被送到了汴梁城內。只不過和敬翔驚喜若狂的表情不同,謝瞳卻在旁邊沉吟良久,眼神之中隱隱然有着一絲憂色。

“子明兄勿憂。”敬翔看着對方笑道:“亳州南面是潁州,那是楊行愍廬州軍的根基所在,而西面則是陳州和蔡州腹地,畢師鐸一旦拿下永城關隘,則廬州軍局勢必然崩壞,那到時候楊行愍也就只有回援一條路可走了。”

“未必吧。”謝瞳的眼睛在地圖上掃了又掃,但是終究只是嘆了口氣,沒有再繼續說話。如今的宣武軍上下的神經已經繃緊到了極限,絕對不能夠再出現變故,否則士氣一泄,則大局更難支撐。所以他隨後迅速讓鄭璠把這個消息送往滑州和濮州前線,通報朱全忠和葛從周的同時,開始安排人手迅速在汴州和宋州等宣武軍控制的核心地帶大肆宣傳畢師鐸攻擊亳州一事,想方設法扭轉如今汴梁等地百姓的恐慌,藉以穩定人心。而且爲了讓民間迅速恢復下來,謝瞳直接讓鄭璠將畢師鐸的兵馬改成了天策軍,藉助於如今這個天下第一藩鎮大軍的威懾力,來幫助自己安撫百姓。

如此一來,汴州等地的民心自然是很快穩住了,在鄭璠的解釋之下,南線楊行愍老巢被攻擊之後,鄆州等地的廬州軍主力兵馬自然是待不住了,一旦其南撤,騰出手來的天平軍也就可以協助自家兵馬抗擊李克用的沙陀騎兵了。

這個舉動幾乎是一舉扭轉了此前宣武軍被三路圍攻帶來的士氣低迷和百姓恐慌,並且讓前線的大軍也跟着穩住了勢頭,甚至於在濮州,天平軍得到這個消息之後,一個個都非常興奮,在鄭璠的鼓吹之下,甚至於很多人都在暢想楊行愍撤退之後,自己率軍尾隨追擊,打破廬州兵馬的事情。

而身處永城外圍的畢師鐸很顯然也知道此時的他已經成了所有人的焦點,所以拿出了全部的氣力全力攻城不止,大軍四面圍攻,日夜不停,直接擺開了一副急攻永城的架勢。

“都統,永城只怕支撐不了幾日了,我們該怎麼辦?要不要出兵增援永城?”安仁義匆匆從外面走了進來,帶着一份帳前都的情報遞給劉威急促道:“永城乃是亳州東北關隘,一旦失手,整個亳州東北的臨渙一帶都會無險可守,到時候局勢糜爛之下,甚至於連亳州府城都保不住啊。”

其實也容不得他不着急,楊行愍抽調主力兵馬北上之後,他和劉威留守的大本營實際上就沒剩多少兵馬,甚至於是在楊行愍第二次增兵的時候他就曾激烈反對過,但是劉威當時出人意料的點頭同意,讓他沒辦法阻攔。結果此時,畢師鐸大軍來襲之後,自己根本無法應對。

“我此前讓你做的事情你都做好了嗎?”劉威此時卻彷彿沒聽到對方的話一般,直接開口問道,只不過那表情之中的凝重還是嚇了安仁義一大跳,急忙點頭。

“那好,讓帳前都立即傳令亳州等地官府,帶領百姓、糧草和兵馬南撤或西側,我們讓開亳州。”劉威此時臉上忽然露出一絲瘋狂的表情,冷笑道:“既然所有人都在算計我們,那也好,我也來擺一個局,放空亳州,讓畢師鐸進來,我就不信,畢師鐸拿下亳州之後,不會讓整個中原的亂局再添一把火。”

“放空亳州?”安仁義有些傻眼,但是劉威臉上那不容置疑的表情卻讓他無法再拒絕,只得咬牙點頭。

不過後者此時卻忽然道:“放空亳州那是騰出一塊戰場,到時候所有有心思的人都會來此戰場,我們就守住四角,等着最後誰能決出勝負而已。你馬上去陳州,彙集陳州、蔡州所有兵馬,竭盡全力防守陳州之亳州要害,亳州我們可以丟,但是陳州絕對不能,知道嗎?”

“都統放心,我在陳州在。”情況緊急,安仁義也顧不得其他,急匆匆而去。而帳前都的命令也隨之從潁州快速發出,直奔亳州各地,剎那間,一場涉及到整個亳州的大撤退開始迅速開始。

劉威這個出人意料的舉動等於宣告廬州軍徹底放棄了亳州這塊地盤,在後方兵馬百姓和錢糧源源不斷的南撤和西撤之後,整個亳州幾乎是十室九空,瞬間變得荒涼起來。

他的這個做法無疑讓原本就混亂的中原戰局再次突變,甚至於一下子變得混亂不堪起來。如此一來在畢師鐸拿下永城之後甚至於不知道自己該不該繼續前進,危機之中只得將消息告知天策軍,請求金陵方向給予他指點,同時讓留守徐州的李師悅做好準備,萬一在亳州無法打開局面就立即揮軍北上攻擊楊行愍親自坐鎮的金鄉地區,執行袁襲給他規劃好的北上路線。

不過此時不需要他派人彙報,十三司的急報幾乎是跟着從舒州返回的李振一起快速進入金陵,而且相比較畢師鐸的消息,十三司暗線送來的更加詳細,連劉威具體放空亳州的步驟都詳細列舉。

“軍師,你這兩位老鄉那可真是了不得啊,都是善於亂中取勝的高手啊。”李振見到袁襲沉吟不語,轉而笑道:“軍師打算放他們一馬嗎?”

第九百一十三章 騎戰無雙第六百九十三章 關門(下)第九百二十六章 向死而生(上)第六百一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九百九十四章 進退不得第一百一十八章 壽州落幕第六百二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一百七十章 縱敵而去第三百零一章 平定閩西南(上)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潼關之戰第九百三十七章 兵壓徐州第一百二十六章 財富迴流第一百二十章 朱溫投唐第四百四十三章 衆叛親離(上)第八百八十三章 何以爲家國(下)第八百四十九章 出人意料(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挖坑第二百九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九百八十二章 偷襲長安(下)第三百二十四章 發難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徐州對峙第四十八章 水軍出擊(四)第九十五章 軒然大波第三百一十四章 改元后事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軍奪安遠(下)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兵臨汴梁第七百一十章 金帛換和平(下)第四十三章 水落石出(下)第八百三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八百二十六章 水陸交替第八十八章 採石磯水戰第五百二十一章 堵截混亂第九百八十一章 偷襲長安(中)第六百八十五章 東都大典(上)第九章 輪臺問心第四百五十章 摧枯拉朽(上 )第十九章 以戰養戰(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譁變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一擊決勝負第八百三十二章 朔州失守第三百四十一章 接二連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長樂海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決戰(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臨陣投誠第八百六十五章 增援燕北(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幾家歡喜第八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九十九章 急促而來第九百章 遭遇戰(上)第六百八十一章 火攻樊城第八百六十四章 增援燕北(上)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搶佔莫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北上南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歸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決戰高陽(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衆叛親離(下)第六百八十二章 孤城難守(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湞水阻擊戰(下)第六百零六章 天下幾多王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開花彈第八十章 淮南觀察使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作戰(上)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東風第三百六十章 翻越羅浮山(上)第八十四章 兩路援軍第二百三十四章 金陵歷風雨(七)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打援第二百四十五章 江州水戰(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海戰術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五百零三章 桂陽風雲第九百章 遭遇戰(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送女人第七百三十三章 軒然大波第八百五十九章 李存勖出手(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勝負手第六百四十五章 以馬換人第四百八十章 應變第一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七百六十二章 中原大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網開一面第二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七百三十八章 天塹變通途(下)第一千章 一戰盡墨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版改土歸流第九百五十章 順水推舟第八百九十二章 燕北狼煙(上)第七百零三章 提前一戰(下)第二十八章 太湖易主第八百七十七章 山東士族的選擇(下)第一百四十章 李振出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爭鋒相對第二百五十一章 攻略蘇州(下)第九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反撲(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茨河之戰(下)第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三十五章 金陵歷風雨(八)第一百二十一章 僖宗傳詔第九百一十二章 鐵騎千羣第一百七十一章 曲阜城下
第九百一十三章 騎戰無雙第六百九十三章 關門(下)第九百二十六章 向死而生(上)第六百一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九百九十四章 進退不得第一百一十八章 壽州落幕第六百二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一百七十章 縱敵而去第三百零一章 平定閩西南(上)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潼關之戰第九百三十七章 兵壓徐州第一百二十六章 財富迴流第一百二十章 朱溫投唐第四百四十三章 衆叛親離(上)第八百八十三章 何以爲家國(下)第八百四十九章 出人意料(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挖坑第二百九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九百八十二章 偷襲長安(下)第三百二十四章 發難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徐州對峙第四十八章 水軍出擊(四)第九十五章 軒然大波第三百一十四章 改元后事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軍奪安遠(下)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兵臨汴梁第七百一十章 金帛換和平(下)第四十三章 水落石出(下)第八百三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八百二十六章 水陸交替第八十八章 採石磯水戰第五百二十一章 堵截混亂第九百八十一章 偷襲長安(中)第六百八十五章 東都大典(上)第九章 輪臺問心第四百五十章 摧枯拉朽(上 )第十九章 以戰養戰(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譁變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一擊決勝負第八百三十二章 朔州失守第三百四十一章 接二連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長樂海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決戰(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臨陣投誠第八百六十五章 增援燕北(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幾家歡喜第八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九十九章 急促而來第九百章 遭遇戰(上)第六百八十一章 火攻樊城第八百六十四章 增援燕北(上)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搶佔莫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北上南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歸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決戰高陽(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衆叛親離(下)第六百八十二章 孤城難守(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湞水阻擊戰(下)第六百零六章 天下幾多王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開花彈第八十章 淮南觀察使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作戰(上)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東風第三百六十章 翻越羅浮山(上)第八十四章 兩路援軍第二百三十四章 金陵歷風雨(七)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打援第二百四十五章 江州水戰(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海戰術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五百零三章 桂陽風雲第九百章 遭遇戰(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送女人第七百三十三章 軒然大波第八百五十九章 李存勖出手(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勝負手第六百四十五章 以馬換人第四百八十章 應變第一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七百六十二章 中原大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網開一面第二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七百三十八章 天塹變通途(下)第一千章 一戰盡墨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版改土歸流第九百五十章 順水推舟第八百九十二章 燕北狼煙(上)第七百零三章 提前一戰(下)第二十八章 太湖易主第八百七十七章 山東士族的選擇(下)第一百四十章 李振出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爭鋒相對第二百五十一章 攻略蘇州(下)第九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反撲(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茨河之戰(下)第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三十五章 金陵歷風雨(八)第一百二十一章 僖宗傳詔第九百一十二章 鐵騎千羣第一百七十一章 曲阜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