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封賞張瑄之爭!

李持盈幽幽一嘆,望着神情激動的李白沒有做聲。

李白是一個懷有巨大志向的人,只是因爲他太過恃才傲物,所以很難爲官場所容。或者說,是他自己無法融入進官場當中,既然沒有辦法做官,也就談不上實現心中抱負了。

前不久,他因爲張瑄的舉薦,當了一個教書育人的國學博士。

雖然每日裡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但這種“工作”與李白想象中的定國安邦大業相差甚遠。時間一久,他便有些厭倦。

如今聽聞張瑄在隴朔建功立業,立下蓋世功勳,他的心思又開始活動了。

李白絕對是一個天才,毫無爭議的天才,在詩詞歌賦文學造詣上,可以說鮮能有人可比。但問題的關鍵是,文學水平高,不代表其他方面的能力強。

如累讓李白去做一牟地方官,治理地方政務,那肯定是一團糟。

就更不用說是領軍打仗了。

張瑄能做的事情,李白肯定做不了。李持盈心知肚明,在這長安城裡,再也沒有人能比李持盈更加了解李白。只是李白自己認識不到,他一向認爲自己應該是一個做大事的人,只是一直鬱郁不得志。

李持盈搖了搖頭,輕輕道“郎君,真要去隴朔投奔張瑄嗎?“李白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嗯,娘子,我一定要去。人生苦短,若是再磋砣下去,我便垂垂老矣,什麼事情也做不了了。不如趁着身子骨還結實,去隴朔做點事情。”

“張瑄都督與我關係不錯,他一定會安排老夫的。”李白特意強調道。

李持盈長出了一口氣,笑道“好,那奴家便隨郎君離開長安,一起奔赴隴朔。郎君在哪,盈兒便在何處!”

李白一驚,猶豫道“娘子,邊塞艱苦,娘子一向錦衣玉食,如何能吃得消?”

“郎君,你我都已不再年輕了。人生所餘時日不多,盈兒當與郎君相守,寸步不離。”李持盈溫柔地上前去抓住李白的手,滿眼裡全是似水的柔情。

前半輩子,兩人錯過了,但如今既然結合在了一起,李持盈就不想再與李白分開。生死與共禍福共擔,纔是真夫妻。這是李持盈的心態。所以她明知李白在治理國政方面能力有限,卻還是沒有反對李白的意願一想做什麼就去做吧,反正自己會堅定不移地陪着他。

李白並不是真正的書呆子,他怎麼能不明白李持盈的深情。他有些激動地將李持盈擁進懷中,卻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卻聽李持盈伏在他的胸口輕輕道“隴朔大捷,開疆闢土之功,朝廷必然會派使臣去隴朔表彰張瑄封賞將士,奴家就去郎君爭取一下,讓郎君去隴朔做個犒賞三軍的宣撫使吧。”

興慶宮,霜德殿。大朝會。

在午後時分舉行大朝會,是大唐歷史上罕見的現象。

李亨器宇軒昂地站在龍臺之上,俯視着排成兩列走進大殿來並匍匐在自己腳下叩拜的文武百字,精神非常振奮。

“叩見監國太子殿下!”

“諸位大人請起,免禮平身。”李亨朗聲道,卻又緩緩坐了下去。

楊國忠等文官以及以陳玄禮爲首的武將神色複雜地望着精神頭十足的李亨,各懷心思。

張瑄先是部城大捷,旋即又率軍侵入吐蕃,以三萬人之力將吐蕃攪了一個底朝天,卻又沒有損兵折將,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而接下來,他竟然趁勢一舉將吐谷渾故地拿下,蓋世功業,震動了整個大唐!

今日之朝會,顯然是商議如何封賞張瑄和隴朔諸將。

衆人心知肚明。卻無一人主動開口。

大殿中的氣氛非常微妙,雖然並不沉悶。

“諸位臣工,本宮今日召集諸位朝會,是爲了宣佈一件大事。”

李亨按捺住內心的激動情緒,緩緩沉穩道“自部城大捷後,隴朔大都督張瑄率軍追擊吐蕃殘軍,在吐蕃境內轉戰兩月,接連大勝,殲滅吐蕃兵馬萬餘,攻陷焚燬吐蕃城寨堡壘要塞多座。”

“更重要的是,張瑄率軍趁吐蕃內亂,一舉將吐谷渾故地拿下,再次殲敵8000人,正式將吐谷渾故地納入我大唐版圖。”

“自開元以來,我大唐何曾有今日之大勝唐軍所致,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揚我國威,震動四夷。開疆闢土,此乃蓋世功業,張瑄爲朝廷立下不朽功勳!”

“今日朝會,商議如何封賞張瑄以及隴朔將士。本宮希望諸位能秉承公心,各抒己見。本宮也希望能儘快派使臣趕赴隴朔,替朝廷犒賞三軍,以彰其功!”

李亨揮了揮手。

衆臣猶自沉默着。

李亨掃了楊國忠一眼,淡然道“楊相以爲如何?”

楊國忠微微笑着,遲疑了一下,朗聲道“殿下,張瑄都督之功,開元以來鮮有。蓋世功勳,朝廷自當封賞嘉勉。可在官階上,張瑄已然位極人臣,品階不在國忠之下了。”

楊國忠說完這話,微微停頓了一下,一邊觀察着李亨的臉色,一邊掃了衆人一眼。

果然,衆臣開始小聲議論紛紛。

如何封賞張瑄,還真成了一個問題。張瑄此刻的職位、品階已經位極人臣,在官階上晉升的空間已經不大了。

楊國忠輕輕一笑“然,張瑄乃是我大唐罕見的幹才,不僅文采出衆,軍事韜略經過事實證明,也是蓋世無雙。殿下,臣以爲,既然張瑄是領軍之才,不妨在兵事上再委以重任。若加兵部尚書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兩河行軍大總管,全權署理朝廷抵禦吐蕃事務,比較妥當!”

“這也算是人盡其才。”楊國忠最後又特意強調了幾句。

因爲楊三姐母子和楊玉環在,註定了張瑄與楊家的關係已經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係,所以楊國忠本人自然是竭力玉成。張瑄的能量越大,權勢越高,對楊家越有好處,兩人聯手,一文一武,大唐朝廷何人能敵?

楊國忠這話一出口,滿朝文武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若是給予張瑄這樣的“封賞“張瑄就會成爲大唐軍權最重的人。兵部尚書銜可調度全國兵馬,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入相權,然後再兼任兩河行軍大總管就對河西、河東兵馬擁有了指揮權,再加上隴朔軍馬,如此一來,張瑄標下可指揮的兵馬將達到20多萬。

陳玄禮心神激盪,唯恐李亨一時衝動之下答應了楊國忠的奏請,趕緊在第一時間站出來反對。

陳玄禮躬身大聲道“殿下,楊相所言,臣以爲不妥。”

“一人節制三鎮兵馬,朝廷從無先例。如此賦予重權,甚爲不妥。殿下,請恕臣直言,范陽安祿山惡例在前,朝廷不得不防!”

陳玄禮的話引起了一些朝臣的共鳴。雖然明知道陳玄禮此話摻雜着個人打壓張瑄的私心,但奈何他這話站在了朝廷的立場上,說得冠冕堂皇之極。

安祿山就是一個例子。如今安祿山尾大不掉,大唐朝廷養虎爲患,豈能重蹈覆轍!

陳玄禮的話很明顯了:如果把張瑄再養成第二個安祿山,那麼,大唐朝廷危矣。

李亨眉梢一挑,卻沒有開口表態。

張瑄勇出班附和道“殿下,張瑄雖有微功,但他甚爲隴朔邊帥,本身就擔負守土防衛之責,戰勝吐蕃乃是其職責所在,僅此而已。朝廷對此,不必過於褒獎。臣以爲,賞賜些金銀財帛即可。”

如果說陳玄禮的話還有些“道理”義正詞嚴一些,而張瑄勇的話就顯得很沒有水平,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李亨皺了皺眉,心裡暗道:“這張瑄勇着實是爛泥扶不上牆,本宮本想扶植他起來,將來好制衡楊國忠,看起來,這人心胸太過狹隘,沒有一點氣度和器量,難成大器。

楊國忠冷笑着望着張瑄勇,沉聲道“連勝吐蕃,殲滅吐蕃軍馬四萬餘衆,攻克吐谷渾故地,爲大唐開疆闢土,如此蓋世功勳,在張瑄人眼裡就是“僅此而已,?這等功勞,若是朝廷不予封賞,豈能不讓將士寒心齒冷?如此種種,日後誰還爲朝廷效命?”

楊國忠上前一步,揚手指着張瑄勇又冷笑道“張瑄人居心何在?”

張瑄勇臉色漲紅,冷哼了一聲,卻是不敢當面跟楊國忠繼續頂牛。

陳希烈趕緊出來打圓場,而事實上,他在李亨眼裡,就是一個“和事老”充當楊國忠和陳玄禮、張瑄勇這些“太子黨”的救火隊員。

“呵呵,楊相所言甚是,但陳大將軍和張瑄人所言也有幾分道理…老臣以爲,張瑄之功不可不封賞,此事還請殿下裁處!”

陳希烈老奸巨猾地將皮球又踢給了李亨,李亨心裡暗罵一聲“老狐狸”卻還是開口表態了,對於如何封賞張瑄,他心裡早有腹稿,所謂讓朝臣商議,不過是一種上位者的手段。

第308章 開恩科第453章 突騎施人的婊子第316章 交心第117章 挾持了哥舒翰第125章 光宗耀祖第360章 滅赤松德贊當封萬戶侯!第433章 千古明君第199章 李琦求親第252章 赤柱小兒,汝可敢一戰?!166章 張瑄的大境界第372章 顏真卿被逼出戰第418章 古往今來第一個女丞相?第352章 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軍職第90章 圖窮匕見第181章 大婚第28章 虢國夫人的乖寶寶第446章 獎勵生育第24章 崔家要退婚第87章 本宮看到了你的野心第178章 加官進爵第306章 親情高於政治第14章 一唱一和一賭局(2)第5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2)第68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上)第376章 張瑄聲名到達頂峰!第271章 李亨是何用意?第324章 何懼之有!第470章 兩軍交戰講什麼仁義道德第246章 兵變第53章 楊國忠得勢第74章 威脅第425章 一箭雙鵰第83章 坦誠相對第49章 只羨鴛鴦不羨仙第71章 安慶緒有約第1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1)第107章 楊貴妃見梅妃,下策第72章 哥舒翰的密報第421章 送李豫去武威!第75章 楊三姐進府第181章 大婚第201章 張瑄設下的圈套第412章 兵臨城下之城門風波第417章 自薦枕蓆第155章 楊玉環的選擇第140章 李亨頭一次距離皇位這麼近第271章 李亨是何用意?第426章 宮宴風波第335章 安祿山要反!第357章 大英雄與四千美嬌娘第194章 斬,立決!第136章 拜壽、餘孽第271章 李亨是何用意?第208章 這吐蕃王子好不識趣第479章 楊國忠的鋌而走險!第471章 比試第435章 不滅吐蕃,朕不歸國!第367章 永寧王府誓與長安共存亡!168章 衝冠一怒第224章 郭子儀的兒子?第8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2)第356章 一招臭棋第46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3)第274章 吾貌雖瘦,天下必肥第350章 范陽急報!第297章 更成熟更老練第412章 兵臨城下之城門風波第424章 一後、六妃第268章 致命的**第272章 借李倓的嘴第333章 東宮儲君人選第455章 奔襲瀚海城,朕爲馬前卒第35章 楊貴妃第306章 親情高於政治第352章 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軍職第325章 塵埃落定第156章 借刀殺人第296章 張瑄的態度!第181章 大婚第122章 受封,一飛沖天第131章 兵圍駙馬府第323章 鴻門宴,圖窮匕見(下)第360章 用兵如神第423章 冊封后妃?第458章 帝王心術第289章 回京述職第162章 羞死人了第448章 皇帝的心太大!第343章 登基大典(完)第91章 可豁得出去、可狠得下心來否?第315章 妙計救杜甫第331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367章 永寧王府誓與長安共存亡!第469章 曖昧與陰謀第415章 國號、年號、定都及冊封百官第106章 安祿山和李琬終於進甕了第31章 聖旨到!第117章 挾持了哥舒翰第141章 太子監國第138章 李琬自盡
第308章 開恩科第453章 突騎施人的婊子第316章 交心第117章 挾持了哥舒翰第125章 光宗耀祖第360章 滅赤松德贊當封萬戶侯!第433章 千古明君第199章 李琦求親第252章 赤柱小兒,汝可敢一戰?!166章 張瑄的大境界第372章 顏真卿被逼出戰第418章 古往今來第一個女丞相?第352章 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軍職第90章 圖窮匕見第181章 大婚第28章 虢國夫人的乖寶寶第446章 獎勵生育第24章 崔家要退婚第87章 本宮看到了你的野心第178章 加官進爵第306章 親情高於政治第14章 一唱一和一賭局(2)第5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2)第68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上)第376章 張瑄聲名到達頂峰!第271章 李亨是何用意?第324章 何懼之有!第470章 兩軍交戰講什麼仁義道德第246章 兵變第53章 楊國忠得勢第74章 威脅第425章 一箭雙鵰第83章 坦誠相對第49章 只羨鴛鴦不羨仙第71章 安慶緒有約第1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1)第107章 楊貴妃見梅妃,下策第72章 哥舒翰的密報第421章 送李豫去武威!第75章 楊三姐進府第181章 大婚第201章 張瑄設下的圈套第412章 兵臨城下之城門風波第417章 自薦枕蓆第155章 楊玉環的選擇第140章 李亨頭一次距離皇位這麼近第271章 李亨是何用意?第426章 宮宴風波第335章 安祿山要反!第357章 大英雄與四千美嬌娘第194章 斬,立決!第136章 拜壽、餘孽第271章 李亨是何用意?第208章 這吐蕃王子好不識趣第479章 楊國忠的鋌而走險!第471章 比試第435章 不滅吐蕃,朕不歸國!第367章 永寧王府誓與長安共存亡!168章 衝冠一怒第224章 郭子儀的兒子?第8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2)第356章 一招臭棋第46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3)第274章 吾貌雖瘦,天下必肥第350章 范陽急報!第297章 更成熟更老練第412章 兵臨城下之城門風波第424章 一後、六妃第268章 致命的**第272章 借李倓的嘴第333章 東宮儲君人選第455章 奔襲瀚海城,朕爲馬前卒第35章 楊貴妃第306章 親情高於政治第352章 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軍職第325章 塵埃落定第156章 借刀殺人第296章 張瑄的態度!第181章 大婚第122章 受封,一飛沖天第131章 兵圍駙馬府第323章 鴻門宴,圖窮匕見(下)第360章 用兵如神第423章 冊封后妃?第458章 帝王心術第289章 回京述職第162章 羞死人了第448章 皇帝的心太大!第343章 登基大典(完)第91章 可豁得出去、可狠得下心來否?第315章 妙計救杜甫第331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367章 永寧王府誓與長安共存亡!第469章 曖昧與陰謀第415章 國號、年號、定都及冊封百官第106章 安祿山和李琬終於進甕了第31章 聖旨到!第117章 挾持了哥舒翰第141章 太子監國第138章 李琬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