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登基大典(2)

張瑄離開萬春苑,向興慶宮走去。因爲在宮裡行走,他的護軍大多數都留在宮門之外,身邊只帶着南霽雲和一個護軍,充作隨從。

張瑄擡頭望了望天,見一輪紅日躍升於天際,溫暖的陽光播撒下來,驅散了漫天的寒氣。前幾日長安下了一場暴雪,這宮裡仍然還到處殘留着積雪的痕跡。

但風還是西北風,徹骨的涼意。一陣冷風吹進,張瑄下意識地裹緊了裘皮披風,繼續向前行去。

距離興慶宮越近,人聲就越嘈雜,而宮徑上往來穿梭的太監宮女也越來越多,行色匆匆。

不過,見到張瑄,都恭謹見禮。這宮裡宮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張瑄這個永寧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權臣,權勢沖天,無人可比。

與張瑄流頂多算是二流。

興慶宮門口,宮禁宿衛把守森嚴。

今日登基大典,事關重大,宮禁宿衛自然高度重視,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怠慢。萬一要是出了什麼岔子,誰也擔待不起。

張瑄帶着南霽雲向宮裡行去,幾個宮禁宿衛趕緊躬身行禮,不敢擡頭正視張瑄。

張瑄笑了笑,在擦肩而過的時候,突然探手拍了拍一個宿衛的肩膀,朗聲道,“兄弟們辛苦了!”

那宿衛大爲激動,趕緊挺直腰板大聲道,“謝王爺!”

張瑄走了幾步,停下腳步回頭問道,“公孫遊何在?”

公孫遊本來是東宮右衛率府的長史,因爲之前沒有附庸李豫作亂,堅定不移地支持李亨得到了李亨的賞識,已經被李亨啓用爲宮禁宿衛的頭目左宮門衛將軍。在如今這個大典即將舉行的關鍵時刻,作爲內宮武裝力量的司令官,護衛李亨登基的侍衛長,公孫遊沒有露面張瑄覺得有些奇怪。

那宿衛大聲道“回王爺的話,小的還沒有見到公孫將軍!”

張瑄皺了皺眉,卻是沒有再說什麼,扭頭大步離去。

望着張瑄離去的背影那宿衛激動地望着站在對面的“同袍。”神色非常興冇奮。他只是一個尋常的內宮軍卒,能與張瑄這個永寧王兼戰功赫赫的隴朔藩帥說上幾句話,對他來說,已經算是莫大的榮耀了。

因爲距離登基大典正式舉行,還有幾個時辰的時間,所以滿朝文武都沒有到來。

明德殿裡只有陳希烈帶着幾個禮部官員在緊張地忙碌着。

見張瑄進來,陳希烈朗聲一笑,拱手道,“永寧王!來得這麼早!”

張瓊也拱手還禮道,“殿下召見,本王提前進宮了。此番登基大典,諸事繁雜有勞陳相了!”

陳希烈哈哈一笑,“老夫理當爲新皇效力!永寧王,新皇此刻正在御書房更衣請行吧!”

張瑄也沒有客氣,徑自走去。

御書房外李亨正在一大羣宮女太監的侍候下,試穿今日登基大典上他需要穿的嶄新龍袍以及冠帶冕旎。

皇權之威,一在於氣勢,二在於冠帶服侍。就算是一個普通農人,穿上這一身龍袍也會平添幾分威嚴。

聽聞張瑄來了,李亨哈哈一笑,吩咐宮女太監將服侍冠帶等物收拾整齊,放在一邊,等時辰到了再正式着裝。只要一刻不舉行登基大典,不完成合法的儀式,李亨就名不正言不順。尤其是像李亨接位這種特殊的情況,他不得不更加謹慎注意。

沒有必要在這種小事細節上引人非議。

小心謹慎注重細節,這算是李亨的一大優點。

而寬容心軟又是他的第二個優點。當然,在某種意義上說,對於一個皇帝而言,心軟其實也就是懦弱無能優柔寡斷的代名詞。

“臣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張瑄口中唱着諾,剛要躬身拜下去,卻被李亨笑吟吟地一把抓住胳膊,“子瞻啊,本宮找你來,有一事相商。”

張瑄笑了笑,“陛下當改口爲朕了,還有幾個時辰就是登基大典,陛下要早做準備。”

“請陛下吩咐。”

李亨苦笑了一聲,“子瞻啊,這還不是不到時辰嘛,只要不登基不成禮,本宮就永遠不是大唐皇帝,這是禮數,不可僭越。”

“好了,咱們說正事。是這樣,太上皇的禪讓詔書由你來宣讀,勸進書由楊國忠來起頭,你意下如何?”

本來,禪讓詔書李亨是準備讓張繼勇來宣佈的,但後來又考慮到一些其他的因素,李亨又改變了主意。由此可見,因爲薛淑妃的受寵,張繼勇和張家在李亨心目中的地位已經開始無形下降,只是李亨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換言之,他不太放心讓張繼勇來當衆宣讀,所以就想到張瑄。而因爲薛淑妃的關係,楊家人的地位上升了不少,因此楊國忠又開始冒頭。

如果不是方纔心頭突然滋生起的些許不安情緒,張瑄也就答應下來了。這本身就是新皇的一種看重,對於一個臣下而言,這就是擁立重臣的地位表現。

張片沉吟了一下,他輕輕笑道,“陛下,臣雖是王爵,卻也是軍馬藩帥,由臣來宣讀太上皇退位詔書,似有不妥。不若由楊相或者陳相來宣佈太上皇的詔書,而由臣來率天下藩鎮和滿朝文武大臣勸進,這樣比較妥當一些。請陛下三思。”

李亨聞言,思慮了一番,覺得張瑄的話很有道理,就點頭答應下來,“好,就這麼辦了,讓楊國忠來宣讀太上皇的詔書,子瞻與陳相率羣臣勸進吧。”

事實上,也就是這麼回事。張瑄畢竟是掌控兵馬的軍事統帥,若是由他來宣佈老皇帝的詔書,就帶出了一絲軍事奪權的色彩。如果有人惡意渲染,恐怕還真會被清流詬病。

如此一來,不論是對於李亨,還是對於張瑄,都影響不好。

張瑄跟李亨說了一會的話,猶豫了片刻輕輕道,“陛下,臣聽聞今日一早,盛王、壽王、信王等諸皇子,咸宜、萬春、常山、高都、新昌等諸公主殿下,一起去憲陽宮覲見太上皇,不知……。”

張瑄欲言又止。

李亨聞言不以爲意地笑了笑,“然。作爲皇子皇女,他們去探視太上皇,理所應當,本宮也不能阻攔。人子之孝道,無可厚非,呵呵。”

張瑄皺了皺眉,心道:他們早不探視晚不探視,非選擇在登基大典即將舉行的時候一起探視,這事兒明顯詭異,豈能不防?

似是看出了張瑄的疑慮,李亨笑了笑又道,“盛王等進宮來參加本宮的登基大典,順便去探視太上皇,事前跟本宮說了的。無妨,無妨!”

見張瑄猶自有些擔心的樣子,李亨知道他是在爲自己考慮,不由心中一熱,又和聲追加了一句,“子瞻啊,太上皇如今昏迷病榻,盛王等去了叩拜一番也就回返了。”

李亨的話裡有話。

說實話,他自己的事情,他當然比誰都緊張。盛王等人進宮提出要去探視老皇帝,無論於情於理李亨都無法阻攔。但是,老皇帝現在的狀況他比誰都清楚,根本就是癱瘓在牀沒有任何知覺,盛王等人縱然有些異心,也註定無法。

況且,長安的局面已經牢牢控制在李亨的手裡,他心裡信心滿滿,也不怕盛王等人能鬧出什麼花樣來。

只要今日登基大典已成,他登上皇位,縱然下一刻老皇帝清醒了過來,也無濟於事了。他只能當他的太上皇了。李亨心裡冷冷一笑,嘴角閃爍着陰森的寒光。

張瑄也不是不明白這些,只是他心裡突然有一種不安的感覺,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他始終覺得有些不對勁,但具體哪裡不對勁,他又說不清楚。

與此同時。范陽,幽州。范陽大都督府、東平郡王府。

大唐范陽大都督、東平郡王安祿山,在王府正廳接見了在安祿山手下人接應下逃離長安飛速潛逃到范陽來的吐蕃王子赤松德贊,本來的吐蕃王儲。

雖然在安祿山的謀劃中,赤松德贊算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棋子,但儘管如此,赤松德贊在安祿山眼裡終歸還是一個小人物。因此,安祿山並沒有出府門迎接,而只是站在了廳口處迎接。

赤松德贊本是喪家之犬,落魄之中怎麼還敢計較這些虛禮。

“小王拜見安郡王!安郡王救命之恩,小王沒齒難忘!”赤松德贊乃是能屈能伸的人物,爲了歸國和洗雪恥辱,他也顧不上向安祿山奴顏婢膝有些掉價了。

赤松德贊大禮參拜。

安祿山志得意滿高高在上矜持着虛虛一扶,大聲笑道,“王子殿下不必多禮。本王聽聞王子殿下在長安蒙受不白之冤,被大唐朝廷以莫須有的罪名幽禁,心下不平。因此,纔派人進京將王子殿下救出京來。”

“王子殿下,請進廳說話。”安祿山轉身讓客,卻是自己主動走在了前頭。這擺明了就是沒把赤松德贊放在眼裡。

其實也很正常。不要說對赤松德贊這麼一個失勢的吐蕃王子,就算是面對大唐親王,安祿山也敢端架子擺譜。

安祿山的傲慢無禮看的赤松德贊暗暗皺眉,只是他旋即笑吟吟地跟隨在後,神態極其恭謹謙卓。

第352章 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軍職第133章 江採萍,江萍兒第144章 大都督人選第313章 張瑄的派系第472章 贏了第237章 教訓郭烯第283章 史詩之戰(5)第172章 吐蕃王求親第176章 張瑄的野心第425章 一箭雙鵰第16章 一山更比一山高第33章 先見高力士第39章 才子佳人第13章 一唱一和一賭局(1)第5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2)第20章 一石激起三層浪第217章 記住,你欠本官一個天大的人情!第43章 榮歸第256章 捷報入朝!第427章 告御狀第289章 回京述職第278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152章 崔穎的決絕第419章 朕爲天子,唐爲臣民!第233章 郭子儀縛子請罪第84章 楊國忠的臭棋第272章 借李倓的嘴第30章 針鋒相對第413章 兵臨城下之李豫退位第185章 刺客的來歷第98章 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第378章 李光弼封郡王?第372章 顏真卿被逼出戰第381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291章 京城暗流涌動第131章 兵圍駙馬府第272章 借李倓的嘴第249章 撼天雷第184章 劫持第200章 監軍第4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第1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1)第33章 先見高力士第462章 龜茲之變第444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336章 未雨綢繆第415章 國號、年號、定都及冊封百官第133章 江採萍,江萍兒第230章 李光弼的下馬威和張瑄的當頭棒第275章 陰謀第368章 部署被打亂!第238章 撩撥第234章 萬事俱備第195章 與楊國忠的再次合作第385章 降張不降唐!第69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中)第456章 鐵血漢柔情第153章 痛斥高力士第157章 與老皇帝的交易第79章 文武兼職第378章 李光弼封郡王?第460章 龜茲,皇帝的鴻門宴第360章 用兵如神第187章 詐唬安慶緒第450章 南詔急報!第386章 誑回張瑄?第430章 你們給朕出了一個難題!第108章 鴻門宴(1)第24章 崔家要退婚第10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4)第402章 神秘的女軍師(下)第183章 女劍客第454章 拿下程千里第473章 慘烈之戰第347章 大婚第213章 密見安祿山(中)第222章 皇權是一碗“春藥”第408章 定都?第250章 氣勢如虹、怒髮衝冠!第228章 回紇圍城,蘇扈冬!第127章 太子請罪第282章 史詩之戰(4)第360章 滅赤松德贊當封萬戶侯!第143章 梅開二度第397章 顏真卿:獻關以報恩,自刎以盡節第98章 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168章 衝冠一怒第96章 陰差陽錯(上)第242章 驚天動地的心思第183章 女劍客第278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94章 遊說楊國忠(2)第64章 楊貴妃召宴第184章 劫持第341章 登基大典(1)第6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3)第57章 蕭十三郎第107章 楊貴妃見梅妃,下策第189章 空兒姑娘……第108章 鴻門宴(1)
第352章 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軍職第133章 江採萍,江萍兒第144章 大都督人選第313章 張瑄的派系第472章 贏了第237章 教訓郭烯第283章 史詩之戰(5)第172章 吐蕃王求親第176章 張瑄的野心第425章 一箭雙鵰第16章 一山更比一山高第33章 先見高力士第39章 才子佳人第13章 一唱一和一賭局(1)第5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2)第20章 一石激起三層浪第217章 記住,你欠本官一個天大的人情!第43章 榮歸第256章 捷報入朝!第427章 告御狀第289章 回京述職第278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152章 崔穎的決絕第419章 朕爲天子,唐爲臣民!第233章 郭子儀縛子請罪第84章 楊國忠的臭棋第272章 借李倓的嘴第30章 針鋒相對第413章 兵臨城下之李豫退位第185章 刺客的來歷第98章 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第378章 李光弼封郡王?第372章 顏真卿被逼出戰第381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291章 京城暗流涌動第131章 兵圍駙馬府第272章 借李倓的嘴第249章 撼天雷第184章 劫持第200章 監軍第4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第1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1)第33章 先見高力士第462章 龜茲之變第444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336章 未雨綢繆第415章 國號、年號、定都及冊封百官第133章 江採萍,江萍兒第230章 李光弼的下馬威和張瑄的當頭棒第275章 陰謀第368章 部署被打亂!第238章 撩撥第234章 萬事俱備第195章 與楊國忠的再次合作第385章 降張不降唐!第69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中)第456章 鐵血漢柔情第153章 痛斥高力士第157章 與老皇帝的交易第79章 文武兼職第378章 李光弼封郡王?第460章 龜茲,皇帝的鴻門宴第360章 用兵如神第187章 詐唬安慶緒第450章 南詔急報!第386章 誑回張瑄?第430章 你們給朕出了一個難題!第108章 鴻門宴(1)第24章 崔家要退婚第10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4)第402章 神秘的女軍師(下)第183章 女劍客第454章 拿下程千里第473章 慘烈之戰第347章 大婚第213章 密見安祿山(中)第222章 皇權是一碗“春藥”第408章 定都?第250章 氣勢如虹、怒髮衝冠!第228章 回紇圍城,蘇扈冬!第127章 太子請罪第282章 史詩之戰(4)第360章 滅赤松德贊當封萬戶侯!第143章 梅開二度第397章 顏真卿:獻關以報恩,自刎以盡節第98章 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168章 衝冠一怒第96章 陰差陽錯(上)第242章 驚天動地的心思第183章 女劍客第278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94章 遊說楊國忠(2)第64章 楊貴妃召宴第184章 劫持第341章 登基大典(1)第6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3)第57章 蕭十三郎第107章 楊貴妃見梅妃,下策第189章 空兒姑娘……第108章 鴻門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