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朕爲天子,唐爲臣民!

“可馨小姐,朕將處置李唐皇室的權力交給你,便一一便冊封你一個安唐特使,持朕金牌,全權處置。”張瑄笑了笑,擺了擺手道,“朕明日便命朝廷成立安唐特使衙署,讓南霽雲派人協助於你,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

田可馨歡喜地伏地叩謝道,“臣遵旨!臣一定爲陛下分憂!”

望着田可馨興沖沖而去的背影,張瑄長出了一口氣。

他要推行新政,必須要先解決現在權貴土地兼併的問題。換言之,他這個皇帝要從一些大地主手裡奪取土地和人口,從而才能進一步發展經濟,同時也增加國庫收入。

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了,新政就是一句空話。

唐把賦稅制度由租調製發展爲租庸調製。該制度最大特點在於“庸”的設置,即可以納絹或布代服徑役。

均田制使農民獲得一定的土地,租庸調製又保證了農民的勞動時間,這兩種制度成爲唐朝經濟繁榮的重要保障。但開元以來土地兼併加劇,大量土地落入權貴之手,使朝廷可以分配的土地越來越少,均田制被破壞,租庸調製也無法維持,從而影響到國庫收入。

而如今權貴佔有土地最多的當屬季唐皇族宗室,這一次張瑄就準備借安置李唐皇族的機會,打響他登基稱帝后的內政第一戰,意義顯得非常重大。而將之交給田可馨去做,無非是一種試探。

拿落魄的李唐皇族開刀,試探天下大大小、小的權貴的反應。

也就是說,這一次對於李唐皇族的處置,相當於是一次全國“土改”和“稅改”的預演。說起來複雜,直白地說就是要打破權貴階層佔據大多數土地的狀況,從權貴階層手裡奪取土地,然後由朝廷統一分配給符合條件的平民。

同時將衆多被各級權貴地主蓄養的農奴莊客黑戶“解放”出來或爲平民,或爲移民屯墾。對於張瑄來說,人口就是生產力而生產力就意味着經濟發展,意味着國庫收入大幅提升,國力空前增強。

第二日,張瑄下詔,成立安唐特使衙署,命田可馨爲安唐欽差特使。田可馨立即走馬上任從南霽雲的神策軍中抽調一千名軍卒,然後又持張瑄金牌,從戶部、京兆府及內務省抽調了部分官吏,組成了一個臨時的工作機構。

按照張瑄的意圖,田可馨沒有着急下手而是先開始着手統計李唐皇族宗室的人口數目,以及其佔有土地、莊園、山林、湖泊等資源的數量。這個統計的過程肯定會很長,因爲李唐皇族宗室名下的產業太過龐雜,需要一一梳理。

田可馨率官吏軍卒往來如梭,緊張忙碌一這麼一來,不僅李唐皇族宗室心頭髮毛,就連一些朝臣都感覺苗頭不太對。

但這項工作可以慢慢做,可對於李亨父子的安置卻無法再拖下去了。

陳希烈等人再次進宮,等候在了張瑄的御書房門外。

張瑄默然良久放下手裡的書冊擡頭向妍兒輕輕一笑道,“妍兒,去把陳宰輔幾個人叫進來。”

妍兒乖巧地共頭領命而去。

不多時,陳希烈等人就走了進來拜倒在地,“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張瑄哈哈一笑,起身去俯身扶起了陳希烈朗聲道,“陳宰輔年邁體弱日後見朕可不拜。朕給你一道見朕永遠不拜的金牌來人,給陳宰輔賜坐,給諸位相國賜坐。”

張瑄的尊重讓陳希烈感動至極,他涕淚交集地再次跪拜在地道,“老臣拜謝陛下隆恩,老臣何德何能,蒙陛下如此恩寵!”

“陳宰輔偌大年紀,不能在家頤養天年,還要操勞國事,爲朕分憂,朕心裡過意不去。”張瑄嘆了一口氣道,“可是天下初定,百廢待興,朕又不能讓陳宰輔回家養老!”

望着張瑄對陳希烈的尊重和禮遇,楊國忠看在眼裡,嫉妒在心上。只是他也沒有辦法,張瑄是何等雄才偉略之主,在他的耳邊“忽悠。”等於是自尋死路。

衆人坐定,略談了一會國事,陳希烈就不得不帶頭將安置李亨父子的事兒提到了桌面上。已經懸而未決很久了,若是再拖下去,對於新皇和新朝廷而言,都不是什麼好事。

聽陳希烈說起這個,張瑄淡然一笑,“朕自有主張,請諸位稍待。”

這時,一個太監進門稟報,“陛下,李倓奉異拜見。”

陳希烈等人吃了一驚,這個時候,皇帝見李倓幹什麼?

“陳宰輔,爾等且先退往後堂等候,容朕見一見李倓。”張瑄笑了笑,揮了揮手。

陳希烈等人趕緊起身,狐疑地退到了御書房的後堂一一其實就是屏風之後。

張瑄傳召李倓,讓他們這些大臣在場,肯定是別有深意。

李倓心情複雜又有些忐忑不安地走了進來,掃了張瑄一眼,咬牙跪拜了下去,“罪人李倓,拜見皇帝陛下!”

張瑄笑笑,凝視着李倓,良久不語。片刻後,才淡淡道,“李倓,你起來說話。”

“罪人不敢。”李倓沒敢起身。

“起來吧,今日朕找你來,有幾句話講”

“請陛下示下。”李倓猶豫着起身來,躬身侍立。

“過去種種,就不談了。再談,沒有任何意義。”張瑄笑容一斂,聲音肅然起來,“朕奪了你們李唐皇室的江山,但這天下並非一家一姓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有能者治之!”

“是非功過,暫且不論,且等數十年後,由天下人評說。”張瑄擺了擺手,“朕曾經說過,地不分南北,不論男女老幼乃至胡漢,凡我天下子民,都有爲國家興盛而奮鬥的崇高使命一一這其中當也包括李唐皇族宗室。”

張瑄說到這裡,微微停頓了一下。

李倓張瑄到底是什麼意思,也就沒敢回話,而繼續恭謹地垂首不語。

“朕的本意是冊封李亨爲唐王,命李亨率李唐皇族遷徙河東,鎮守太原。”張瑄輕輕一笑,“然而現在,朕又改變了主意。朕以爲,李唐皇族中亦有不少英才幹臣,若是就此荒廢,豈不是可惜了?因此,朕決定,除照舊冊封李亨爲唐王、李豫爲嗣唐王,隨朕遷徙中京之外,其他皇族宗室親王、郡王、公主的爵位封號一概免除,然後朝廷將面向李唐皇族宗室開恩科選拔人才,凡有能者,皆可爲官爲將。無能者,則可爲民爲商。無論朝廷,還是地方各道、州府縣乃至軍鎮,都可。”

“朕可對天盟誓,將一視同仁,若有半點虧心,上天也不饒朕。”張瑄慨然道。

李倓總算是聽明白了。

李亨和李豫父子封唐委和嗣唐王,算是承襲了李唐皇室“唐”的爵位。而至於其他皇族宗室,則全部要貶爲庶民,按製取才,向新皇稱臣。

這樣的安排,已經算是張瑄網開一面了。李亨父子這些日子,已經做好了被張瑄流放蠻荒乃至暗下毒手的思想準備了。

“謝陛下恩典。”李倓有些有氣無力地又拜了下去,顫聲道。

事到如今,作爲亡國皇族,還能奢望什麼呢?能保住性命,就算是不錯的了。

“李繫有才,朕素有耳聞,朕欽點爲內務省侍中。而你一向幹練沉穩,做事有度,朕欽點爲戶部侍郎你意下如何?”

張瑄凝視着李倓,淡然道。

李倓大吃一驚,他沒有想到張瑄竟然是真的想要讓李唐皇室中人出任新朝之臣,若是他故作姿態,也沒有必要將他和越王李系安排在這種相對比較重要的崗位上。

戶部侍郎和內務省侍中,都是品階較高的高級官員。

李倓怔怔地呆在了那裡,心裡也說不出是一個什麼滋味來。

“當然,朕也不強求於你。若是同意,便在朕這裡點點頭,只要你日後盡職盡責,爲國做事,朕不會虧待了你們。”張瑄又道。

李倓心頭一個激靈,趕緊拜了下去,連連謝恩不止。

在李倓看來,他根本就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既然張瑄這麼安排,他怎敢拒絕?

張瑄知道他的心思,也沒有在意。他既然敢起用李唐皇族之人爲官,就不怕他們鬧騰。況且,失去了天下和權力,他們也不敢再鬧騰什麼。張瑄的意圖是儘可能地讓李唐皇族融入新朝,或爲官爲將,或爲商爲民,各自找好自己的位置,各自奔各自的前程。

時間一長,李唐皇族宗室必被分化歸心。

“好了,你先退下,朕的冊封詔書明日可下。

你且回去安心等待。”

李倓長出了一口氣,誠惶誠恐地拜別而去。

李倓走後,陳希烈等人轉了出來,神色都非常複雜。

張瑄奪去李唐皇族宗室的爵位封號什麼的,並不奇怪,事實上隨着李唐王朝的覆滅,這些人的貴族爵位早就隨之廢止。但他竟然要起用李唐皇族中人爲臣,還將李亨的兩個兒子一一越王李系和建寧王李倓,放在內務省侍中和戶部侍郎的要害位子上,這”…

“陳宰輔,諸位相國,朕的話你們都聽到了,你們意下如何?”張瑄笑道。

陳希烈猶豫了片刻,拱手道,“陛下寬宏大量,不拘一格起用李唐皇族宗室爲臣,這是何等的大氣度、大魄力、大胸懷!”

楊國忠也趕緊追隨着陳希烈的腳步,不輕不重地拍了張瑄一記馬屁,“陛下英明,當駕馭四海,天下歸心!”

“陛下英明,臣等敬佩!”郭子儀、公孫。良和裴冕三人也趕緊躬身稱是。

張瑄淡然一笑,緩緩起身來凝望着衆人,聲音漸漸高昂有力起來,“朕說過,這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李唐皇族宗室亦是我天下之子民,理當盡其所能爲天下效力。”

“朕爲天子,唐爲臣民!凡天下之才,皆爲朕用!若是朕沒有這點胸懷和膽魄,何以敢稱天之可汗?!”

張瑄清越而充滿氣勢的聲音在御書房裡久久迴盪着。

陳希烈等人心下凜然,拜伏在地,山呼萬歲不止。

第三日。

陳希烈代表朝廷和皇帝,親往興慶宮明德殿,宣佈張瑄的詔書。

在此之前,李亨父子並沒有得到消息。雖然張瑄提前召見李倓,並讓李倓回去轉告李亨和李豫,但李倓卻沒有說,一直保持着異樣的沉默。

李亨和李豫父子惶恐不安地率一干皇族嬪妃等人跪拜在地,聆聽詔書。陳希烈有些感慨地掃了衆人一眼,輕嘆一聲,將聲音放得極其柔和。

“李系、李倓接旨。”陳希烈掃了跪在李亨和李豫身後的越王李系一眼。這李系頗有才幹,亦有賢名,只是陳希烈也沒有想到,李系會入皇帝的法眼,得到他的看重。

李系聽到陳希烈上來就點到自己的名字,大爲恐懼,哆嗦着身子起來又跪伏在了最前頭,“罪人李系,接旨!”

李倓則臉色肅然地默默起身走到前頭,跪伏下去。

氣…冊封李係爲內務省侍中,冊封李倓爲戶部侍郎,隨駕中京,賜府邸兩座。”

李倓倒也罷了,心中早就有數。但李系卻聽得傻了眼怎麼着?張瑄竟然還冊封他爲正三品的內務省侍中……這……這……

陳希烈乾咳了兩聲,低低道,“李系,陛下知你有才,薦拔你爲朝中重臣,你還不接旨謝恩?”

李系猛然回過神來,強自按捺下震驚不安的萬千心緒,叩謝謝恩。

陳希烈緩緩擡頭望着李亨和李豫父子,徑自又開始宣佈冊封兩人爲唐王和嗣唐王的詔書。

核心皇族之中,兩人出仕爲重臣,李亨李豫父子封了王爵。其他皇族雖然被奪去爵位和封號,但畢竟是安然無恙地保住了性命。

一時間,鬆了一口氣的李亨的兒女嬪妃們涕淚交集,有的叩首謝恩,有的癱倒在地,也有的木然發怔。

皇帝冊封李亨父子爲王,承襲唐爵。而赦免全部皇族宗室,不僅起用李系和李倓爲朝廷重臣,還表示要開恩科從皇族宗室青年子弟中薦拔人才,入朝爲官。這樣的消息傳出宮去,西京長安朝野上下爲之震動。

轉眼就是永寧元年的年末了,朝廷搬遷往中京的各項準備已經就緒,三日後就要啓程離開西京長安,張瑄已經決定要在新都過春節和上元節。

這樣一來,長安城的權貴大家族中,幾乎全部要跟隨皇帝東遷。而按照張瑄的安排,李亨和李豫父子隨駕入中京居住,而其他的皇族宗室,則遂個人意願,或居長安,或遷中京。

張瑄的妻舅一崔家的崔煥,目前已經貴爲關內道的巡撫,也就是一省之大員,整個關中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這就相當於是張瑄率朝廷東遷之後,長安周邊十餘州縣歸崔煥治理。

崔煥的衙門設在長安,即原長安的京兆府。

他自打走馬上任以來,可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崔煥也是宰輔之才,這纔是張瑄將關內道交給崔煥的關鍵因素。若是僅僅因爲崔煥國舅爺的身份,斷然不會得到張瑄的重用。

而事實上,在張瑄的宗族、親眷之中,他提拔起用的也就是一個崔煥。當然,還有崔家的庶長子崔進。只是崔進早就跟隨張瑄就藩隴朔,歷練多年,擁有了自己的位置。

甚至於現在,張瑄都沒有冊封他的張氏宗族中人以爵位,比如他的兩個叔父和一干堂兄堂弟諸人。按照歷朝歷代的慣例,張瑄稱帝,不僅要追封他的父、祖爲皇帝,還要冊封他的近親爲親王。

陳希烈率文武百官前前後後上奏過三次,張瑄都沒有點頭,只同意了對於父、祖的追封諡號,至於張家的其他人,誰都沒有獲得爵位和官職。

崔煥正在衙門處置公務。突然,屬官來報,“巡撫大人,內務省侍中李系求見!”

“李系?”崔煥一怔,旋即起身來迎了出去。

李系是原李唐皇室的越王,李亨的兒子,也喜舞文弄墨,與崔煥昔日曾有私交。只是最近很少往來。

崔煥迎出府衙,拱手抱拳道,“殿下到訪,崔煥有失遠迎,拖歉之至!”

李系臉色一變,左右四顧無人,這才尷尬地顫聲道,“崔大人,崔兄吶!李系早已不是什麼越王殿下,而是陛下之臣,內務省侍中,今後請崔兄以名稱之,李系感激不盡!感激不盡!”

崔煥是皇帝的大舅哥,以如今李系的身份,他豈敢得罪,態度亦非常謙卑。

崔煥本是一種客套,因爲李系雖然爵位被奪,但畢竟是曾經的李唐皇族親王。而作爲知交好友,崔煥也不願意落井下石。

只是他的這種客氣讓李系不敢承受。

崔煥掃了誠惶誠恐的李系一眼,知道他的尷尬和惶恐,也就不再客氣,抱拳笑道,“侍中大人,請進府中說話。”

“崔大人請!”

兩人並肩而入,直進正堂。分賓主坐定,待下人上了茶之後退下,李系才抱拳小聲道,“崔兄,李繫有事相求,還請崔兄看在往日你我知交好友的情面上,相幫小弟一次!”

第123章 與皇帝的密談第478章 李倓復唐的鬧劇第297章 更成熟更老練第157章 與老皇帝的交易第348章 難題:洞房先後順序第205章 兵車行第395章 奴名楊玉蓮第164章 上元詩會第402章 神秘的女軍師(下)第449章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第67章 楊貴妃的提點第132章 籠絡楊錡第200章 監軍第140章 李亨頭一次距離皇位這麼近第341章 登基大典(1)第133章 江採萍,江萍兒第32章 兄弟情誼彌足珍貴第266章 從謙謙君子到殺伐果斷第183章 女劍客第373章 潼關兵變第475章 暗流涌動的京城第417章 自薦枕蓆第415章 國號、年號、定都及冊封百官第171章 張瑄軟硬不吃第263章 封賞張瑄之爭!第151章 春節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50章 傲骨錚錚便是白衣卿相!第368章 部署被打亂!第374章 張瑄大軍第一戰(上)第309章 豔福不淺膽大包天第38章 太真仙子賦第425章 一箭雙鵰第393章 氣吞山河如虎!第393章 氣吞山河如虎!第54章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上)第20章 一石激起三層浪第292章 懷恨在心第454章 拿下程千里第120章 安祿山逃第475章 暗流涌動的京城167章 如煙如玉放歌對李白第438章 女人與戰利品第419章 朕爲天子,唐爲臣民!第153章 痛斥高力士第33章 先見高力士第205章 兵車行第185章 刺客的來歷第416章 該怎麼處置李唐皇室第17章 羞煞蕭復第299章 正面反擊登場第123章 與皇帝的密談第248章 吐蕃入侵,一場大戲的序幕開啓第252章 赤柱小兒,汝可敢一戰?!第360章 滅赤松德贊當封萬戶侯!第407章 君無戲言第160章 提拔李靜忠第77章 楊勳第201章 張瑄設下的圈套第236章 郭子儀絕望,張瑄如何處置第315章 妙計救杜甫第123章 與皇帝的密談第256章 捷報入朝!第237章 教訓郭烯第297章 更成熟更老練第265章 殺史思明的念頭第213章 密見安祿山(中)第222章 皇權是一碗“春藥”第294章 李騰空犯案第404章 李亨又要逃,李豫李倓逼宮第294章 李騰空犯案第119章 哥舒翰比皇帝密旨好使第410章 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第376章 張瑄聲名到達頂峰!第255章 張瑄名動吐蕃第112章 夜半迷情第204章 收名將第346章 新皇登位第86章 美人如玉第477章 楊國忠“逼宮”第392章 楊貴妃的危機第400章 感動第347章 大婚第277章 背叛與仇恨的火種第430章 你們給朕出了一個難題!166章 張瑄的大境界第393章 氣吞山河如虎!第248章 吐蕃入侵,一場大戲的序幕開啓第192章 調教女奴第172章 吐蕃王求親第425章 一箭雙鵰第408章 定都?第70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下)第12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6)第436章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第128章 保太子第234章 萬事俱備第146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上)第155章 楊玉環的選擇第453章 突騎施人的婊子第446章 獎勵生育
第123章 與皇帝的密談第478章 李倓復唐的鬧劇第297章 更成熟更老練第157章 與老皇帝的交易第348章 難題:洞房先後順序第205章 兵車行第395章 奴名楊玉蓮第164章 上元詩會第402章 神秘的女軍師(下)第449章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第67章 楊貴妃的提點第132章 籠絡楊錡第200章 監軍第140章 李亨頭一次距離皇位這麼近第341章 登基大典(1)第133章 江採萍,江萍兒第32章 兄弟情誼彌足珍貴第266章 從謙謙君子到殺伐果斷第183章 女劍客第373章 潼關兵變第475章 暗流涌動的京城第417章 自薦枕蓆第415章 國號、年號、定都及冊封百官第171章 張瑄軟硬不吃第263章 封賞張瑄之爭!第151章 春節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50章 傲骨錚錚便是白衣卿相!第368章 部署被打亂!第374章 張瑄大軍第一戰(上)第309章 豔福不淺膽大包天第38章 太真仙子賦第425章 一箭雙鵰第393章 氣吞山河如虎!第393章 氣吞山河如虎!第54章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上)第20章 一石激起三層浪第292章 懷恨在心第454章 拿下程千里第120章 安祿山逃第475章 暗流涌動的京城167章 如煙如玉放歌對李白第438章 女人與戰利品第419章 朕爲天子,唐爲臣民!第153章 痛斥高力士第33章 先見高力士第205章 兵車行第185章 刺客的來歷第416章 該怎麼處置李唐皇室第17章 羞煞蕭復第299章 正面反擊登場第123章 與皇帝的密談第248章 吐蕃入侵,一場大戲的序幕開啓第252章 赤柱小兒,汝可敢一戰?!第360章 滅赤松德贊當封萬戶侯!第407章 君無戲言第160章 提拔李靜忠第77章 楊勳第201章 張瑄設下的圈套第236章 郭子儀絕望,張瑄如何處置第315章 妙計救杜甫第123章 與皇帝的密談第256章 捷報入朝!第237章 教訓郭烯第297章 更成熟更老練第265章 殺史思明的念頭第213章 密見安祿山(中)第222章 皇權是一碗“春藥”第294章 李騰空犯案第404章 李亨又要逃,李豫李倓逼宮第294章 李騰空犯案第119章 哥舒翰比皇帝密旨好使第410章 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第376章 張瑄聲名到達頂峰!第255章 張瑄名動吐蕃第112章 夜半迷情第204章 收名將第346章 新皇登位第86章 美人如玉第477章 楊國忠“逼宮”第392章 楊貴妃的危機第400章 感動第347章 大婚第277章 背叛與仇恨的火種第430章 你們給朕出了一個難題!166章 張瑄的大境界第393章 氣吞山河如虎!第248章 吐蕃入侵,一場大戲的序幕開啓第192章 調教女奴第172章 吐蕃王求親第425章 一箭雙鵰第408章 定都?第70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下)第12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6)第436章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第128章 保太子第234章 萬事俱備第146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上)第155章 楊玉環的選擇第453章 突騎施人的婊子第446章 獎勵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