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最艱難最重大的選擇

蘇扈冬走後,張瑄沉默了下來。

他心裡很明白,回紇人之所以不遺餘力地支持他,與回紇可汗骨力裴羅的性格有關。

骨力裴羅也是回紇歷史上的一代明主,但其人沒有多少野心,只想維持現狀。他不想將回紇發展壯大成吐蕃一樣的強國,也沒有那個能力,他只想保住回紇目前的和平存在狀態以及他的王權。

說起來,骨力裴羅真是一個聰明人。

以回紇數十萬部族而言,要想“開拓進取”如吐蕃一般,起碼需要上百年的積累。而這麼漫長的時間,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變故。一個搞不好,亡國滅種都有可能。吐谷渾就是一個前車之鑑,歷歷在目,比較鮮活的實例。

既然回紇鐵了心要依附大唐而生存,甚至不惜成爲如西域諸國那樣的被大唐中央朝廷管制的“國中國”,他當然是

大唐的權力落在自己女婿手裡。

若是張瑄得了天下,他的女兒蘇扈冬起碼也是一個貴妃,將來回紇的地位會更穩固。

因此,骨力裴羅才通過蘇扈冬的嘴說了這番話。

當然,他也有些擔憂,萬一張瑄失勢,不僅他的女兒日子不好過,回紇人必然也會受牽連。

在骨力裴羅看來,以張瑄如今的權勢地位和權力以及在大唐天下的威望,趁安祿山叛亂的時間,起兵爭奪天下,正是最佳時機。

骨力裴羅不相信,以張瑄的才幹和謀略,會爭不過一個區區安祿山。

張瑄改朝換代,對於回紇利益太大。如果張瑄同意,骨力裴羅不惜傾盡全國之力助戰。

但張瑄的態度其實很難捉摸。之前,骨力裴羅也曾經試探過一次,可惜張瑄口風滴水不漏。

張瑄坐在書房裡,心念電閃,輕輕一嘆。

未來的路該怎麼走,現在暫時還無法決定,只能看情勢發展,待定。但以他的穩健和謹慎,他肯定要提前給自己留下安全的退路。只有這樣,纔不至於到了關鍵時刻,手忙腳亂。

“王爺王爺青海急報李光弼急報”

書房外突然傳來張巡那微微有些嘶啞的聲音。

張瑄眉梢一跳,猛然揮手,“張大人,請進”

張巡神色憔悴地匆匆走了進來,最近他

是太疲倦太勞累了,每日裡千頭萬緒理不完的政務軍務,全隴朔的行政事務全部壓到他一個人的肩膀上,還要兼顧十幾萬大軍的後勤保障,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張瑄掃了張巡一眼,沒等張巡說話便和聲道,“張大人,先請坐,坐下說話——來人,給張大人上茶”

“謝王爺。”張巡也不客氣,坐下後拱手輕輕道,“王爺,李光弼急報,說吐蕃人有異動”

張瑄凝聲道,“何故?”

“王爺,李光弼的探馬得到消息,邏些城前些日子發生叛亂。據說吐蕃副相達昂率一干帶甲家奴,闖進吐蕃國相東則布的府中,誅殺東則布全家三百餘口。隨後,達昂與一些吐蕃將領糾集軍隊闖進吐蕃王宮,逼迫吐蕃王赤柱退位讓賢,將王位還給赤松德贊”

“赤柱不肯讓位,雙方激烈衝突。赤柱事敗,率一萬多心腹軍馬逃離邏些城,不知所蹤。而以達昂爲首的吐蕃文武臣屬,在邏些城宣誓擁立赤松德贊爲吐蕃新王”

張巡簡單將事情說了一遍。

當時張瑄的臉色就變了。

吐蕃人再次內亂,赤柱被趕跑,這說明赤松德贊在吐蕃的“工作效率”之高,遠遠超乎了他的想象。赤柱逃離,吐蕃王權落入赤松德贊之手,對於張瑄來說,這不是什麼好消息。

赤松德贊這人雄才偉略不好對付。

若是讓赤松德贊站穩腳跟,平息了吐蕃內亂,吐蕃對隴朔的威脅肯定會空前高漲。而毫無疑問,赤松德贊肯定會在最短的時間裡,率吐蕃大軍,侵襲隴朔青海,試圖將吐谷渾故地全部收回。

同時,也是爲了響應安祿山叛亂。

張瑄皺緊了眉頭。他沒有料到赤柱會這麼不爭氣,竟然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失去了王權。

本來在張瑄的預計中,赤柱與赤松德讚的王權之爭,會讓吐蕃陷於大規模的內亂之中,起碼會亂半年之久。但不成想,赤松德贊在吐蕃的號召力非同小可,他的人還沒有到邏些城,只是放出了赤松德贊歸國的消息,就有吐蕃權貴組織兵變,趕跑了赤柱,迎赤松德贊登臨王庭。

這樣一來……當年的一念之仁,導致後患無窮。若是誅殺了赤松德贊,也就不至於有今日之果。張瑄忍不住輕輕一嘆。

他終歸是人不是神,雖然作爲穿越者佔據了一定的信息優勢,他人力有時窮,有所疏漏也在所難免。

張瑄忍不住在心裡暗罵赤柱白癡,望着張巡沉聲道:“張大人,李光弼有沒有說,赤松德贊如今在何處?而赤柱率殘兵敗將又去了何處?”

其實,除了張瑄之外,大唐朝廷上下乃至隴朔上下,包括張巡這些文臣武將,並沒有太把赤松德贊放在心上。在衆人看來,區區一個吐蕃王子而已,吐蕃人換了一個國主又能如何?吐蕃還是吐蕃,還是那個被隴朔大軍打得丟盔卸甲的吐蕃

張巡有些不理解,張瑄何以這麼重視一個赤松德贊。張瑄回返靈州,立即傳令青海都督府,命李光弼派出大量探馬監視吐蕃,若有赤松德讚的動向立即彙報,不得有誤。他甚至再三囑咐張巡,凡有關赤松德讚的軍報,一律不得遲延,要立即通報他。

張巡沉吟了一下,笑道,“王爺,這位吐蕃王子倒是本事不小,他潛逃回吐蕃時間不長,就把赤柱王趕下臺了。不過,吐蕃連番內亂,國力漸漸頹廢,很難再對我朝構成威脅。”

“李光弼的軍報中沒有提及赤松德贊,而赤柱的下落更是不明。”

張瑄猛然站起身來,緩緩踱步到了書房裡懸掛在牆壁上的軍事地圖下面,凝望着,良久不語。

他的臉色非常嚴肅和凝重。

張巡望着張瑄,心裡暗暗稱奇:區區一個赤松德贊,永寧王何以如此大驚失色?

張瑄確實對赤松德贊高看幾眼,認爲赤松德贊是一個絕對不容低估的對手。正因如此,他才謀劃良久通過各種手段破換唐蕃和親,將赤松德贊扣留在了長安。唯一遺憾的是,他沒有能下了狠心,當時沒有將赤松德贊誅殺,導致後面,赤松德贊被大唐朝廷公開幽禁,又在安祿山的幫助下潛逃。

雖然赤松德贊之前的表現並那麼“出彩”,但某種意義上說又何嘗不是一種藏拙。

事實上,歷史上的吐蕃贊普赤松德贊,文治武功堪稱吐蕃有史以來的第一明主。赤松德贊坐穩王位後,趁安史之亂屢屢犯邊。而廣德元年,赤松德贊更是聯合南詔、党項、吐谷渾、回訖等部族,由吐蕃將領達扎路恭率20萬聯軍攻入長安。赤松德贊時期,吐蕃王朝臻於全盛,不僅表現在武力強大,還表現文化和經濟同樣十分繁榮。

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上,赤松德贊是一個舉足輕重的重量級人物。雖然因爲穿越者到來的蝴蝶效應,赤松德讚的命運軌跡有了一絲岔道,但若是給他機會,他同樣會東山再起。所以,此人在張瑄心目中的威脅,一點也不亞於安祿山。

若是讓赤松德贊在吐蕃站穩腳跟,以他這樣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吐蕃會在最短的時間裡平息內亂,一掃頹勢。

如果是其他人,這個時候肯定選擇休養生息等待時機再收復失去的土地,但赤松德贊不同,他一定會選擇在這個時候果斷出兵,不惜一切代價進攻青海和吐谷渾故地,策應安祿山叛亂,讓張瑄腹背受敵,進退兩難。

怎麼辦?張瑄猶豫不決。

此時此刻,他面臨着穿越大唐後最爲艱難也是最爲重大的一個選擇。

張瑄凝視着地圖,緩緩探手摁在了吐蕃王庭邏些城的位置,神色變幻。

張巡不敢打擾他的思考,靜靜地侍立在側,等待着張瑄最終的決策。

這個決定很難下啊。張瑄苦笑起來,扭頭望着張巡輕輕道,“張大人,本王悔之莫及。當初不該一念之仁,留下赤松德讚的性命,以至於有今日之大患”

“若是讓此人成了氣候,遠遠比安祿山更難對付。”張瑄輕嘆一聲,“張大人,若是本王下令命李光弼率大軍奔襲邏些城,趁赤松德贊立足未穩將吐蕃王庭打散,你看有幾成勝算?”

張巡一驚,沉吟了一下輕輕道,“回王爺的話,如今我軍兵強馬壯,若是李光弼率大軍數萬奇襲吐蕃,打吐蕃人一個措手不及,勝算當有八成只是我軍還要備戰平叛,若是此時再起戰端,恐怕在糧草輜重上力有不逮。”

“雖然有朝廷大力支援,但數萬兵馬打一仗,耗費錢糧無數,恐怕……”

張瑄默然點頭,嘆息連聲。

這正是他所擔心的地方,他之所以難做這個決定,原因就在於此了。

隴朔全鎮負擔十幾萬大軍的糧草輜重,

竭盡全力。若不是有中原各鎮源源不斷地往隴朔運輸各種物資,張瑄也很難支撐這麼大的消耗。

第118章 拿下金吾衛大將軍169章 李亨的決斷上第376章 張瑄聲名到達頂峰!第299章 正面反擊登場第403章 天下戰略佈局第364章 勸降第31章 聖旨到!第285章 史詩之戰(7)第275章 陰謀第239章 你便是吐蕃王子赤柱!第101章 玉真公主的預感第440章 郭芙逼寢第282章 史詩之戰(4)第262章 捷報再入京師!第313章 張瑄的派系第304章 火上澆油第381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34章 氣煞李林甫第245章 建新軍第39章 才子佳人第193章 兵變,下馬威第13章 一唱一和一賭局(1)第215章 是不是故意投懷送抱第399章 未來的皇后和皇太子(下)第96章 陰差陽錯(上)第41章 奉旨遊街名動長安第180章 萬春別苑的溫柔第222章 皇權是一碗“春藥”第457章 難題第256章 捷報入朝!第12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6)第175章 楊國忠舉薦張瑄第407章 君無戲言第225章 大都督駕到!第60章 早朝風波第100章 楊玉環的心計第4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第82章 立威第255章 張瑄名動吐蕃第15章 妒火熊熊第297章 更成熟更老練第329章 張瑄的承諾第341章 登基大典(1)第138章 李琬自盡第84章 楊國忠的臭棋第437章 滅吐蕃,定神武第230章 李光弼的下馬威和張瑄的當頭棒第28章 虢國夫人的乖寶寶第363章 安祿山叛亂!第454章 拿下程千里第83章 坦誠相對第352章 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軍職第406章 范陽定!第357章 大英雄與四千美嬌娘第117章 挾持了哥舒翰第133章 江採萍,江萍兒第240章 引君入甕第77章 楊勳第55章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中)第428章 三大國策第283章 史詩之戰(5)第179章 三點式內衣的風情萬種第68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上)第118章 拿下金吾衛大將軍第396章 黃袍加身第220章 安祿山心裡畏懼的種子第217章 記住,你欠本官一個天大的人情!第303章 李豫要挑大樑第215章 是不是故意投懷送抱第423章 冊封后妃?第36章 玉真公主與崔穎第220章 安祿山心裡畏懼的種子第417章 自薦枕蓆第291章 京城暗流涌動第236章 郭子儀絕望,張瑄如何處置第381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447章 野性第3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3)第8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2)第344章 宮變第25章 羞惱的皇帝第342章 登基大典(2)第365章 隴朔大捷長安亂第5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2)第99章 賄賂高力士第187章 詐唬安慶緒第4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第207章 繞道的意圖無人懂第470章 兩軍交戰講什麼仁義道德第103章 嚇掉了李鴻的魂第181章 大婚第396章 黃袍加身第188章 圍困玉真觀第240章 引君入甕第217章 記住,你欠本官一個天大的人情!第415章 國號、年號、定都及冊封百官第36章 玉真公主與崔穎第339章 天生的尤物第83章 坦誠相對第411章 兵臨城下之朝臣迎駕
第118章 拿下金吾衛大將軍169章 李亨的決斷上第376章 張瑄聲名到達頂峰!第299章 正面反擊登場第403章 天下戰略佈局第364章 勸降第31章 聖旨到!第285章 史詩之戰(7)第275章 陰謀第239章 你便是吐蕃王子赤柱!第101章 玉真公主的預感第440章 郭芙逼寢第282章 史詩之戰(4)第262章 捷報再入京師!第313章 張瑄的派系第304章 火上澆油第381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34章 氣煞李林甫第245章 建新軍第39章 才子佳人第193章 兵變,下馬威第13章 一唱一和一賭局(1)第215章 是不是故意投懷送抱第399章 未來的皇后和皇太子(下)第96章 陰差陽錯(上)第41章 奉旨遊街名動長安第180章 萬春別苑的溫柔第222章 皇權是一碗“春藥”第457章 難題第256章 捷報入朝!第12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6)第175章 楊國忠舉薦張瑄第407章 君無戲言第225章 大都督駕到!第60章 早朝風波第100章 楊玉環的心計第4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第82章 立威第255章 張瑄名動吐蕃第15章 妒火熊熊第297章 更成熟更老練第329章 張瑄的承諾第341章 登基大典(1)第138章 李琬自盡第84章 楊國忠的臭棋第437章 滅吐蕃,定神武第230章 李光弼的下馬威和張瑄的當頭棒第28章 虢國夫人的乖寶寶第363章 安祿山叛亂!第454章 拿下程千里第83章 坦誠相對第352章 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軍職第406章 范陽定!第357章 大英雄與四千美嬌娘第117章 挾持了哥舒翰第133章 江採萍,江萍兒第240章 引君入甕第77章 楊勳第55章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中)第428章 三大國策第283章 史詩之戰(5)第179章 三點式內衣的風情萬種第68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上)第118章 拿下金吾衛大將軍第396章 黃袍加身第220章 安祿山心裡畏懼的種子第217章 記住,你欠本官一個天大的人情!第303章 李豫要挑大樑第215章 是不是故意投懷送抱第423章 冊封后妃?第36章 玉真公主與崔穎第220章 安祿山心裡畏懼的種子第417章 自薦枕蓆第291章 京城暗流涌動第236章 郭子儀絕望,張瑄如何處置第381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447章 野性第3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3)第8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2)第344章 宮變第25章 羞惱的皇帝第342章 登基大典(2)第365章 隴朔大捷長安亂第5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2)第99章 賄賂高力士第187章 詐唬安慶緒第4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第207章 繞道的意圖無人懂第470章 兩軍交戰講什麼仁義道德第103章 嚇掉了李鴻的魂第181章 大婚第396章 黃袍加身第188章 圍困玉真觀第240章 引君入甕第217章 記住,你欠本官一個天大的人情!第415章 國號、年號、定都及冊封百官第36章 玉真公主與崔穎第339章 天生的尤物第83章 坦誠相對第411章 兵臨城下之朝臣迎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