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6章 維新變法裱糊 五

“成立特許商會,發行債票……呵呵,果然是武好古,就是有辦法!”

開封府,瓊林宮,政事堂。紀憶拿着大宋駐天津的公使館發來的奏報,爽朗大笑起來。

這都是國際先進經驗了!大宋現在要師周變法,自強圖存。當然得學國際上最先進的殖民侵略經驗了。

什麼周學爲用,宋學爲體的,是根本沒有的。因爲大宋和大周根本是一個圈子。就好像法蘭西學英格蘭,俄羅斯抄德意志。根本沒有體用之辯的問題。

就算有,也是存在於理學派、天理派、理性派、實證派之間。都是儒家改革產生的分支,“體”都是差不多的,就是“用”不大一樣。

“特許商會還是有點過了吧?”太宰何執中連連搖頭,“難道要官家出錢入股,替殿下們買一個國王嗎?”

“怎麼會叫官家出錢呢?”紀憶笑着擺手,“咱們這裡又不是周國,人家是共和的,咱這裡是家國天下。這錢當然由國庫出了!”

何執中聽着這話好不變扭——國庫出錢和商人合股,去萬里之外奪人家蠻夷的基業給官家的王爺立國。

這事兒真的不會在歷史上留下罵名嗎?

紀憶皺眉:“太宰啊,周國可沒禁止我大宋的商人投資他們的特許商會……咱如果不跟進,周國就要用大宋的錢去開疆闢土,把南洋都佔領了!”

“跟……”何執中老臉都擰起來了,“必須跟!不能讓武好古太得意了!”

是啊!不能讓武好古得意!這是最高的政治正確,別的事兒都擱一旁。

至於史書上怎麼寫,怎麼也沒有誰來寫史書重要——如果讓周國吞併南洋,變得強大無比,那麼《宋史》多半就該讓武周來寫了!想想也知道周國的史官不會說大宋什麼好話的!

紀憶也顯得義憤填膺,“對!不能讓武周太得意了!”

他的目光在政事堂中一掃,宰執們都在點頭表示同意。

家國天下嘛,一家一姓的反動統治最要緊了!

“不過,現在朝廷沒有錢啊!”紀憶眉頭皺了起來,“今年的夏錢收了不到六成,商稅減少了三成,錢引也發不出去了……秋稅就算能收齊也沒什麼用。秋稅主要是糧食,今年的糧價跌了不少,賣不上價。”

問題很嚴重!

由於錢引危機引發的通貨緊縮還在繼續!

而且周國和交趾國(包括周國的安南行省)的糧食又連續豐收,開始衝擊宋國本土的市場。

造成了糧價下跌,使得農民獲取現金的渠道進一步萎縮。

對於沒有欠債,或者沒有欠錢(欠糧食問題不大)的農民而言,勒一勒褲腰帶還能過下去。

可是對於欠了錢的農民而言,那可真是雪上加霜,噩耗加上噩耗。

對了,還有噩耗!

就是土地價格在下跌!

這事兒多少是復古黨人整出來的。他們之前不是查隱田嗎?整了不少京畿地主。現在又有了一隸屬戶部的均田司!

專門負責在京畿路、京東、西路繼續查田和分配查到的隱田。

這下可把手裡有田的,後臺不硬的地主給嚇壞了。紛紛拋售土地,將資金轉往京東商市或天津商市……想要出售土地的小自耕農也跟着倒了黴,田價狠打了一個折扣!

與此同時,由於錢引銷售和資金持續流出,中原鄉村又出現了資金緊張和利率上升。想要借錢的貧下中農,變得更加困難了。

而要解決這一連串經濟問題,關鍵顯然是找到一種可以替代錢引的紙幣。

何執中兩手一攤,看着紀憶,“沒有錢怎麼辦?憶之,你有辦法就快說吧,老夫反正是束手無策了。”

“那就繼續以周爲師吧,”紀憶笑道,“周國現在不是在發行銀行券嗎?咱們也照葫蘆畫瓢吧。”

“銀行券?怎麼發啊?”

紀憶早就想好了,當下就笑道:“周國發行的是和銀兩幣掛鉤的銀行券。咱們可以發行和銅錢通兌的銀行券……當然了,在發行銀行券前,也得學習周國,先成立一個專管發鈔鑄錢的大宋銀行。”

“那可是太府寺的職權啊!”餘深立即提醒,“太府寺的爲宮內辦事的……”

紀憶苦苦一笑:“這不是周國的辦法嗎?要不咱們再等等?若是周國的辦法行之有效,咱們就借鑑一二?”

“不行,不行。”童貫搖頭道,“侵奪太府寺的職權可不是小事……要不就把大宋銀行歸在太府寺,由宮中參與管理?”

“這個……”紀憶想了想,“還是由官家聖斷吧。”

由宮中的內侍去當中央銀行行長是有點不妥,不過找個進士出身的文官去當行長也強不了多少。

人才的問題,始終是擺在大宋新政面前的一道坎兒。

與此同時,東南商市那邊又有大量的新政人才沒有出路,對朝廷也怨言頗多,說不定還要鬧革命……

一想到這道繞不過去的坎兒,紀大相公就有點腦仁疼了。因爲他非常清楚,只要科舉不廢,新政人才在官場上就沒有什麼上升通道可言。而官場的中上層只要被傳統的科舉出身的文官把持,新政就會阻力重重!

可是要廢科舉而大用新人,紀憶也是不敢的——這可是同全天下讀書人爲敵的事情啊!

而且現在新式學堂的數量非常有限。如果不算軍學,整個大宋的高等新式學堂只有區區幾所,而且除了青城學宮之外,都集中在京東、上海兩家商市之中。

而和新式大學配套的新式書院,同樣集中在開封府和沿海幾大商市之中。而新式大學的課程又和傳統的儒家教育大相徑庭,沒有讀過新式書院的儒生根本沒法上大學。

如果廢科舉而用新學,至少在新式教育普及前,天下三百數十州的寒門士子,就沒有上升之途了!

真要這麼個搞法,沿海商市是滿意了,可天下三百數十州就該揭竿而起了……

……

兩府集議還在進行的時候,武好文和武好德兩兄弟,聯袂步入了崇政殿。

崇政殿中還有一隊父子,便是大宋官家趙佶和剛剛改封東海郡王的趙楷。

趙楷和趙佶長得很像,簡直就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而且很有才氣。

無論是騎馬射箭還是書畫琴棋,不管是儒家經典還是新式學問,全都有所涉獵,在許多方面還堪稱天才。如果由他繼承趙佶的皇位,那麼趙佶的“古今帝王才藝第一”的地位,恐怕就得讓給兒子趙楷了。

等武好文、武好德兄弟行過揖拜之禮,趙佶就笑着招呼二人落座。

這個待遇可真是有點特殊了,武好文好歹也是重臣,他現在是東海相,正奉大夫,龍圖閣直學士。地位相當於尚書和九卿,在官家跟前賜個座也沒什麼。可武好德不過是個東海郡王府伴讀,儒林郎,而且還沒有進士出身。怎麼也賜了座?

不過武好德卻一點也不覺得不妥,他早就習慣這種特殊的寵愛了……

趙佶溫言問武好德道:“好德,你二哥和你說過擔當送親副使的事情了?”

他給武好德安排了一個送親副使的臨時差遣,職責是送慶德公主出嫁,而送親正使則是東海郡王趙楷。

蘇東坡的長子,現任的鬱州雲臺學宮司業蘇邁也會同行,不過他的臨時差遣是和親使,職責是替東海郡王趙楷和武好古的女兒武美娘保媒。

至於東海相武好文,則受命東去建立東海國——別看東海國的地盤很小,差不多就是一縣之地。但是人口衆多,經濟繁榮,地理位置又特別要緊。而且東海國還是實證派、理性派思想的起源之地,又是和天津市並駕齊驅的資本主義萌芽之地,一度還是宋朝官場鬥爭失敗者的流浪之地。

因此東海國不僅有迥異於大宋絕大部分地區的,接近於資本主義的經濟,而且還有相當自由的思想。

所以武好文這個東海相可不容易當好!

“陛下,臣已經知道要陪東海王去天津了。”武好德和趙佶非常熟悉,說話的時候一點都不緊張。

趙佶點點頭,又問武好文道:“聽說你那侄女有些不尋常,同開封府的大家閨秀很不一樣,倒和易安居士有點像?”

“陛下過譽了,美孃的才氣如何可以和易安居士相比?”武好文笑道,“不過她和我朝官宦人家的閨女的確不大一樣……這也是天津的風氣感染,只要到了東海國,好生管教,還是可以改過來的。”

趙佶笑了笑,不置可否。他可不相信武好文能管住武好古的女兒……他想了想,又道:“武卿,東海國事務繁雜,也迥異天下三百數十州。你去了以後,一定要妥善處置,不可貿然行事。

另外,東海國中有云臺、格致兩所大學,還有新式書院、學院落幹,新學人才濟濟。你一定要善加任用!所以朕就不給東海國多派老舊官吏了,國中的官職,就緊着雲臺、格致的才子學士吧。”

趙佶這個君雖然有點昏,但他也是新學到巨頭。所以也知道新學才子在官場上蹉跎,怨言日多。可是大宋的基石畢竟是科舉士大夫!因此設立東海國在趙佶看來,就成了給新學學士安排出路的機會了……給個官養起來就好了!

第383章 叛徒的救贖第699章 銀州一夜城 一第606章 安得房奴兮 中第908章 我來,我騙,我殖民 完第1282章 真理有點小第473章 房奴 二第八章 死局 (求收藏,求推薦)第978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見鬼第864章 公車上書,以理服人 四第九十五章 墨娘子(求收藏,求推薦)第974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死亡行軍第1213章 三家同盟——官人救命第888章 臭名昭著紀憶之 五第831章 以理服人天可汗 完第241章 大遼趙家人第414章 大儒 一第505章 這很封建 二十第950章 世界之戰 一第1235章 前面捉了個南霸天第910章 鄉約、鄉兵、鄉學第255章 這不是真的吧第416章 大儒 三第466章 地產興邦 九第195章 端王爲媒第608章 誰是好漢 一第522章 話語權 完第二十三章 唱賣 二(求收藏,求推薦)第476章 房奴 五第1014章 兵臨城下——大遼天兵來了第二十三章 唱賣 二(求收藏,求推薦)第770章 高俅冤枉 十一第483章 挖好坑再走 上第809章 宋遼原來是親家第八十五章 拯救好漢晁蓋 上(求收藏,求推薦)第1330章 阿骨打之死——臨潢府第146章 波斯王書(月票滿250加更)第六十五章 奴是潘金蓮第927章 存天理,滅逆虜 六第282章 兵爲將有小包乾第1305章 維新變法裱糊 四第1056章 戰爭與和平——真理來了第225章 後爹第235章 忠臣馬人望第1365章 大周也開科舉第391章 好男兒 下第144章 金明池,蓮花庵(月票200加更)第三十二章 朝元仙仗圖 上第216章 朕就要太后第124章 嶽和賣馬第1275章 阿骨打東進了第344章 平州張覺第282章 兵爲將有小包乾第121章 沒有草場嗎?第133章 紀大官人的花魁大比第623章 強盛大國第1011章 韓大帥第288章 西門值幾何?第九十二章 學生米友仁第1171章 共和國的崛起 十七第410章 界河馬第1502章 爬向開封府第452章 殿前武士 三第1353章 宋奇諾第1029章 弓馬無敵VS鐵騎衝鋒——兩章連更,爲盟主定庸兄賀第1376章 宣和復古——嶽衙內進步了第1497章 閃電戰?第1309章 維新變法裱糊 八第1307章 維新變法裱糊 六第258章 在歷史的機遇面前第820章 我們都是一家人 一第724章 精兵是怎樣練成的 下第五十一章 潘家有女初長成序章 (求收藏,求推薦)第311章 武家軍第473章 房奴 一第517章 話語權 三第512章 奸臣孝子 三第834章 與時偕行蔡元長第1173章 共和國的崛起 十九第1205章 我們是來勸進的第1451章 兩塊新大陸第289章 納妾和做妾都不容易第1155章 共和國的崛起 一第421章 大儒 八第153章 待詔直長第420章 大儒 七第405章 武美娘第260章 郭藥師第918章 遼國也想插一腳?第324章 宋欽宗的胚胎第156章 畫院是特務機關(第四更)第八十四章 梁山寇 完 (求收藏,求推薦)第1244章 存天理,興大遼第403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1418章 千年大計第184章 好官潘孝庵第1174章 共和國的崛起 二十第1176章 共和國的崛起 二十二第430章 海州的幽靈 二第103章 海上有云臺 一(求收藏,求推薦)
第383章 叛徒的救贖第699章 銀州一夜城 一第606章 安得房奴兮 中第908章 我來,我騙,我殖民 完第1282章 真理有點小第473章 房奴 二第八章 死局 (求收藏,求推薦)第978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見鬼第864章 公車上書,以理服人 四第九十五章 墨娘子(求收藏,求推薦)第974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死亡行軍第1213章 三家同盟——官人救命第888章 臭名昭著紀憶之 五第831章 以理服人天可汗 完第241章 大遼趙家人第414章 大儒 一第505章 這很封建 二十第950章 世界之戰 一第1235章 前面捉了個南霸天第910章 鄉約、鄉兵、鄉學第255章 這不是真的吧第416章 大儒 三第466章 地產興邦 九第195章 端王爲媒第608章 誰是好漢 一第522章 話語權 完第二十三章 唱賣 二(求收藏,求推薦)第476章 房奴 五第1014章 兵臨城下——大遼天兵來了第二十三章 唱賣 二(求收藏,求推薦)第770章 高俅冤枉 十一第483章 挖好坑再走 上第809章 宋遼原來是親家第八十五章 拯救好漢晁蓋 上(求收藏,求推薦)第1330章 阿骨打之死——臨潢府第146章 波斯王書(月票滿250加更)第六十五章 奴是潘金蓮第927章 存天理,滅逆虜 六第282章 兵爲將有小包乾第1305章 維新變法裱糊 四第1056章 戰爭與和平——真理來了第225章 後爹第235章 忠臣馬人望第1365章 大周也開科舉第391章 好男兒 下第144章 金明池,蓮花庵(月票200加更)第三十二章 朝元仙仗圖 上第216章 朕就要太后第124章 嶽和賣馬第1275章 阿骨打東進了第344章 平州張覺第282章 兵爲將有小包乾第121章 沒有草場嗎?第133章 紀大官人的花魁大比第623章 強盛大國第1011章 韓大帥第288章 西門值幾何?第九十二章 學生米友仁第1171章 共和國的崛起 十七第410章 界河馬第1502章 爬向開封府第452章 殿前武士 三第1353章 宋奇諾第1029章 弓馬無敵VS鐵騎衝鋒——兩章連更,爲盟主定庸兄賀第1376章 宣和復古——嶽衙內進步了第1497章 閃電戰?第1309章 維新變法裱糊 八第1307章 維新變法裱糊 六第258章 在歷史的機遇面前第820章 我們都是一家人 一第724章 精兵是怎樣練成的 下第五十一章 潘家有女初長成序章 (求收藏,求推薦)第311章 武家軍第473章 房奴 一第517章 話語權 三第512章 奸臣孝子 三第834章 與時偕行蔡元長第1173章 共和國的崛起 十九第1205章 我們是來勸進的第1451章 兩塊新大陸第289章 納妾和做妾都不容易第1155章 共和國的崛起 一第421章 大儒 八第153章 待詔直長第420章 大儒 七第405章 武美娘第260章 郭藥師第918章 遼國也想插一腳?第324章 宋欽宗的胚胎第156章 畫院是特務機關(第四更)第八十四章 梁山寇 完 (求收藏,求推薦)第1244章 存天理,興大遼第403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1418章 千年大計第184章 好官潘孝庵第1174章 共和國的崛起 二十第1176章 共和國的崛起 二十二第430章 海州的幽靈 二第103章 海上有云臺 一(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