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新來的四個法語人才

此時已經是西曆1879年的元旦,洋人過他們的元旦,中國人還在繼續等待春節的到來。

中國北方的荒年還在繼續,朝廷早已禁止江浙、湖廣、兩廣的糧食出口,對江南商行來說,這就是一個特大的利好消息,也販運了更多的糧食前往山東、河北,兩地的情況也大爲好轉,農業生產在慢慢的恢復。

唯一的例外是山西。

胡楚元畢竟是一個生意人,他也得算帳的。

第一批運過去的糧食都被迫用於賑濟,折損了七十萬兩銀子後,他就停止向山西運糧,集中財力和人力恢復山東農業,並將自己所控制的田地全部改種糧食,以春麥和土豆爲主,夏收之後改種玉米和大豆。

此時,江南商行直接控制的山東土地爲340萬畝,幾乎都是原先用於種植鴉片的好田,集中在山東的東南區域,以煙臺和青島爲主要的運出地。

在河北,商行同樣擁有125萬畝的田地。

爲了避免麻煩,這些田地的資產在官股進入江南商行之前就被分離出來,分成六百多個米莊,再將米莊集中成二十多家糧社,最後由裕豐糧社控制。

江南商行的帳目肯定是要報給朝廷的,如果將這些田地留在商行內部,那真是報也不好,不報也不好,索姓不設置在商行內。

說實話,胡楚元是有膽子做這個買賣,沒有膽子看帳目。

一看到具體的數目,連他自己都很害怕。

爲了避免萬一,他將裕豐糧社也隱藏了,所有米市的銷售都交給那二十多家糧社,裕豐糧社只負責分紅。

國難財確實是很邪惡的,他所有投資不過是475萬兩銀子,裡面還包括賠在山西的那一筆,擱在往年頂多買個70萬畝良田。

購置土地收租的收益率很低,還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精細管理,遇到旱澇則是一賠到底,晚清還特別流行吃大戶,周圍的窮人一旦餓荒了,就成羣結隊到大戶人家搶糧吃,所以是一災百災,遇到旱澇就得重虧。

種地就是這樣,得看老天爺的臉色。

胡楚元也只是想再撐幾年,等山東各地的農民都緩過眼下的難關,他就將地逐步賣掉,儘快收攏資金。

……

經過近一個多月的折騰,300孔的若瓜德已經仿製出來,因爲木料和鐵在應力上存在很多差別,像曰本人那樣照圖仿製是不行的,依據豐富的木匠經驗,錢師傅和趙師傅對結構進行了數次改動。

這種300孔的仿若瓜德木織機很好用,造價不高,20兩銀子能造兩架。

在原先的基礎上,錢師傅增加了一個傳統織藝中的刀棒,對織機的效率和工藝水準都有所提高。

新紡機倒是很不錯,優點是效率快一倍,只要是熟練工,織出來的絲綢質量都差不多,很穩定,不像使用空引機那樣差距明顯。

也有兩個缺點,一是和空引機完全不同,再熟練的織工都要重新學習,而且上手困難;二是織不出空引機的最高效果。

胡楚元就將這種仿製的木織機改名爲江南織機,並讓錢師傅繼續留下來,配合徐壽他們進行江南織機的改進工作,趙師傅回杭州招攬技術好的木匠,繼續打造100孔入門版江南織機和300孔實用版江南織機。

有了這些基礎,胡楚元決定暫時先回蘇州和左宗棠見面,在上海大辦教育的事情只能先擱置了。

在上海,他已經到了孤家寡人,孤掌難鳴的地步,不管是談什麼事情,別人只要見了他都躲,甚至連傅蘭雅和徐壽都似乎是被人暗中捎了話,恐嚇過了,對他也不如開始那麼熱情。

無奈啊!

讓胡榮負責打點行李,胡楚元悄然一個人在胡公館的後花園裡坐着,默默的想着對策。

他一心爲公,盛宣懷和唐延樞卻不是這麼想的。

他想,自己早該想到,盛宣懷這種人本來就是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的,爲了擊敗胡雪巖,這個人聯繫了上海灘的所有洋行,聯手不買胡雪巖的生絲,還聯繫江浙各地的商人,一起到阜康錢莊的杭州總鋪擠兌。

他正感嘆自己確實是嫩了點,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些非常規的手段,胡榮就匆匆走進來,和他稟告道:“東家,閩浙總督何大人派了五個船政學員過來了,正在客廳等您呢!”

來的真快!

胡楚元想了一下,和胡榮道:“讓他們到後花園裡來吧,我就在這裡和他們見面!”

“好的!”胡榮答應一聲,立刻去客廳請人。

不一會兒的功夫,從胡公館的前院裡走來五個身穿清兵官服的年輕人,說是官服,卻也無品無級,這就是福州船政學堂的學員。

領頭的人二十餘歲,身形偉岸,脣紅齒白,神貌冷峻,一眼看去就知道是個很奇特的人。其餘四人或有英俊者,或有偉岸者,卻都不能和這個人比。

五個人一上前,領頭那個冷峻的青年就從懷中取出一封信函,和胡楚元參見道:“騎尉大人,這是總督大人的親筆推薦書信,還望您過目!”

胡楚元點了點頭,將信接過來打開。

他和何璟討要四個精通法語的“聰明伶俐之人,熟通機械算術和西學,或有從商背景者更佳”,他會安排四人分別學習繪紙、機械艹作、化工染色和繅絲,四個人先去曰本學習幾個月,再去法國學習一年,回國之後就可以委以重任。

這樣的人在福州船政學堂裡並不是非常難找,船政學堂本身就教授英法語兩門外語,另教機械、工礦、鍋爐、造船、駕駛等課業。

何璟推薦來的這五個人,大體都符合胡楚元的要求。

除此之外,何璟還特別讓人在學堂裡挑選了一個特殊人才,這個人就是胡楚元面前的青年張靈普。

張靈普,咸豐四年,因爲是虎年出生,字伯寅,今年二十二歲,自幼在家隨父練拳,十七歲中秀才,此後棄筆投戎,考入福州船政學堂,修讀英語和輪船駕駛。

成績優異的他,本有機會保送英國進修,卻被何璟臨時抽調出來,派到胡楚元身邊。

胡楚元擡起眼簾,仔細看了看張靈普,覺得這個人應該可以用的。

他有些好奇的問道:“你學的是什麼拳?”

張靈普抱拳道:“稟騎尉大人,在下學的是福清縣本地流傳的五祖拳,硬橋硬馬,學虎仿鶴!”

“哦!”胡楚元微微一挑眉,大略猜想到何璟將這個人派過來的意思了。

估計是上海灘的流氓風波鬧的太大,福州那裡都有所耳聞。

胡楚元稍稍一點頭,道:“那好,你就先留在我身邊搭個手,處理一些雜事,希望沒有委屈你!”

張靈普道:“多謝騎尉提攜。”

胡楚元笑一聲,又和其他六個人逐一詢問,也隨便找一本法文書籍讓他們朗讀,結果都還不錯。

因爲明天就要啓程前往蘇州,胡楚元就先將這四人派往曰本,由潘麗美陪同。

安排好這件事,胡楚元就讓胡榮出去找陳曉白等人,而他則將張靈普帶到書房裡,取了一張兩千洋圓的匯票。

將匯票給了張靈普,胡楚元就秘密吩咐道:“你是個生面孔,誰也不知道你的來歷。這段時間,你就先借着拜師學藝之名,在上海武術界多加走動,順着武術界這條線聯繫上海流氓們,查一查,最近到底是哪些流氓頭目在和我過不去。”

張靈普默默點頭,道:“騎尉大人放心,小的一定將此事辦妥!”

胡楚元道:“事不宜遲,你現在就去辦事,暫時在租界租個房子住下,不要透露自己的來歷,只說是福州的武師。”

張靈普道:“大人放心,必定辦的滴水不漏。”

胡楚元道:“那你就先去吧。”

張靈普喳了一聲,快步退出書房。

其實,關於流氓鬧事的事情,胡楚元早已讓陳曉白暗中派人打聽,陳曉白在上海灘也混了十多年,想要查清楚這件事並不難,可他故意讓張靈普另走一條路,就是要試探一下張靈普的深淺。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一百二章 蘭芳共和國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廣營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戰了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五十九章 挖走徐潤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國重工業之崛起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蘇門答臘的楊宗礪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四十六章 留美幼童的事第九十六章 有的就是錢第八十五章 中信國泰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來了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門的私款第六十八章 輪船招商局的事來了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五十三章 鹽價風波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西富紳(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壟斷主義的精髓第六十九章 錢向哪裡去?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三十章 中日生絲戰爭的起點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八十四章 梅譚之別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勝利第一百七十八章 潛艇工程的開端第七章 下棋和棋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四十六章 留美幼童的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親和日本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內相瞿鴻機第一百三十章 排華案風波(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緒第二百三十章 謀局東北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廣營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緒第四十四章 難以擠進的繅染業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東大戰(二)陰險的劉銘傳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凱這個下屬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凱這個下屬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五十二章 陸三元第二百五十章 胡維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六十二章 徐潤是個人精第八十五章 中信國泰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一百五十章 法國人終於來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達洋行和銀行夢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海戰(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越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業的根基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宗礪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六章 落魄進士顏士璋第九十九章 何璟回來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一百二章 蘭芳共和國第一百二十三章 去北京第一百六十五章 醇親王的大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下)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二百五十七章 東北大撤退和兄弟聚會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是背叛的背叛第十七章 實務派的起源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二百四十章 琉球島戰役(一)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六十六章 榮寶齋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蘇門答臘的楊宗礪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一百二章 蘭芳共和國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廣營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戰了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五十九章 挖走徐潤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國重工業之崛起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蘇門答臘的楊宗礪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四十六章 留美幼童的事第九十六章 有的就是錢第八十五章 中信國泰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來了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門的私款第六十八章 輪船招商局的事來了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五十三章 鹽價風波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西富紳(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壟斷主義的精髓第六十九章 錢向哪裡去?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三十章 中日生絲戰爭的起點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八十四章 梅譚之別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勝利第一百七十八章 潛艇工程的開端第七章 下棋和棋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四十六章 留美幼童的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親和日本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內相瞿鴻機第一百三十章 排華案風波(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緒第二百三十章 謀局東北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廣營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緒第四十四章 難以擠進的繅染業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東大戰(二)陰險的劉銘傳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凱這個下屬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凱這個下屬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五十二章 陸三元第二百五十章 胡維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六十二章 徐潤是個人精第八十五章 中信國泰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一百五十章 法國人終於來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達洋行和銀行夢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海戰(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越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業的根基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宗礪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六章 落魄進士顏士璋第九十九章 何璟回來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一百二章 蘭芳共和國第一百二十三章 去北京第一百六十五章 醇親王的大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下)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二百五十七章 東北大撤退和兄弟聚會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是背叛的背叛第十七章 實務派的起源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二百四十章 琉球島戰役(一)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六十六章 榮寶齋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蘇門答臘的楊宗礪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