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戰略對抗

西秦霸王薛舉率十萬大軍進軍平涼郡,穿過彈箏峽進入安定郡,他命樑師都率軍一萬守安定城,他則親率九萬大軍屯兵淺水原,對關中虎視眈眈,此時離李淵奪取關中還不到十天,薛舉大軍北壓,令關中震動。

李淵剛剛失去謀士劉文靜,正心煩意亂,便接到薛舉大軍壓境的消息,內憂外患令他焦頭爛額,他急令屈突通爲先鋒,率軍兩萬駐防新平縣,防禦西秦軍急攻關中,又命李孝恭爲主將,劉弘基爲副將,率軍八萬人前去北地郡迎戰。

李淵的唐王宮及大丞相府設立在太極宮武德殿內,武德殿也就是楊堅宣佈廢除太子楊勇的地方,是大隋朝廷的重要殿閣,它實際上是由一組建築羣構成,前殿、後殿、左右偏殿以及左盤龍閣和右棲鳳閣等數百間殿堂樓閣。

李淵辦公之地叫唐王閣,由武德殿內的藏書閣改成,後面依然是藏書之處,前面則成了他的辦公朝房。

此刻,李淵揹着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他的眼中掩飾不住憂慮之色,剛奪取關中時的那種意氣風發此時已經在心中蕩然無存了,他奪取關中才僅僅十天,危機便接踵而至,楊元慶率軍殺入關中,使他顏面丟盡,緊接着又擄走了軍師劉文靜,令他滿腔憤懣無處發泄,但還不等他喘口氣,西秦薛舉的大軍又席捲殺來,一波一波的危機令他氣都喘不過來。

他基本上能判定,薛舉進攻關中必然和楊元慶有關,否則楊元慶不會那麼及時撤走,將彈箏峽讓給了薛舉,使西秦大軍能夠長驅直入,他們兩人之間,必然達成了某種妥協,或許是薛舉取關中,楊元慶得關內。

心中憤懣和壓抑幾乎要讓李淵忍不住仰天長嘯,這時,門口響起李建成的聲音,“父親,孩兒能進來嗎?”

李淵又將一口氣憋迴心中,“進來吧!”

李建成快步走了進來,躬身施禮,“父親,孩兒有事稟報。”

李淵見長子未穿官服,只穿一件青色長袍,頭束平巾,他有些不高興道:“你是唐世子,又兼任戶部尚書,位高權重,你怎麼穿賤服之色,有失體統。”

李建成連忙道:“孩兒這樣穿戴是有原因,父親聽我說完。”

“你說吧!什麼事?”

“孩兒剛剛得到情報,楊元慶的軍隊已經迅速北上,並沒有配合薛舉進攻關中,所以這次大戰,我們面對的敵人實際只有薛舉。”

李淵大喜,急問:“你能肯定楊元慶的軍隊不在?”

李建成肯定地點了點頭,“孩兒能肯定,確實不在!”

李淵喜不自勝地拍了拍額頭,這簡直太好了,沒有楊元慶的軍隊,他心中的大半個石頭便搬掉了,今晚終於可以貼席睡一覺。

李建成見父親狂喜,他心中也充滿了成就感,不過他是有別的事找父親,他又道:“父親,孩兒今天來,是有退敵之策,或者說,是有對付薛舉的辦法。”

李淵一向對長子很信賴,很多年來,李建成一直是他的左右手,他知道建成很謹慎,不會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如果要說,那一定是胸有成竹了,李淵精神一振,笑道:“你說,什麼辦法?”

“孩兒建議實行遠交近攻之策,楊元慶估計是和薛舉同盟了,那咱們也同樣可以和西涼王李軌結盟,畢竟大家都是李氏宗族,更重要是李軌深受薛舉威脅,兩人勢不兩立,我們可以聯合李軌共同對付薛舉,這樣薛舉腹背受敵,他難以持久。”

“那楊元慶的影響呢,你考慮過嗎?”

李建成微微笑了笑,從懷中取出一封短信,遞給父親,“這是豐州韓昶剛剛派人送來的情報,看了這份情報,父親就會明白楊元慶的真相。”

李淵接過信看了一遍,眼中露出震驚之色,楊元慶的豐州軍陣亡八萬餘人,他一直認爲是五萬人上下,但八萬餘人,這次豐州防禦戰便是真的慘烈了,難怪突厥軍會損失二十萬人。

韓昶是李建成的手下,是他親自選派去豐州臥底的探子,他對韓昶非常信任,韓昶情報使他深信不疑。

李建成笑道:“孩兒一直認爲這次楊元慶進攻關中,完全是虛張聲勢,應該是他擊敗突厥軍,損失極爲慘重,他是怕我們進攻豐州,所以便搶先來進攻我們,這次他的匆忙撤退,看得出他的色厲膽薄,但孩兒沒有證據,所以不敢妄言,現在有韓昶的情報,就證實了孩兒的猜測完全正確。”

李淵長長鬆了口氣,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他和薛舉之戰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建成的遠交近攻之策也就成爲可能,他便點點頭道:“其實我打算第一個便是進攻李軌,我是想要河西的馬場,戰馬對我們極爲重要,不過現在對付薛舉纔是我的第一要務,我同意和李軌結盟。”

李淵看了一眼李建成打扮,忽然醒悟,“建成,莫非你要親自去?”

李建成點了點頭,“和李軌結盟,非孩兒莫屬。”

“不行!”

李淵斷然拒絕,“劉文靜被楊元慶擄走,令我至今悔恨,我不能再讓悲慘之事重現,你是唐世子,你決不能去。”

“父親,李軌不是楊元慶,此人沒有這種膽量和魄力,他不敢扣留孩兒。”

李淵嘆了口氣道:“我知道李軌不過是守戶之犬,他確實沒有這種魄力扣留你,但我擔心的是楊元慶,一旦他和李軌達成某種交易,我害怕李軌會把你交給楊元慶,或者他手下之人把你交給楊元慶,那時我就悔之晚矣,哎!還是讓你二叔去,他可以代表我,而且他也認識李軌,能勸服李軌和我們結盟。”

李建成心中暗暗嘆息,儘管他認爲自己最合適,但他也不得不承認父親的思慮更爲細緻,李建成便不再堅持。

這時,他又想到另一件事,道:“父親,還有就是二弟,我建議還是應該由二弟率軍去對付薛舉,孝恭恐怕不是薛舉的對手。”

李淵因爲李世民射殺李智雲一事而餘怒未消,剝奪了李世民的帶兵之權,李建成的建議使他有些猶豫,他沉思良久,還是搖了搖頭,“我暫時不考慮,以後再說吧!”

.........

李世民雖然被剝奪了帶兵之權,但他並沒有被囚禁,他依然出任京兆尹之職,而且還被父親李淵封爲秦國公,他也沒有什麼抱怨,每天都在京城內忙忙碌碌,巡查治安,穩定糧價,修繕坊牆,平抑物價,這些都是京兆尹的事情。

不過薛舉的大舉入侵也讓李世民憂心忡忡,他聽師父長孫晟說過,薛舉曾是齊王貼身侍衛,武藝高強,爲人陰險狡詐,不是魯莽之輩,李世民很擔心李孝恭會輕敵大敗。

可是擔心也沒有辦法,父親奪取了他的軍權,使他無法領兵出戰,李世民只能把憂慮壓在心中。

一早,李世民批閱完幾份報告,便準備和往常一樣,上街巡邏了,他剛走出府衙,便見一名文士在給親兵說着什麼,這名文士約三十餘歲,身着布衣,面白如玉,留有三絡黑鬚,目光湛然。

“什麼事?”李世民問道。

“回稟秦公,這位先生說要來投靠你,願爲你效力。”

李世民一愣,他看了看這名文士,便欠身笑道:“在下世民,請問先生貴姓?”

文士上前躬身道:“在下姓房名喬,字玄齡,歷城人,久聞秦公英名,特來投靠。”

‘房玄齡!’

李世民略一沉思,笑問道:“我久聞歷城房御史是天下第一清廉之官,可是房兄同族?”

李世民說得是被隋文帝譽爲天下第一清廉之臣的房彥謙,房玄齡微微笑道:“正是家父!”

廉父必出賢子,李世民欣然道:“請房兄進我官房中一敘。”

房玄齡要來投靠他,李世民總要考考他才學,不能因爲他父親是清官就收下他,房玄齡也知道,也不推辭,跟李世民進房坐下。

房玄齡坐下便笑道:“秦公可是爲薛舉之事煩惱?”

李世民也不否認,坦然道:“正是!”

房玄齡微微一笑道:“可對我而言,要破薛舉如掌上觀文,略施小計便可讓其退兵。”

李世民大喜,連忙道:“先生請賜教!”

“很簡單,用圍魏救趙之策,薛舉建都於天水郡上邽縣,他總兵力不過十三萬,還要防守河湟各地,現在他居然傾兵十萬來攻關中,那他的都城必然空虛,可命一軍大張旗鼓殺向上邽縣,薛舉擔心老巢有失,必然會倉惶撤軍,如此,關中之危可解。”

李世民緩緩點頭,計策雖然簡單,可若不瞭解薛舉的底細,也不敢輕用此計,看來這個房玄齡是有心人,早就在關注薛舉。

“房兄的計策極妙,我這就向父親稟報,建議採用。”

房玄齡卻搖了搖頭,“恕我直言,我認爲唐公真正的危機,並不是薛舉,而是太原。”

........

第22章 一生一死第7章 智取伊吾第6章 抽中死籤第19章 誘敵之計第42章 捉虎不易第5章 可汗金箭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3章 兵臨城下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32章 壯士斷腕第32章 道士軍師第31章 船中飛箭第95章 隱患爆發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55章 借風夜襲第21章 內部生變第27章 逼出水面第35章 計劃有變第30章 太子殺招第41章 楊家之請第14章 死地後生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35章 佳人同舟第25章 宇文父子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31章 重磅加碼第3章 南華之會第11章 發現主力第68章 西域來客第8章 元慶抉擇第23章 楊家禍根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51章 連夜清洗第32章 誰有骨氣第15章 黑夜突破第3章 勸降建德第40章 南方來人第38章 楊廣之怒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18章 緊急情報第30章 三個條件第5章 初到幽州第34章 京城來信第75章 條件苛刻第71章 北市試錢第43章 苛刻條件第35章 狡雄世充第27章 元家之慾第38章 知微見着第9章 我想學武第38章 關鍵小賊第22章 獨孤暗線第1章 返回太原第45章 四面皆敵第33章 猛將須陀第20章 一夜軍變第37章 南市酒樓第23章 遠方來人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30章 禍福相倚第7章 義成公主第18章 反間之計第47章 金榜題名第14章 新的兵器第2章 聖旨東至第4章 反客爲主第19章 勢力擴張第38章 微服私訪第58章 蕭後心思第32章 壯士斷腕第32章 最壞結果第83章 事態嚴重第37章 內衛情報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2章 宇文義子第33章 緣定三生第1章 初入楊府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20章 月夜之戰第29章 太原王氏第6章 玄感起事第37章 被迫南撤第54章 齊王之危第11章 宇文新計第53章 脣槍舌劍第27章 李淵抉擇第16章 危機前夜第45章 送君高招第22章 蕭後來臨第24章 臨戰增帥第29章 回馬一槍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4章 貌忠實奸第19章 壯士秦瓊第34章 泊舟九江第27章 監察御史第4章 秦母教子第17章 收網抓魚
第22章 一生一死第7章 智取伊吾第6章 抽中死籤第19章 誘敵之計第42章 捉虎不易第5章 可汗金箭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3章 兵臨城下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32章 壯士斷腕第32章 道士軍師第31章 船中飛箭第95章 隱患爆發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55章 借風夜襲第21章 內部生變第27章 逼出水面第35章 計劃有變第30章 太子殺招第41章 楊家之請第14章 死地後生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35章 佳人同舟第25章 宇文父子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31章 重磅加碼第3章 南華之會第11章 發現主力第68章 西域來客第8章 元慶抉擇第23章 楊家禍根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51章 連夜清洗第32章 誰有骨氣第15章 黑夜突破第3章 勸降建德第40章 南方來人第38章 楊廣之怒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18章 緊急情報第30章 三個條件第5章 初到幽州第34章 京城來信第75章 條件苛刻第71章 北市試錢第43章 苛刻條件第35章 狡雄世充第27章 元家之慾第38章 知微見着第9章 我想學武第38章 關鍵小賊第22章 獨孤暗線第1章 返回太原第45章 四面皆敵第33章 猛將須陀第20章 一夜軍變第37章 南市酒樓第23章 遠方來人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30章 禍福相倚第7章 義成公主第18章 反間之計第47章 金榜題名第14章 新的兵器第2章 聖旨東至第4章 反客爲主第19章 勢力擴張第38章 微服私訪第58章 蕭後心思第32章 壯士斷腕第32章 最壞結果第83章 事態嚴重第37章 內衛情報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2章 宇文義子第33章 緣定三生第1章 初入楊府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20章 月夜之戰第29章 太原王氏第6章 玄感起事第37章 被迫南撤第54章 齊王之危第11章 宇文新計第53章 脣槍舌劍第27章 李淵抉擇第16章 危機前夜第45章 送君高招第22章 蕭後來臨第24章 臨戰增帥第29章 回馬一槍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4章 貌忠實奸第19章 壯士秦瓊第34章 泊舟九江第27章 監察御史第4章 秦母教子第17章 收網抓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