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計

崇禎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夜,順義城外營盤如海,猶如夜色下波濤起伏的潮水。

中軍大帳的門簾被北風吹動,發出噗噗的悶響,大帳內燈火通明,兩側的火盆中燃着木炭,與帳外的嚴寒兩重天地。二十多個光溜溜的腦袋團坐一圈,腦袋轉動間反射出帳內的火光,腦後留有銅錢大小的頭髮,結成的小辮拉在身體左側,人人身形雄壯,臉上多有傷痕,雖然未

見動作,大帳中卻瀰漫着一股殺戮氣息。

上首並排坐着兩人,右側一人年紀約在四十,身體有些發福,此時眼皮耷拉着看着地面,左側一人則年輕得多。?左側那年青人掃視帳中一圈,眼睛最後在右側中年人身上略微一停便又移開,伸手攏了一下肩上的皮襖後沉聲開口道,“破牆子嶺關城時頗多不順,耽擱六七日,

已誤了些行程,現下合營一處,我與嶽託貝勒雖分領左右翼,臨行時大汗叮囑遇事衆議之,今日要定之後行止……”

他說罷轉向右側中年人,“請嶽託貝勒先說。”右側的正是此次清軍右翼統帥嶽託,清軍的左右翼是固定劃分,右翼爲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左翼爲鑲黃、正白、鑲白、正藍,行軍佈陣皆以此行動,但並無固定統帥,此次清軍入邊也沒有明確指定統帥,由多爾袞任奉命大將軍領左翼軍,嶽託爲揚武大將軍領右翼軍,但多爾袞是和碩睿親王,是大帳

中爵位最高者,所以由他先說話。“?是嶽託多羅貝勒。”嶽託咳嗽了兩聲,耷拉的眼皮略微翻了一下,轉向多爾袞時神態恭敬,“牆子嶺是耽擱了六日,這關城據山而建,不打下關城,馬匹、車架、火炮都入不了邊,這關城不是那麼好打的。天幸找到嚮導,分兵從小路翻山過去斷了明國援兵來路,翻山這時候吳阿衡乘機帶了幾千兵進關城去,所以才耽擱

這麼幾日。不過也不是全無用處,右翼軍先攻牆子嶺,附近關口的兵馬都來救牆子嶺了,睿親王才能不傷一兵一馬過了青山口,也算這六日攻城拔寨的用處。”嶽託對多爾袞的開場白一番駁斥,多爾袞卻並未動氣。嶽託原本是和碩成親王,極受皇太極器重,皇太極逐步以行政權取代旗權,創設六部之時便任命嶽託爲兵

部尚書。但之後在莽古爾泰事件中受到牽連,莽古濟的兩個女兒分別是豪格和嶽託的福晉,豪格主動殺死了自己的福晉,而嶽託沒有殺死自己的大福晉。皇太極當時不便發作,但隨後找人指控嶽託包庇莽古爾泰,召開議政大會定了他的死罪,然後皇太極又出面赦免他,嶽託被連續處罰兩次後變成了固山貝子,滿

洲丁口被分了一部分給碩託,兵部尚書的職務也沒了,滿腹怨氣還只能感謝皇太極的不殺之恩,不斷給皇太極寫檢討反省,今年才又變成多羅貝勒。嶽託的爵位不高,地位風雨飄搖,不過如今仍是鑲紅旗的旗主,即便皇太極正在試圖用蒙古和漢人牽制滿洲權貴,但滿洲八旗仍是滿清的砥柱,大帳中二十多人

,八旗的固山額真都在,卻只有三個旗主,從實力上來看,嶽託仍處於滿清頂層。多爾袞微微笑了一下道,“右翼軍攻克牆子嶺城,第一戰就陣斬明國總督一員,剛入邊就震懾明國兵馬,自然是有用處的,正因如此,之後行止事關重大,還請揚

武大將軍先說意思。”

帳中其他光頭都是八旗的高層領兵官,對兩人言語衝突毫無反應,前排的副帥阿濟格和杜度都在發呆,豪格則自顧自的撥弄身邊的一盆炭火。嶽託仍耷拉着眼皮,不過多爾袞改稱他爲揚武大將軍,算是給他平等對待,再開口時語氣比方纔溫和一些,“既然睿親王讓說,那我就說說,照大汗方略,入邊之後在京師之北休整兵馬,待明國兵馬齊聚好一鼓擊滅,之後如何都方便。明國精兵盡在九邊,這次兩路援軍,京師城北是盧總督所領宣大兵馬,通州一股是高太監所領遼鎮兵馬,高太監這一夥都是遼鎮拼湊,不是啥精兵,大汗定於九月十三啓程牽制薊遼兩鎮明軍,臨邊的消息應已到明國京師,薊鎮、遼鎮要防着後續有

來,分散邊牆各處,不會再有援兵來,此次的敵手就是盧總督的宣大兵馬。”

“揚武大將軍是說先聚殲宣大兵馬再行南下?”嶽託搖搖頭,“明援兵各部皆依城而列,不便聚殲,京師以北各城頗有備,亦在大汗定計之中,此外真定、保定、天津、山東兵馬皆要往北來,咱們九月二十二扣

關,至今已四十日,各兵該都到了。明國可用之兵已匯聚京師,正應避實擊虛,徑奔京師以南,攻無備州縣。”

多爾袞轉向貝勒覺着如何?”豪格把樹枝放下,他是帳中第三個旗主,雖然是皇太極的親兒子,還是正藍旗旗主,但比嶽託的遭遇也好不了多少,從肅親王一路罰到了多羅貝勒,這次待遇還

不如嶽託,跟阿巴泰一起任左翼軍的副帥。“明國精兵皆聚於京師,尤以宣大兵馬爲多,此部離京師最近,今春在宣大沿邊阻擊我軍亦是該部,宜引其離開城池聚殲,揚武大將軍說的有理,只要攻南邊無備州縣,明國皇帝自然要派宣大兵馬離城來救。”豪格擡頭看着多爾袞,“但是往南要破那些州縣便要分兵,遼鎮一路是拼湊的雜兵,宣大一路卻是精兵,各旗分開

攻城,那宣大人馬追來,一旗之力能否勝它?”

豪格的問題中,包含了本次入邊最大的風險,就是分散劫掠之時萬一遭遇明軍主力,該部分兵可能遭受重創,那最後領兵官是要負責的。

所以多爾袞並不給出答案,而是朝着勝得過宣大兵馬?”

一個人影首先站起,“我這個旗可勝得過。”

衆人擡頭去看,卻不是多爾袞的正白旗固山額真,而是正紅旗的固山額真杜雷。

正白旗的阿山也起身道,“我這個旗也勝得過。”

嶽託和豪格面無表情的看着場中,六個旗的固山額真都先後起身表態,鑲紅旗和正藍旗的固山額真是最後起身的。“?各家都覺着能勝過宣大,方纔揚武大將軍和多羅貝勒都贊同進軍京南,又是大汗定計,我也覺得可行,各位可還有想說的。”多爾袞說完等了片刻,

光頭腦袋都沒有晃動,大多隻是偏頭看着上首,沒有發言的意思。多爾袞見狀起身,“明國精兵齊聚京師,全然落入大汗算中,明日大軍起行,經京師以北繞行至涿州,仍以左右翼分路向南進軍。臨近京師的城池必定有兵,凡有備城池不得強攻,繼續繞行往南,尋無備城池攻打,兩日不克即行攻擊下一州縣,不得多造死傷,左右兩翼匯合之地定於真定府內丘縣,揚武大將軍請分派右翼

。”嶽託也站起身來,“右翼每牛錄出葛布什賢超哈兩人,由葉臣帶領先行,自涿州按旗分路,不得與京師聚集之明兵糾纏,前鋒每日行軍一百里以上,擊潰路遇明軍,不許追逐潰散之敵,右翼全軍五日內行程四百里,再行攻略城池,兩旗相距不得超過一日路程。凡至州縣紮營定,馬甲即哨探周邊無備之地,截斷道路截殺明軍傳信塘馬,斷絕各處消息。明國精兵皆在京師,到京南之後,葛布什賢超哈尤應用於哨探北方來路,一旦宣大兵馬追至,或有其他精兵調來,各旗即行彙集聚

殲,其南方兵馬羸弱,幾無可用勤王之兵,各旗可少用馬甲戒備……”

……

崇禎十一年十一月一日,南直隸徐州城外,龐雨仰頭看着面前的城牆,一點微小的雪花落在嘴脣上,有點冰涼的感覺。

他的身後是一個局的騎兵,此時都下馬安靜的等候。龐雨的行軍沒有按照計劃完成,行軍地區的情況比他預想的還要差,從安慶出發往北,都是流寇肆虐的地區,官兵流寇來來去去,沿途幾無完好的村落,路旁倒

斃的屍體無人掩埋,情景與去年的宿松一般,越接近淮河情況越差。淮河流域在宋代仍屬於經濟要地,明代大運河貫通之後,成爲南北交通的要道,也是保障京師物資的關鍵,爲了確保運河通暢,朝廷在地方治理上採用採用抑河

奪淮保運的方略,財力都用於保運,明中葉黃河屢次決口,自淮河中游奪淮出海,淮河中下游的生存環境屢遭破壞,人口不斷流失。萬曆時期面對水患還進行治理,之後朝廷戰事頻繁,財力難以保障,對淮河治理基本放棄,一切只以保運爲要,生存條件更爲惡劣,百姓生存艱難,崇禎八年流

寇的入侵又加劇了這一情況。鳳陽一帶除了幾個城池,沿途很少能看到人煙,崇禎八年皇陵被燒,作爲皇權的象徵,不容許鳳陽再次被寇,朱大典的駐地本在淮安,但爲了保護皇陵,經常都

駐節鳳陽,並在此放置重兵,即便江北再危急的時刻,也不作調動動。好在朱大典還在鳳陽,騎兵在鳳陽順利補充了給養,接着哨騎又在鳳陽以北發現了紫微星的蹤跡,他們剛攻克了一個縣城。既然發現了紫微星出現在附近,龐雨

只能先停下來,直到確定紫微星是往西去了,才繼續往徐州趕路。

比計劃晚了五天,騎兵千總部纔到達徐州這個中繼點,龐雨在徐州預備了補給,打算對騎兵稍作補給後,就繼續北上。

一名塘馬從前方策馬而回,到面前停下道,“大人,他們還是不開城門,城頭都無人來搭話。”

龐雨皺眉道,“知州不開城門,那存在城外的糧食何處去了?”

“被一支山東兵馬搶走了。”

“什麼山東兵馬?”

“山東總兵倪寵。”(注1)

旁邊的陳如烈怒道,“山東的總兵,怎生跑到徐州來搶糧。”“說已經駐紮徐州一年多,那些山東官兵說要去勤王,便到處搶劫錢糧,初來未帶夠車架,搶後尚存一半,漕幫怕他們再來,便運進了城去,誰知城門又不開了。

“山東兵馬駐紮在何處?”

“已經開拔往北去了。”

現在連搶回來的機會都沒有,龐雨心頭一陣煩悶,“有沒有把朱軍門的書信送去給知州?”

“既不開門也不接信,看到穿軍服的靠近,一律瓦片石頭亂打。”龐雨怒火中燒,從北峽關出來之後,六安州這樣附近的州縣還好,因爲邊界相鄰,平日需要共同對付流寇,往來比較頻繁,互相還要支援一下,對安慶兵比較認

可,還主動提供糧食招待,再遠一點就全無親近。上次在湖廣有熊文燦同行,地方也比較恭敬,現在是龐雨自己帶兵,連個文官都沒有,沿途州縣一律大門緊閉,到鳳陽纔得到第一次補給,還是因爲鳳陽沒有城

池,又有朱大典的私人關照,守軍沒有攔着他們運糧。

身後的龐丁見狀湊過來道,“少爺,這知州連朱軍門的話都不聽,要繼續往前走的話,山東恐怕更不好打交道,城門不開恐怕只有搶了。”“不能搶,名聲還要不要了。”龐雨回頭看了看身後整齊列隊的騎兵,“守桐城時抓到一個流寇,他說去搶錢糧若是不殺人,就沒人會給你,這話說的也沒錯,老

百姓就那點糧,你奪了糧走他就得餓死,自然不能痛快給你,搶糧就只能殺人,一旦開了這個頭,這支兵馬便不是以前那支了。”“那怎生拿到糧食?”龐丁觀察了龐雨臉色片刻道,“少爺你還是不要親自去,城裡聽也不聽,他怎知你是啥將官,去了也是一頓瓦片伺候,沒的在手

臉面。”

龐雨長出一口氣,“你說得有理,行糧還剩多少?”

“還有十二日,這還是朱軍門在鳳陽補給咱們幾日,不然只剩七八日的了。”

“派人去碼頭候着那一哨水師,多少能補些,派塘馬去鳳陽請朱軍門再給這知州下令。”龐雨轉向陳如烈,“騎兵就地紮營,遊騎到何處了?”

“遊騎已在山東邊界。”

龐雨嘆口氣,“哨騎繼續沿官道往北哨探,看建奴到了何處,糧食若是耽擱了,咱們這趟怕是打不到建奴了。”

陳如烈也一臉焦急,他正要回話時,前方又跑來兩名騎手,他一看背旗,就知道是遊騎兵。

兩名遊騎飛快到了面前,當前一人飛快跳下馬來,從懷中摸出一個打着火漆的信封來到龐雨面前道,“在沛縣與山東邊界,接到暗哨司從京師來的信使。”

……注1:山東總兵倪寵在此前一年多一直駐守徐州,主要爲保運和防備流寇進入山東,在未收到兵部軍令之前就自行前往臨清勤王。

第三百五十八章 善後第三百一十八章 極致第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之城第四百七十一章 夜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早花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營第一百四十二章 故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重器第一百五十二章 軍門第二十三章 小紅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街戰第二百五十章 陳於王第二百七十六章 合作第二百九十三章 頭緒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夫第四十四章 物理第四百零三章 一張紙第一百一十五章 偷城第三百五十五章 前程第四百三十八章 孤影第三百二十七章 匯合第三百二十九章 在途第三百九十五章 婆子第二百四十五章 條件第四百七十九章 首輔第十一章 幹一行愛一行第四百五十二章 號音第二百二十四章 假扮第一百六十九章 高升第一百八十七章 策略第三百八十八章 薄霧第四百二十九章 戰功第三百二十四章 信得過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缺第二百六十六章 爭搶第一百一十四章 火雨第三十八章 打劫第二百二十章 羣鴉第一百一十四章 火雨第四百四十三章 猛將第二百一十章 城樓第一百四十一章 活口第六十一章 和解第二百四十八章 爲之第二百八十九章 誤差第五十七章 公道第一百六十九章 高升第四百五十九章 連坐第二百四十三章 過江第二百九十三章 頭緒第十五章 家奴第一百四十五章 蕪湖第三百四十五章 混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營第四百九十五章 孤村第五十四章 平亂第二章 桐城第三百八十六章 堂議第二百七十二章 少年第六章 南監第四百四十三章 猛將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議第一百一十八章 重器第二百三十九章 屍山第一百四十章 水系第三百三十二章 人山第四十八章 血殿第八十六章 混亂第一百零四章 王法第一百六十六章 小較第一百九十九章 洶涌第一章 惡隸第二百五十八章 向北第一百九十章 埋伏第一百五十三章 訪談第三百七十五章 夜會第三百八十一章 出征第四百四十八章 博平第一百四十八章 捐監第四百八十六章 合作第一百七十四章 費用第四百二十七章 衆議第二百四十三章 過江第二百三十七章 橋頭第一百一十四章 火雨第八十四章 守策第七十三章 風骨第四百二十七章 衆議第九十四章 神棍第一百一十章 道旁第四百六十六章 義民第九十章 逃丁第四百六十五章 守城第二百一十八章 惑敵第四百八十二章 間隔第三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三百八十九章 暖閣第四百六十一章 獵兵第二十七章 後門
第三百五十八章 善後第三百一十八章 極致第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之城第四百七十一章 夜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早花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營第一百四十二章 故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重器第一百五十二章 軍門第二十三章 小紅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街戰第二百五十章 陳於王第二百七十六章 合作第二百九十三章 頭緒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夫第四十四章 物理第四百零三章 一張紙第一百一十五章 偷城第三百五十五章 前程第四百三十八章 孤影第三百二十七章 匯合第三百二十九章 在途第三百九十五章 婆子第二百四十五章 條件第四百七十九章 首輔第十一章 幹一行愛一行第四百五十二章 號音第二百二十四章 假扮第一百六十九章 高升第一百八十七章 策略第三百八十八章 薄霧第四百二十九章 戰功第三百二十四章 信得過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缺第二百六十六章 爭搶第一百一十四章 火雨第三十八章 打劫第二百二十章 羣鴉第一百一十四章 火雨第四百四十三章 猛將第二百一十章 城樓第一百四十一章 活口第六十一章 和解第二百四十八章 爲之第二百八十九章 誤差第五十七章 公道第一百六十九章 高升第四百五十九章 連坐第二百四十三章 過江第二百九十三章 頭緒第十五章 家奴第一百四十五章 蕪湖第三百四十五章 混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營第四百九十五章 孤村第五十四章 平亂第二章 桐城第三百八十六章 堂議第二百七十二章 少年第六章 南監第四百四十三章 猛將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議第一百一十八章 重器第二百三十九章 屍山第一百四十章 水系第三百三十二章 人山第四十八章 血殿第八十六章 混亂第一百零四章 王法第一百六十六章 小較第一百九十九章 洶涌第一章 惡隸第二百五十八章 向北第一百九十章 埋伏第一百五十三章 訪談第三百七十五章 夜會第三百八十一章 出征第四百四十八章 博平第一百四十八章 捐監第四百八十六章 合作第一百七十四章 費用第四百二十七章 衆議第二百四十三章 過江第二百三十七章 橋頭第一百一十四章 火雨第八十四章 守策第七十三章 風骨第四百二十七章 衆議第九十四章 神棍第一百一十章 道旁第四百六十六章 義民第九十章 逃丁第四百六十五章 守城第二百一十八章 惑敵第四百八十二章 間隔第三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三百八十九章 暖閣第四百六十一章 獵兵第二十七章 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