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守城

東阿城牆上人頭涌動,演武場外圍的百姓向着四野逃散,變成了原野中成羣的小黑點。演武場裡濃煙滾滾,冒出了好幾個火頭,帳篷間許多士兵追逐砍殺,東側馬場中,受驚的馬匹互相沖撞蹬踩。

南門轟一聲響,幾名逃到門前的清軍慘叫着倒地,木門上碎屑紛飛。後面的清軍無暇顧及這些同袍,繞過地面的屍體和傷員繼續奔逃。

見有清軍跑出,城頭上的人就指着他們大聲叫罵,似乎能靠聲音殺死這些清軍。出門後的清軍慌不擇路,既有往東的也有往西的,他們不成隊列,自顧自的落荒而逃。

北方紅色的騎兵順着驛路而來,在演武場以北分成兩路,一股下了路面繞往西側,一股繼續前往北門。

騎兵迅速清理了北門外的路面,隊列蜂擁而入,演武場逐漸被紅色溢滿。紅色的騎兵繞過西側,追殺往西逃竄的建奴。每當一個清軍落馬,城頭就歡聲如潮。

紅色的騎兵隊列追逐着清軍,向西面的東昌府方向奔涌而去。

……

未時二刻,東阿城牆上的人越來越多,城樓位置還有人舉着“迴避”的牌子。

陳如烈站在演武場南門,門前散落着殘肢碎肉,一隊俘虜從演武場押解出來,數量大約二十人,他們被捆着雙手,髮式既有金錢鼠尾,也有外藩蒙古的滿頭小辮。

驅趕的安慶兵拳打腳踢,還有人拿刀割俘虜的臉,這些清軍絲毫不敢反抗,一副精疲力盡的模樣,在南門外不言不語蹲了一地,跟之前耀武揚威的模樣天壤之別。

隨着這些俘虜出現,東阿城頭叫罵聲再次沸騰。

“斬級一百三十七,俘獲總數二十三人,多半是外藩蒙古和漢軍,他們交代東昌府府城外有二百人,真夷、蒙古、漢軍比例跟此處差不多,給他們的指令是哨探南方有無大股官兵,在東阿駐營到明日,然後前往平陰……南邊再無大股建奴。”

一片喧鬧中,千總部的作戰贊畫在陳如烈身邊高聲彙報,中間踩到了一截手臂,差點摔倒在血泊中。

陳如烈邊走邊道,“遊騎兵損失如何?”

“陣亡十四人,傷二十二人,只剩下四十多個還能用,陣亡中有隊長兩人,今日就又要重新編組小隊,否則又不齊了。”

陳如烈聽完皺眉不語,偷襲比預期的順利,光靠遊騎兵就擊潰了演武場內的清軍,裡面剩下的大部分是外藩蒙古和漢軍,真夷並不多,少量真夷最後的反擊仍造成了遊騎兵損失,偵察力量繼續減弱。

過了好半晌後,陳如烈才轉頭對身邊的作戰贊畫道,“再給銅城驛派塘馬,把剛纔的情形報給龐大人,贊畫房既然想往南走,今日還有半天,車架天黑前可以到東阿。”

等贊畫離開,陳如烈叫過旗牌官,“去跟城樓說一聲,就說安慶營在銅城驛有兩百斬首,演武場斬首一百餘,需要縣衙派人覈驗報功,讓他們快些派人來,驗完請他們上報東昌府。”

“千總大人,斬首兩百多的是在三十里鋪。”

陳如烈擺擺手,“三十里鋪是茌平的,東阿就不能驗了,就說銅城驛的。”

棋牌館應了,他還沒去城樓位置,已經跑來一名遊騎兵,他高聲道,“報千總大人,那邊城樓上問咱們,是不是前些時日經過的那支南兵,還說知縣在城樓上,請大人過去說話。。”

陳如烈呆了一下,他們自從出了北峽關,就從來沒被州縣待見過,都當防賊一般防着,能准許派人進城採買,都算是開恩了。

東阿現在主動找來說話,說明有采買的可能,但這對安慶營並無多大用處,軍隊現在不缺糧食,如果東阿能開城門,對安慶營卻是雪中送炭。

東阿城牆四里十步,城牆高度二丈五尺,沒有坍塌的缺口,大小十分適合現在安慶營的規模,如果能進入東阿縣城,安慶營就不用繼續南撤,有這種完整的城牆,配以火炮和鐵甲重步兵守城,攻擊這樣的城池,對任何軍隊都會十分艱鉅。

但從前面的經驗看,知縣准許軍隊入城的可能非常低,特別是安慶營沒有文官領兵,因爲這類決策一般還要顧慮城內士紳的意見,而士紳大多對客軍十分反感。

不過陳如烈仍打算去試一試,他直接踩着地上的殘肢血水出了南門,剛走過了俘虜的位置,突然聽到作戰贊畫在後面叫喊。

他停下等贊畫追到面前,那作戰贊畫臉色通紅,還沒站穩就匆匆道,“中軍急令,巳時初刻左右,約一千韃子騎兵包圍教場鋪,第三局撤退中損失四十餘人,其餘退回銅城驛。建奴已到銅城驛北,傳信時正繞行往南,前鋒人數二百騎上下,龐大人軍令,因敵情不明,東阿騎兵不必立刻返回銅城驛,由陳千總率領自行作戰,尋找敵薄弱處攻擊。”

陳如烈臉色陰晴不定的變幻,周圍人不敢打擾他。附近聽到的旗號手都神色緊張,剛剛在東阿取勝,只要多半天時間,安慶營可以擺脫前後受敵的窘迫局面,跟清軍脫離接觸後,就能完全掌握後續作戰的主動權。現在清軍圍困銅城驛,此前攻破東阿清軍的勝利化爲烏有,守備營處境急劇惡化。

“把所有俘虜的雙手大拇指割了,命令騎兵集結。”陳如烈擡頭看着方纔那名遊騎兵,“馬上帶我去見那位知縣。”

……

銅城驛,龐雨在西門城樓上看着舉着遠鏡,約百名建奴騎兵散佈在西面的野地中,幾名將官對着北側一處缺口指點。

即便贊畫房對清軍已有所認識,但仍低估了他們的機動性,清軍很可能是在夜晚完成了調動,他們的騎兵來勢迅猛,直接圍困了前哨的教場鋪,第三局突圍時遭遇重創。

由於陳如烈帶兵攻擊東阿,驛內只剩下三個常規騎兵局,其中一個剛剛從教場鋪退回,只剩下一半的人,這讓銅城驛的防衛更加捉襟見肘,特別是輕步兵。

從西門看往十字街,連綿不斷的百姓正從南城趕往北城。

西門城樓上,一個旗隊的重步兵正在部署,十多個民夫正在碼放街壘,街壘前方碼放着竹筐,民夫正在往裡面裝填磚石,面向北的城梯上,七八個民夫推着一個磨盤上城梯。

西門樓往南三十步的牆段上,交叉擺放着五六個磨盤,用來打亂清軍的進攻隊形。

兩門火炮分別擺放在南北兩個城梯位置,龐雨只防守北城,涉及的城門三個,這三個城樓是防守的核心位置,同時控制城牆、城內和城外,薄弱點在於城梯。

所以在城樓下修建有街壘,裝滿磚石泥土的竹筐堆疊起來,讓地面升高了三尺,上面又用竹筐搭建了胸牆。城門洞也在街壘護衛中,裡面靠外的位置堵滿了磚石,靠內的位置則存放各種物資,這個街壘既控制街道也守衛城梯。

莊朝正的千總旗樹立在十字街,這次親兵司是絕對主力,剩餘騎兵只能作爲輕步兵配合他們。十字街是全城防衛重心,街壘堆滿各種材料,一個局的重步兵部署在那裡,成羣的民夫還在搬運竹筐。

銅城驛是一個南北長條形,市鎮和城池都依託於驛路設立,安慶營的防衛也沿着穿城的驛路部署,從十字街往北還有五個大型街壘,一直修到了北門下,即便建奴已經到達,修建仍在進行。

總體的部署上,西門、十字街、東門、北門各一個重步兵局,剩餘一個作爲預備隊,騎兵只能作爲輔助的輕步兵使用。

另外一個守城的依靠,是安慶營的小銅炮,由於重甲兵遠程打擊兵力較少,親兵司的炮兵編制是常規步兵兩倍,按編制每司四門,千總部直屬八門,總計十六門,出發前實際訓練完成十四門,其中兩門隨留守的部分在安慶。

途中由於車架垮塌,損壞炮管一根,剩餘十一門,騎兵千總部編制炮兵總計八門,直屬炮兵司四門去了東阿,在銅城驛實際剩下四門。

安慶營總共有十五門兩斤半銅炮,攜帶彈藥一千一百枚,實彈六成,霰彈四成,平均每門火炮七十發。

三個城門的城樓位置各配備兩門火炮,可以通過城梯上下城牆,主要配置實心彈,十字街配了四門,其餘的分佈在後續各個街壘。

從西門經城牆上到南門有接近兩裡,而且傾塌好幾處,由於傾塌位置過多,清軍也不可能沿着城牆進攻。龐雨打算直接放棄南城,但此時仍有騎兵在南城戒備,城外的清軍也不敢進城,畢竟他們昨天才在市鎮內遭遇伏擊。

所有的街壘都還在修建,北牆的缺口剛剛修補完成,還稱不上完善,輜重隊組織的民夫都在拼命趕工,與清軍爭奪時間。

清軍前鋒有繼續往南的跡象,可能會前往北頂鋪駐紮,將安慶營合圍在銅城驛。這支清軍前鋒必定會十分謹慎小心,不可能再靠伏擊和偷襲擊敗他們。龐雨手中的騎兵被分割成兩處,銅城鋪的分散防禦,無法進行集結,如果正規交戰,東阿的三個局也打不過這支清軍前鋒。

突襲教場鋪的大約一千清軍,不知後續還有沒有,曹操的幾百老營,在清流河邊打得龐雨灰頭土臉,現在面對上千清軍騎兵,更不敢在他們威脅下強行撤退,只剩下固守銅城驛一個選擇。

龐雨放下遠鏡,只聽身邊的塗典吏低聲道,“小人預估失誤,致大軍被圍困,請大人治罪。”

“韃子一個晚上圍了宣大軍,我們都輕敵了,責任在本官。”龐雨搖搖頭,昨日戰後就應該立刻派出騎兵攻擊東阿,如果像今天一樣順利,昨晚就能連夜退往東阿,今天已經過了大清河入山,清軍就很難再追上來。“各街壘何時能完工,火雷製作進度如何?”

“若是韃子不進攻,今晚能完成,火雷已招募夠了人手,就是拆借鞭炮和打磨竹筒費時,現在另找一批女人,就用布包火藥和鐵釘,今晚能完成兩千個。”

龐雨點點頭,“還有作戰的輕步兵不夠,儘量從民夫、輜重司、百姓中招募一些身強力壯的,作些輔助的事也好。”

塗典吏靠近一點道,“墩堡裡面來大多來自流寇廝養,這些人只能當勞力,安慶招募的那些頭口營生的騾馬伕,反倒能拉出些人來。銅城驛這裡跑鏢的人多,很多人家都練武,已招募一百多人,裡面有武舉兩人。”(注1)

龐雨略微鬆口氣,“把親兵司的備用武器發給他們,強壯的發給甲冑,配合重甲兵作戰,儘快去安排。”

“屬下馬上去辦。”塗典吏轉身匆匆往十字街走去。

等他走遠後,龐丁的聲音在身邊道,“少爺,這裡可沒船用,但南門外面只有十多個建奴,帶一個騎兵局衝過去,到了東阿繼續往南走,建奴就追不上了。”

龐雨轉身看向十字街方向,皺着眉說道,“如果我走了,你覺得這裡剩下的人會怎麼想?”

“就說去調兵了。”

龐雨瞟他一眼,“你信嗎?”

龐丁搖搖頭,“不信。”

“老子該自己帶兵去東阿,早上走和現在走是全然不同的。”龐雨恨恨的說完,轉頭看着城內,“如果我現在走了,誰都知道是怎麼回事,留守的人會士氣低落,也許有人跟着跑路,人人都會有自己的打算,軍心一失,這城池會不戰而潰,建奴會攻克這裡,把這城裡的人都殺光,安慶營以後見到建奴就沒有死戰之心。”

龐丁等了片刻後道,“少爺總說風險要和回報相當,這裡毫無退路,少爺你冒這麼大的險,是否划算?”

“這裡是建奴進攻邊緣,銅城驛再破也有一道牆,不是那麼好打的,有重步兵和火炮守着就是小城堅兵,韃子需要從鋒面的其他部分調動人馬,軍隊的方向全然改變,後勤供應也要重新安排,他們的計劃就完全亂了,建奴懸師入寇,我認爲他們對傷亡的承受度不高,現在已經搶到了東西,韃子也是人,不缺吃不缺穿,還搶到了包衣,回遼東過好日子去,誰願意去拼命。所以我認爲這風險也許並不像看起來那麼大,如果守住了這裡,我們這安慶營以後就不懼韃子。”

龐丁偷眼看看龐雨,“萬一少爺猜錯了呢,打仗這事,少爺你沒猜對過幾次。”

龐雨嗤的笑了一聲,轉身朝城梯走去,“我已經決定留下,你去東阿告訴陳如烈,不要與建奴硬拼,也不一定非要回銅城驛,讓他膽子大些靈活些。”

龐丁趕緊跟在後面,“那我也留下陪着少爺,要是少爺沒了,我沒法回去見老爺。”

龐雨停下看着龐丁,龐丁埋着頭不說話,龐雨笑了笑,“那你跟少爺走。”

“少爺我們去哪裡。”

龐雨認真的道,“每一段城牆,每一個街壘,每個製作火雷的地方,每個安頓傷病的地方,讓每個人知道,安慶副總兵龐雨跟他們一起守着這座城。”

……

注1:銅城驛有走鏢傳統,當地在明清練武成風,曾出武狀元、武舉等二十多人,以起源於成化年間的銅城二郎拳聞名,有“拳不打銅城”之譽。

第八十五章 西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一鼓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選第四百九十六章 防線第八十三章 大坑第一百九十三章 交鋒第二百二十二章 兩難第十五章 家奴第四章 白鬍子老爺爺第一百七十五章 時刊第四十五章 設局第二百三十八章 街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鴨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令第一百零三章 同袍第三百三十三章 墨煙鋪第四十一章 異想第三百九十四章 辦差第三十三章 勒索第二百二十章 羣鴉第六十二章 狂生第一百五十三章 訪談第四百九十二章 要點第三十四章 機緣第一百八十九章 猶豫第三百三十六章 殺賊第四百二十一章 可憂第四百八十一章 妥協第二百八十一章 唸咒第一百六十一章 從軍第一百零七章 老爺第六十八章 編制第二百一十四章 羣毆第四百一十五章 預備第三百九十五章 婆子第二百八十九章 誤差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計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夫第二百七十七章 奢華第四百九十三章 襲營第二百零二章 天賜第四百三十四章 陰影第三百零四章 中樞第八十五章 西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雲集第二百一十二章 考覈第一百五十九章 返程第三百七十五章 夜會第四百五十九章 連坐第二十五章 大江第三百一十四章 雲集第三百六十二章 路卡第一百四十章 水系第四百四十二章 林間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計第二百一十二章 考覈第二百零一章 攔路第三百零三章 開張第二百二十八章 寒江第三百四十章 小炮第一百一十九章 登城第六十一章 和解第三百四十六章 重裝第四十三章 彙集第四百四十章 威縣第一百一十七章 圓筒第一百二十八章 天殺第三十六章 避難第三百六十章 召對第二百八十二章 營地第四百五十八章 兄弟第十七章 站隊第四百三十四章 陰影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頭第三百九十三章 好詩第三百五十九章 關係第二百五十二章 突襲第三百三十三章 墨煙鋪第四百四十五章 猜測第四百二十九章 戰功第一百一十一章 重兵第四百八十三章 譁然第二百三十二章 年關第一百四十一章 活口第三十五章 風起第三百七十五章 夜會第二百四十九章 東葛驛第二百三十四章 小巷第四百八十九章 過河第一百五十一章 前夜第四百六十九章 暮光第三百四十九章 惡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試探第三百三十八章 佈陣第四百七十八章 轉道第二百三十一章 信用第二百八十九章 誤差第四十四章 物理
第八十五章 西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一鼓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選第四百九十六章 防線第八十三章 大坑第一百九十三章 交鋒第二百二十二章 兩難第十五章 家奴第四章 白鬍子老爺爺第一百七十五章 時刊第四十五章 設局第二百三十八章 街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鴨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令第一百零三章 同袍第三百三十三章 墨煙鋪第四十一章 異想第三百九十四章 辦差第三十三章 勒索第二百二十章 羣鴉第六十二章 狂生第一百五十三章 訪談第四百九十二章 要點第三十四章 機緣第一百八十九章 猶豫第三百三十六章 殺賊第四百二十一章 可憂第四百八十一章 妥協第二百八十一章 唸咒第一百六十一章 從軍第一百零七章 老爺第六十八章 編制第二百一十四章 羣毆第四百一十五章 預備第三百九十五章 婆子第二百八十九章 誤差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計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夫第二百七十七章 奢華第四百九十三章 襲營第二百零二章 天賜第四百三十四章 陰影第三百零四章 中樞第八十五章 西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雲集第二百一十二章 考覈第一百五十九章 返程第三百七十五章 夜會第四百五十九章 連坐第二十五章 大江第三百一十四章 雲集第三百六十二章 路卡第一百四十章 水系第四百四十二章 林間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計第二百一十二章 考覈第二百零一章 攔路第三百零三章 開張第二百二十八章 寒江第三百四十章 小炮第一百一十九章 登城第六十一章 和解第三百四十六章 重裝第四十三章 彙集第四百四十章 威縣第一百一十七章 圓筒第一百二十八章 天殺第三十六章 避難第三百六十章 召對第二百八十二章 營地第四百五十八章 兄弟第十七章 站隊第四百三十四章 陰影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頭第三百九十三章 好詩第三百五十九章 關係第二百五十二章 突襲第三百三十三章 墨煙鋪第四百四十五章 猜測第四百二十九章 戰功第一百一十一章 重兵第四百八十三章 譁然第二百三十二章 年關第一百四十一章 活口第三十五章 風起第三百七十五章 夜會第二百四十九章 東葛驛第二百三十四章 小巷第四百八十九章 過河第一百五十一章 前夜第四百六十九章 暮光第三百四十九章 惡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試探第三百三十八章 佈陣第四百七十八章 轉道第二百三十一章 信用第二百八十九章 誤差第四十四章 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