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間隔

“臨洮正兵營合併參游來援,總兵額五千餘人。”

德州大西門白衣庵中,龐雨揉揉額頭,安慶營的幾名高級軍官都在這個偏殿裡,塗典吏在傳達最新的軍情。

“孫大人把他人馬仍分散到附近各城守衛,沒有跟建奴交戰的意思,濟南那一路韃子若是北上合營,就更難打了。”

龐雨參與了那天的會議,知道當時的情況,孫傳庭恐怕沒有辦法把這些營頭捏在一起。

當天軍議之後,孫傳庭將勤王兵馬分散到德州附近各個州縣,孫傳庭自己帶着陝西撫標和王樸兩部往濟南方向行進,在平原縣附近就停了下來。

劉宇亮和顏繼祖仍留在德州,龐雨算是直屬於劉宇亮,得以留在德州休整。

“根據這兩日從劉中堂那裡轉發來的塘報,屬下發現一作戰良機,但又怕是誤報。”

龐雨笑笑道,“是你贊畫,有本官不聽的,沒有你不能說的。”

塗典吏用手指點着地圖,“屬下發現德州這一路在繼續北上,而孫都堂那邊說濟南的韃子仍未見開拔,這兩路韃子的距離越來越遠。”

龐雨皺皺眉,認真看地圖上的標註,又把昨天收集的塘報拿來覈對,吳達財連忙過來幫忙整理塘報,還認真的一同覈對,一副所有字都認識的模樣。

勤王軍雖然不敢交戰,但各鎮的家丁總數量不少,分散開來之後,返回的情報比以前多,特別是德州附近那股清軍在持續北上,對哨馬的壓制逐漸減小,各地州縣傳來的消息也開始暢通。

地圖上的左路清軍的箭頭快到滄州,但濟南的一直沒動,這出乎龐雨等人的意料,濟南是正月初四破的,這股清軍攻破濟南之後,已經停了十幾天,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注1)

“濟南的韃子確實沒動?”

“王樸回報劉中堂的塘報,至正月十五日,該路建奴有向北的苗頭,但只見亮甲韃子先鋒,尚未見大股北上。”塗典吏的手在德州東南方向指點,“濟南這股韃子搶掠這許久,人畜車架衆多,必定也不會只用一條道路,會分數路往北,就是說韃子會再次分兵,若是能在寧津、樂陵一帶堵截住一路,濟南這夥韃子就會進退失據。”

陳如烈站在桌案對面,他臉上新添了一道箭傷,看了地圖之後道,“我們自家的騎兵哨探,建奴確實已經北上,但濟南這裡都是聽友鎮塘報,會不會又是誤報,不是咱們自家打探來的消息,還是不要輕信的好。”

龐雨未置可否,吳達財轉頭看向陳如烈,“遊騎兵眼下不足,總還是要靠別家的,如龐大人說的取長補短。”

陳如烈沒有多作爭辯,他在突襲博平一戰中受了輕傷,整個騎兵千總部都被龐雨嘉獎,但在夜間被韃子圍攻,陳如烈那一路分散突圍,戰後統計損失也不小,跟銅城驛裡面留守的騎兵一起才湊了三個局,所以他最近情緒也有些低落,一般不與人爭執。

此時門口贊畫送進來一份新的塘報,塗典吏匆匆看過後道,“大人,劉中堂那裡轉來了宣府正兵營的塘報。確認德州這支東虜徑自往北去了,哨騎一直跟到了滄州,與遊騎兵哨探回報相同,可以確定此路韃子確實過了滄州,而且還在繼續北上。”

龐雨匆匆接過塘報,趕緊在地圖上標註了一下,看着地圖上兩支清軍之間巨大的空隙,心頭突然有些激動,按照之前龐雨和贊畫房的估計,兩路清軍的匯合地點在滄州至天津之間,現在左路清軍確實符合,但右路卻沒有跟上。

地圖上清軍的左翼已經過了滄州,而右翼仍在濟南。全然不像從京師南下時那樣齊頭並進,如果情報沒有錯誤的話,說明清軍兩翼之間出現了重大失誤。現在就是難以判斷濟南清軍是否真的未動,還是早已北上,只是明軍沒有偵察到。

孫傳庭帶的這一支勤王兵馬在德州,這裡正好處於兩路清軍之間,左翼清軍已經過了滄州,與濟南相隔差不多四百里,是不可能互相策應的。不管是攻擊還是攔截,德州勤王軍的位置都極佳。

“若是濟南一路確實未動,就太好了大人。”塗典吏滿臉興奮,“滄州這股該當是建奴左翼,全然未有停下等待的意思,屬下以爲兩路韃子互相間已經斷了聯絡,眼下最要緊的,是出動各鎮家丁,在德州至武定之間截殺韃子信使,務必讓他們不通消息。”

龐雨微微點頭,孫傳庭選擇德州彙集兵力,對清軍北返的路線和時間判斷都很準確,只是沒算到濟南會被攻克,但目前清軍出現了意外的情況,明軍所處的位置很有利,就看能否抓住機會重創濟南的清軍右翼。

塗典吏繼續道,“其二便是請劉中堂傳令高總督,嚴令遼鎮主力北上德州,總督總監合軍一處,攔截濟南一路韃子,京師其餘人馬牽制滄州一路韃子。大人,只要攔住濟南這股的去路,把他困在山東,就大有機會剿滅了它,東事就有指望了。”

龐雨心頭跳得厲害,勤王以來他雖然拿到了不少首級,但交戰時完全被清軍壓制,原本是不願和其他各鎮協同的,但最後不得不到德州匯合,來了也是圖個安全,上次開會看來,大家也沒打算跟韃子拼命。

但沒想到突然出現瞭如此重大的良機,兩路清軍相隔四百里,以如此規模的軍隊,又攜帶衆多物資人口,左翼清軍絕不會再回頭來,最多派出小股部隊接應。

右路清軍同樣臃腫緩慢,而且遠遠落在了後面,他們始終是深處敵國腹地,士兵的心理是不同的,只要能堵截道路讓他停止下來,這支人馬的軍心很快就會動搖。

塗典吏最後道,“其三,便是儘快收攏分防州縣人馬,彙集一處攔截建奴去路。”

莊朝正看向龐雨,“大人,屬下以爲值得一試,今日已經正月十七了,這附近人都說往年最遲二月初江河就會開凍,韃子隊列龐大,克水障千難萬難,只要把他們困在山東,讓他出不了邊,他們一支孤軍撐不了多久。”

塗典吏繼續向龐雨道,“後面定然還有新的援軍趕來,朝廷大軍合圍這一路韃子,左路這夥韃子不敢來救,又不敢丟下撤走,說不定能將兩路都剿滅。”

龐雨手指抖動,他在偏殿裡面來回走動了兩圈,實際上他並不知道還有多少援兵,此前還有左良玉一部在赴援,但昨天兵部來文,說左部已經返回河南。附近能調動的可能就只有登萊和倪寵了。

最重要的還是臨清的遼鎮,龐雨反覆看了幾遍,又再次覈對了塘報,手指在寧津、樂陵、滄州三個地方反覆點擊,最後一把收起那張地圖,“此事必須劉中堂居中運籌,本官先去找他呈請。”

龐雨大步出門,之前孫傳庭去了平原縣,帶的是撫標和王樸,德州就由劉宇亮主持大局,駐節地還是在兵備道衙署,就在大西門內不遠,找這位首輔是很方便的。

到了兵備道衙署,龐雨剛到二堂就看到孫傳庭和劉宇亮在說話,劉宇亮邊聽邊點頭,他一看到龐雨,就招手叫他過去。

龐雨現在大體有點體會了,劉宇亮自詡知兵,但實際上對行伍知之甚少,每次別人跟他商議行軍打仗的事,他就儘量把龐雨叫到一起,這樣事後能讓龐雨幫着拿主意,就是把龐雨當做了一個軍事秘書,龐雨也樂於擔任這個角色,因爲能接觸更多信息。

孫傳庭大概也懂這意思,見到龐雨時一點不擺架子,龐雨當然知道這主要是給劉宇亮面子,只是這兩個大人正在交談,龐雨不便插話,只得把那張地圖捏在手中。

劉宇亮溫和的對龐雨道,“孫都堂剛從平原縣趕回,濟南東虜苗頭向北,孫都堂意思要重新彙集兵馬,好與建奴交戰。”

龐雨喜出望外,他來的訴求之一,就是希望孫傳庭彙集兵力,集中攔截清軍分兵,現在孫傳庭先就做了。

孫傳庭跟龐雨客氣的還禮後,轉向劉宇亮繼續道,“臨洮來援各部,途中譁變遊兵一營,領兵將官賀人龍,這一千多人逃返陝西去了。”

龐雨偷眼去看孫傳庭,這位援督幾天不見,已經憔悴了不少,想來當初盧象升也是如此。

“剩下三千來人皆是臨洮正兵營,因來得倉促,兵部又催得急,都是輕裝趕路,披甲者不足兩成,大多是綿甲,加之去年還欠餉五月……”孫傳庭說到此處,不由自主的舒了一口氣,“該部驟然調去跟東虜交戰恐怕力有不逮,老先生在朝中說得上話,各部各衙都聽老先生的,該部錢糧甲仗實在欠缺不得,還要請老先生多操持。”

劉宇亮微微頷首,“此事老夫理會得,伯雅勿要焦慮,還是以剿賊復地爲要,若是實在兵馬不足,可以跟總監再商議。”

孫傳庭從袖中摸出一個信封,“這是高總監來的信。”

劉宇亮接過信件快速的瀏覽起來,他故意把紙面傾斜,讓龐雨也能看到,但龐雨正對着孫傳庭,不好意思去偷看。

孫傳庭低聲解釋道,“總監認爲東虜是虛晃一槍,假作北返實際西進,待遼鎮一旦離開,便要復攻臨清,原本已經走到高唐州的遼鎮各部,已盡數返回了臨清州佈防。”

龐雨愕然看着孫傳庭,他實在無法理解,形勢如此明確的情況下,高起潛爲何還認爲清軍會復攻臨清。

孫傳庭顯然也對此不滿,他停頓了片刻道,“濟南東虜苗頭北來,此確定無疑,但總監既有此顧慮,下官也無話可說,只是遼鎮不應援,勤王兵馬便成孤軍迎戰,不利平奴大局。”

劉宇亮皺眉看完,將信件交還孫傳庭,他並未發表意見,因爲臨清是兵部關注重點,給高起潛的任務就是必須保全德州和臨清,但凡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優先顧着這兩個地方。

即便劉宇亮認爲清軍不可能再去臨清,也不會把話說出口,因爲打仗難保萬一,就像濟南一樣,陷落之前誰也沒有預料到,如果臨清也陷落了,到時候責任就全落他身上了。

孫傳庭也是如此考慮的,他這個總督奈何不了總監,所以希望首輔出面協同,但劉宇亮並不願意。

龐雨咬咬牙,擡頭對劉宇亮道,“稟老先生知道,韃子兵分兩路,前面一路已到滄州,濟南一路孤懸於後幾百裡,其搶掠之後隊伍必定及其龐大,兵力護衛前後已經十分吃力,下官以爲,必定是往北來了。”

龐雨硬着頭皮說完,讓自己擔上了不小的干係,與他划水摸魚的計劃是不符的,但畢竟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現在遼鎮比剛勤王時增加了吳襄一部五千人,臨清城中還有通州總兵劉澤清和天津總兵劉復戎,總兵力超過三萬人,如果他們能到德州參與攔截,纔有成功的希望。

但這最後還是要劉宇亮去說,在指揮體系上,遼鎮自行其是,連營伍都能從孫傳庭那裡生搶,完全不按兵部的分派,孫傳庭確實拿遼鎮沒辦法,只有劉宇亮是內閣首輔,地位最爲超然,能有一點指望說服高起潛。

孫傳庭顯然沒想到龐雨能出言支持,看向龐雨的眼神都親切了許多。

劉宇亮面無表情的考慮片刻後道,“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想高總監精於行伍,這般突然調頭返回臨清,必定是得了消息才判定了苗頭向西,現下孫都堂又說苗頭向北,哈哈哈……”

劉宇亮乾笑了幾聲又道,“這老夫畢竟只是視師,打仗的事還得仰仗總督總監拿主意,若是苗頭未定,便儘快打聽清楚了,總督總監隔得也不遠,多派塘馬多通消息,也好早些定下行止,以免讓那韃子跑了。”

他說罷留下發呆的兩人,徑自往後進去了,龐雨偷眼看看孫傳庭發黑的臉色,默默將那那張已捏得發皺的地圖揣入懷中。

……

注1:清軍左右翼北返時的行軍進度,因爲濟南右翼的停留而出現脫節,按照威縣分路時的約定,兩翼應該在正月二十在靜海縣運糧河會師,多爾袞左翼的行軍進度基本按照這個時限,而右翼在攻克濟南後陷入停頓,僅僅爲了搶掠的可能不大,應該是因爲嶽託在此期間中了天花,無法繼續行軍,只能留在濟南等待。

當時感染天花的不止嶽託一個人,有記載的將領就有三人。所以右翼遲至正月十五才從濟南出發,此時的左翼已經過了滄州,前鋒應接近靜海縣。這造成左右翼之間的間隔達到了四百里。孫傳庭此時在德州,高起潛在臨清,兩路總兵力在五萬人以上,面對脫節的清軍右翼,明軍形勢是佔優的,但是各營毫無士氣,錯失了機會,而清軍一直拖到二月初六日,左右翼才匯合。

第一百八十三章 雷鳴第二百六十四章 野渡第一百六十四章 爛攤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蕪湖第四百五十九章 連坐第二十一章 明珠蒙塵第八十五章 西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三卷序第一百一十章 道旁第一百二十八章 天殺第一百九十三章 交鋒第十六章 小鞋第六十章 迷霧第五章 月半第一百一十六章 死敵第四百一十章 要務第四十二章 士紳第八十九章 光時亨第二百九十八章 要賬第二十一章 明珠蒙塵第二百九十六章 接收第四百三十九章 調度第一百一十三章 竹梯第二百三十章 前哨第三百二十六章 圍攻第二百五十一章 曹操第三百四十四章 驚嚇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備第四百六十章 東阿第二百七十一章 形象第二十九章 催繳第一百二十六章 向西第一百五十九章 返程第三百零二章 好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包圍第三百一十九章 開花第三百六十二章 路卡第三百三十二章 人山第二百五十二章 突襲第二百三十九章 屍山第三十四章 機緣第四百七十六章 深宮第二百八十九章 誤差第二百一十四章 羣毆第一百一十三章 竹梯第三百四十九章 惡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猛將第九十六章 紅袍第二百九十九章 賀詞第三十章 吏目第二百一十章 城樓第九十六章 紅袍第二十三章 小紅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隊伍第十五章 家奴第二百九十四章 神采第三百六十三章 彙報第一百三十七章 倉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落選第四百八十章 士氣第一百一十三章 竹梯第三百四十三章 包圍第四十四章 物理第二百七十二章 少年第一百三十五章 殘營第三百六十一章 商量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局第一百七十章 書辦第一百零二章 接近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江船行第三百二十四章 信得過第一百九十一章 意外第一百二十九章 往生第六十五章 中介第三百六十一章 商量第九十三章 棍神第三百四十三章 包圍第三百五十七章 條件第二百三十七章 橋頭第四百三十一章 推論第五十章 掌控第二百一十四章 羣毆第三百六十一章 商量第二百零一章 攔路第一百一十六章 死敵第一百四十八章 捐監第三百一十五章 分寸第九十三章 棍神第四百三十六章 評語第二百二十章 羣鴉第十九章 估值第一百八十三章 雷鳴第四百七十九章 首輔第四百零八章 白銀第二百一十一章 軍力第三百二十五章 變化第三百八十章 汰換第一百二十八章 天殺第三百七十八章 文武第四百一十七章 瓦房
第一百八十三章 雷鳴第二百六十四章 野渡第一百六十四章 爛攤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蕪湖第四百五十九章 連坐第二十一章 明珠蒙塵第八十五章 西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三卷序第一百一十章 道旁第一百二十八章 天殺第一百九十三章 交鋒第十六章 小鞋第六十章 迷霧第五章 月半第一百一十六章 死敵第四百一十章 要務第四十二章 士紳第八十九章 光時亨第二百九十八章 要賬第二十一章 明珠蒙塵第二百九十六章 接收第四百三十九章 調度第一百一十三章 竹梯第二百三十章 前哨第三百二十六章 圍攻第二百五十一章 曹操第三百四十四章 驚嚇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備第四百六十章 東阿第二百七十一章 形象第二十九章 催繳第一百二十六章 向西第一百五十九章 返程第三百零二章 好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包圍第三百一十九章 開花第三百六十二章 路卡第三百三十二章 人山第二百五十二章 突襲第二百三十九章 屍山第三十四章 機緣第四百七十六章 深宮第二百八十九章 誤差第二百一十四章 羣毆第一百一十三章 竹梯第三百四十九章 惡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猛將第九十六章 紅袍第二百九十九章 賀詞第三十章 吏目第二百一十章 城樓第九十六章 紅袍第二十三章 小紅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隊伍第十五章 家奴第二百九十四章 神采第三百六十三章 彙報第一百三十七章 倉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落選第四百八十章 士氣第一百一十三章 竹梯第三百四十三章 包圍第四十四章 物理第二百七十二章 少年第一百三十五章 殘營第三百六十一章 商量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局第一百七十章 書辦第一百零二章 接近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江船行第三百二十四章 信得過第一百九十一章 意外第一百二十九章 往生第六十五章 中介第三百六十一章 商量第九十三章 棍神第三百四十三章 包圍第三百五十七章 條件第二百三十七章 橋頭第四百三十一章 推論第五十章 掌控第二百一十四章 羣毆第三百六十一章 商量第二百零一章 攔路第一百一十六章 死敵第一百四十八章 捐監第三百一十五章 分寸第九十三章 棍神第四百三十六章 評語第二百二十章 羣鴉第十九章 估值第一百八十三章 雷鳴第四百七十九章 首輔第四百零八章 白銀第二百一十一章 軍力第三百二十五章 變化第三百八十章 汰換第一百二十八章 天殺第三百七十八章 文武第四百一十七章 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