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徐州會戰(五)

李思業出兵莒州。

近二個月的徐州會戰已經漸漸達到高氵朝,所有的博奕方都不再觀望。

天下就如一個棋盤,逐鹿者爲棋子,各有棋路,或詭異或霸道,或先下手爲強,或後發者置人,但無論如何行棋,目的總是唯一,笑到最後者爲王。

拋去了故國的情結,扔掉婦人的仁心,只有利益纔是根本,爲了領略絕頂的無限風光。

必須忍受寂寞。

戰爭已經走進了死路,趙昀的雄心也膨脹到了極處,爲了光復汴京,他甚至不惜押下自己的內褲。升兵部尚書李心傳爲樞密院副使、宋軍新主帥,命其急赴揚州備戰,各州的糧草、援軍、補給陸陸續續在揚州大規模集結。撤銷趙範主帥,命趙善湘爲徐州指揮使,命其立即揮師歸德府,趕在金兵各地援軍尚未到來之前,將戰場擺到完顏守緒的家門口。

趙善湘不負君望,親率六萬軍西進,在碭山,他一舉擊潰金兵五千守軍,繳獲了大量的錢物、武器。

宋軍攻佔碭山的勝利消息,馬上傳開了,趙善湘立刻發加急向臨安報喜,雖然碭山的勝利並非是全局性的,但是它卻證明了徐州大捷並非是趙範的功勞,而是金兵變弱了,五千人的防守陣地,輕易地被三千宋軍突破,隨後趕來支援的二萬金兵望風而逃。

又接到最新探報,金兵大部隊已經放棄歸德府,退回汴梁。

快!再快!佔領歸德府,那便是他趙善湘名垂青史之日。

宋軍的精銳在黃淮平原上挺進,穿過剛被焚燬的村莊、小鎮,到處是殘斷的土牆和燒得焦黑的木頭,空氣中散發着一股皮肉燒焦的臭味,令人作嘔,百姓已經逃亡,不知所蹤,原本是一望無際金黃的麥田,已經變得光禿禿的,一路隨處可見來不及修理而被扔掉的糧車,糧車上甚至還有剛割下的麥子,帶着露珠,帶着泥土的芬芳,沒有處理,只草草地打了個捆,看得出敵人逃跑的倉促。

沒有任何抵擋,彷彿就在宋國的土地上行軍。整個平原上佈滿了小土堆,這是步兵的方陣在前進。在步兵的前面一排排騎兵急速地行進着。

一隊騎兵從步兵隊伍中飛馳而過,爲首之人陰沉着臉,眼睛裡閃着憤恨,他便是天武軍的都指揮使上將軍趙勝,他的腦海裡還回響着趙善湘的斥責:

“爲將之道在於聽令,況且這是皇上的命令,你再敢多言,我就會以抗旨不遵罪,當場斬你!”

和所有與金兵撕殺過的將領一樣,趙勝認爲金兵在碭山的表現令人生疑,絕對沒有這麼軟弱,隨着不斷地前進,金兵誘敵深入的跡象已經很明顯。但誰說都沒有用,皇上的上方天子劍就懸在中軍。

‘敢言不西進者殺無赦!’

宋軍已經進入了歸德府的地界,但依然沒有發現金兵的影子,趙善湘突然有一種莫明的恐懼,彷彿一個人走在一間空曠的大屋子裡,寂靜,只聽見自己腳步的沙沙聲在屋裡迴盪,正是這種莫明的恐懼感,他突然明白衆將所言非虛,自己確實已經中了敵人的焦土誘敵之計。

後退!趕緊快後退!必須要接上已拖下相距一百里的後勤和補給縱隊。

但戰爭從來不會憐憫犯錯誤的一方,正如不會再給完顏陳和尚一次重生一樣,決策者的失誤只能用戰士的鮮血來洗刷。

金兵的主力突然從南面分兩路殺出,一路直插宋軍的後背,將後勤縱隊與主力割裂開來,另一路則在宋軍正南面三裡外構建起強大的工事,老謀深算的完顏阿虎並不急着進攻,他還在等,等另一個足以摧垮趙善湘意志的戰報能趕在戰鬥未結束前傳到宋軍。

讓我們把視線再往北移,僅僅只需要移五十里,已咆哮奔跑了億萬年的黃河驀然橫在我們的面前。

雄渾、凝重的黃河之水,拍打着堤岸,翻着濁浪,一路感慨着、吶喊着,浩浩蕩蕩向大海奔去。

數百艘金國的樓船順流而下,巨大的布帆在刺熱的陽光下反射着白色的光芒,這是金國的五萬水軍,正向空虛的徐州撲去。

糧食只夠一天,必須要突圍出去,宋兵開始調動,由騎兵衝擊南線,步兵衝擊東線。

......

完顏阿虎立在一處高丘上審視着平原上的宋軍,太陽已經西斜,餘暉的紅光照在他那充滿滄桑的面容上,微微上斜的嘴角掛着勝利者的笑容。

在他的目光中,一隊隊宋軍騎兵正在緊張地整編着突擊的隊伍,憑他的經驗,他可以從戰馬的靈敏度推測出那一支是即將要放手一博的主力。

他又轉目看了一眼自己的士兵,槍兵、弓兵、騎兵都悄然無聲,所有的人都異常興奮,這將是一場決定戰役勝負的決戰。

馬蹄聲轟然傳來,完顏阿虎猛地扭過頭來,獵豹一般的瞳孔閃發着亢奮的光芒,他按着劍柄的手劇烈地顫抖起來。

鋪天蓋地宋國騎兵從平原上衝上來,塵土飛揚,映照着夕陽.

.....二千步....一千五百步....

"放!"

夾雜聲尖嘯的風聲,數百顆巨大的震天雷,劃出一道道弧線,向宋軍的騎兵羣擲去,爆發出驚天動地響聲,

在黑色的騎兵海潮中炸一個個小缺口,隨即缺口又被潮水吞沒。

在騎兵山崩地裂般的氣勢面前,一切火器和弓箭都顯得蒼白無力,惟有馬和馬的撞擊、刀與刀的劈砍才能證明誰是更勇猛之人。

令旗已經舉起。

金國騎兵立刻用急步展開散兵線,大旗在人叢中飄揚,密密麻麻的槍矛豎起,勒住馬,然後突然向前衝去,

狂暴地騎兵們猛然撞到了一起,戰場上驟然升起了大團黃色的塵雲。

在東線,宋軍的殊死突圍被金兵一次次的打退,但一批批的步兵依然前仆後繼。從高空望去,在金兵的東面防線上,一團一團的兩國步兵正在白熱化的肉搏。

士兵就是被國家圈養的牲畜,他們的任務就是在戰爭中死去。

此時,探路的斥候已經發現了東去的船隊,趙善湘開始驚恐起來.

戰鬥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地過去,一天過去了,宋軍始終未能擊潰金兵的防線。

......

到了第三天清晨,宋軍的營地突然騷動起來,數十支宋兵開始了自發地、無序地甚至有點恐慌地突圍。

一切都源於一份連夜從徐州留守宋軍送來的,被金兵主帥完顏阿虎苦候已久的急報:

‘徐州在昨天已被從黃河過來的金兵襲破’。

黎明時分,宋軍主帥趙善湘在惶恐和絕望中自殺身亡。

戰爭再也沒有任何懸念,廣袤地黃淮平原上成了一邊倒的戰場,重新上演了金兵第一次戰敗時的情景,各自爲戰的宋軍各部被金兵集中優勢兵力一一分割包圍擊潰,成千上萬的宋兵向東、向南潰逃。

徐州再度易手。

十日後,金兵擊敗宋國水軍攻佔了泗州,隨即掉頭向東,猛撲宿州,三日後,宿州失守,但完顏阿虎並沒有渡淮南下,而是再向東進兵鹽城、海州,他要把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拿下,將山東南部徹底孤立起來。

他的劍指的是彭義斌,不能讓李思業獨吞山東。

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31章 金都之旅(四)第12章 宋國密使第2章 天上餡餅第18章 江山如棋(六)第26章 蒙古商人(上)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5章 宋十壯士第7章 計取李文第7章 計取李文第3章 求訪大賢第15章 江山如棋(三)第12章 擦槍走火(一)第13章 科舉發榜(下)第5章 蕭府疑雲第7章 科舉考試(二)第23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28章 新船下水(上)第8章 蛇吞大象第13章 擦槍走火(二)第8章 貨幣政策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10章 小乙小乙第3章 徐州會戰(三)第9章 爾虞我詐第5章 吞噬金國(五)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20章 貨殖之利(上)第25章 織布工場(下)第15章 山東格局第9章 風起雲涌(九)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11章 驚聞母訊第4章 徐州會戰(四)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3章 求訪大賢第13章 移民風波(上)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13章 科舉發榜(下)第24章 想做買賣第5章 吞噬金國(五)第12章 血戰密州(下)第4章 行商新主第29章 新船下水(下)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10章 小乙小乙第5章 組建內務府第31章 琉求試航(下)第11章 金國名士第2章 奴隸生涯第14章 巧奪益都第3章 求訪大賢第10章 議和(一)第32章 剿滅海匪(上)第27章 蒙古商人(下)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36章 再見宋國第11章 議和(二)第6章 德州易手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6章 科舉考試(一)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4章 耶律到來第12章 科舉發榜(上)第2章 風起雲涌(二)第11章 金國名士第4章 風起雲涌(四)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9章 銅礦新脈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7章 風起雲涌(七)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12章 小鎮鬧鬼第13章 仙師捉鬼第14章 奸雄之色第15章 山東格局第28章 新船下水(上)第11章 海權思想第17章 殺雞儆猴(下)第33章 剿滅海匪(下)第26章 四寶買米(上)第27章 四寶買米(下)第14章 高等官學第9章 爾虞我詐第12章 宋國密使第13章 江山如棋(一)第17章 飲馬江南(四)第19章 江山如棋(七)第20章 江山如棋(八)第13章 江山如棋(一)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25章 織布工場(下)第10章 蒲家撤資第11章 議和(二)第32章 剿滅海匪(上)第34章 金都之旅(八)第2章 風起雲涌(二)
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31章 金都之旅(四)第12章 宋國密使第2章 天上餡餅第18章 江山如棋(六)第26章 蒙古商人(上)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5章 宋十壯士第7章 計取李文第7章 計取李文第3章 求訪大賢第15章 江山如棋(三)第12章 擦槍走火(一)第13章 科舉發榜(下)第5章 蕭府疑雲第7章 科舉考試(二)第23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28章 新船下水(上)第8章 蛇吞大象第13章 擦槍走火(二)第8章 貨幣政策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10章 小乙小乙第3章 徐州會戰(三)第9章 爾虞我詐第5章 吞噬金國(五)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20章 貨殖之利(上)第25章 織布工場(下)第15章 山東格局第9章 風起雲涌(九)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11章 驚聞母訊第4章 徐州會戰(四)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3章 求訪大賢第13章 移民風波(上)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13章 科舉發榜(下)第24章 想做買賣第5章 吞噬金國(五)第12章 血戰密州(下)第4章 行商新主第29章 新船下水(下)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10章 小乙小乙第5章 組建內務府第31章 琉求試航(下)第11章 金國名士第2章 奴隸生涯第14章 巧奪益都第3章 求訪大賢第10章 議和(一)第32章 剿滅海匪(上)第27章 蒙古商人(下)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36章 再見宋國第11章 議和(二)第6章 德州易手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6章 科舉考試(一)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4章 耶律到來第12章 科舉發榜(上)第2章 風起雲涌(二)第11章 金國名士第4章 風起雲涌(四)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9章 銅礦新脈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7章 風起雲涌(七)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12章 小鎮鬧鬼第13章 仙師捉鬼第14章 奸雄之色第15章 山東格局第28章 新船下水(上)第11章 海權思想第17章 殺雞儆猴(下)第33章 剿滅海匪(下)第26章 四寶買米(上)第27章 四寶買米(下)第14章 高等官學第9章 爾虞我詐第12章 宋國密使第13章 江山如棋(一)第17章 飲馬江南(四)第19章 江山如棋(七)第20章 江山如棋(八)第13章 江山如棋(一)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25章 織布工場(下)第10章 蒲家撤資第11章 議和(二)第32章 剿滅海匪(上)第34章 金都之旅(八)第2章 風起雲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