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0章 驚聞

第1310章 驚聞

邵樹德已經把政務完全委託給了幾位宰相,自己坐鎮鎮州城外大營,處理軍務。

他也不需要具體負責一線指揮。

盧懷忠打了二三十年仗了,算是他那幫老夥計中比較出衆的一個,能力是沒問題的,無需你來過多幹涉。

他就是看,就是等,順便撫慰軍心。有些部隊,很久沒接觸到了,這不利於強化他的威望。

“武威軍可真是豪奢,拿朔方生燒處理傷口。”邵樹德從傷兵營地內轉了一圈,出來直接對副使李一仙笑道:“不過這是值得的。”

用烈酒給傷口消毒,效果其實並不好。醫用酒精一般都有75%的含量,但蒸餾酒纔多少?

朔方生燒,邵樹德也是喝過的,超過30度了嗎?他覺得沒有。

這種度數的酒,殺菌效果不行。但用和不用,當然還是有差別的,就是看你舍不捨得了。

古代生產力低下的社會,酒並不便宜。軍中大酺,一般都是賞賜酒肉,酒不是日常消費品,屬於提升生活品質的高端消費品。普通百姓,也只有社日之類的節日才敞開喝,平時的話,嘴饞了沽一點回來,還得被婆娘罵。

不過成本再高,也是有意義的,沙場老兵更值錢。

進一步蒸餾、提純朔方生燒之類的葡萄酒,最好能達到70度以上,是今後需要努力的方向。

關西地區,因爲經濟形式的不同,每家每戶擁有果園的數量要遠超過桑林。關北道諸州更是如此,葡萄園遍地都是,釀葡萄酒是剛需,因爲酒糟可以用來給奶牛催奶,使得產量大增,葡萄酒還要賣給草原部落,近十年更是大舉涌入河南。

河南人本來飲用的多是度數較低的米酒、黃酒,現在被關西版“白蘭地”一衝擊,米酒、黃酒市場大幅度縮減,烈酒市場突飛猛進,佔比不斷提高。

朝廷對此也樂見其成,並且明裡暗裡推動着。

古來各個王朝,發佈禁酒令的次數數不勝數,核心原因就是釀酒太廢糧食。但飲料市場的需求始終存在着,除了茶就是酒了,這兩樣又是政府財政的重要補充,因此總是禁不了多久又放開,反反覆覆,糾結無比。

關西葡萄酒沒有太多這個煩惱,朝廷沒有禁酒的理由。

“戰場之上,盧帥軍紀嚴苛,說一不二,敢違命者立斬無赦。戰場之外,對將士們又極好,千方百計弄來酒肉犒勞大夥。便是那賞賜,也會跟樞密院的使相們拍桌子,葛從周就是學的他。”李一仙對盧懷忠不吝讚美之辭,可見老盧在武威軍還是很得人心的。

“如此治軍,將士們方能用命。”邵樹德說道。

老盧確實是這樣一個人。

各支禁軍之中,攻城戰屬他最不惜傷亡,把敵我雙方都壓到極限,然後投入養精蓄銳的預備隊。

但他確實也很愛護士卒,願意爲他們爭取利益,看起來是一個很矛盾的人,但那只是你不理解他。

時近傍晚,邵樹德又在營內與軍士們席地而坐,吃了頓晚飯。

比起二十年前,如今的軍營之內,食物有了很大的變化,最突出的便是奶製品的比重與日俱增。你改變了農業生產模式,穀物總產量比起以前是有些許下降的,如果不吃肉奶還能吃什麼?

再者,乾酪、奶粉這種物事,既能長期保存,能量還不錯,更便於運輸,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野戰食品。

邵樹德其實不是特別喜歡吃乾酪,但他爲了做出表率,幾乎將其當成了家常食物,以帶動風氣。

肉這種東西,說實話還沒到敞開吃的地步,但比起二十年前,量還是多了不少的。

沒辦法,三茬輪作制從空氣中抓來了太多氮元素,如果還不能反應到農業產量上,那和古代的休耕輪耕有什麼區別呢?

鐵鍋內的肉已經煮好了,噴香撲鼻。

邵樹德親自拿起勺子,給圍在周圍的士兵每人盛了一碗。

李一仙看得有些恍惚。上一次聖人在天德軍給將士們盛肉,那一火十人已經全部戰死了。上位者的恩惠,唉!

不過當邵樹德給他盛肉時,他依然恭恭敬敬地將碗遞了過去。死就死吧,這條命賣給聖人了。

“你們營有幾口鐵鍋?”邵樹德問道。

“四口。”

邵樹德點了點頭,道:“二十多年前,一個營都未必有一口鐵鍋。朕還記得當年用飯甑煮飯的情景。”

“有幾副甲?幾副鎧?”他又問道。

“所有人都有甲,鎧有二百多副。”

邵樹德又點了點頭,道:“比二十年前有進步。”

乾酪、奶粉、肉脯的供給量增加了,甲冑也多了,一個營還有四口大鐵鍋,其他工具也有所增加。盧懷忠甚至還讓人用烈酒清洗傷口,軍中條件比起以往確實進步很多了。

“跟着陛下廝殺,痛快。”

“日子確實沒的說,越過越好。”

“賊人也越來越弱了。”

“陛下,打完成德,帶咱們去打河東吧。”

“怕不是要打契丹!”

邵樹德默默聽着軍士們發自內心的話語,面露微笑。

前陣子他讓人送了數百匹緤布至營中,給軍士們裹傷用。

細緤(棉布)在唐代也是一種紡織品,因爲稀少,一度賣得比大部分絲綢貴。主要來自南方,也被稱爲白緤、桂管布。

軍中裹傷,目前主要還是用麻布、雜絹,其實效果不太好。

細緤柔軟、透氣、吸水,做成的繃帶,比其他種類的織物都要好。

如今需要做的是降低緤布的成本,這就需要擴大種植面積了。邵樹德覺得,可以在南方試一試。

棉,大致有五個品種:草本棉、木本棉、陸地棉、印度木本棉(亞洲棉、樹棉)、海島棉。

靈州的司農寺田莊內小範圍種植了部分棉花,其實就是草本棉。應該是北朝那會,由粟特商人帶到敦煌,落地生根。

敦煌那個乾旱的地方,其實不太適宜種植這種極爲費水的經濟作物。

棉花需要光照和水源,同時有這兩樣東西的地方不多。邵樹德記得後世中亞烏茲別克斯坦種植棉花,搞得河流水位大降,生態壓力極大。

如果可能的話,還是在長江流域開種更好一些。

社會經濟發展,會反哺軍隊——這是已經發生的事。

軍隊實力強了,對外征戰,獲取資源,再反哺經濟——這件事以前一直在發生着,邵樹德就是靠這套起家的,今後他還想繼續維持住。

要做的事很多啊!

“陛下!”夏魯奇在帳外招手。

邵樹德知他性子謹慎,沒有事定然不會如此,因此緩緩起身,平靜地走到外面。

“有聽望司急報。”夏魯奇伸手遞過木盒。

邵樹德接過,檢查了一下密封,然後打開,仔細閱覽。

良久之後,他嘆了口氣,道:“讓陳侍郎來見朕。”

******

陳誠也跟着過來了,就住在營中。

天色已經完全黑下來了,小吏給他點上了蠟燭。

“再點兩根。”陳誠眯着雙眼,努力看清奏疏上的蠅頭小楷,看了半天,終於怒了:“好你個賊胚,字寫得那麼小!別讓老夫抓着把柄,不然有你好看。”

小吏默不作聲地又點了兩根鯨油蠟燭,移近了點,帳內一下子亮堂了許多。

“唉,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今後若沒了鯨油蠟燭,老夫晚上還辦不辦公了?”陳誠擱下毛筆,嘆道。

“師長,少府制了幾萬根蠟燭,可用很久呢。”小吏說道:“若沒了,陛下定然再行賞賜。”

“去歲有不少人眼紅賞賜,出海捕鯨,一無所獲。甚至還有兩條船沒能回來,生死不知。”陳誠喝了口茶,道:“御史臺那邊已經有不少人上書諫止了,這鯨油蠟燭,或許用一根少一根了。”

其實吧,目前確實有人上疏彈劾,但多是小魚小蝦,人也很少。至少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之類的重量級人物還沒出手。

彈劾的理由很正當:有傷天和。

出海的人眼裡只有賞賜,要錢不要命。他們不愛惜自己的命,願意以命換富貴。但御史們看不下去了,覺得這樣搞下去,出海的人越來越多,萬一一年沉個幾十條船,要死多少人?

這不是有傷天和是什麼?

他們也知道這不是聖人下的命令,因此沒把矛頭對準聖人,只求朝廷下詔禁止這些亡命徒出海。

但聖人的脾氣也不一般,看到奏疏後,直接在上面硃批一句:“爾事何多!”

陳誠看到硃批時笑了。

在建極元年的時候,滿朝文武在聖人面前都戰戰兢兢。但在建極六年的今天,許是聖人一貫以和藹的面目示人,朝臣們的膽子是越來越大了,差點忘了聖人是個下朝後就直接練重劍砍人的武夫。

“這個就要看運道了。”小吏笑道:“據平海軍的人說,他們曾經在海上看到過大魚。只不過當時軍情緊急,未及捕捉,後來再尋,卻已不見了蹤影。”

“也是。”陳誠放下茶盞,剛想繼續辦公,卻見夏魯奇走了過來。

“陳侍郎,聖人有召。”夏魯奇躬身行禮道。

“何事?”陳誠下意識問道,說完,擺了擺手,道:“老夫孟浪了。”

“無妨,聖人遣我告知侍郎詳情,儘快與他一同入河東。”夏魯奇說道:“五日前,李克用突然自病榻上起身,衆皆驚駭。克用令廚下獻飯,吃喝完畢後,欲出雁門關。李襲吉、李嗣昭等人勸阻,克用不聽,最後乘馬車出了晉陽,向北而去。”

陳誠緩緩點了點頭。

李克用是個要強的人。北地風氣勇烈,高官、大將出行,若乘轎或坐車,必遭人詬病。李克用若非身體實在虛弱,定然策馬而行,不可能乘車的。

而他北出雁門關的目的地大概也知道了。

金城鎮!

李國昌曾在金城當官,那裡曾是沙陀三部的牧地,也是李克用出生和長大的地方……

第1284章 好物第1095章 封賞第十六章 人口與土地第1053章 投降第六十三章 通貨第1059章 轉變第八十一章 渡河第1248章 分裂第二十章 金城(三)第1238章 規劃第四十章 值得嗎?第1107章 參詳第1262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五十二章 要走了第七章 親朋第1188章 求援第1335章 古戍無城復無屋第一章 寺與路(月票加更3/3)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九十三章 俘虜與影響力第二十章 遺產第三十六章 反他孃的!第六十八章 道路與冊封第1231章 郎朗乾坤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十七章 督戰第二十二章 上洛第945章 恐慌第二十六章 三州第1331章 一家人第七章 處置第九十二章 新人舊人第三章 輿圖第十九章 金城(二)第十章 考功第十六章 突破第五十三章 西行迎聖第五十章 外重內輕第三十二章 一起跳舞第八十一章 追擊與意識第七十七章 只有我能代表靜江軍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四十五章 戰第1287章 後宮簡單談談弓箭、鐵甲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十一章 賞第1342章 己之不可勝第五十三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四)第五十章 挑撥第四十四章 芒刺在背第1308章 文明第三十七章 不插手第二十八章 善後第十七章 破騎第三十九章 商稅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五章 定策第1287章 後宮第五十一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二)第五十一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二)第586章 後備第九章 麟州行(三)第五十三章 看海第四十八章 羸兵與北方第945章 恐慌第二十三章 善後(二)第三十四章 戰略企圖第591章 莎城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三十八章 教導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二十二章 處境第1076章 罪人第一章 調查(一)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第十一章 勸阻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七十五章 武昌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1326章 前置準備第1238章 規劃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1052章 邯鄲第974章 雞來了第二十三章 遮虜平(爲盟主王華督加更)第950章 淄州與膠水第四章 仙術第四十五章 洛南第1065章 又來了第五十四章 亂象第二十章 何去何從(爲淚痕兄第二個盟主加更)第二十三章 諸葛、韋第六章 新風俗第四十八章 會面與部署第八十一章 渡河第三十九章 壓力第三十章 君欲何爲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二十一章 三件大事
第1284章 好物第1095章 封賞第十六章 人口與土地第1053章 投降第六十三章 通貨第1059章 轉變第八十一章 渡河第1248章 分裂第二十章 金城(三)第1238章 規劃第四十章 值得嗎?第1107章 參詳第1262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五十二章 要走了第七章 親朋第1188章 求援第1335章 古戍無城復無屋第一章 寺與路(月票加更3/3)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九十三章 俘虜與影響力第二十章 遺產第三十六章 反他孃的!第六十八章 道路與冊封第1231章 郎朗乾坤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十七章 督戰第二十二章 上洛第945章 恐慌第二十六章 三州第1331章 一家人第七章 處置第九十二章 新人舊人第三章 輿圖第十九章 金城(二)第十章 考功第十六章 突破第五十三章 西行迎聖第五十章 外重內輕第三十二章 一起跳舞第八十一章 追擊與意識第七十七章 只有我能代表靜江軍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四十五章 戰第1287章 後宮簡單談談弓箭、鐵甲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十一章 賞第1342章 己之不可勝第五十三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四)第五十章 挑撥第四十四章 芒刺在背第1308章 文明第三十七章 不插手第二十八章 善後第十七章 破騎第三十九章 商稅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五章 定策第1287章 後宮第五十一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二)第五十一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二)第586章 後備第九章 麟州行(三)第五十三章 看海第四十八章 羸兵與北方第945章 恐慌第二十三章 善後(二)第三十四章 戰略企圖第591章 莎城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三十八章 教導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二十二章 處境第1076章 罪人第一章 調查(一)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第十一章 勸阻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七十五章 武昌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1326章 前置準備第1238章 規劃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1052章 邯鄲第974章 雞來了第二十三章 遮虜平(爲盟主王華督加更)第950章 淄州與膠水第四章 仙術第四十五章 洛南第1065章 又來了第五十四章 亂象第二十章 何去何從(爲淚痕兄第二個盟主加更)第二十三章 諸葛、韋第六章 新風俗第四十八章 會面與部署第八十一章 渡河第三十九章 壓力第三十章 君欲何爲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二十一章 三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