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章 一家人

長春節很快到來了,長夏商行內的鹹魚再度被一掃而空。

今年的鹹魚供給量,比去年是有所增多的。原因也很簡單,出海捕魚的人變多了。

但令人費解的是,魚的供給變多,價格卻沒降,甚至還有些許上漲。

原因只有兩個,要麼市面上錢多了,通貨膨脹,要麼就是需求量上漲,供不應求——稍稍調查一番便可得知,原因是後者。

邵聖討平成德、河東二鎮,已是名副其實的北地之主,威望一時無兩。自然而然,在很多人眼裡,長春節就變得更有分量了——若似樂安郡王那般,嘉會節有人過嗎?

與鹹魚相比,最近北京又興起了昆布熱。

無論是中國本土的昆布(鵝掌菜),還是渤海國南海府進貢的昆布(海帶),其價格都比鹹魚貴,也是一樁異數了。

聽聞聖人將渤海昆布分賜臣僚,一如當年的鯨肉、鯨油蠟燭一般。市面上流出的少許渤海昆布,便來源於此。

昆布貴過鹹魚,其實也很好理解。稀罕物,渤海人也是在海邊撈取的,產量比魚還少,北朝時便有天子賜昆布予臣僚,以爲海中奇珍,可見其緊俏程度。

邵聖已令平海軍尋找渤海昆布,將其引種回遼海。

但似乎不太容易,因爲渤海昆布產於其南京南海府東面臨海處,要想到達這個地方,你得繞過新羅,然後向北航行。

這是一片完全陌生的海域。

遍翻隋唐史籍,都沒有這片海域的記載,其名字就叫“大海”。

但聖人的意志很堅定,給我去找!平海軍已決定派出兩艘馬鮫船,於明年入夏後北上尋找。

仁德殿外,邵樹德親自架起了一個大鐵鍋,煮起了海帶排骨湯。

年少之時曾試圖恢復穿越前的生活,現在早不做此想了。

宮裡做出的奶茶,感覺總不太對味,莫非是少了香精?還是糖有問題?湊合着喝吧,至少用料是真的足,奶香味撲鼻,茶也是頂級的,他現在已經習慣了。

司農寺至今未培育出他後世吃的西瓜。夏日避暑之時,看着那雷人的造型,他真的很難將其與西瓜聯繫起來。

穿越之前,他曾在世界上咖啡館最多的城市上過班,經常喝咖啡,如今偶爾懷念其味道,也一籌莫展。

他知道咖啡原產於埃塞俄比亞(阿拉比卡種),當地牧羊人沒事嚼幾粒咖啡豆提神,後來就慢慢傳了出去。咖啡貿易一開始被阿拉伯人壟斷,東非的咖啡聚集於阿拉伯半島上的摩卡港,再分銷至各地。

後來歐洲人將其引種到了西非,適應當地環境後,變異出了羅布斯塔種,味道更重。

邵樹德曾遣中官南下廣州,尋訪大食胡商,得知大食國內在三百多年前引種了這種作物,但傳播範圍並不太廣,種的人也不多。想要長途運來大夏,其實不太容易。

無奈之下,只能許以重金,寄希望有人能帶着活的咖啡樹或種子來中原了——暫時只能在安南種植。

當然,邵樹德之所以對咖啡如此執着,也不僅僅是爲了懷念前世生活,他有更深的打算。

安南這個地方,孤懸於外。在南方尚未得到大規模開發,環境普遍還比較惡劣的情況下,一不留神就可能脫離了。

他得想辦法提高安南的價值,讓洛陽朝廷不捨得輕易放棄它,經濟利益無疑是最好的辦法。

那麼,有什麼東西能讓朝廷無法輕易割捨呢?他只想到了糖、咖啡這種熱帶經濟作物。

這會雖然沒有後世大行其道的塔希提甘蔗種,甘蔗的含糖量很低,但多種一些,產量也不會小的。考慮到糖的替代物蜂蜜在中原高昂的價格,這種東西的經濟價值不可低估。

咖啡作爲提神的東西,也有經濟價值。

中國人發現茶很早,但飲茶真正得到發展還是唐代,原因便是有提神作用。唐人對外來事物的接受程度也非常高,西瓜、回鶻豆之類的外來作物能接受,咖啡應該也可以。

他暫時只想到了這兩種可以提升安南價值,且可能存在大規模市場的經濟作物,以後再慢慢完善細節。

******

“阿爺,肉煮好了。”六郎邵明義親手盛了一碗湯,端給邵樹德。

邵樹德欣然接過,嚐了一口,滿足地嘆了口氣,道:“你們也不是第一次吃了,覺得如何?”

邵明義又給皇后折芳靄也端了一碗,道:“甚是鮮美。”

邵樹德點了點頭,道:“鮮之一字,說對了。海中奇物多啊,萬不可小視。”

“阿爺,你曾說海比陸地大多了,那豈不是海之豐產遠勝大陸?”邵明義問道。

邵樹德沉吟了一下,道:“其實不是。海之富者,只在近海。尤其是有河流入海處,魚甚多。深海之處,除非有寒流、暖流交匯,不然便是一片荒漠,無甚產物。”

邵明義似懂非懂,不過還是乖巧地點了點頭。

邵樹德愛憐地摸了摸兒子的頭,道:“六郎明年便十四歲了,隨阿爺一起東巡和龍宮,看看域外風物。”

“好!”邵明義又給兩位姐姐采薇、鵲兒各盛了一碗肉湯,點頭道:“讀了不少書,對外面愈發嚮往,確實得跟阿爺出去看看,和書中所述印證一下,看看到底是真是假。”

“你不信書中所述?”邵樹德問道。

“不全信。”邵明義回道:“書是人寫的,是人就有偏見,還是應該自己看看。”

“你能這麼想就太好了。”邵樹德欣慰地笑了,猶豫了一下,又道:“武藝練得如何了?”

“兒一直在用功。雖比不上二哥,但也不比那些武學生差。”邵明義說道:“阿爺可是要我上陣?”

“胡扯些什麼!”折芳靄放下碗筷,瞪了一眼兒子,道:“你二哥終日在戰陣上廝殺,已經讓娘擔心不已了,你也要學麼?安將軍怎麼沒的?”

“兒知錯了。”邵明義趕緊回道。

“安將軍”就是安休休,武威軍都遊奕使,一個月前死於山賊之手……

過程比較讓人無語。

有一夥成德潰兵佔據山嶽,安休休帶兵去圍剿。見賊人只有數百,他大喜,親率百餘騎衝殺,結果中流矢而亡。

安休休戰死的過程讓邵樹德想到了樑將郭言。

朱全忠與時溥交戰之時,郭言遇到徐兵。是時徐兵五千餘,郭言只有兩千兵——“言勇於野戰,喜逢大敵,自引銳兵擊溥,殺傷甚衆。”

兩千人遇到五千敵兵,郭言的反應是“大喜”,親自領兵野戰衝殺,擊退敵軍。

但他樂極生悲,“徐戎乃退,言爲流矢所中,一夕而卒。”

邵樹德還想起了當年征討李國昌父子的舊事,也有大將戰陣上爲流矢射中,死之。

哪怕兵少也聞戰則喜,並勇於野戰,還一線衝殺鼓舞士氣,這種軍將勇則勇矣,死亡率卻相當不低。

但這會多的就是這種人——其實邵樹德很欣賞這種彰顯武人風采的勇敢行爲。

“好了,跟在爲父身邊學習軍略即可。”邵樹德笑着給兒子解了圍,又道:“徵契丹,你可有什麼建議?”

“大人。”邵明義一本正經地行了個禮,然後說道:“兒讀史書,前唐伐草原諸胡,總是先令其內鬥,人心渙散,實力大衰,最後出動大軍,一錘定音。甚至於,很多時候都沒派兵。天寶三載,拔悉密擊敗突厥烏蘇米施可汗,傳首京師。餘衆立其弟鶻隴匍白眉特勒爲汗,天寶四載,回鶻懷仁可汗擊突厥,殺白眉可汗,傳首京師。逆酋的首級都是他們自己人送來長安的,唐廷這一手玩得算是出神入化了。”

“契丹可能如此削弱?”邵樹德又問道。

“大賀氏聯盟之時,契丹便有很多人降唐。可汗、衙官之中不乏人傑,未必就比阿保機差了,但生不逢時,爲自己人弒殺,傳首洛陽。可突於一代雄主,難道比阿保機差嗎?兒不覺得。”邵明義說道:“王師伐契丹,勝不成問題。但契丹人可以跑,如何能盡殺其酋豪,不令其死灰復燃,更爲重要,這可能需要他們自己人動手。”

“契丹會往哪裡跑?”邵樹德問道。

“向西、向北皆有可能。當初大賀氏聯盟灰飛煙滅後,餘孽便往北跑,最終死灰復燃。”邵明義說道:“這不是契丹第一次死灰復燃了。魏青龍中,布酋比能稍桀驁,爲幽州刺史王雄所殺,衆遂微,逃潢水之南。晉時,慕容皝破契丹,契丹餘孽竄於松漠之間,經數十年稍滋蔓,又有部落出現在和龍之北。唐時,大賀氏聯盟破滅,可突於被殺,涅禮收拾餘燼,臥薪嚐膽,再度恢復了起來,有了如今的聲勢。打敗契丹不難,難的是如何將其連根拔起。”

“六郎是做了功課的。”邵樹德笑道。

說起來,契丹也是個打不死的小強了。

歷史上都是有點實力了,就出來裝逼,然後被人一頓暴打,慘敗、逃命、崩潰、重組。但神奇的是,他們重組之後,都能緩過一口氣來,並熬死了一個又一個敵人,生命力之頑強,讓人佩服。

但邵樹德和慕容皝、李隆基他們不同。慕容、李二人打完收工,不再理會只剩小半條命的契丹,但邵樹德是真盯着他們了。你敢逃,我就敢追,追到天涯海角也要弄死你。

折芳靄對兒子的表現也十分滿意,將他喚到身邊,道:“再學個幾年,便可以給你二哥做幫手了。”

邵樹德看着他們母子,面含笑容。皇后的話,意有所指,他明白。

第1039章 入徐第四十七章 沃野鎮第1318章 入晉陽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十二章 舊事第十一章 援晉(爲秦立力的大力贊助書友加更一章)第1182章 青州港邊地世襲土官與親王分封第十七章 請你移鎮第1081章 三件套(月票加更1)第六十五章 分化第1303章 彙報與江西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六十二章 淮南行之三第八十三章 雙贏第三十六章 事已至此第七章 麟州行(一)第二十三章 廣成澤第六十一章 深遠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四十五章 不朽第1249章 組畫第十八章 無可阻擋第1172章 商行第1054章 武裝行軍第1216章 撫寧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九十五章 九大行宮談談兵法第四十一章 剖析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四十三章 沒有國書的使團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十九章 金城(二)第十章 謀劃第四十章 值得嗎?第三章 紅利之三第1090章 一切盡在掌控中第八章 學習第八十三章 名器第1338章 試了試斤兩第1042章 開疆拓土全靠女人第十六章 迂迴第952章 離去第十一章 勸阻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二章 小日子(二)第二十六章 死結第二十九章 幹掉他們!第1137章 于越第十七章 戰宥州(一)第四十章 密旨第三十七章 嘗試第973章 加速第四十四章 京東第七十四章 老牌藩鎮第九章 局勢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944章 負擔第四章 西守東攻第七十五章 路線第三十七章 粘住第二章 林場第十八章 搏一搏第1118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七章 士兵王第1257章 一夫之威第四十六章 上表第二十二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二)第1295章 見微知著第1039章 入徐第九章 轉變第二十七章 汝潁路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七十八章 越過戈壁南下第二章 馴化第1078章 秉政第九章 臘日與座駕第三十六章 譁亂第三十九章 龍潭虎穴第七十章 處置(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七十九章 面見使者第二十四章 惡作劇第1256章 我還沒用力呢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1342章 己之不可勝第二十五章 離開第1183章 長白山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三十四章 北進關內、河東之間渡口第990章 擴張方向第二十五章 土壤第三十章 想不到吧第五十三章 背鍋第十章 威權第二十六章 死結第四章 糖與木材
第1039章 入徐第四十七章 沃野鎮第1318章 入晉陽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十二章 舊事第十一章 援晉(爲秦立力的大力贊助書友加更一章)第1182章 青州港邊地世襲土官與親王分封第十七章 請你移鎮第1081章 三件套(月票加更1)第六十五章 分化第1303章 彙報與江西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六十二章 淮南行之三第八十三章 雙贏第三十六章 事已至此第七章 麟州行(一)第二十三章 廣成澤第六十一章 深遠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四十五章 不朽第1249章 組畫第十八章 無可阻擋第1172章 商行第1054章 武裝行軍第1216章 撫寧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九十五章 九大行宮談談兵法第四十一章 剖析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四十三章 沒有國書的使團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十九章 金城(二)第十章 謀劃第四十章 值得嗎?第三章 紅利之三第1090章 一切盡在掌控中第八章 學習第八十三章 名器第1338章 試了試斤兩第1042章 開疆拓土全靠女人第十六章 迂迴第952章 離去第十一章 勸阻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二章 小日子(二)第二十六章 死結第二十九章 幹掉他們!第1137章 于越第十七章 戰宥州(一)第四十章 密旨第三十七章 嘗試第973章 加速第四十四章 京東第七十四章 老牌藩鎮第九章 局勢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944章 負擔第四章 西守東攻第七十五章 路線第三十七章 粘住第二章 林場第十八章 搏一搏第1118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七章 士兵王第1257章 一夫之威第四十六章 上表第二十二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二)第1295章 見微知著第1039章 入徐第九章 轉變第二十七章 汝潁路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七十八章 越過戈壁南下第二章 馴化第1078章 秉政第九章 臘日與座駕第三十六章 譁亂第三十九章 龍潭虎穴第七十章 處置(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七十九章 面見使者第二十四章 惡作劇第1256章 我還沒用力呢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1342章 己之不可勝第二十五章 離開第1183章 長白山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三十四章 北進關內、河東之間渡口第990章 擴張方向第二十五章 土壤第三十章 想不到吧第五十三章 背鍋第十章 威權第二十六章 死結第四章 糖與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