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雞來了

第972章 雞來了

三月底的天氣其實已經轉暖了。

山間百花盛開,草木葳蕤,煞是好看。

河岸的水汊之中,蘆葦遍地,魚兒時不時躍出水面。

披着露水的森林靜靜矗立在山腳下的平原上。森林邊緣,大片新鮮的斷茬昭示了人類活動的痕跡。

嗯,人類活動還真頻繁,甚至可以稱得上劇烈。

成千上萬的兵馬聚集在營寨外,發起了兇猛的攻勢。

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進攻,橫七豎八躺在壕溝前的車輛說明了一切。

燃燒的填壕車、散架的發煙車以及被推倒在地的雲梯車,沒有長時間的準備,是不可能製造出這麼多車輛的。

發起進攻的是經略軍和武威軍右廂,他們調動了將近兩萬人,且後續還遠援兵繼續趕來。

晉軍強攻龍門倉不成,目前只剩下了七千餘,被壓縮在營壘內,不敢出戰。

兵法雲:十則圍之。

晉軍現在還是有機會突圍的,但他們還在等待後方的消息,猶豫不決,這就沒辦法了。

盧懷忠親自抵達了前線。

誘敵軍前軍南下,再截斷其後路,聚而殲之,是他定下的決策。

晉軍還有主力大隊數萬人,他當然知道。而這也是他急切着想先吃掉李承嗣、李嗣弼、耶律長保三軍上萬人的主要原因。

康君立的主力部隊有多少人,很難講得清楚。這個時候把他們放過來,讓前軍、主力匯合一處,是對戰局最大的不負責,也十分冒險。

河中戰場真正能用於這個方向的兵力,其實也就武威軍右廂、經略軍全部、黑矟軍全部、赤水軍大部罷了,總計四萬多步騎。

效節軍右廂這種部隊,至少現在打不了硬仗,他也不敢信任——萬一列陣之時直接潰了,動搖軍心,豈不坑死武威、經略這種老部隊?

所以,當以多打少的機會出現時,他果斷出手了。

就是苦了黑矟軍了,這一路北上,糧草不足,敵衆我寡,不知道要陷入什麼境地。

“給封藏之、丁煒、範河傳訊,動作也太慢了。好不容易揪住了賊軍,若因爲他們未能及時趕到而功敗垂成,我砍了他們腦袋。”盧懷忠盯着屍積如山的壕溝、壕牆,下令道。

幕僚記錄完命令後,交由信使發出。

“安休休!”盧懷忠又喊道。

“末將在!”

“平日裡總喊山間不利騎軍驅馳,今賊人已下山,若還讓他們跑掉,提頭來見。”

“末將已遣人在敵側後監視。”安休休答道:“末將還是親自跑一趟吧。”

說罷,他點了五百騎,一陣風般出了大營,呼嘯而去。

安休休是河東降人,昭武九姓出身。但這麼多年下來,他早就與河東沒關係了。呃,準確地說,原本的妻兒還在河東,但怎麼說呢,安休休現在的妻子是涼州人,又有了孩子,已是正兒八經的關西將門。

李國昌、李克用父子的性格非常複雜。可以說人格魅力很高,能團結絕大多數人,但脾氣又很暴躁,不注意方式方法,有些人就受不了,跑路了。

比如投邵樹德的安休休,先投秦宗權,復投楊行密的神箭手安仁義,投朱全忠的康延孝等。

動不動就打人,一點不注意場合,有點自尊心的都受不了啊。連親弟弟李克修都被氣死了,何況外人?

安休休走後,盧懷忠又道:“楊儀!”

“末將在。”

“你領千人,分作數股,攜七日糧草,繞至後方山塬之間。若賊軍潰退,則從山塬之上伏殺之。若五日內賊軍不來,你自率部回返。”

“遵命。”楊儀走到後陣,點了一千名剛剛攻寨潰下來的經略軍士卒,兵分兩路,向敵後繞去。

“我就坐於此處,觀爾等破敵。”盧懷忠讓人端來一張胡牀,大馬金刀地坐了下來。

關開閏、何絪二人倍感壓力。同時也暗暗吐槽,盧懷忠這個大老粗,倒是將夏王學了個十足十,戰術打法、調兵遣將甚至是言行舉止,無一不在模仿夏王。

營壘攻防戰仍在繼續。

兩千人一股,一股潰了接着上另一股。

截止目前,他們已經清除了敵軍設在外圍的小堡壘、填平了壕溝、拆毀了部分壕牆,並數次攻上寨牆。

凌厲的攻勢,讓晉軍有些發懵。

最先承受不了這種烈度攻勢的是銀胡簶軍的奚人。

一整天下來,夏軍三次攻上寨牆,有兩次是在銀胡簶軍防守的當面。以至於到了後來,晉軍主將李承嗣只能將他們撤下來,把預備出寨衝殺的匡霸軍一部頂上去。

這些奚族、契丹雜胡,甚至還不如天寶年間的吐蕃人組織度高、意志頑強,更不如他們訓練有素,委實爛泥扶不上牆。

“咚咚”的鼓聲再度響起,一隊休息已久的軍士默默起身,披掛上陣。

而在他們後方,輔兵們已經準備了大量火把、火盆,竟是要挑燈夜戰了,一點不給晉人喘息的機會。

能連番車輪戰,耐苦戰,是強軍的標誌之一。“褐色牲口”夏兵,即將稱一稱“黑色牲口”晉兵的斤兩,晉人一旦承受不住,就是兵敗如山倒,毫無疑問。

******

大寧縣城外,夏三木扒了上衣,親自擂鼓。

據守城外營寨的馬嗣勳親自帶隊出擊,擊潰了一股從北方過來的敵兵。

敵兵人數不多,不過千餘人罷了,其中還有不少隰州本地人。被擊潰之後,直接扔了器械,消失在了山間小道之中,根本不帶回去的。

真·晉兵則一路向北,行至半途,又遇到了帶兵南下的安元信、史敬鎔二人。

“軍校皆斬,士卒收容起來。”安元信下令道。

親兵立刻上前,將幾個倒黴蛋揪了出來,手起刀落,斬於道旁。

晉軍的戰場紀律是十分嚴酷的。作戰不利就是死,沒有二話。

士兵們看了噤若寒蟬,萬勝軍的軍官將他們收容起來,編入部伍。

萬勝軍總共也就三千餘人,兩千在隰州,其餘在慈州,這會已被截成兩半。安元信、史敬鎔二人好不容易將散在鄉間徵糧的士卒聚集起來,也只得千三百人,眼前又收容了兩百,兵力十分寡弱,如果不算五千餘隰州土團鄉夫的話。

“繼續南下。仗打成這樣,我等皆沒有好下場,康都頭可不是什麼寬容的性子。”安元信一臉焦急地說道。

史敬鎔默默點頭。

第一次出來正兒八經地歷練,就遇到了夏軍這種硬茬,還被人奇兵突出,佔了大寧,橫絕蒲州道,大夥都臉上無光。

沒說的,只能拼命了。

後方響起了一陣馬蹄聲。衆人立刻警戒了起來,但沒有太過緊張。

果然,不一會兒,數千人扛着大旗匆匆趕至。瞧他們氣喘吁吁、一臉疲倦的模樣,一定是晝夜兼程了。

“石將軍。”安元信、史敬鎔見一將馳近,立刻上前行禮。

“安將軍、史將軍。”石紹雍翻身下馬,亦上前見禮。

石紹雍本名皋捩雞,昭武九姓出身。早年爲晉王的親隨侍從之一,善騎術、馬戰,箭術亦很出衆,故得以外放,從下級軍官做起,積功升至帳前軍軍使。

正如昭武九姓喜歡取漢名一樣,皋捩雞當上高官後,取名石紹雍。孩子也改了名,比如二兒子就取名石敬瑭。

這孩子今年八歲,十分聰慧、穩重,才識了一些字,便要讀兵書。聽聞他很崇拜李牧、周亞夫,立志學習二人,將來應是個人才。

帳前軍有步兵三千出頭、騎兵千餘,早年招募雲州吐谷渾、回鶻、韃靼諸部丁壯編成,後參加了多次戰爭,經驗豐富,實爲勁旅——當然那時候還不叫帳前軍。

皋捩雞所部是從晉陽以西的樓煩監牧城出發的,充作大軍先鋒。行至平夷、石樓之間時,聽聞夏軍進佔了大寧,於是加快行軍速度,星夜兼程,趕至隰州。

康君立有令,萬勝軍餘部歸皋捩雞指揮,儘快奪回大寧,打通與李承嗣部的聯繫。也就是說,這隻雞現在是主將了,故安元信、史敬鎔都看着他。

“勿要耽擱了,先至橫城,稍稍修整一下。”皋捩雞一揮手,下令道。

二人自無異議,立刻跟上。

******

河中戰場的情報一份份傳遞到了洛陽。

邵樹德雖然不做遙控,但他依然很關注戰局。同時也在考察每一個將領的表現,默默記下,以作日後的評判依據。

趙光逢、謝瞳二人站在地圖前。

邵樹德默默看着,突然問道:“聽聞李克用已至潞州,他帶了多少兵馬?”

“很難探查到。”趙光逢回道:“只聽到了匡衛、拱衛、保衛三軍軍號,餘不知也。”

以前邵樹德總覺得自己帳下軍號雜亂,現在發現李克用更亂。

晉軍還多是小編制,一軍最多萬把人,少的就三五千,十餘萬軍隊,不得整出幾十個軍號?

“對晉軍,還得軍政兩方面下手。”邵樹德說道:“又打又拉,方是正道。”

之所以生出這個想法,是因爲最近有晉人來投。

投奔的晉將讓人很是意外,竟然是曾經傲嬌無比的米志誠。

略一詢問原因,原來是吃了敗仗,回去後被人瞧不起。再加上他做人也很失敗,沒什麼朋友,四處受到排擠,一怒之下拋妻棄子南奔。

邵樹德對他沒什麼惡感,也沒什麼好感,打發到突將軍,補了個隊正。

他也詢問了下李嗣本的情況,得知其人已被調往幽州。不過到底是晉王義子,還撈了個新近改編的捉生軍軍使之職——捉生軍,是李克用以山後蕃部爲主組建的新軍之一,去年編組完成,主要負責對契丹方面的作戰。

“李杭這次立了大功,處理完那邊的事,抓緊回來,我還有要事交給他辦。”邵樹德說道:“讓盧懷忠不要太過緊張,李克用至潞州,多半是虛晃一槍。烏嶺道那地形,也支持不了太大規模的軍隊。如果戰事吃緊,便調左廂一部至西線。當然,萬事他做主。”

盧嗣業默默記錄。

他的工作其實也是要有技巧的。邵樹德所說的每一句話,他先要領會意圖,然後下筆成文。領會不到位,就有可能傳遞出錯誤的信號。而且,他也需要對政局、戰局有相當的理解才行。

他在邵樹德身邊幹了這麼多年還沒被換掉,足見其工作是得到了認可的。邵樹德曾經開玩笑,盧嗣業再去地方歷練幾年,回來可以當宰相了。

“再遣使至潞州,面見李克用。”邵樹德又道:“就言兄弟相煎,何其不智。我已在洛陽爲其修建王宮,侄兒侄女們將來亦有封賞,何必打打殺殺。聽不聽是他的事,速遣人辦理,回來後細細報予我知。”

第八十二章 增資擴股第三十三章 盤點家底第五十三章 妙招第二十九章 下注第十三章 沙陀三部第二十九章 第一發第三十六章 海運第九十五章 安排與鞏固第二章 馴化第六十九章 兒女和上山第1006章 調動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唐五代稱呼問題第三十六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五)第四十三章 顧此失彼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第八十三章 名器第1029章 不適應第四十七章 整編第三十六章 譁亂第十五章 議論第二章 調查(二)第七章 三北第六十五章 焦慮感第三十二章 錢財第七十八章 有序撤退第八十二章 阻攔第1304章 臘日第二十二章 人心第五十三章 背鍋第五十九章 戰於野第八章 國子監(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四十章 奏疏與僧第三十一章 歸程之靈州第四十五章 戰第十章 京師(一)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174章 工徒與刑徒第1292章 父子與選舉第十四章 全忠第四十章 分歧第二十三章 不走了有人勸我發單章,就發下吧。第1110章 逃第六章 接見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1104章 蓬萊第四十二章 真·飛龍軍第1236章 眼花繚亂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三十章 君欲何爲第三十一章 遍地烽火第1279章 離京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三十九章 壓力第二十九章 祭天大會(一)第四十七章 暖炕上的政事堂第三十五章 折家軍第八十八章 截斷第五十二章 死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十二章 出征前之二第八十四章 一線之機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1269章 侄女婿第1121章 考生與大義第十八章 無可阻擋第四十二章 真·飛龍軍第1254章 沉重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1200章 遲到的總攻擊令第六十四章 馬不停蹄第三十七章 風向第七十五章 盤算第1130章 心思第四十二章 上表第1328章 營州風貌第四十一章 邀請第四十七章 沃野鎮第七十三章 契丹興廢(給盟主無言以度加更)第六十六章 抵達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十七章 我來整個大的第1187章 排陣使第六章 兄弟第1338章 試了試斤兩第1305章 遊戲與賞第1337章 各個擊破第六十三章 懸崖邊的選擇第八十七章 稅務監的一天第1029章 不適應第五十一章 圍三闕一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二十三章 我要進來了
第八十二章 增資擴股第三十三章 盤點家底第五十三章 妙招第二十九章 下注第十三章 沙陀三部第二十九章 第一發第三十六章 海運第九十五章 安排與鞏固第二章 馴化第六十九章 兒女和上山第1006章 調動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唐五代稱呼問題第三十六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五)第四十三章 顧此失彼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第八十三章 名器第1029章 不適應第四十七章 整編第三十六章 譁亂第十五章 議論第二章 調查(二)第七章 三北第六十五章 焦慮感第三十二章 錢財第七十八章 有序撤退第八十二章 阻攔第1304章 臘日第二十二章 人心第五十三章 背鍋第五十九章 戰於野第八章 國子監(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四十章 奏疏與僧第三十一章 歸程之靈州第四十五章 戰第十章 京師(一)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174章 工徒與刑徒第1292章 父子與選舉第十四章 全忠第四十章 分歧第二十三章 不走了有人勸我發單章,就發下吧。第1110章 逃第六章 接見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1104章 蓬萊第四十二章 真·飛龍軍第1236章 眼花繚亂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三十章 君欲何爲第三十一章 遍地烽火第1279章 離京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三十九章 壓力第二十九章 祭天大會(一)第四十七章 暖炕上的政事堂第三十五章 折家軍第八十八章 截斷第五十二章 死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十二章 出征前之二第八十四章 一線之機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1269章 侄女婿第1121章 考生與大義第十八章 無可阻擋第四十二章 真·飛龍軍第1254章 沉重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1200章 遲到的總攻擊令第六十四章 馬不停蹄第三十七章 風向第七十五章 盤算第1130章 心思第四十二章 上表第1328章 營州風貌第四十一章 邀請第四十七章 沃野鎮第七十三章 契丹興廢(給盟主無言以度加更)第六十六章 抵達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十七章 我來整個大的第1187章 排陣使第六章 兄弟第1338章 試了試斤兩第1305章 遊戲與賞第1337章 各個擊破第六十三章 懸崖邊的選擇第八十七章 稅務監的一天第1029章 不適應第五十一章 圍三闕一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二十三章 我要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