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一起跳舞

「海外魚來億萬浮,逆流方口是螃頭。至今腹上留紅印,曾說孤東入御舟。」邵樹德揮毫潑墨,寫下了一首詩。

秘書郎、大夏狀元崔稅有些驚異。這詩以前沒聽聞過,而且描寫的是鮭魚,幾乎不可能是中原文人所作,難道是聖人寫的?或是渤海人寫的?

就詩本身來說嘛,還算工整,而且化用了當地俗語。

比如,本地會說漢兒語的渤海人將鮭魚稱爲「方口鰟頭」。「孤東」是「果多」的音譯。

正如靺鞨人將鮭魚稱爲「其來有時」(達烏伊瑪哈),他們將鮭魚躍出水面稱爲「果多」。詩裡還講了一個傳說,即鮭魚腹部爲什麼有紅印?

靺鞨人傳說,唐王東征之時,因大馬哈魚來得太多,直接躍到御舟上,唐王不悅,令將士們用木棍驅之於黑水(黑龍江),故大馬哈魚的腹部至今仍留有紫紅色的印記。

關於唐王東征還有另一個傳說。

傳聞唐王來到黑水邊時,正逢白露時節,被敵人圍困,外無援兵,內無糧草。有大臣建議,表奏上帝,借魚救飢唐王從之。很快,便有一條黑龍帶着鮭魚來到黑水,人馬吃了鮭魚後,力氣倍增,大獲全勝—馬本來是不吃魚的,但這是天上的魚嘛······

這些傳說,大夏君臣初聞覺得有點扯淡。

這個「唐王」是誰?什麼時候去的黑水?很明顯,這是杜撰出來的。只不過當地野人文化水平低,對此深信不疑罷了。

不過這也從側面看出,「唐王」在黑龍江兩岸深厚的影響力。當年黑水靺鞨爲了對付渤海人,千辛萬苦遣使入貢,一直到唐德宗貞元末被徹底征服爲止。

現在渤海人衰弱了,亡國了,他們又按捺不住,想要擺脫渤海人的統治。

邵樹德有種預感,從今往後,黑水兩岸還會有「夏王」的傳說—即便沒有,老子也得給你創造一個出來。

這幾天陸陸續續來了一些氏族首領,多數是本地或附近的,邵樹德就在駝門河口附近設宴招待,增進感情。

「你們一年忙到頭,可能吃得飽?」邵樹德端坐在虎皮交椅上,看着親兵、宮人們忙活。一頭頭黑豬被就地宰殺,慘叫聲驚天動地。

大大的鐵鍋被架了起來,熱水咕嘟咕嘟,昆布、豬肉時不時泛起,香氣撲鼻。

這次用的是真昆布,而不是像鵝腳掌一樣的假昆布—海帶這種玩意,不是中國原產,日本海纔是其故鄉。

魚或生做成魚膾,或煎烤,或水煮,花樣百出。

還有一些獵來的兔鹿、放牧的牛羊,總之非常豐盛。

但前來面聖的各個氏族頭領們,卻盯着出籠的蒸餅、胡餅,目不轉睛。很顯然,比起魚肉,糧食對他們的吸引力更大。

「陛下,好年景還是能吃飽的。」

「如果獵物特別少,或者魚來得少了,就吃不飽。」

氏族頭領們說了一大堆,基本符合邵樹德的預期。

事實上,無論漁獵還是放牧,生活都不夠穩定。就譬如這圍捕大馬哈魚,真的穩定嗎?如果某一年洄游駝門河的魚突然少了呢?

別以爲不可能。魚也是動物,也會生病,也會有天災。

後世挪威人在海里人工養殖三文魚,一大困擾就是魚的生長密度提高了,疾病更容易傳播,不得不大量使用抗生素。到了後來,抗生素效果也不太好了,海水污染加劇,不得不到別的地方人工養殖—智利南部有大片破碎的島羣,方便掛網,海水又比較寒冷,適合三文魚生長,當地還有很強烈的洋流,把人工密集養殖產生的排泄物、污染物沖走,保持海水清潔。

農業種植不穩定,但總體而言,還是比放牧穩定,而放牧

又比漁獵、採集穩定。孰優孰劣,不用多說。

「你們也看到了,一條船張網捕魚,每網少則數十尾,多則數百尾,比起你們如何?」邵樹德又問道。「陛下,能不能賣一些漁具給咱們?」

「光賣漁具不濟事的,就算多捕些魚,又能如何?每年漁季,也就那麼些時日。」「是啊,光靠捕魚過不了好日子,還是得想想辦法。」

「且住!」邵樹德笑了笑,道:「朕卻有個法子。」

說到這裡,他站起身,指着東面的大海,道:「其實這一片海域,冬日封凍的時間不算長。再往南不遠,還有不凍港。每年漁汛,早則七月,晚則九月,就在這段時間內。內務府捕完魚需要大量人手宰殺、清洗、醃製、風乾、裝運,你們可來幫忙,按日給糧,如何?如果你們不願意吃魚,也可以把捕到的魚送來換糧食。不光是魚,兔子、野豬、鹿等等,什麼都可以拿來換糧。甚至不用侷限於魚肉,皮子、狗頭金、藥材、山野貨都可以······」

甚至人口都可以—這句話邵樹德沒說出來。

本質還是貿易。加工海產品需要大量季節性勞工,而且這個時間與糧食收穫的時間衝突,本地人不一定能來上工,那麼使用這些部落人口是最好的。

大馬哈魚漁汛開始、結束的時間不一,主要是每條河流的環境、氣候不一樣。但沒關係最晚也就九月份了,花一個月時間加工完畢,十月時港口還沒封凍,恰好又是西北風,船隊一波就能運走。

船隊抵達登萊、河北甚至江淮的時間,早的一批應該十月份,最晚在十一二月,算是中原的深秋和隆冬季節了,正好趕上長春節銷售旺季。

等到來年吹東南風時,船隊又可以載運各種貨物抵達港口,售賣給當地百姓—如果航海經驗足夠豐富,也可以選擇不等待季風,嘗試一把獨佔市場的快樂。

在這個貿易過程中,其實是賺了兩遍錢。第一遍,將遼東貨物賣到中原。

第二遍,把中原的生活用品、生產工具賣到遼東。

從頭到尾都有可觀的利潤!

邵樹德曾經推演過,一開始主要靠價格,比如現在一條十斤重的鮭魚賣三百錢,這完全是人爲炒作起來的,物以稀爲貴,買的也多是有錢人。

但隨着大量海魚被運回來,充斥市場之時,價格就維持不住了,會被打到三十錢甚至難以置信的三錢,這都是有可能的。

歷史上香料的價格走勢就是如此,一開始堪比黃金,後來隨着各種東印度公司不斷開發東南亞,香料產量暴增,價格一路走低,最後變得十分親民,甚至堪稱廉價。

但沒關係,這個時候利潤總額還大大上漲了,因爲銷售量上去了。

海魚以風乾鹹魚爲主,本就能保存很長時間,運輸的時節又處於深秋、隆冬,腐壞變質的可能大大減小,這就爲大規模銷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不要覺得海貿只有高價值物品才能發展起來。

阿姆斯特丹是怎麼起來的?最開始是物流中心。英國的羊毛,意大利的奶酪、葡萄酒,葡萄牙的羊肉、鹽,北海的魚、鯨製品,日德蘭半島的牛,德意志地區的純鹼、手工業品,法國的小麥等等,在此集散。

物流中心成型後,慢慢變成了批發中心。批發中心發展一段時間後,早期靠捕魚積累了原始資本的荷蘭人開始提供金融服務,慢慢變成了金融中心。

最賺錢的永遠不是奢侈品,而是大宗日用品。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需要發達的航運業支撐。但一切都是循序漸進的,早期的荷蘭人也沒這麼牛逼,當時集散中心甚至在布魯日、安特衛普。

邵樹德看了一眼那些苦思冥想的氏族頭人們,暗歎口氣:要不是怕你們造反,犯得

着給你們介紹工作、提高生活水平麼?是你們歷史上後人的勇猛,給你們帶來了統戰價值。

沒有統戰價值的人,他才懶得搭理,寧願抱着女人睡大覺,也不費這工夫。「好了,茲事體大,也不用急着現在就回復朕。」邵樹德笑道:「先喝酒吃肉。」衆人臉色盡開顏,喝酒吃肉,誰不喜歡?

邵樹德笑看着他們,隨手撿起一袋珍珠。

此珠生於淡水老蚌體內。珠泛銀光,有白色、黃白色、淡黃色、灰黑色等顏色,甚至還有七彩的。

往年有少許流入中原,謂之「北珠」。大的北珠每顆可達半寸,重達二兩,無論從哪方面都完爆五管進獻的「南珠」,只是名氣還不大,貿易也斷斷續續,中原少見。

不過到了明代的時候,此珍珠被稱爲「東珠」,名氣漸漸增大。及至清朝,更是大放異彩,橫掃奢侈品市場。

這種東西,他打算禁止私採,與毛皮、海魚一樣,納入遼東道的專營商品範圍。

有這三樣東西,足夠內務府打好樣了,屆時拉人入夥,成立渤海商社,也就水到渠成了—是的,內務府最終會退出壟斷市場,渤海商社將得到壟斷經營牌照,爲期三十年。

三十多年時間,足夠讓遼東的面貌發生深刻的變化了。

屆時渤海商社如果想續牌照,就得和文官們撕一撕了,朝廷也能分一杯羹。

牌照續不了也沒關係,三十多年下來,他們的渠道已經很穩固了,仍然有很大的優勢,和後崛起的新貴們競爭就是了。

如果不想直面殘酷的競爭,那就自己想辦法開拓一塊新的土地。爲了保護開拓者的利益,依然有三十年甚至更長的壟斷經營期,全看你怎麼選擇了。

營地內酒至半酣,氣氛漸漸熱烈了起來。有人直接躍入場中,跳起了舞。

邵樹德哈哈大笑,興致起來,也下場跳了一段胡旋舞將氣氛推向了高潮。這纔是生活該有的樣子嘛。

你捕魚、打獵、採藥,到工坊上工,賺到了錢。我賣給你價格合適的糧食、日用品、工具,也有得賺。

貿易有時候並不能直接提高生產力,但可以合理配置資源,讓參與其中的人得到好處,改善生活。生活改善了,大家一起跳舞,不比打打殺殺好?

第1014章 巡撫使第七章 士兵王第十七章 神速第三十一章 虛虛實實第五章 贈甲第六十九章 前戲(月票加更2)第1184章 棣州城第三十章 西行第六十八章 逮住第二十七章 杜、莊第六十三章 勸降與消息第三十三章 方向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四十六章 我讓你大吃一驚第十四章 議第八十四章 遼東道第三十章 西行第七十七 枯燥的行軍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十二章 連舉四烽第二十八章 稅制改革之四第十一章 處理第六十七章 奔襲第1277章 降人與召回第三十二章 最後時刻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第二十三章 悲報傳來第十三章 南京第1212章 李遁第二十六章 死結第1028章 泗州第六十五章 挽救危局的辦法第四十八章 替死鬼第十二章 舊事第三章 運輸(給盟主老李加更)第一章 遭遇戰第四十四章 巡邊(三)第五十九章 戰於野第1214章 名城第十九章 只能做不能說第1091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七十四章 老牌藩鎮第1168章 品茗第六十六章 好消息第五十章 外重內輕第五十三章 妙招第八章 荔枝道第五十三章 背鍋第1068章 精誠團結第四十三章 縊第七章 大張旗鼓第八章 東行第1306章 大巫第585章 諸葛發個單章,來龍去脈。第二十七章 李克用第六十一章 接見第1259章 鬼主意第1065章 又來了第五章 奴僕第三十八章 無家與暗流第1057章 家族李存勖與契丹的戰爭第十一章 目標是什麼第585章 諸葛第十八章 戰宥州(二)第二十三章 善後(二)第十七章 督戰第三十四章 練武與動兵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十八章 談肯定是要談的第四十章 兩路(四)第七十八章 有序撤退第1215章 動身北上第六十七章 浮樑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三十一章 年前瑣事第1041章 風向第三十章 末路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五十四章 亂象第1184章 棣州城第七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一)第六十一章 不對勁第一百零三章 後記告哀使二第二十八章 中央決定了第四十四章 京東第三章 小日子(三)第二十一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第五十三章 叔叔、表哥、岳父第957章 潼關驛第七十一章 集結第十七章 神武門第二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章 小日子(二)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二十六章 死結
第1014章 巡撫使第七章 士兵王第十七章 神速第三十一章 虛虛實實第五章 贈甲第六十九章 前戲(月票加更2)第1184章 棣州城第三十章 西行第六十八章 逮住第二十七章 杜、莊第六十三章 勸降與消息第三十三章 方向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四十六章 我讓你大吃一驚第十四章 議第八十四章 遼東道第三十章 西行第七十七 枯燥的行軍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十二章 連舉四烽第二十八章 稅制改革之四第十一章 處理第六十七章 奔襲第1277章 降人與召回第三十二章 最後時刻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第二十三章 悲報傳來第十三章 南京第1212章 李遁第二十六章 死結第1028章 泗州第六十五章 挽救危局的辦法第四十八章 替死鬼第十二章 舊事第三章 運輸(給盟主老李加更)第一章 遭遇戰第四十四章 巡邊(三)第五十九章 戰於野第1214章 名城第十九章 只能做不能說第1091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七十四章 老牌藩鎮第1168章 品茗第六十六章 好消息第五十章 外重內輕第五十三章 妙招第八章 荔枝道第五十三章 背鍋第1068章 精誠團結第四十三章 縊第七章 大張旗鼓第八章 東行第1306章 大巫第585章 諸葛發個單章,來龍去脈。第二十七章 李克用第六十一章 接見第1259章 鬼主意第1065章 又來了第五章 奴僕第三十八章 無家與暗流第1057章 家族李存勖與契丹的戰爭第十一章 目標是什麼第585章 諸葛第十八章 戰宥州(二)第二十三章 善後(二)第十七章 督戰第三十四章 練武與動兵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十八章 談肯定是要談的第四十章 兩路(四)第七十八章 有序撤退第1215章 動身北上第六十七章 浮樑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三十一章 年前瑣事第1041章 風向第三十章 末路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五十四章 亂象第1184章 棣州城第七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一)第六十一章 不對勁第一百零三章 後記告哀使二第二十八章 中央決定了第四十四章 京東第三章 小日子(三)第二十一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第五十三章 叔叔、表哥、岳父第957章 潼關驛第七十一章 集結第十七章 神武門第二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章 小日子(二)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二十六章 死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