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

凝碧池北就是龍鱗宮。

基址還是隋煬帝時代打下的,而神都苑也是始建於大業元年。

廣神剛剛登基,就裝都不裝了,立刻開始大興土木。

筑西苑,週二百里,其內爲海,周十餘里。有蓬萊、方丈、瀛洲諸山,高出水面百餘尺,臺、觀、閣、殿,羅絡山上,向背如神。

海北有龍鱗渠,縈紆注海內。緣渠作十六院門皆臨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堂殿樓觀,窮極華麗。

宮樹秋冬凋落,則剪綵爲華葉,綴於枝條。顏色褪去後,再換新的綵緞,模擬這裡四季如春。

湖泊內的荷花在冬天凋零了,同樣用綵緞做成花裝飾,還得破冰佈置,非常麻煩。

楊廣喜歡在月圓夜帶着數千宮女,騎遊西苑。這個時候,十六院的四品主事夫人就使出渾身解數,以求恩寵。

廣神的享受,邵樹德遠遠不及。

隋代神都苑內宮室衆多,國朝則甚少,還不如前唐玄宗時期。

楊廣時代的神都苑,那是一個巨型人工花園。

邵樹德時代的神都苑,則是果園、菜畦、馬廄、軍營、魚塘、獵場兼森林公園,整一個農家樂。

世家公子和殺伐武夫的品味,果然有巨大區別。

兩人唯一的共通點,大概就是都喜歡在神都苑養女人了。

在龍鱗渠邊停下後,大封、趙玉恰到好處地鬆開了臂膀。她們年邁體衰,走了這麼一段,需要休息。

蕭氏、杜氏、韋氏則簇擁在邵樹德身邊。

邵樹德心中有數,裝作不知道她們的想法。其實也是心中有愧,跟了他這麼多年,連孩子都沒有,就韋氏曾經懷過,也流產了。

「前些時日,朕於觀風殿問對,戶部裝尚書還中氣十足,不想才過數月,裴樞就暴卒於家中。」邵樹德看着杜氏,道:「朕已讓杜光乂從福建返回,出任戶部尚書,李珽前往福建接任巡撫使。」

杜光乂在安東府幹得很不錯,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至福州赴任後,一開始主要以安撫爲主,慢慢調整人事。如此年餘,威望漸增。

到了今年五月,又與新任福建道都指揮使、前威勝軍大將折從古配合,開始清剿不服王化、不納貢賦的長汀洞蠻,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着實是員幹吏。

而暴卒就是猝死的意思。

前有淮海道學政張文蔚猝死於辦公室,現又有戶部尚書裴樞在家中猝死。

歷史上的裝樞在六十五歲這年,先被朱全忠操控的唐廷外貶,行至滑州時,被殺於白馬驛,投屍黃河。

本位面多活了六年,其實也不錯了。

說到世家,都說白馬驛之禍,但白馬驛才殺幾個人?真正禍害他們的是一百五十年藩鎮割據啊。

宗族沒了,化整爲零分成一個個小家族。

家產沒了,要麼分家時分掉了,要麼被武夫拿走了。

名望也沒了,因爲官位大量被武夫佔據,或者被與武夫關係密切的文人佔據。

以蕭氏南樑房爲例,歷史上後梁時期,蕭符有四個女兒,一個嫁給了牛存節之子牛知業,一個嫁給了葛從周義子謝彥章,一個嫁給了張全義外侄孫孟仁浦。

牛知業、謝彥章、孟仁浦是傳統門閥士族嗎?當然不是,上一代都是農民、獵戶、武夫好吧,甚至還當過反賊。

以此觀之,蕭氏女在這時已經維持不住逼格,不能與五姓七望之類的聯姻,繼續創造天龍人,反而要巴結武夫新貴。

世家存在的政治、經濟、名望基礎,早就已經土崩瓦解了。

邵樹德現在不怕用世族,事實上這些人今後撐死了轉型爲科舉世家,就

像宋代福建那一堆高產進士家族一樣。

此時的世家,固然有廢物,但也有人才。廢物廢得很徹底,人才則超過一般人才的水平,用起來還是很順手的,比如杜光乂。

邵樹德建立的朝廷,也不至於被這些官員把控朝政,因爲大夏是複合制帝國,還有草原利益集團存在,科舉也不會壟斷所有官位,皇帝是有自己人用的,可以與文官打擂臺。

所以,杜氏、蕭氏之類,用就用了,能咋地?

杜氏嘆了口氣,道:「陛下,大兄前些年還好,這兩年心疹漸漸嚴重了起來,發作時動輒罵人,甚至揮杖擊打僕婢、下僚。妾擔心有失朝廷體面。」

「這…………」邵樹德一聽,也有些躊躇。

杜光又以前很正常,這兩年不知道怎麼搞的,或許是太辛勞了,心疹漸漸發作。

邵樹德不知道心疹是什麼,但從症狀來看,有點精神病的意思。

杜光又不發作時一切如常,思維敏捷,處理公務快捷、迅速、準確,但發作起來就要罵人、打人了,

確實有點不像話。

「先幹着吧,實在不行就回家養病。」邵樹德含糊道。

杜氏靠入邵樹德懷中,輕聲問道:「陛下是不是在爲西征籌備了?」

「還是女諸葛知我心意。」邵樹德笑道:「過一陣子,二郎就會抵京。最遲明年初,朕幸西京之前,會冊封二郎爲太子。」

走出這一步,真的太艱難了。邵樹德考察了許久,到現在才真正下定決心。

曾經有個笑話,太子不能考察太久。在他這種開國皇帝眼裡,太子簡直處處不行,越考察問題越多,越失望,到最後廢太子就成了必然——事實上不僅太子,所有皇子都會如此。

邵二郎至少軍事上還算不錯,政治上也知道選擇能臣幫他治理天下,那就湊合着用吧。

再不行,也比一個擅長治國但軍事上存在短板的太子強。

如果註定要捨棄一樁能力,那隻能捨棄治國理政了,必然選擇武藝軍略,這是時代特點決定的,沒有辦法。

冊封完太子之後,就得仔細挑選留守大臣了。

此番西征他不會再帶陳誠、宋樂二人了。他倆年事已高,還是留在洛陽享清福吧。

政事堂、尚書六部的人事也會進行一番變動,且已經在進行中。

就在七月十二日那天,刑部尚書裝贄、工部侍郎楊涉、禮部尚書裴禹昌年老致仕。

裝贄此人,歷史上也是被朱全忠所殺。當時都快七十了,還被貶爲青州司戶,賜死。

裴樞、裴贄,都出身聞喜裴氏,壽命都夠長的。

禮部侍郎封冠卿出任尚書,翰林學士、關西同州人楊注出任禮部侍郎。

早年由蕭選推薦而來的第一批前唐進士、戶部侍郎王彥昌出任刑部尚書。

秦王府長史蕭頃出任工部侍郎。

因裴贄致仕、裴樞病逝,政事堂空出了兩個位置,由禮部尚書封冠卿、兵部尚書王溥遞補。

如此,政事堂七位宰相分別是宋樂、陳誠、趙光逢、蕭蓮、盧嗣業、封冠卿、王溥,整體年齡略微降低了些,但仍然不小。

又以御史中丞李琪出任河西道轉運使。

前李克用幕府行軍司馬盧汝弼出任工部尚書。

侍御史李德休出任刑部侍郎。

李琪、李珽皆爲沙州敦煌人。

盧汝弼是前唐進士,幽州人。

李德休則是河北趙州人。

一番操作,逐步去除了立國初年因爲統戰需要錄用的前唐***的影響,替之以自己人。

同時讓太子一

系的官員首次進入六部,最後還統戰了河東、河北。

政治,就是這般縫縫補補,兼分蛋糕,其實很枯燥無味,但又不得不重視。

「有了太子,國家就穩了。」杜氏說道:「妾做夢都沒想到,艱難以後的亂局,竟然就這麼一步步收拾了。」

「還不都是朕的功勞?」在大臣面前,邵樹德經常自謙,十分穩重,但在美人面前,他從不謙虛,表現的慾望十分之強。

杜氏輕笑,蕭氏、韋氏亦笑。

杜家目前在朝中的勢力還湊合,蕭氏則如日中天,韋氏卻顯得有些後繼乏人,只有一個韋巽在河北擔任刺史。

曾經紅極一時的封氏、裝氏也漸漸有些青黃不接。

不是聖人不提拔,實在是沒有合適的人選。不過這些家族底蘊還在,通過科考、從軍的路子,或許還

有東山再起之機。

文官系統安排好了,還有武將系統。

按制,禁軍調動需南衙樞密院六位樞密使、樞密副使一起會籤方能生效。因爲趙匡凝、錢鏐二人是遙領,因此實際只有四個人,即朱叔宗、李唐賓、王卞、胡真。

邵樹德想了想,將趙匡凝調入北衙,遙領北衙上樞密院樞密副使,原擔任此職的折嗣倫出任北衙下樞密院樞密使,填補契苾璋去世後空缺已久的職位。

前寧遠軍節度使邵得勝出任南衙上樞密院樞密副使。

如此一來,就是五個人了。

其中,朱叔宗是太子岳父。

李唐賓這人其實有點跋扈,除了蟄伏在邵樹德腳下外,他看不大上別人,包括太子。將來有沒有好下場,還很難說呢,但邵樹德傾向於未來讓他致仕,這也是對他的一種保護。

另外,對於國公這種級別的勳貴而言,其實已經不太適合深度參與朝政了,最好的選擇還是留在軍隊裡。

樞密院的各種職務,說穿了就是文職化的軍職罷了。

前唐之時,大將、勳貴很少擔任此職,基本都是文官或中官出任。初時職級也不高,這些人的資歷、功勞也不行,突出一個「以小制大」,即以資歷淺的樞密使制衡資歷深的功勳大將。

至於樞密院全部被宦官把持後,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唐賓這類人卸任全部職務纔是正道。

朱叔宗、李唐賓之外,王卞是老人了,忠心耿耿。

胡真看着也比較忠心而且他年紀大了,只求太平,不會摻和各種狗屁倒竈的破事,平日裡也不怎麼結交外人。

邵得勝不用說,邵樹德一直很信任。

如此一番調整,有心人都能看出背後深意。

是的,這番調整,主要防的是太子,不是別人。

天家的父子親情,就是這麼——奇特。

又要讓太子慢慢培植黨羽,擴大勢力,以備將來順利接班,但同時也嚴防死守。

不得不說,有點矛盾,但這就是權力動物的本能。

第十三章 屈服第九十一章 行蹤第三十四章 說客(爲盟主小龍V加更)第1018章 東遷第四十三章 風暴第1223章 生擒第五十三章 擊其尾(爲招牌砂鍋飯盟主加更)第九十章 圍追堵截第三十章 歸程之鳳翔第956章 你不懂第七十章 都是賊子!第三十七章 安得兩全第三十四章 合河縣第1249章 組畫第三十二章 一起跳舞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1195章 耐心第八章 緊鑼密鼓第十五章 趙植第二十七章 北巡第1215章 動身北上第二章 包圍網第1291章 考驗與出使第十二章 遠方來信第二十七章 醋溝第1269章 侄女婿第五十四章 亂象第六十三章 二子第四十五章 行賞第1175章 兵馬未動第十一章 政宣與虧心事第992章 部署第十七章 石橋第七十六章 搏一搏第1027章 心思第六十一章 蜂擁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十章 謀劃第1335章 古戍無城復無屋第四十三章 顧此失彼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二十二章 處境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六十四章 碼頭第973章 加速第1131章 手藝第二十八章 草原手藝第三十章 歸程之鳳翔第1136章 渤海君臣第六十六章 立威第1306章 大巫第五十六章 兄弟爲王前驅談談騎馬行軍的問題第十二章 出征前之二第三十章 青唐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1049章 勸諫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四十一章 試探與複雜第十四章 交談第976章 北上第二十章 邙山第五章 善後穩定第1093章 年號 儀典第二十章 河清第五十六章 攻殺第1228章 二環第五十五章 快快快!第二十四章 控扼西北第三十四章 實相無相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1259章 鬼主意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五章 贈甲第二十八章 草原手藝第1197章 會高第1224章 以禮來降第三十二章 收尾第四十一章 試探與複雜第1024章 造勢第十八章 追擊與佈置第三十六章 態度第十九章 西路談談騎馬行軍的問題第六十五章 耿橋第952章 離去第十九章 開刀第三十六章 反他孃的!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第1261章 詰問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五十五章 服從性測試第八章 蕃兵第六十九章 江西的作用第四十六章 “陣前數語”第六章 接見第六章 辦法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三十五章 “賊衆”第四十一章 剖析
第十三章 屈服第九十一章 行蹤第三十四章 說客(爲盟主小龍V加更)第1018章 東遷第四十三章 風暴第1223章 生擒第五十三章 擊其尾(爲招牌砂鍋飯盟主加更)第九十章 圍追堵截第三十章 歸程之鳳翔第956章 你不懂第七十章 都是賊子!第三十七章 安得兩全第三十四章 合河縣第1249章 組畫第三十二章 一起跳舞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1195章 耐心第八章 緊鑼密鼓第十五章 趙植第二十七章 北巡第1215章 動身北上第二章 包圍網第1291章 考驗與出使第十二章 遠方來信第二十七章 醋溝第1269章 侄女婿第五十四章 亂象第六十三章 二子第四十五章 行賞第1175章 兵馬未動第十一章 政宣與虧心事第992章 部署第十七章 石橋第七十六章 搏一搏第1027章 心思第六十一章 蜂擁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十章 謀劃第1335章 古戍無城復無屋第四十三章 顧此失彼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二十二章 處境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六十四章 碼頭第973章 加速第1131章 手藝第二十八章 草原手藝第三十章 歸程之鳳翔第1136章 渤海君臣第六十六章 立威第1306章 大巫第五十六章 兄弟爲王前驅談談騎馬行軍的問題第十二章 出征前之二第三十章 青唐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1049章 勸諫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四十一章 試探與複雜第十四章 交談第976章 北上第二十章 邙山第五章 善後穩定第1093章 年號 儀典第二十章 河清第五十六章 攻殺第1228章 二環第五十五章 快快快!第二十四章 控扼西北第三十四章 實相無相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1259章 鬼主意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五章 贈甲第二十八章 草原手藝第1197章 會高第1224章 以禮來降第三十二章 收尾第四十一章 試探與複雜第1024章 造勢第十八章 追擊與佈置第三十六章 態度第十九章 西路談談騎馬行軍的問題第六十五章 耿橋第952章 離去第十九章 開刀第三十六章 反他孃的!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第1261章 詰問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五十五章 服從性測試第八章 蕃兵第六十九章 江西的作用第四十六章 “陣前數語”第六章 接見第六章 辦法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三十五章 “賊衆”第四十一章 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