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

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

拿出紅封打發了送榜帖的書吏,蘇澤又接受了衆人的恭賀,再派人將喜訊送到長寧衛去,忙碌了一天才消停了。

海瑞的心情也是非常的好,自己兩個學生通過了縣試,這也算是他的成績了,只是想到了熊嶽,海瑞心中又有些難受。

放榜之後,自然有那考了好幾次都沒過的老生童痛哭流涕,也有一次就考過的幸運兒放聲高歌。

雖然只是童子試第一關,但也已經有商賈準備榜下捉婿了。

有一個三十多歲的讀書人,一看就沒什麼背景,連個書童都沒有的,還自己擠過來看榜,在高呼“中了,中了”之後,就被南平縣城內一家商賈的下人綁了,帶回去成親去了。

至於這樁婚事能不能成,就要看這讀書人有沒有糟糠之妻,以及商賈的嫁妝豐厚不豐厚了。

陳朝源也快要哭出來,他蹉跎多年終於考過了縣試,好歹科舉之路能繼續走下去了。

林清材的神色有些落寞,不過他倒是調整的很快,他是今年第一次參加縣試,考不過也是正常的,和蘇澤這樣第一次就考過的反而是特例,而第一次就考中案首的,那就是怪物了。

陳朝源說道:“科舉多年,總算是對家裡有個交代了。”

考過童子試的叫做秀才,其實在秀才之前都可以叫做童生。

在科舉進一步內卷的時代,只有考過縣試的才能自稱童生。

也就是說,蘇澤和陳朝源可以自稱童生了。

童生沒有政治上的特權,但是在讀書人中已經算是出頭的了。

福建科舉之風盛行,大宗族都有社學,衛所有衛學,一些村子還有鄉學、村學,大戶人家還有私塾。

有了童生的資格,就可以擔任塾師了,一年聘金也有一二十兩銀子,年節還有禮物,算得上是小康生活了。

而且通過縣試,以後就可以直接參加府試,如今讀書人越來越卷,早點拿到入場券總是好的。

於宗遠這廝也不知道從哪裡得到了消息,也從福州府趕回來,拉着蘇澤到邀月樓上暢飲了一場。

除了恭喜蘇澤中了縣試案首之外,又是向蘇澤大倒苦水。

福州的窯子消費高,吃喝拉撒消費貴,總之就是一個“福州居大不易”。

蘇澤都無語了,你一個福州左衛的總旗,不是應該住在軍營嗎?怎麼天天都在福州城吃喝玩樂啊?

也難怪於宗遠好幾次向店鋪支錢,原來是福州這個銷金窟太花錢了。

蘇澤想到了什麼,向於宗遠打探福建軍司衙門對“鹿大王”的態度。

等於宗遠說完後,蘇澤也是無語,看來他還是小看了福建上下官員接受現實的能力。

現在福建海域的商船,都是掛着月港標誌的船。

對於懸掛月港標記的船,林默珺也會在海上“抽檢”,若是假冒月港的船也會被搶劫。

但是福建的海商很快發現,福建海域突然好走了。

原因也很簡單,有“鹿大王”坐鎮,福建海域的那些小倭寇都銷聲匿跡了,要知道“鹿大王”可是不管你是不是倭寇,只要沒有月港旗幟就直接打的。

有“鹿大王”坐鎮,一些經常扮作海盜倭寇的商船也不敢隨意“下海”搶劫了,所有人都老老實實的當起了海商。

以至於整個福建海域大治,海上秩序井然。

而福建的官員也注意到了海上的秩序,“鹿大王”只要不登陸,這個結果似乎,還不錯?

陸地上沒有倭寇,海上只要沒有戰艦損失,那也是沒有倭寇。

商人繼續在海上做生意,福建那些海商家族繼續賺的盆滿鉢滿。

甚至有的商人覺得,這樣的秩序永遠維持下去多好啊!

月港迅速的恢復了繁榮。

於宗遠放下雞腿說道:“兵部的消息,倭寇破浙江德清,把杭州城都圍了,如今浙東糜爛,比起來福建真的是一方淨土了!”

蘇澤也從長寧衛那邊得到了消息,正月初一大倭寇徐峰出現在浙東海上,率部圍攻寧波、杭州,浙江倭亂愈演愈烈。

長寧衛和俞大猷也斷了書信往來,也不知道他帶兵駐守什麼地方去了。

聽說朝廷因爲東南倭亂愈演愈烈,罷免了兵部尚書聶豹,羣臣都在上書平倭策,嚴黨和清流都開始爭奪平倭的領導權。

嘉靖皇帝罷聶豹這個兵部尚書後,對於羣臣上書的態度也很奇怪,那就是“不報”。

天子批答臣下奏章時,書一“聞”字,謂之報聞。意謂所奏之事已知。

不報就是皇帝看了上奏題本,但是不批示也不發還,就是一個已閱不回的狀態。

這下子朝廷中的投機分子卻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已閱不回,表示皇帝重視這個事情,只是對之前的上奏題本不滿意。

那隻要能打動皇帝,不就能獲得平倭政策的主導權?

於是這批大明頂級做題家,都在家裡憋着寫奏章,希望能和《隆中對》的諸葛亮一樣,一奏而得天下知,一策進而爲國策。

面對這樣大大小小的上書,嘉靖皇帝依然全部不報,但是朝廷又發諭令,讓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等倭亂地區的正印官也上書,言平倭之事。

要知道上奏皇帝,這是科道言官的權利,普通的地方督撫給朝廷上奏章題本,也只能談自己任內的事情,不能隨便空發議論的。

即使是六部尚書這樣的大佬,除非自己職責內的事務,也不能隨便上題本議論。

這也是爲什麼科道言官雖然級別低,但是能量大的原因,他們其實也是決策部門的成員。

言官體系外的政務官員,只有執行上面政策的權利,沒有討論政策的權利。

就算是有所不滿,也要先嚴格執行,不然就問考成你怕不怕。

但是言官就不同了,大事小事都可以上表進奏,從皇帝家事到國家大事,都可以議論一二。

但是會不會挨廷仗,那就要看皇帝心情了。

這一次嘉靖皇帝罕見的讓倭亂受災省份的政務官也上書言倭亂事,這也讓整個沿海官員羣情激動!

這可是一次出頭的機會啊!

如果所寫的平倭策被朝廷取用,那可能被授予要職,就一步登天了!

南平城內,有資格上奏章題本的,就是隻有方知府和白知縣兩個正印官,此時他們都憋在書房裡,想着怎麼上書平倭打動皇帝。

不過這一切和蘇澤沒有什麼關係,他連一個秀才都不是,根本沒有資格操心這些大事。

府試的舉行日期也定下來了,就是三月十日,考完縣試就已經是二月二十日了,現在距離府試也只有二十天時間。

延平府下的七個縣,分別是南平縣,尤溪縣,將樂縣,沙縣,順昌縣,永安縣,大田縣。

府試是延平府所有通過縣試資格的考生一起參加的考試,一些住的偏遠的考生,已經提前來到南平縣城適應環境,整個南平縣的客棧都擠滿了人。

客棧住不下了,城外還有一些寺院開放單房,這些是給寺院遊方僧人暫時居住的房間,此時都成了府試趕考的士子們落腳的地方。

比起城內的繁華,寺院更加清淨一些,而且還能和寺院的和尚們一起用齋飯,主打就是一個經濟實惠。

南平縣的佛寺本來就很多,一下子擁進了這麼多人,南平縣的街頭明顯熱鬧起來。

陳朝源從族兄那邊打聽到了消息,說這次參加府試的童生足足有一千五百人,他連忙回到編輯部,向蘇澤通告了這個消息。

“怎麼這麼多人?”

陳朝源也皺着眉頭說道:“每年沒縣通過縣試的就有五十人,這些都是歷年來積累下來的。”

蘇澤這下子明白了,童子試三場,只要通過了,下一次就不用再考,直接考下一場。

比如蘇澤今年過了縣試,那明年童子試三場就只需要直接參加府試就可以了。

果然科舉考試是最殘酷的考試,這麼多人一起卷,前一屆考不過還要和後一屆的一起卷。

陳朝源羨慕的說道:“汝霖伱是本屆南平縣的案首,你府試肯定能過的。”

林清材更是羨慕,同樣是第一次參加科舉,蘇澤就已經預定過了兩關了,大家都是一起在海瑞那邊上課的,怎麼人和人之間的差距這麼大呢。

但是讓蘇澤沒想到的是,這次府試最熱鬧的地方,是這些趕考士子們帶來的商品。

各縣趕考的士子們,紛紛帶上了自己家鄉的特產,在南平府的大街小巷販賣。

他們是讀書人,又有府試的關碟,進城也沒有人收稅。

對於很多讀書人來說,這次去南平趕考,賣貨要比考試重要。

藉着各縣的讀書人齊聚南平,蘇澤果斷讓《拍案驚奇》加印了兩百份,果然全部都賣出去。

到了三月一日,各縣趕往南平的童生都到了,南平城內的商業氣氛達到了頂點,幾乎每一條街道上都是擺攤的讀書人,就連閉門讀書的蘇澤也忍不住了,和陳朝源林清材一起出門,看一看各縣讀書人帶來了什麼土特產。

“將樂白布!將樂白布!”

大部分讀書人還是不好意思公開喊賣的,不過也有一些例外,就看到一個年輕人大聲喊着自己賣的貨物,吸引了不少路人圍觀。

陳朝源是南平縣人,自然對這樣的場景不陌生,每次府試都是這樣,街頭巷尾都是販賣的讀書人。

“將樂縣的棉布全省出名,甚至能遠銷南洋。”

蘇澤走過去,果然這個童生販賣的白布柔滑,比普通葛布潔白,已經和長寧衛的織布機織出的布不相上下了。

“將樂縣有棉田嗎?”

那個童生聽到蘇澤的問題,笑着說道:“將樂縣都是成片的棉田,光是我家就有棉田二十畝。”

棉田二十畝,看來是個地主啊。

蘇澤打量這個讀書人,只看到他穿着藍染的袍子,但是袍子上有花紋,這一看就是有錢人家的子弟。

現代印染上花紋並不複雜,但是古代要在衣服上印花紋,需要先用蜂蠟在白布上用蠟刀手工畫上花紋。

蜂蠟先封住布之間的間隙,然後再進行印染,等到布全部染好之後,再用熱水煮開蜂蠟,才能得到一塊有花紋的布料。

所以窮人根本穿不起有花紋的布料。

“在下將樂縣邱倫,兄臺是要買棉花嗎?”

邱倫也是看蘇澤氣度不凡,又看他問起棉田的事情,也起了結交的心思。

這年頭商品流通不頻繁,想要找到大客戶不容易,讀書人結交人脈,有時候就是爲了賣貨。

蘇澤拱手說道:“南平縣蘇澤,我家開了一座織坊和染坊,想要買點棉花。”

長寧衛的織布產業越來越大,在陸氏的組織下,長寧衛的婦女都加入到了織布坊中。

從張海虎那邊購買的棉花已經用完了,背山陳氏的棉花也全部賣給了長寧衛,但是依然有缺口。

聽到將樂縣產棉花,蘇澤頓時來了興趣。

“是寫牡丹亭的蘇汝霖嗎?”

邱倫連忙問道。

這就是出名的好處了,蘇澤點點頭,

邱倫頗有些自來熟的說道:“蘇兄若是去將樂縣,可一定要下榻寒舍啊!買棉花的事情好說,我家世代經營棉花,蘇兄只要說個數字就行!”

蘇澤也是大喜,他正愁棉花的來源,沒想到將樂縣就有這麼多棉田,他說了一個數字,邱倫擡起頭看着他說道:

“沒想到蘇兄家的織坊開的這麼大,失敬失敬。”

邱家也是產棉織布的,但是他家的織布坊只有十幾個工人,根本織布完布,剩餘的棉花都要賣出去。

邱倫也聽說在松江有幾百人的大織布坊,每個月消耗大量的棉花。

可沒想到蘇澤也一口氣要這麼多的棉花,就知道蘇澤的產業極大,心中更是起了結交之心。

邱倫立刻和蘇澤交換了拜帖,雙方相約府試結束後暢飲,蘇澤也表示等到考試結束要去將樂縣一趟,商議長期購買棉花的事情。

蘇澤還看到了各種賣土特產的,賣藥的,賣水果的,賣蜂蜜的,最離譜的還有人帶着雞鴨鵝來南平販賣。

蘇澤買了一些應季的春筍,“估價”和“買賣”技能都刷到了Lv2,這才戀戀不捨的回去。

三月三日,府衙張榜,府試登記工作開始了。

(本章完)

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430章 鐵路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491章 橡膠樹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657章 拼命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569章 算瘋子第77章 三江感言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245章 李時珍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430章 鐵路第562章 爆火的劇團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666章 棄遼第139章 良配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659章 碾碎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035章 謹慎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034章 精製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005章 破浪第600章 三三制第90章 貪上史書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494章 爹的事第075章 治本經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666章 棄遼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578章 惡性通脹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77章 三江感言第463章 紅丸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
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430章 鐵路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491章 橡膠樹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657章 拼命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569章 算瘋子第77章 三江感言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245章 李時珍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430章 鐵路第562章 爆火的劇團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666章 棄遼第139章 良配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659章 碾碎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035章 謹慎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034章 精製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005章 破浪第600章 三三制第90章 貪上史書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494章 爹的事第075章 治本經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666章 棄遼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578章 惡性通脹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77章 三江感言第463章 紅丸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