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書生意氣

第206章 書生意氣

暴雨之下,五峰山河道中的河水如同一條翻滾的蛟龍,隨着一束翻滾的波浪衝出河堤,束縛河水的堤壩終於支撐不住。

嘩啦啦的一聲巨響,決堤了!

不過這一切都在蘇澤的計算之中,前些日子他早就已經將幾個地勢低窪的水田挖通了,只等着河水衝出堤壩,立刻就衝向了這些低窪的地方。

百姓早就已經被疏散到了地勢高的地方,他們看着恐怖的自然偉力,臉上露出後怕的表情。

如果不是蘇澤,這場颱風引發的暴雨在夜裡決堤,他們所有人都將要葬身在這可怕的洪水中。

洪水淹沒了水田,淹沒了村莊,沖毀了黃家搭建的宅子,整個五峰山如同海綿一樣,將這些河水吸收下來。

白知縣站在蘇澤身邊,眼看着下游的水位迅速下降,他長長的鬆了一口氣。

下游保住了!

如今五峰山上只有黃家這麼一戶沒有贖買的土地,其他人家基本上都退出了。

在洪災面前,犧牲黃家一家,保全下游千萬家,從府衙到縣衙都已經達成了一致,此時黃家的態度已經無足輕重了。

山上的百姓也早就已經疏散完畢,在這裡泄洪是再合適不過。

暴雨沒有引發下游洪水,自己在離任前的政績保住了。

颱風持續了三天,等到中秋前一天的時候終於雨過天晴。

蘇澤和陶公公登上五峰山最矮的一座山峰,看到一座晶瑩的湖泊出現在視野中,陶公公感慨的說道:

“人之力和天地之力比起來實在是太渺小了。”

蘇澤點點頭,原本需要耗時幾個月才能挖通的水道,在洪水沖刷下迅速完工。

五峰山上地勢低的連成一片,還沒開工水庫工程就完成了一半。

黃家侵佔的土地最肥沃,也是距離河道最近的,如今他們的土地全部都已經被閩江水淹沒。

靠着在五峰山泄洪,果然這一次颶風帶來的暴雨沒有讓閩江氾濫,下游有驚無險的渡過了這次水災,沒有一座村莊被淹沒。

但是其他地方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福建八府中有四府遭了水災,幾十個村莊被洪水淹沒,整個福建上下都在泥濘的水災中掙扎。

蘇澤看向陶公公說道:“公公,到了您揚名的時候了!”

陶公公整理了一下衣服說道:“雜家已經準備好了,新鑄造的三仙幣已經在各府購買了糧食,準備開始拉到在災區賑災。”

“不僅僅是佈施糧食,還要給他們發放工錢重新修建家園。”

“這個雜家明白!”

中秋當日,蘇澤隨着陶太監在福建各地賑災,一時之間所有災民都稱頌陶太監的名字。

等到中秋過後,陶太監在福建撒了一圈幣後,福建老百姓已經喊他“陶公”了。

甚至有的地方要給陶太監建造生祠,要祈禱他健康長壽。

陶太監自然不敢讓人建造生祠,但是福建還是留下了幾座陶公堤,這都讓陶太監內心無比滿足。

救災卻讓一個太監揚名,整個福建官場都非常鬱悶。

可是鬱悶又有什麼辦法呢,誰讓陶公公手上捏着大把的錢呢?

福建的官倉早就已經在多年倭亂中消耗空了,官府根本拿不出賑災的錢來。

要不是陶公公和蘇澤一路上賑災,不少官員的烏紗帽都要掉。

而蘇澤除了帶領百姓修建防洪水利之外,還帶着邵家兄弟給災民診治疾病。

他開的藥都是附近能夠找到的草藥,用的也是最便宜的方子,解元公的名聲也傳遍了福建。

等到九月底的時候,蘇澤看着已經漲到Lv8,200/4000的水利技能,已經Lv6,56/2000的醫術技能,拖着疲憊的身子返回了長寧衛。

想到去年和林默珺在百戶所賞月的時候,今年在外面賑災都沒來得及過中秋,蘇澤暫時卸下擔子好好在家廟修養了幾日。

家老阿公吩咐所有人都不能打擾蘇澤,就這樣休息了幾日之後,蘇澤又閒不住帶着林良珺上了山,查看山裡的紅薯和土豆的情況。

“阿澤哥你放心吧,山上早就做好了排水,紅薯田都沒淹着。”

蘇澤早就給長寧衛送去了暴雨發水的提醒,疏通的建溪撐過了這次洪災,河道牢牢的鎖住了河水,沒有一塊農田被沖垮。

紅薯這種作物不能泡水,如果長期浸泡就會爛根,山田的排水都做的很好,看到茂盛的紅薯田,蘇澤終於放下心來。

“蘇先生!”蘇澤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林良珺看到之後則本能的一顫,這是血脈壓制的力量。

“百戶你怎麼來了?”

林默珺剛剛在校場練兵,穿着一套布甲,一看就是匆忙從校場跑過來的。

林默珺平復呼吸後說道:“大捷!浙江大捷!”

蘇澤連忙過去,林默珺將一封信遞給蘇澤說道:“這是俞世叔寄來的信!王江汀大捷,斬敵兩千餘,浙江倭寇將平!”

蘇澤展開信,這封信是六月份就寫了,應該是最近兵荒馬亂的,所以九月底才寄到福建。

俞大猷激動的詳細說明王江汀大捷的過程。

五月初一,盤踞柘林的倭寇會合新倭四千餘人,突犯嘉興府。

總督張經派遣參將盧鏜督率狼、土兵水陸夾擊。

保靖宣慰使彭藎臣首戰於石塘灣,倭寇敗走平望。

副總兵俞大猷與永順宣慰司官彭翼南合兵出擊,倭寇敗奔王江涇(在嘉興北)。

шωш ¤ttka n ¤C〇

保靖土兵又猛攻其後,倭寇大敗,被斬一千九百八十餘人,焚溺死者無數,餘衆逃歸柘林不出。

明軍放火焚其巢,倭寇遂駕船出海逃遁。

果然是大捷!

蘇澤接過捷報,這場戰鬥中俞大猷揚眉吐氣,終於洗刷了之前戰敗的恥辱,倭寇首領徐峰也從浙江逃回海上。

可蘇澤並沒有因爲這場大捷興奮。

僅僅是倭國一些活不下去的武士和海盜,勾結一些大明本土的海盜,就攪合得大明沿海幾十年不安寧。

這已經說明倭國在東亞的戰鬥力了,蘇澤看向遠方,如今是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而就在五年之後,倭國曆史上的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通過狹桶間之戰崛起,開始了“布武天下”的進程。

蘇澤再一次感受到了時間的緊迫感。

此時倭國正處於戰國時代前夕,還處於各方勢力都在積極擴張的時候。

後世經常講倭國戰國時代稱之爲“村戰”,指的也就是現在這個階段。

實際上到了倭國戰國時代中後期,戰爭的規模也已經不小了,整個倭國人口也有千萬人。

等到倭國戰國時代接近落幕,豐臣秀吉成爲加封“徵夷大將軍”後,接近統一的倭國將目光看向了朝鮮。

倭國入寇朝鮮,而朝鮮作爲大明的屬國,萬曆皇帝派遣明軍入朝鮮支援。

大明朝鮮的聯軍在朝鮮和倭國軍隊征戰數年,雙方你來我往,戰鬥也是非常的激烈。

蘇澤並不小瞧倭國的戰鬥力,戰爭是最好的實踐場所,經過倭國戰國時代的養蠱,鍛煉出來的倭國軍隊戰鬥力自然不俗。

若是以“村戰”來貶低嘲諷,一味的覺得我大明戰鬥力無敵,那就眼光太狹隘了。

必須要正視,這夥入寇浙江的倭寇以真倭爲主,主要是大內義隆、陶晴賢、秋月家的殘部,還有一部分肥前大名松浦家的武士,總人數也不過是兩三千人。

而在狹桶間之戰中,織田信長帶領的本陣精銳就有兩千人。

織田信長的對手今川義元手下則有四萬士兵,這個規模雖然有歲月史書常見的虛張聲勢,但是史學家也普遍認爲是超過萬人的職業軍人的。

對於這個危險的鄰居,蘇澤是充滿了警惕和防備的,而在狹桶間之戰前的這幾年,也是介入倭國戰爭的最好機會。

不過長寧衛的實力還是太弱了啊。

放下俞大猷的信,蘇澤的學生林純又衝上山來。

“阿澤哥,縣城送來的信!”

蘇澤接過信,這封信竟然是從官府衙門轉過來的,蘇澤拆開一看,是自己未來老丈人方望海寄來的。

方望海這封信是在俞大猷王江汀大捷之後寄出來的,信件的內容是剛剛在抗倭戰爭中立下大功勞的張經和李天寵,被錦衣衛押送回京了!

果然還是發生了啊。

蘇澤嘆息一聲。

方望海到任江浙鈔關使之後,自然要拜訪主持抗倭的八省總督張經。

李天寵是浙江巡撫,也就是張經的下屬,是主持浙江抗倭的方面官。

方望海在杭州拜會了兩人之後,就準備南上江南,在江南先開始建設鈔關。

可方望海還沒走出浙江地界,就聽到消息,京師兵科給事中趙文華上書,彈劾張經“養寇糜財,虛賊入鄉。”

而此時正在浙江擔任巡按御史的胡宗憲也在同一時間上書,彈劾張經、李天寵是故意拖延戰績,是等到“時局大壞”這纔出擊倭寇,是養寇自重。

明明剛剛大捷,張經和李天寵卻被錦衣衛抓拿上京。

在方望海的信件中,蘇澤也一窺其中的細節。

張經是老臣,曾經多次主持軍務平叛,功勞大地位高,所以不願意依附朝廷兩大山頭。

李天寵也是性格直率,喜歡在酒後暢論國事,因爲大嘴巴得罪了很多人。

內閣首輔嚴嵩,內閣次輔徐階,都曾經派人招攬二人,但是兩人都不願意附從。

這一次上書彈劾的趙文華是嚴嵩的義子,胡宗憲是嚴嵩的學生,嚴黨的許多言官也隨之上書彈劾。

而內閣次輔徐階的老家就是松江,也是這一次倭亂最嚴重的地區,徐階也暗恨張經沒有及時援救自己的老家,清流一黨竟然離奇的在這件大事上保持了安靜。

整個科道之中,只有給事中李用敬、閻望雲等上疏,爲張經和李天寵辯解,說他們在王江汀大捷中的功勞。

可是皇帝爲此大怒,說張、李是聞聽趙文華彈劾後,方纔進剿倭寇。遂將李用敬、閻望雲也下獄。

整個朝廷再也沒有人給張李二人說話,方望海在信中說兩人凶多吉少。

蘇澤嘆息一聲,歷史的慣性之大,讓他在福建的動作完全沒能改變這些大事的發展。

在他那個時空中,張經、李天寵被判棄市,慘死在京師。

主持抗倭彷彿是一個魔咒,之前在福建抗倭大捷的朱紈,後來接替張經主持抗倭的胡宗憲,最後也沒能善終。

總而言之,都源自皇帝對於手握重兵大臣的不信任。

嘉靖也很清楚,要平定倭亂必然要放權給手下,必須委任總督統管全局。

可是將這些權利交給手下,多疑的皇帝自然不放心。

因此一旦朝廷中有人彈劾,皇帝就會犯疑心病,歷代抗倭大員的悽慘下場,就是皇帝對於手握重兵大臣的不信任導致的,這位極度缺乏安全感的皇帝,連在他繼位的時候立下大功勞的,幫助他彈壓百官的首輔夏言都誅殺了,更不要說其他大臣了。

這老雜毛皇帝實在是太難伺候了。

蘇澤將信上的內容告訴林默珺,林默珺驚訝的說道:

“俞世伯說張總督日夜都在籌劃抗倭,他都花甲了還親自上陣鼓舞士卒,這樣的好官竟然被誣陷?”

蘇澤嘆息一聲說道:“浙江抗倭剛剛有些成果,朝堂上就有人跳出來摘果子,上下離心到這個地步,也難怪倭寇遲遲不能平定。”

林默珺想到自己父親的遭遇,也重重的嘆了一口氣。

兩人相顧無言,朝堂大事還是距離長寧衛太遠了。

十月二日,新人知縣到任,白知縣終於交接完畢,南下赴任廣府。

海瑞也正式接到朝廷任命,北上浙江淳安。

蘇澤南平城外送別,賦詞半闕,送別恩師,追憶自己在海瑞門下讀書歲月。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本卷完

卷末,晚上新一卷

(本章完)

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351章 《治安疏》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529章 電磁第618章 捨不得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531章 歌舞團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028章 初陣第617章 打老虎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79章 亡於洪武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566章 睢陽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464章 駕崩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663章 神聖感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281章 講武堂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126章 三號天使投資人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311章 從“賊”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566章 睢陽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158章 冤案第211章 沖繩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651章 新火槍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578章 惡性通脹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387章 僅有一名獸醫的醫院第97章 再破題第653章 滾雪球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58章 冤案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
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351章 《治安疏》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529章 電磁第618章 捨不得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531章 歌舞團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028章 初陣第617章 打老虎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79章 亡於洪武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566章 睢陽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464章 駕崩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663章 神聖感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281章 講武堂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126章 三號天使投資人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311章 從“賊”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566章 睢陽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158章 冤案第211章 沖繩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651章 新火槍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578章 惡性通脹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387章 僅有一名獸醫的醫院第97章 再破題第653章 滾雪球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58章 冤案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