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1)

經過了數日的跋涉後,種建中率領的熙州天線寶寶們終於抵達了此行的終點——膚公城(今青海省化隆縣境內)。

此城本名結囉城,爲吐蕃所建。

今年三月的時候,溪巴溫爲表誠意,獻結囉城於朝廷,以爲往來朝聖者、商賈歇息之地。

旋即朝廷下詔,命爲膚公城,還是官家賜的名。

並應溪巴溫所請,恢復唐代廓州舊稱,冊封溪巴溫爲廓州刺史、邈川大首領、吐蕃王子。

援安南八州故事,命溪巴溫世襲罔替。

所以,只在此地,象徵性的駐紮了一個都的宋軍,而且選的還都是吐蕃人。

於是,溪巴溫及其下屬諸部大喜,謝恩說:漢家阿舅,真寬仁官家也,當世世代代,結草銜環以報阿舅恩典。

這些事情,種建中在京城的時候,就是親歷者。

只是,過去他隔着數千裡,不知道廓州的情況。

如今來到了廓州,親眼看到了這方水土,親身感受了此地的艱險。

雄壯、瑰麗的高原山區,道路崎嶇難行。

深秋的山區,氣溫也格外的低。

若他只是單純的率軍來此,種建中懷疑,他的軍隊至少要一個月時間,才能從河州爬到膚公城。

好在,他的軍隊,在河州的枹罕(今臨夏)出發後,這一路上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在內陸州郡行軍,甚至好像就是在汴京周圍行軍!

沿途所過的部族,無論是羌人,還是吐蕃人,都會給宋軍提供給養、燃料、飲水。

幾個大的部落,甚至在宋軍經過的要地,設置了帳篷,生了火,準備好了草料,軍官們更是能受到當地豪族的熱情招待,能吃到犛牛肉,喝到青稞酒。

尤其是,當聽說他是從汴京來的,還曾在漢家阿舅御前服侍過。

那些個吐蕃豪族首領,看他的眼神就變得火熱起來,招待起來更是熱情無比。

於是,他率領的熙州兵馬,得以不必風餐露宿,更不必受雨雪風霜之苦。

於是,得以在數日之中,就在這高原山區的崎嶇山路上,跋涉兩三百里,終於抵達了膚公城。

整個路上,沒有死一個人,隨軍的牲畜,也只有幾百頭受傷的。

這簡直是個奇蹟,像神話一般。

讓種建中難以理解,至今依然難以相信這是現實!

大軍出現在膚公城外不久,當即就有一個騎着馬的文官,帶着一隊人馬出來迎接。

遠遠的,種建中就聽到了那人的聲音,那是一個有着濃厚的熙河口音的粗獷男聲:“彝叔,彝叔……”

種建中連忙策馬上前,到了對方面前,就翻身下馬,拜道:“末將種建中,拜見王州倅!”

來人,正是河州通判王厚。

通判一官,乃大宋祖宗所發明,爲差懲五代地方難制所設。

權力幾乎和知州一樣,知州能管的事情,常常通判也能管,只是權威不如知州而已。

但知州管不了的事情,通判卻可以管!

比如說刺探本州官員,監督知州等等。

俗話說,一山難容二虎。

而大宋設通判,就是光明正大的要來和知州唱對臺戲的!

所以,在地方州郡,通常知州、通判,都是勢成水火,互不相容的。

兩者的鬥爭,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朝廷也非常鼓勵這種知州、通判在規則內的鬥爭。

所以,很少有知州、通判能精誠團結的。

正常情況下,互相扯後腿、互相挖坑纔是常態。

因而,在大宋知州、知府,有太守、州牧的別號。

而通判們則有着半刺(刺史)、監州的雅號。

不過,在公開場合,沒有人會稱通判爲‘半刺’、‘監州’。

而是稱呼州倅、郡倅,倅者,副車也,佐郡守之治。

這就很斯文了,沒有那麼多煙火味道了。

只是,在熙河這邊,種建中發現情況有些不太對。

因爲這裡知州、通判們普遍相處的很融洽。

彼此搭班子的對象,更都是特意選過的,好像就是專門選來互補彼此的。

譬如說在河州,知州種誼是武臣,不擅長文治,天天待在軍營忙着練兵。

所以庶政全部丟給了通判王厚。

而王厚這個選擇也很有意思。

爲什麼?

因爲河州這地方,漢人不過三成,就這還多虧了去年和今年,從河北、淮南送來了兩千多號移民。

不然,河州的漢人,恐怕不足五百戶。

剩下的全是羌人、吐蕃人和內附的党項人。

情況非常複雜,事情也非常難辦。

因爲這些部族,有着不同的習俗、生活習慣。

比如党項人愛記仇,吐蕃人崇佛,羌人則大都喜歡私鬥。

不懂他們的習俗,很容易出問題。

但王厚卻是這個方面的專家!

他從小就跟着乃父王韶在熙河開邊,對各民族的習俗、習慣非常瞭解。

其自今年五月以通直郎履任河州通判以來,靠着對各部的瞭解和尊重,深得河州百姓愛戴。

以至於,河州乃至於廓州的部族,有了問題都喜歡找他調解。

大家也都服他的調解,認爲他公正、清廉。

顯然,這都是吏部刻意運作下的結果。

而現在的吏部尚書是誰?

故宰相曾公亮之子曾孝寬!

可是,這位天官以種建中在汴京觀察到的情況來,他實際上並不管事。

每天坐衙,都是在喝茶,吏部上下大小事務,特別是選官、注闕的事情,他都是丟給下面的人在做。

尤其是吏部侍郎王子韶!

更微妙的是,種建中記得,他六月下旬離京前曾聽說,吏部侍郎王子韶,已因爲‘勤於王事、勇於任事、選官任賢’,而被降詔嘉獎,甚至追贈了父母官爵,妻子也有了誥命。

而王子韶什麼時候,升的吏部侍郎?

五月!

所以……

王子韶的勤於王事、勇於任事,選官任賢,就是指的他對熙河路的這一系列任官差遣安排吧?

種建中想着這些事情心緒就忍不住沸騰起來。

他可是在御前以武臣身份,教授了官家數月的武藝。

雖然官家很少會主動和他說話。

偶爾問起來,也主要是以拉家常爲主,又或者以勉勵、鼓舞爲主。

可是,種建中自己會觀察啊。

以他的觀察來看,那位官家,年紀雖然小,但把控權力卻很緊。

不要看,如今是兩宮聽政,而兩宮不懂庶政,大部分事情都是交給都堂宰執商議,她們只做最後的確認。

看上去,大宋的現狀是天子垂拱,兩宮肅然,宰執共治。

可實際上呢?

三衙、皇城司、開封府,都在那位官家手中捏着。

而吏部、戶部、大理寺這樣的關鍵機構,也被這位官家利用一次次機會,或掌握在自己手中,或拜授了他想要拜授的人。

王子韶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五月份的時候,王子韶本來還在被人彈劾,別說上任吏部,能保住寄祿官外放就阿彌陀佛了。

但是,很快就發生了翻轉。

王子韶屁事沒事,順利走馬上任吏部。

反倒是彈劾他的御史呂陶等人,被反手一巴掌拍在了地上——他們在四月份留中的一份議論文彥博年邁,應該少去都堂的奏疏,不知道怎麼就‘外泄’了。

於是太師、平章軍國重事文彥博發脾氣了,撂挑子了。

最後,還是官家親臨文府慰問、勉勵,纔將這位元老哄了回去。

呂陶等人因此灰頭土臉。

朝廷雖然沒有實際處置他們,甚至都沒有訓斥他們。

可自那以後,他們就安靜了很多。

再也不敢隨便開口了。

而這個事情和隨後發生的,前宰相吳充子吳安持進太學學習,然後與江寧的王安石之女和離、並將王家嫁妝全部送回江寧一事。

是種建中離京前,汴京城議論的最多的幾個事情。

坊間的人怎麼說來着?

“當今官家,頗類漢文!”漢文帝,乃是明君,要不怎麼說汴京人的政治覺悟就是高!

連腹誹天家,都能說的這麼好聽!

腦子裡想着這些事情,種建中就已經被王厚扶了起來:“彝叔啊,你我乃世交,不必這般生分!”

“國家法度不可廢弛!”種建中收斂心神,正色的回答。

在御前的那幾個月,鍛鍊了他。

讓他學會了很多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在公開場合一定要稱職務!

不然,有些人是真的會翻臉的!

王厚也習慣了種建中這個嚴肅的態度,笑着道:“彝叔此行可還順利?”

“回州倅,末將自出枹罕以來,所過之地,民衆皆竭誠歡迎,送飯送水接納大軍,猶如家人。”

王厚微笑着驕傲起來:“這是自然!”

這是他的政績,也是他的功勞。

這一戰後,廓州百姓,簞食漿壺以迎王師的事情傳回汴京。

朝廷肯定會矚目於此。

升官賞爵,只在等閒!

種建中卻是有些不懂,他看向王厚,問道:“州倅,末將有一事請教。”

王厚笑眯眯的看向種建中,他知道對方想要問什麼?

無非不過是,廓州今年才設,而且是羈縻州。

在這之前,大唐廓州已陷吐蕃百五十年,當地基本沒有了漢人。

這沿路的吐蕃部族、羌人部族,不將宋軍視作敵人也就罷了。

怎會如此熱情的迎接,其熱情程度,幾乎達到了傳說的‘簞食壺漿’的程度!

這簡直是神話!

於是,王厚捋了捋自己的鬍子,用着他那口濃厚的熙河口音的正韻問道:“彝叔可讀過《禮記》?”

種建中點點頭,他當然讀過!

他從元豐六年開始,一直在汴京備戰科舉。

家裡的藏書,都快被他翻爛了。

“那彝叔可還記得,禮記.哀公問的內容?”

種建中自然記得,只是,這和廓州的事情有什麼關係?難道,這廓州的吐蕃、羌人,還學過聖人文章,知道衣冠禮儀不成?

那也不對啊!

看着種建中的樣子,王厚哈哈一笑,直接給出了答案:“子曰:車不雕幾,器不刻鏤,食不貳味,以與民同利!”

“故與天下同利者,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今之熙河,便是如此!”

“廓州諸族,早已與我熙河同利也!”

這正是如今宋軍所擁有的最大優勢!

熙河路的棉莊就像一塊磁鐵,將熙河上下官員,無論漢蕃,都牢牢的捆在了一起!

彼此利益相同,追求相同,再無嫌隙!

現在的熙河,便是一個不入流的小武臣,乃至於官衙里胥吏,都或多或少有那麼幾畝的棉田。

他們還在不斷墾荒,等着明年繼續擴大生產規模。

而大棉莊就誇張了。

像包家,去年就開墾了超過一萬畝的棉田!

今年還在繼續開墾,估計到明年,包家的棉田至少會有三萬畝!

經略使趙卨以及向、高兩位國親,自也不例外。

都有着龐大的棉莊!

所以,熙河上下如一人。

但,這還不止!

棉莊加僱工,纔是真正的王牌!

熙河周圍,在以溪巴溫、溫溪心爲首的吐蕃王子們的倡導和號召下。

大量部族,紛紛將自己族中那些養不活的丁壯,送去了熙河的棉田。

他們通過牙行,可以坐享其成。

也可以跟着溪巴溫、溫溪心,一起去搶其他部族的丁壯。

於是,一個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就此建立。

而在這個時候,在熙河路的棉田進入採收時節的時候,青宜結鬼章打過來了。

熙河路的棉莊主也好,廓州的吐蕃、羌氐部族,就像被踩到了尾巴的貓一樣尖叫起來。

這和過去的戰爭形勢,完全不同。

過去,青宜結鬼章也好,阿里骨也罷,他們去打溪巴溫。

參與者最多是宋軍加上忠於溪巴溫的那幾個部落。

其他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誰贏他們就幫誰!

可現在,青宜結鬼章,這打的那裡是溪巴溫?

他打的是整個利益鏈條上的所有人。

那些在去年和今年,派了大量餘丁去宋境務工的部族;那些享受了大宋商業優待政策的部族;那些靠着賣牲畜、皮毛、草藥、奶酪去宋境,纔在連續兩年的大旱下活下來的部族。

於是,所有人都紅着眼睛,敵視着入侵的青宜結鬼章。

雖然很多部族,都沒有膽子也沒有那個能力,出兵跟隨宋軍作戰。

但,拿出自己部族的帳篷、燃料,動員部族的婦孺,爲宋軍提供後勤便利,卻是做得到。

何況,宋軍還肯給他們錢,甚至是用市價購買他們的牛糞、糧食,租用他們的帳篷。

帶的錢不夠,也會就地寫一張條子,讓那些首領去河州領錢。

這就更使得這些部落的積極性高漲。

而對大宋來說,這其實花不了多少錢。

不到萬貫最多兩三萬貫的支出,在一場戰爭動輒百萬貫的軍費面前,根本不夠看!

這些錢,直接走的是熙河蘭會路邊防財用司的帳。

沒有剋扣,沒有中間商,也沒有刁難。

全部都是實打實的支付。

原因很簡單——誰會剋扣給自己看家護院的打手的錢呢?

因爲種建中是官家身邊的人,也因爲他是自己人——種誼、種樸等熙河種氏將領,也在河州、洮州開墾着大片棉田。

所以,王厚沒有瞞他,將這些事情,與種建中做了說明。

種建中聽完,整個人都愣住了。

他六月底從汴京陛辭,七月中旬纔到的熙河路,然後又花了大半個月時間,在熙州城候任,最後纔在這個月月初,到了河州任職,滿打滿算也就二十多天,對熙河的情況,雖然有所瞭解,但並不深。

如今,聽着王厚的介紹,他才知道,熙河路如今的真實情況。

棉田、僱工……

就像兩個緊密依靠在一起的旋渦,將所有人都捲入其中。

而且,這兩個旋渦還無比霸道。

管你是漢人、吐蕃人還是羌人、党項人,統統拉進去!

孔方兄面前,衆生平等!

種建中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看向王厚,顫抖着問道:“州倅,熙河路如此,不怕朝廷?”

“朝廷?”王厚笑了。

然後,他冷酷的擡起頭:“誰敢管?誰又能管?”

種建中嚥了咽口水。

這一刻,他想起了他在汴京城聽說過的那些小道消息。

“當今官家頗類漢文!”

坊間的議論,在他耳畔嗡嗡嗡。

王子韶的事情,在他心中浮現。

至今還在太學苦讀聖人經義的駙馬都尉郭獻卿以及吳安持的事情,也在他心中迴盪。

所以……

熙河路的總後臺是……官家?!

難怪……難怪……從上到下,都是有恃無恐。

也難怪,所有人都在光明正大的做事,壓根不怕人議論!

也難怪,師兄遊師雄,在那日會對他欲言又止了。

王厚看着種建中呆滯的模樣,拍拍他的肩膀,道:“彝叔,走吧!”

“吾在膚公城中,已爲彝叔設宴!”

種建中帶來的這支來自熙河的天線寶寶,對如今的廓州戰事,至關重要!

因爲這數千人的生力軍,或許野戰很難對抗青宜結鬼章的精銳騎兵。

可那些人有種誼的三千河州兵和溪巴溫的騎兵對付啊!

所以,種建中帶來的這支軍隊,要做的只有一個事情——保護種誼的後路,在必要時,參與追擊賊軍。

尤其是,俘虜那些河州兵馬沒空管的丁壯婦孺。

這一次,青宜結鬼章傾巢而來。

至少有五萬以上的牧民、農奴與婦孺隨軍。

跑掉一個都是對聖人仁恕之教的背叛!

因爲,他們必然會在高原上,受盡虐待,忍飢挨餓。

以仁義爲本的大宋,怎能眼睜睜的看着他們墜入火坑?

必須救回去,讓他們去棉莊,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

319.第303章 蔡京的決斷第915章 用火器倒逼科舉改革第893章 告狀的武臣們第613章 議諡第753章 章惇要守制了第619章 戰局(1)第948章 敕封媽祖385.第365章 南下的人們第664章 趙煦的親民形象第948章 敕封媽祖448.第425章 章惇: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807章 聖師第768章 利益分配第912章 都怪陳勝吳廣開源第566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2)171.第162章 提醒沈括第663章 耶律洪基:這天下事,哪裡能單憑道第1011章 資本主義發芽了(3)473.第449章 司馬光在行動(2)第42章 卡bug第577章 大和尚的反擊112.第108章 熙河將星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第895章 母子交心(2)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320.第304章 天人感應和交趾入寇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218.第207章 遼使眼中的魔法:交子第1011章 資本主義發芽了(3)439.第416章 進擊的高遵惠311.第296章 西夏的計劃198.第188章 賞要快394.第374章 白酒風雲第619章 戰局(1)217.第206章 再次打窩140.第134章 司馬光:連堯夫也已經退縮了嗎第910章 朕到現在,連高麗一句感謝都沒聽到過!96.第93章 上貨!上貨!(2) 【大章求追定第987章 元祐革新(5)92.人事原因。第683章 王棣入京第50章 兩位王叔366.第346章 出幸開封府(1)180.第171章 呂公著的上書225.第214章 開心的王安石第990章 治不了死人,還治不了活人?118.第113章 外戚的手段 (【我是分析師】萌400.第380章 欲加之罪第938章 蜀 洛黨爭,炮打程頤第964章 臥龍鳳雛第732章 呂公著:聖人作五兵,所以鎮暴誅邪!第911章 餐桌上的菜481.感冒了87.第86章 京東鐵馬(1)第880章 趙煦的和平提議284.第270章 仁多家來投第884章 趙煦盯上了太皇太后的私房錢432.第409章 宋誓(1)293.第278章 深夜邊報第844章 宗澤仗劍第56章 韓絳137.第131章 女中堯舜,從此變成公共牌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90.第89章 至善至仁(1)【求月票】第948章 敕封媽祖第600章 西北狼煙(5)【51快樂】372.第352章 遼國採購團來了第775章 躁動的御史第918章 陛辭第3章 兩宮第932章 扶持買辦(4)第997章 禮部試(3)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第677章 以舊換新第35章 命運之日(2)第605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1)第1010章 資本主義發芽了(2)290.第275章 胸無城府391.第371章 糖衣炮彈第921章 蔡京:章惇!吾可取而代之!478.第453章 文官:我上我也行第65章 皇權的第一次外延 (求首訂)第55章 蔡確陛辭薦元老223.第212章 趙煦:《字說》有問題?不可能318.第302章 蘇轍 (補更1)344.第327章 章惇出知廣西393.第373章 掮客第923章 蔡京的苦惱117.司馬光四月十七日洛陽上書330.九月總結。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405.第384章 小官家是聖君啊!第841章 風暴(2)第754章 趙煦:妖言禍國者,皆曰可殺!第61章 上架感言191.第181章 太皇太后:下發!立刻下都堂!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482.第456章 新的問題
319.第303章 蔡京的決斷第915章 用火器倒逼科舉改革第893章 告狀的武臣們第613章 議諡第753章 章惇要守制了第619章 戰局(1)第948章 敕封媽祖385.第365章 南下的人們第664章 趙煦的親民形象第948章 敕封媽祖448.第425章 章惇: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807章 聖師第768章 利益分配第912章 都怪陳勝吳廣開源第566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2)171.第162章 提醒沈括第663章 耶律洪基:這天下事,哪裡能單憑道第1011章 資本主義發芽了(3)473.第449章 司馬光在行動(2)第42章 卡bug第577章 大和尚的反擊112.第108章 熙河將星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第895章 母子交心(2)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320.第304章 天人感應和交趾入寇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218.第207章 遼使眼中的魔法:交子第1011章 資本主義發芽了(3)439.第416章 進擊的高遵惠311.第296章 西夏的計劃198.第188章 賞要快394.第374章 白酒風雲第619章 戰局(1)217.第206章 再次打窩140.第134章 司馬光:連堯夫也已經退縮了嗎第910章 朕到現在,連高麗一句感謝都沒聽到過!96.第93章 上貨!上貨!(2) 【大章求追定第987章 元祐革新(5)92.人事原因。第683章 王棣入京第50章 兩位王叔366.第346章 出幸開封府(1)180.第171章 呂公著的上書225.第214章 開心的王安石第990章 治不了死人,還治不了活人?118.第113章 外戚的手段 (【我是分析師】萌400.第380章 欲加之罪第938章 蜀 洛黨爭,炮打程頤第964章 臥龍鳳雛第732章 呂公著:聖人作五兵,所以鎮暴誅邪!第911章 餐桌上的菜481.感冒了87.第86章 京東鐵馬(1)第880章 趙煦的和平提議284.第270章 仁多家來投第884章 趙煦盯上了太皇太后的私房錢432.第409章 宋誓(1)293.第278章 深夜邊報第844章 宗澤仗劍第56章 韓絳137.第131章 女中堯舜,從此變成公共牌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90.第89章 至善至仁(1)【求月票】第948章 敕封媽祖第600章 西北狼煙(5)【51快樂】372.第352章 遼國採購團來了第775章 躁動的御史第918章 陛辭第3章 兩宮第932章 扶持買辦(4)第997章 禮部試(3)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第677章 以舊換新第35章 命運之日(2)第605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1)第1010章 資本主義發芽了(2)290.第275章 胸無城府391.第371章 糖衣炮彈第921章 蔡京:章惇!吾可取而代之!478.第453章 文官:我上我也行第65章 皇權的第一次外延 (求首訂)第55章 蔡確陛辭薦元老223.第212章 趙煦:《字說》有問題?不可能318.第302章 蘇轍 (補更1)344.第327章 章惇出知廣西393.第373章 掮客第923章 蔡京的苦惱117.司馬光四月十七日洛陽上書330.九月總結。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405.第384章 小官家是聖君啊!第841章 風暴(2)第754章 趙煦:妖言禍國者,皆曰可殺!第61章 上架感言191.第181章 太皇太后:下發!立刻下都堂!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482.第456章 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