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馮京:這聖眷,老夫必得之!

趙煦靜靜的聽着張方平與馮京,在他面前描述的‘熙、豐故事’。

一邊聽,他還一邊露出神往之色。

彷彿沉浸在這兩位元老所描述的先朝故事中。

大宋英文烈武聖孝皇帝的光輝,燦爛奪目,光耀世人。

趙煦聽着,淚眼婆娑,眼眶微紅,完全被先帝的聖德所感動!

待兩位元老說完,趙煦就哽咽着道:“皇考之德業……實光耀天下,潤澤四海……以朕之微德涼薄……怕是此生也難及萬一了……”

說着,他就起身走下殿階,來到殿上,來到兩位俯首於殿中的元老前。

他親自將兩位元老扶起來。

“還請兩位元老教朕……”

“如今開封府胥吏一事,該當何解?”

少年官家,在兩位元老面前,拱手而禮。

一直端坐在殿中一側屏風後的起居舍人黃寔見着這景象,一時呆住了。

恰在此時,一縷陽光,從窗臺縫隙之中照進來,落在了黃寔身前的書案上。

夏日的陽光,燦若黃金。

恰如此時此刻,殿中的天子與元老!

黃寔感覺,自己彷彿走入了史書中的傳奇時刻。

那周公營造洛邑成功,成王親自來到洛邑,向周公請教治國理政的時刻。

書雲: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

又云:明保予衝子,公稱丕顯德!

四十五年前的慶曆二年殿試,二十一歲的王安石在自己的卷子上寫下了:孺子其朋四個字。

意圖勸諫仁廟,重用老臣,親近賢臣。

不料因此犯了忌諱,到手的狀元飛了,名次落到了第四名。

四十五年後的今天,在這福寧殿上,卻出現了二十一歲的王安石,曾希冀看到的場面。

天子聖明,折節下殿,問政於元老。

而元老股肱,傾其所有,輔佐天子,獻言獻策。

黃寔頭皮發麻,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情緒,提筆沾墨,在起居錄上,開始記錄……

……

殿中,張方平和馮京被扶起來後,他們近距離聽着趙煦的話,感受着趙煦的語調,也感受着眼前的少年所傳遞出來的渴望與期盼。

儘管他們現在都知道,這其實多半是裝出來的。

因爲面前的這個少年官家,其實非常非常有主見!

只是這些東西,都被他藏了起來。

這是如今很多人藏在心中,不敢說出口的共識。

然而……

哪怕是裝的。

但……

這情緒價值,這種在人格上尊重他們的做法,這種可以名留青史的時刻。

依然讓兩位元老動容。

即使是素來被人稱作‘錦毛鼠’的馮京,也不能免疫!

“老臣……老臣……”馮京掉下眼淚來:“何德何能,能得官家折節問政?!”

“便是粉身碎骨,怕也難以報償了!”

“願以餘生,爲陛下驅策,百死不悔!”

這話,馮京說的是真心實意。

不僅僅是感動!

更有利益!

他和文彥博還有孫固加上富紹庭、韓忠彥家已經組成了鬥紐,準備買撲一個抵當所。

雖然買撲都有期限,買撲權的轉手,更是司空見慣。

譬如汴京城的那三十六家正店,百年來轉手了不知道多少次。

然而……

正店的東主的換手率雖然很高,但隱藏在這些正店背後的勳貴,卻是極少變動。

換而言之,買撲下一個抵當所,利益起碼可以維持二三十年。

足夠家族培養出第二代、第三代的高官來接班了。

這是真正的世家之基!

像這種機會,可不是什麼時候都有,更不是什麼人都願意給。

至少,過去百五十年的趙官家,沒一個肯給的。

只有眼前的官家。

這位如今在武臣勳貴外戚文臣們眼中的‘寬仁聖明天子’才肯給,也才捨得給!

桃之以桃,報之以李。

他馮京當然得報答!

“至於陛下所問……”馮京在心中,只思慮一刻,便有了答案:“胥吏殘民,自古以來便爲弊病!”

“聖朝開國以來,歷代祖宗,皆欲澄清吏治……先帝便曾設倉法,予胥吏俸祿,欲以此安其心……又嚴肅法度,詔受俅者以嚴刑酷法!”

“奈何彼輩,不讀詩書,不知聖人經義,胸無仁義,心無道德,只知逐利……”

張方平微微側頭,聽着身旁那頭錦毛鼠在御前信信狂吠,在天子面前,一副社稷支柱,架海紫金樑的作態。

他的眉頭就忍不住皺起來,心中更是暗罵了好幾句錦毛鼠。

奈何……

這錦毛鼠說的話,非常正確。

他一時間找不到機會插嘴。

直到,馮京說到胥吏們的弊病在於‘不讀詩書,不知聖人經義’的時候,張方平終於找到了機會插嘴。

他微微躬身,趁着馮京說話的間隙,趁機道:“陛下,馮節度之言,老臣亦深以爲然!”

“彼輩未得聖人經義薰陶,無仁義道德,自然害民殘民……故歷代皆以爲弊!”

“然,自陛下登臨大寶以來,納賢才,用正人,命開封府以‘公考’錄用吏員,自是之後,汴京城風氣爲之一變!”

“君子正人充盈於有司官署,道德雅士進用於街巷閭里……”

“百姓歡騰,士庶鹹樂!”

“老臣愚以爲,今欲去胥吏之害,還府界太平,陛下當推恩開封府……命開封府,將公考之法,用於府界諸縣!”

“如此,諸縣、鎮內外,皆用讀書人,進正氣、退邪散……自然無有舊日之弊!”

馮京瞪大了眼睛,看向張方平,心中怒罵了一句:“張安道!”

“汝竟敢將老夫要說的話說了!”

“皓首匹夫!蒼耳老賊!”

然而,他再怎麼罵,也改變不了,張方平將他的風頭搶走的事實!

微微擡頭,馮京就看到了身前的少年天子,在聽完了張方平的話後,眼帶笑容,面若春風。

馮京咬了咬嘴脣!

心中千百個念頭,此起彼伏!

“官家的心思……吾知,張安道自然也知……”

當今天子即位後,所做的諸多舉措中,如今被公認最有成效的,莫過於藉助當年僧錄司誣告蔡京案,進而開始的公考招錄。

通過一個簡單的考試輔以有司正貳官主持的面試程序,將那些滯留在京的士子,錄入開封府系統,讓他們充當基層官吏。

一開始,士子們扭扭捏捏,覺得有辱斯文,不願參加。

輿論對此也有意見。

但隨着朝廷下詔,規定經過公考招錄的吏員,其身份不屬‘吏’依然是‘士’。

理由是——士大夫以道德立身,用經術立命!

而公考,是以考試的方式,招錄士人,爲國效命,他們和開封府之間籤的是僱傭契約。

所以,這是徵辟!

與沿邊的經略幕府徵辟的士人一樣。

你能說,諸路經略徵辟的士人是胥吏嗎?

當然不是!

他們依然是士大夫!

依舊可以參加科舉,科舉取得功名後,其授官磨勘,不僅僅與其他進士沒有區別!

他們之前在幕府中的任職經歷,按照規定,是可以被計入磨勘的。

所以,開封府所招錄的士人,也應該和幕府幕僚們一樣。

在這個政策推出來後,在京士子們紛紛放下了最後一點糾結,踊躍參加開封府的公考招錄。

又能賺錢,又能增加履歷,增長見識。

同時在開封府做吏員的經歷,在將來中進士後,還可以被計入磨勘胥吏,等於提前磨勘。

於是,元祐元年開始,開封府和在京諸司的胥吏們的囂張氣焰,一下子就萎靡了起來,再不復往日的跋扈。

有司官員,更是開始頻繁找這些人的毛病,挑他們的刺,想方設法的想要將這些佔着茅坑的胥吏驅逐出官府,騰出位置來,招錄士人。

畢竟,士大夫們天生就有愛人的能力!

有好處,當然要優先給自己人。

於是,到得如今,汴京城中的吏治可謂是發生了巨大變化!

種種弊政陋習,紛紛消失,風氣也爲之一變——倒不是招錄進去的士子的道德水平,真就比胥吏們高多少。

實在是士人要體面。

許多事情,他們是拉不下那個臉去做的。

而且,相比較過去的胥吏,招錄進來的士人們,基本都做着科舉的美夢。

自然,沒有人肯爲了一點蠅頭小利,葬送自己的大好前途!

何況,開封府給他們的俸祿,已經能養活他們。

汴京城的變化,自然是瞞不過人的。

不止是在京的大臣們,那些從地方入京的文武官員,也都爲汴京城的吏治清明與有司辦事的效率而驚歎。

自然而然的,在朝野輿論中,對公考模式的讚譽與推崇也就越來越多。

而當朝官家,從未掩飾過自己對這一他所發明和創造的‘公考’制度的讚許。

這一次,鄢陵縣的案子一出現在汴京新報上,很多人就都意識到了,這或許就是官家,想要藉機將公考制度推行到整個開封府的契機!

所以,張方平能想到這個一點也不叫馮京意外。

“如今,老夫想要壓張安道一頭,就必須提出一個官家想做,但又不好親自說出口的政策……”

公考制度,官家是肯定要推的。

馮京看着自己身前的少年官家的面容,大腦全力開動起來。

他微微扭頭,就看到了張方平那張老臉上露出來的叫他厭增的得意之色。

“吾可不像汝!”馮京在心中說道。

雖然,他和張方平的出身很相似——都是從寒門家庭中走出來的。

他十七歲時便因爲喪父而家道中落,還欠下了許多債務,一度拮据到連房租都付不起,還被人當成老賴告到官府,幾乎陷入囹圄。

張安平少年時,也是一般,據說連書和紙都買不起。

用的是別人寫過的紙,讀的也都是借來的書。

但,他和張方平又不同。

張方平的寒苦日子沒過幾天,就已終結。

因爲他是應天府人!

而應天府,是大宋重臣們出知之地。

所以,他很快就被人看上了。

先後兩任知應天府宋綬、蔡奇,都很喜歡他,將之當成子侄一樣看待。

所以,自那以後,張方平的人生軌跡就完全變了。

馮京則不一樣!

他在三元及第之前,在被富弼青眼相中之前,一直是個窮措大。

他餓過肚子,被人追過債,甚至幾次差點下獄。

回憶着這些往事,馮京看向張方平的神色變了。

鬥志在他胸膛洶洶升騰而起。

“張安道,汝可曾嘗過,飢餓難耐,不得與人偷狗果腹的滋味嗎?”

“張安道,汝可知,連房租都拿不出,被人告到縣衙,幾乎下獄問罪的味道嗎?”

“汝沒有!”

張方平十幾歲就因爲聰穎,而被宋綬看中、資助。

所以,張方平寫不出‘韓信棲遲項羽窮,手提長劍喝秋風。吁嗟天下蒼生眼,不識男兒未濟中!’的窘迫。

所以,張方平也不可能有在縣衙大堂上,衆目睽睽之下,信步吟出《偷狗賦》的急智。

就算有,張方平也拉不下那個臉面!

他太端着了!

太清高了!

可他馮京馮當世,卻是從污泥裡爬出來的。

他曾在破廟中瑟瑟發抖,也曾在飢餓中偷狗吃肉。

一直蹉跎到二十九歲,他才終於中得狀元,迎娶宰相女。

因爲那些昔日的經歷,所以他馮京馮當世,比誰都渴望成功,比所有人都更能拉下臉皮。

所以……他纔有錦毛鼠的雅號!

想着這些,馮京的大腦,一片清明!

“官家非常主!”他看向身前的少年:“非常之主,自當行非常之事!”

他腦海中閃過這個少年天子即位以來的種種舉措。

從登基之初一直到現在。

同時,他也回味着,那個叫他至今依然懊悔不已的決定所帶來的苦楚——當初,官家即位,他奉詔回朝,看到朝野的動向,感覺太過危險,於是果斷混了個節度使的頭銜,就直接撒腿跑到了洛陽,本意是想着在洛陽觀望。

結果……

這成了他此生最後悔的決定!

因爲,當時選擇留下來的人,每一個都賺到盤滿鉢滿。

就拿身邊的這個張方平來說吧!

他在留下來後,便被官家推崇、親近,還許其特權,使其不僅僅可以參與國政,還經常被宰執們請到都堂顧問、參謀。

於是,這個已退居應天府數年,本已沒有了政治影響力的老臣,竟死灰復燃,甚至更上一層樓。

一個提舉元祐字典修撰使的差遣,就使其成爲僅次於文彥博之下的元老第二人!

以至於如今,他回朝後,只能屈居對方之下,成爲其的副手。

就這還是靠着文彥博的面子,才爭取來的待遇。

不然……

怕是直接查無此人!

想到這裡,馮京就握緊了拳頭。

“官家欲將公考制度普及到整個開封府……”

“需要請老夫與汝來背書,還折節下問嗎?”他看着張方平,在心中問着。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不需要!

給蔡京發一道手詔就可以了。

頂天了,讓呂公著出面推動,通過堂扎的形式立法就可以了。

所以……

官家想要的東西,肯定在這個之上。

而且,官家想要的,必然多少有些不合舊有的規矩、制度。

只有這樣,官家纔會這般!

也唯有如此,官家纔會‘問政’於他與張方平。

所以……

“只要老夫能將官家真正想要做的事情說出口……”

“這聖眷……就是老夫的了!”

“只要聖眷在身……未來的那部‘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爲一書’之大典的修撰使,就必有老夫的位置!”

184.第175章 迂迴第14章 通風報信第566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2)第741章 旱災再起第873章 天子斷案199.第189章 文彥博:汝若是男兒身,那該多329.第313章 大宋工程隊起飛!94.乙未日加封、推恩名單第729章 德教481.感冒了第505章 招供第824章 御前會議(2)354.第336章 王大槍的悲喜經歷第883章 入朝的吐蕃各部第940章 都是影帝第999章 配合第506章 入甕258.第244章 黃金的呼喚(1)453.第430章 有人要反攻倒算第939章 呂公著:必須出重拳279.第265章 君前獨對(2)97.第94章 嚴查第829章 新軍(1)120.第115章 長胖長高了 (15500更新完畢,419.第397章 傷兵院294.第279章 兩宮:竟有人結黨?好賊子!第815章 曾布的情詩232.第220章 遼使:我們遇到了一個怪物!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372.第352章 遼國採購團來了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第677章 以舊換新第740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03.請假條105.第101章 仁廟他顯靈啦!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第1025章 向高王學習第669章 宗澤的夢幻之日(2)第712章 宰相分雞(1)第792章 正在變成績效機器的趙煦第496章 文彥博:我確實是老了!第517章 使者409.第388章 開啓潘多拉的魔盒第543章 狡兔三窟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第587章 逼捐(4)【還債140】160.第151章 傾軋第43章 茶藝大師第598章 西北狼煙(3)第557章 西南忠孝之家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750章 各方257.更新要晚一點225.第214章 開心的王安石339.第322章 呂公著:現在也就只能指望王介371.第351章 漣漪第977章 平民與宗室第683章 王棣入京285.第271章 仁多保忠:求賜姓第954章 賜名幼子第531章 點下重商主義的第一個點數第59章 太皇太后:王珪之罪,罪莫大焉!309.第294章 顆粒火藥389.第369章 趙煦:他們應該感恩戴德255.第242章 王安石:看戲就已經很好了第39章 太子(2)392.第372章 優秀的匹配機制307.第292章 蘇軾在登州390.第370章 有錢一起賺418.第396章 戰前(2)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1036章 趙官家的恩情,永遠還不完(1)355.第337章 蘇軾在登州第659章 蘇轍:完了,我家要不乾淨了。450.第427章 廷推(1)203.第193章 兀卒148.北宋弓箭手營田制度第654章 禮法484.第458章 開門!市場經濟!第949章 向太后想要加快移交權力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第809章 西夏的擔心第1015章 放榜(1)450.第427章 廷推(1)第672章 耶律洪基:日本可還有銀礦?282.第268章 再次接頭第515章 戰勝恐懼最好的辦法是(新年快樂)168.第159章 報捷吧!第623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3)第65章 皇權的第一次外延 (求首訂)338.第321章 天子賜神物118.第113章 外戚的手段 (【我是分析師】萌200.第190章 賜進士出身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第679章 皇考牌總是很好用第488章 機會第717章 乾坤大挪移第592章 聞戰則喜(1)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誘降攻勢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
184.第175章 迂迴第14章 通風報信第566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2)第741章 旱災再起第873章 天子斷案199.第189章 文彥博:汝若是男兒身,那該多329.第313章 大宋工程隊起飛!94.乙未日加封、推恩名單第729章 德教481.感冒了第505章 招供第824章 御前會議(2)354.第336章 王大槍的悲喜經歷第883章 入朝的吐蕃各部第940章 都是影帝第999章 配合第506章 入甕258.第244章 黃金的呼喚(1)453.第430章 有人要反攻倒算第939章 呂公著:必須出重拳279.第265章 君前獨對(2)97.第94章 嚴查第829章 新軍(1)120.第115章 長胖長高了 (15500更新完畢,419.第397章 傷兵院294.第279章 兩宮:竟有人結黨?好賊子!第815章 曾布的情詩232.第220章 遼使:我們遇到了一個怪物!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372.第352章 遼國採購團來了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第677章 以舊換新第740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03.請假條105.第101章 仁廟他顯靈啦!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第1025章 向高王學習第669章 宗澤的夢幻之日(2)第712章 宰相分雞(1)第792章 正在變成績效機器的趙煦第496章 文彥博:我確實是老了!第517章 使者409.第388章 開啓潘多拉的魔盒第543章 狡兔三窟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第587章 逼捐(4)【還債140】160.第151章 傾軋第43章 茶藝大師第598章 西北狼煙(3)第557章 西南忠孝之家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750章 各方257.更新要晚一點225.第214章 開心的王安石339.第322章 呂公著:現在也就只能指望王介371.第351章 漣漪第977章 平民與宗室第683章 王棣入京285.第271章 仁多保忠:求賜姓第954章 賜名幼子第531章 點下重商主義的第一個點數第59章 太皇太后:王珪之罪,罪莫大焉!309.第294章 顆粒火藥389.第369章 趙煦:他們應該感恩戴德255.第242章 王安石:看戲就已經很好了第39章 太子(2)392.第372章 優秀的匹配機制307.第292章 蘇軾在登州390.第370章 有錢一起賺418.第396章 戰前(2)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1036章 趙官家的恩情,永遠還不完(1)355.第337章 蘇軾在登州第659章 蘇轍:完了,我家要不乾淨了。450.第427章 廷推(1)203.第193章 兀卒148.北宋弓箭手營田制度第654章 禮法484.第458章 開門!市場經濟!第949章 向太后想要加快移交權力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第809章 西夏的擔心第1015章 放榜(1)450.第427章 廷推(1)第672章 耶律洪基:日本可還有銀礦?282.第268章 再次接頭第515章 戰勝恐懼最好的辦法是(新年快樂)168.第159章 報捷吧!第623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3)第65章 皇權的第一次外延 (求首訂)338.第321章 天子賜神物118.第113章 外戚的手段 (【我是分析師】萌200.第190章 賜進士出身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第679章 皇考牌總是很好用第488章 機會第717章 乾坤大挪移第592章 聞戰則喜(1)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誘降攻勢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