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回 國手狀元

不了和尚說完一番九宮棋後,對方國渙道:“那巫馬連乾的九宮棋,已是把棋路算盡了。如果這個傳說是真的話,也只有公子的化境之棋能與之對弈了,公子若能與那巫馬氏對上一局,當是古今棋上的第一妙局。”方國渙道:“棋逢對手,乃是棋家的一大樂事,那位巫馬前輩如果還在世的話,機緣得遇,我一定會前去討上一局的,以領略九宮棋的奧妙。”不了和尚聞之笑道:“好!有志氣,敢於挑戰纔是真正的棋道中人。”

苦元大師感嘆道:“能把奇門數術運用至棋道中,實爲高人,巫馬氏的這種大棋之術,也自達棋上的另一種高境,渙兒若以化境之棋與之臨枰對弈,當別生境感,不以勝負論了,棋能至此,也似仙爲。”不了和尚點頭道:“這或許就是真正的棋道。”

這時,殿外傳進一聲音道:“我當是誰,原來是不了大師到了。”說話間,法無大步走了進來,乃是外出雲遊剛剛歸寺。不了和尚見是法無,立時喜道:“原來是法無師侄。”法無上前與不了和尚見了禮,隨後又禮見了師父及師兄弟。不了和尚這時又發感慨道:“天元寺真是藏龍臥虎之地,法無師侄的武功威震武林,更叫貧僧羨慕之極。”法無笑道:“大師乃世外高人,天下間有本事的人見得多了,哪會把我這點功夫放在眼裡。”不了和尚搖搖頭道:“可惜,貧僧一人遊散慣了,不曾收得個徒弟,今日見了你們衆師兄弟,才知你們的師父是有些遠見的。”

苦元大師聞之笑道:“你這和尚,莫非想與我爭徒弟不成?”不了和尚搖頭道:“君子不奪人所愛,貧僧只有羨慕的份,僅能私下嚥些唾沫罷了。”衆人見不了和尚話語間時呈詼諧,不由各是一笑。不了和尚隨對法無道:“二月間,貧僧路過蒼州時,蒼州武林名宿徐元靖,還向貧僧打聽過師侄的消息。”法無道:“原來是徐大俠,我與他是有些舊交的。”苦元大師道:“我這個徒弟,但以習武爲本,棋道次之,時常愛管些江湖上的閒事。一年之中,倒有七八個月出去,雖於佛門清規有違,但也是做得一些俠義上的事,老衲也只好隨他去了。”不了和尚道:“法無師侄在江湖上被人稱爲‘飛天和尚’,乃是我佛門中的俠客,所做俠義之事,比單誦十萬遍《金剛經》所修的福果多得多。”方國渙一旁,心中道:“法無師兄當是一名文武雙修的羅漢吧。”

這時,侍客僧復送上茶來,衆人用了。不了和尚飲畢,放下茶杯道:“貧僧這次來天元寺,除了赴同苦元大師棋上三年一戰的舊約外,還有另一件事來講的。”苦元大師笑道:“你這個和尚,雖是出家人,卻是喜歡往天下最熱鬧的地方去,如今又有什麼奇聞趣事,說來大家聽聽。”不了和尚道:“你這‘閉門僧’,足不出寺門,只管自家清修,可知半年前,天下發生了一件什麼大事嗎?”苦元大師道:“爲了渙兒修悟成無上棋道,老衲這幾年不理世事,自不曉得天下間的風雲變故,有何大事,講來便是。”不了和尚道:“這是一件與天下棋家有關的棋壇盛事。”法無一旁道:“我這次下山,也有所耳聞,急着趕回來,就是想對師父與衆師兄弟們講的,不過聽到的僅是些傳聞,不了大師雲遊四方,瞭解得定然詳細些,如此正好,就由大師講吧。”

不了和尚於是道:“事情還得從頭講起,當今的萬曆皇帝乃是一位嗜棋成癖的天子,每耽於棋道中,後宮的娘娘、妃子爲了討皇上寵幸,競相習棋,以博一歡,都不惜重金從民間請了高手師傅來指教,以致天下棋風大盛,所謂天下盛行之事多由宮中起。這樣一來,本朝棋風盛況空前,尤過隋唐,自出了不少棋家好手,令人稱奇的是,後宮竟出了位‘國手太監’李公公。這位李公公,只知其姓,不知其名,聽說是三年前帶棋藝入宮,是皇上的寵妃劉娘娘令討好的大臣從民間請來的。此人下得一手叫人稱絕的好棋,與人弈局,往往是滿盤通吃,不留半子。因此人之故,劉娘娘在棋上較各宮的妃子、娘娘優先,深得天子寵幸,此人便成了劉娘娘與皇上眼中的紅人,以棋藝一時紅極宮中。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此人入宮之前還是個正常男身,入宮教棋兩年後,不知是何緣故,若大把年紀竟然自殘了身體,甘願做起了太監,自家說是常在後宮教棋,留得男兒身,往來進出多有不便,爲了表示其效忠盡職,故有此‘壯舉’。此事令皇上與劉娘娘驚訝之餘,大爲感動,即刻升爲總領太監。此人棋力之高,天下罕有,忽然做出這等意外的事來,多讓人不解,不知是何原因,難道僅是急功近利之故?此人甘願做起了太監之後,果不簡單,自把劉娘娘與皇上在棋上調教得手段非常,從民間徵調的好手棋師多敗在這個天子手下。偶有一兩位棋力高深,膽子大些的,雖勝過皇上,卻無不敗在李公公的棋上,劉娘娘便乘機進言皇上冊封李公公爲‘天下第一國手’。然而這位好棋的天子倒也清醒些,說這御賜皇封的‘天下第一’讓一個太監得了,傳出去豈不令天下人恥笑?堂堂大國的棋上國手竟被太監佔先。然而皇上也是佩服李公公的棋藝,說是也夠國手資格了,於是宮中傳遍李公公是皇上口封的‘國手太監’。後來那李公公又連敗了各州府舉薦的十幾位棋上高手,龍顏大悅,說這‘天下第一’果然要出自宮中的太監不成?從此這位國手太監因棋得寵,權勢高人,朝中百官莫不依聲附和,李公公愈加氣勢驕橫,常以‘天下第一手’自居。據京城傳聞,說這個李公公很是神秘,自從不知何故自毀身體甘做了太監之後,棋力越發地高深莫測,棋路詭異多變,時出怪招,常常導致一些棋家好手思住神定,坐在那裡迷得一兩日不解,最後不得不讓人擡回家去,從此有絕棋之念。”

不了和尚講到這裡,見衆人聽得入了迷,飲了口茶,又道:“那萬曆帝因喜棋上了癮,興致所至,便傳旨天下各州府縣,選拔舉薦高手入京應試,不分僧俗,無論老幼,若在棋上爭先無故者,便由朝遷冊封其爲‘國手狀元’,統領皇家棋院。詔書一頒佈,天下震動,棄詩書而改習棋藝者蔚然成風,棋風愈加極盛,有的地方甚至鬧起‘棋災’來,農不耕,士不讀,專在黑白之間下功夫。哪家若出了個好手,就如出了個舉人一般,府縣官員今日我請,明日你迎,侍奉得貴人似的,這如何令天下人不動心?”不了和尚說到這裡,口風一變道:“本朝棋風大盛,自是件好事,可惜如此氾濫下去,勢必生亂。棋爲雅藝,常人習之,多爲閒時遣樂之備,若將人生大事繫於此上,是爲不妥。除非有高深造詣,別有所成,尚可爲之,否則耽時廢務,無甚益處。就這樣,各州府縣逐級選拔高手,從鄉試、縣試、府試,一級級篩選下來,便剩下了不多、引人注目的幾百名棋家舉子來,入京爭棋,如那入京趕考文章狀元一般,可謂集天下高手於一時,這是以前各朝歷代從未有過的棋壇盛事。”苦元大師、方國渙等人聞之,驚訝不已,只因久居山中,竟然未聞知此事。

不了和尚飲了一口茶,接着又道:“棋壇盛會難得,引得一些得到消息的高人前來觀望,在京城中,貧僧見到了快棋手鍾世源,還有江南棋王田陽午。”苦元大師一旁道:“哦!他二人也去了,果是棋家盛會。”不了和尚接着道:“皇上見天下羣英聚會京師,龍顏大悅,御批安國府爲皇家棋院,禮部尚書高雲龍爲監棋的欽差御使,總理一切賽局。國手太監李公公自不甘落後,早已搶先第一個報了名,要與天下衆高手決一雌雄,非要爭個名副其實的第一不可。就這樣,歷經一個月的輪番賽事,國手選拔,已決出了‘榜眼’、‘探花’的名次。最後至殿試,爭那第一名的‘國手狀元’時,僅剩下了李公公與一位來自江蘇的叫曲良儀的人。這曲良儀之名先前未在江湖上聽說過,也是貧僧孤陋寡聞了,此人手法極其了得,竟在與衆高手對弈中,輕鬆過了層層賽局,有時即使讓先對手數子,仍是百戰百勝,未有敗跡,一時名動京師。曲良儀一路過關斬將,直至殿試,不逢敵手,朝野譁然,京中百姓,朝中百官,自把希望都集中在了曲良儀身上,因爲朝野上下實不情願一個忽然做了太監的人,得了這個千載難逢御賜‘國手狀元’的封號。萬曆皇帝見天下同剩兩個最高手,感慨不已,傳旨下來,一局定勝負,隨後冊封‘國手狀元’。誰知事情變化出人意料地離奇,那李公公與曲良儀接連對弈七局,竟然都走出了棋上極難出現的罕見平局,七戰七和,沒有一局說是誰高出誰半個子來,實爲古今第一雙的棋逢對手之人。萬曆皇帝與百官見此局面稱奇不已,隨後暗示監棋御使、禮部尚書高雲龍判曲良儀爲第一。接着在金鑾殿上,曲良儀被冊封爲‘國手狀元’,棋學博士,御前供職,同時又點封了前列的十二位高手爲棋學院大學士,國手狀元曲良儀從此總領安國府皇家棋院。第二天,曲良儀便奉旨騎馬佩花,顯遊京師,一時間萬人空巷,都來目睹國手狀元的風彩,天下震動。而那位李公公,白費了一番力氣,仍然空佔‘國手太監’之名,聖意難違,也只好作罷,自家釀成的苦果自家嚥了,否則國手狀元非他莫屬。”

不了和尚說到這裡,停下來尋水喝,杯內的茶水已盡了,方國渙旁邊忙又遞上一杯,不了和尚接過飲了,見衆人聽得入了神,便道:“京城棋家盛事,到此也就完了,大家喜歡聽,貧僧再接着講些吧。”隨即又道:“本朝出了個人傑,御賜皇封的國手狀元曲良儀,立時天下風傳,僅僅半個月,便傳到關外遼東女真人那裡去了。那女真族這些年來日益強大,對我大明朝已是虎視眈眈。有一位叫阿爾都的女真王子,自幼得了中原異人的指教,在棋上有着特殊的手段,聞我朝天子,於天下衆高手中點出了個國手狀元,便前來京城討教。這阿爾都王子一來,關係重大,朝廷便把此事交給了皇家棋院的國手狀元曲良儀。曲良儀先自派出了兩位棋院大學士,到了阿爾都王子的寓所,與之較棋,以試其棋力。那阿爾都王子在棋上果然有些造詣,連勝了兩位棋院大學士,氣焰上便有些叫囂起來,非要見本朝的棋家第一手國手狀元不可。曲良儀見此人果然有些手段,便着了便裝,詐稱本朝第三手,前來較棋。那王子起先態度傲慢,但一盤棋之後,被曲良儀領先了十餘子,在那王子驚愕間,曲良儀一笑而退。然而那阿爾都王子還是不服,跑到安國府皇家棋院門前,吵着非要見國手狀元不可。裡面傳出話來,要想見第一國手,須勝了第三手,然後見第二手,勝了第二手,方能見第一手,如今第三手都勝不過,還想見第一手的國手狀元,那是沒指望了。阿爾都王子聞之,滿面羞愧,連夜出關轉回遼東去了,本是曲良儀把那王子唬了,也自顯示出了曲良儀此人的精明來。貧僧因在京師有事滯留,故又逢着了此事,覺得事情更不一般,於是離了京城,一路到了連雲山天元寺,來尋苦元大師弈棋敘事。”

不了和尚說完,一口飲盡了杯中的茶水,見衆人還有想聽的意思,便一搖頭道:“沒了。”此時衆人卻是興致未盡。苦元大師道:“你這和尚,說得倒也神奇,如此看來,當今世間棋上高人輩出,非我等所能料及。”方國渙心中訝道:“沒想到棋上竟能出這些奇事,日後須謹慎了,不知還會有什麼樣的高人出現。”

法無這時道:“聽一位道上的朋友講,江南棋王田陽午事後去過皇家棋院,拜訪了國手狀元曲良儀,以棋會友,對弈了一局,結果負了兩子。”苦元大師聞之,驚訝道:“那田陽午棋力高深,獨步江南,是老衲一生中最佩服的幾位高人之一,竟也不敵曲良儀,看來此人今番以棋響世,是早已修就了國手之術的,故而一鳴天下。”

不了和尚道:“聞曲良儀正值壯年,能有此棋道,是爲不可思議。今番京城奪冠,而爲棋壇領袖,初出茅廬,便有如此作爲,盡顯棋家本色,古今也難找出第二人來。”接着,不了和尚又一搖頭道:“可惜,方公子修悟成了化境之棋,這次京中棋試沒有趕上,否則‘國手狀元’當是公子的,好在引出一個棋高無敵的曲良儀來,日後可爲公子棋上的第一位好對手。”方國渙道:“聞大師所述,始知天下高人多的是,晚輩不覺汗顏,自不敢爲人先,惟願機緣得遇,領略高手棋風,便足矣了。”

不了和尚聞之,點頭道:“公子境界高遠,非我等所及,既已成就無上的化境之棋,當今天下自無人能爲公子先。”不了和尚接着對苦元大師道:“方公子棋道已成,不應久留天元寺,自可任他遊棋天下,領略各家高手棋風,以棋應世,方不枉了一番苦心修就的化境之棋,學以致用,可爲福果。”苦元大師點頭道:“和尚這句話說得最是有理,老衲久有此意,自不願讓渙兒在此空誤自身。棋道即大道、天道,也爲世道,所謂世事如棋,應讓他繼續在人世中感悟棋道的真諦,過些時日,老衲自會安排他去的。”方國渙一旁聞之,見師父有讓自己離開天元寺之意,默言不語,不免有些失落之感。

法無這時對苦元大師道:“弟子回來時路徑洞庭湖,先前湖上水盜鬧得很兇,前些日子被官兵盡數剿滅了。聽說領頭的盜首竟是君山朗月山莊的莊主,此案前後涉及二百餘人,已驚動了朝廷。”苦元大師道:“如此一來,洞庭百姓又可安居樂業了,天道循環,善惡終有報應。”不了和尚道:“貧僧進入湖南時,也有所耳聞,據說有幾位能人異士協助官府,纔將此洞庭盜患剷除的。”苦元大師道:“路有不平,自有人拔刀相助。”不了和尚又道:“貧僧出家之前,曾記得有位遠親住在洞庭,幾十年未見,明日可就近去拜會拜會。”

方國渙這天晚上沒有回白雲洞,留住天元寺,陪着不了和尚說了一夜的話,二人甚是投緣。第二天一早,不了和尚便辭別苦元大師及天元寺衆僧,去洞庭湖探親訪友,臨行前拉了方國渙的手,道:“日後若有緣,你我於江湖上再相會吧,貧僧但送公子一句話:世上奇人異士,多自隱民間,公子日後遊棋天下時,凡事謹慎,不可以貌取人。”方國渙聞之,自是拜謝了,隨後與法無送不了和尚出了連雲山。

過了兩日,苦元大師遣法陽去白雲洞把方國渙招回了天元寺。到得大殿上,苦元大師辭退了衆僧,這纔對方國渙道:“渙兒,你來天元寺已經三年多了,三年來,經過你自家的苦修潛悟,終於成就了化境之棋,實現了爲師一生中的最大心願,爲師足慰矣!棋道廣博,是大道而非小術,真正的棋道,並非只在棋枰上爭以勝負高低。人生在世,當以棋道貫通世道,遊棋天下,以棋濟世,纔是棋家的大德爲。現今你棋道已成,不宜久留寺中,當要以棋應世,領略天下各家高手棋風,把棋道發揚光大,或能另有所成,這些都需要你自家感悟了,明日你就下山去吧。”

方國渙聞之,別有一番感傷,自入天元寺以來,與師父及衆師兄,日久情深,已視作親人一般,今要離去,自是難捨,不禁淚下。苦元大師撫慰道:“渙兒,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這也是爲你自家成就之道,藝成應遊天下,方是大丈夫所爲。閒暇之時,回來看看師父與師兄們,大家都期待聽到你的好消息,希望真正的棋道是能合於世道的。”苦元大師隨後又將那套羅漢棋子贈於了方國渙,道:“這套羅漢棋子爲棋中上品,千金難易,今日就送於你吧,日後遊棋天下,不可無所持。”方國渙感動之餘,拜泣而受。

第二日,天元寺衆僧爲方國渙準備好了行裝及足夠的盤纏,爲他送行,各自感傷,皆有不捨之意,法能難過得大哭起來,被法遠暗中止了。方國渙與衆師兄一一話別,待尋師父辭行時,苦元大師已不在寺中,法陽這時道:“師父不忍見到離別時的傷感,昨晚便已去白雲洞閉關靜修了,師父有話,望師弟日後自勉圖進,於棋道上更能有所作爲。”方國渙聞之,心中悽然,自朝白雲洞的方向施禮叩拜,隨後與天元寺衆僧相擁而別,由法無一人送出了連雲山。

出了連雲山地界,上了大路,法無這才與方國渙話別,自講了一些江湖上應該注意的事情。方國渙此時想起了一件事,自從懷裡摸出先前法無送的那支示警的竹節響箭,道:“法無師兄,我如今奉師命遊棋天下,這支以前用來壯膽的響箭就還了你吧。”法無笑道:“師弟如今得了自由身,可任意閒遊四方,我好生羨慕,不過江湖多險惡,這支響箭你還是自家藏了吧,或許能有些用處。”方國渙搖頭道:“就算遇上什麼險惡事,發響箭示警,但那時不知師兄在幾千裡外,如何能察覺趕來助我?”

法無道:“師弟有所不知,這支響箭乃是請名家特製而成,其發出聲震訊號,十數裡外尤可聞見,就算那時我不在附近,或許有些江湖上的朋友,識得此信號,也會趕來相助的,預防萬一吧。”方國渙知道法無在江湖上交遊甚廣,名氣大得很,便自喜道:“這支響箭竟有如此好處,先前持它在白雲洞內壯膽,如今又能拿它在江湖上壯膽,如此多謝師兄了,留它以應萬一之需吧。”高興地收起了,隨後二人不捨而別,方國渙自去了。

方國渙離開連雲山天元寺,如今棋道已成,遊棋天下,已非先前那個流浪江湖的少年,心情暢然,一路飄飄逸逸而來。方國渙計劃先回訪昔日劉家村,拜謝曾有救命葬師之恩的劉義山,接着拜祭先師方蘭之墓,然後會着卜元再去拜訪楓林草堂的智善和尚。諸事完結後,再去天下間尋訪棋上高手名家,以棋會友,應棋濟世。三年未見,方國渙對劉義山、卜元、智善和尚尤爲感激和思念,知道若沒有此三人,也就沒有修就成化境之棋進而遊棋天下的今天,心潮澎湃,激情日生,恨不能立時見到昔日的故人,所以方國渙復循當年千里尋師來連雲山的路線,一路出了湖南迴轉河北而來。

這一日,方國渙行至一座集鎮上,想起此鎮東行十里外有一石巖村,正是當年與美食家趙明風去拜會的“天下第一廚”韓玉公及韓杏兒祖孫居處,憶起當年品嚐的人間美味“三味玉清湯”和“豆腐宴”來,口中似有餘味泛起,心中不由思量道:“不知那趙明風是否還留在石巖村,以嚐盡韓杏兒的廚藝?韓氏祖孫是廚家中的奇人,當年既已相識,便是故人吧,此番路過,應去拜訪纔是。”方國渙於是在鎮上尋了家客棧住了一夜,天一亮,便一路尋向石巖村而來。

方國渙到了石巖村,待尋到韓玉公祖孫當年所居舊址時,先前數間房舍已然不見,原址上現已坐落着一處寬大高敞的宅院,朱門粉牆,裡面隱現樓閣。方國渙見狀,心下異道:“難道韓玉公祖孫已搬遷他處,此地易了大富之家,另造了宅院?”回頭欲尋人相問,這時打那硃色大門內走出一個人來,見方國渙在門前左右盼顧,那人先自一怔,隨即問道:“前面的可是方國渙方公子?”

方國渙聞聲回頭看時,見是昔日的趙勝,不由喜道:“原來是趙勝公子!”趙勝見果然是方國渙,迎上前大喜道:“真的是方公子,我還以爲看錯了呢。”方國渙拱手一禮,隨即詫異道:“此地怎麼變化這麼大?”趙勝笑道:“自方公子當年成全了表哥,品嚐到了天下第一廚的廚藝,越發地癡迷,索性從蘇州家裡調來銀兩,大興土木,建此庭院,迎奉韓姑娘祖孫二人居住。又是派人購進天下間的奇珍美味,經韓姑娘的手,入我家公子的口。韓姑娘自被表哥的這番誠意和執著所感,如今已是三天一套大菜,兩天一種風味,月無重複,吃得表哥心花怒放,興頭日增,已是有三年多沒回蘇州老家了。”

方國渙聞之,驚訝道:“明風公子竟然留戀美食到這般地步,可是要在這裡安家不成?”趙勝笑道:“表哥確是有這個意思,萬分情願在此居住一輩子的。”隨即忙請了方國渙進入了院門內,吩咐門房內的門人道:“速去稟告公子,就說有貴客到了。”門人應了一聲,飛跑去了。

趙勝引了方國渙轉過一面屏壁牆,進入院中,此庭院甚闊,東西各十餘間廂房,腳下的青石路通向前方一大廳,石路兩旁各植了七八株柳樹,樹下又置花圃,開着一些不常見的花卉。西廂房與正廳間隔處,是一精緻的月亮門,通向後面的花園,綠樹花草間,豎立着一座兩層的樓閣。趙勝引了方國渙將近正廳,裡面已迎出了神采奕奕的趙明風和韓玉公、韓杏兒三人。趙明風一見方國渙,飛跑上前一把抱住,驚喜道:“國渙賢弟,想煞我也!”

韓玉公一旁欣然笑道:“怪不得老夫今晨聽見喜鵲叫,原來是有貴人到了。”方國渙隨即與韓玉公、韓杏兒互見了禮,韓杏兒笑道:“方公子幾年不見,越發的精神了,必是得了什麼福事。”方國渙笑道:“全憑韓姑娘當年的一道‘三味玉清湯’,品過了之後,一路暢順,心願得償。”韓杏兒聞之,歡然一笑,韓玉公、趙明風忙請了方國渙入廳落座。

有僕人獻上茶來,衆人用了,趙明風道:“賢弟這幾年去了哪裡?竟無個音信,叫我好生想念。”韓杏兒一旁笑道:“不至於想念方公子想得飯菜都吃不下去吧?”趙明風笑道:“在韓姑娘這裡,哪有吃不下菜飯的時候?”方國渙笑道:“趙兄可謂實現了此生大願,小弟不才,訪着高人爲師,自家在棋上又長進了些,倒也遂了心願。”

韓玉公聞之喜道:“好極!老夫這幾年又修成了幾手妙招,回頭當向方公子請教了。”方國渙笑道:“如此甚好,晚輩也有此意。”趙明風這時高興道:“賢弟來得真是時候,昨日家父剛剛遣人從蘇州送來兩樣好東西,乃是八珍美味中難覓的駝峰與猩脣。附帶書函,信中說,有故人從塞外來,專呈此二物,獻禮食中奇品。可惜家父請遍蘇杭名廚,除有數人知駝峰烹飪法外,其餘衆人,但聞猩脣之名,而未曾見過實物,皆不曉如何烹飪之術。故家父派人專程送來,請天下第一名廚韓老前輩與韓姑娘,施展廚中絕技,燒製成此天下獨特美味。”

方國渙聞之訝道:“天下竟有這等稀奇難做之物?”韓玉公道:“八珍美味,皆爲奇特物,罕遇難得,故廚家多烹飪不得法,以至世人認爲八珍中的熊掌、魚翅等物,味道雖鮮美,卻無絕好之處。其實既列八珍,便有其獨特燒製之法,更有其奇異絕美滋味,所謂不見八珍不爲廚。尤以猩脣一物,最爲難遇是難燒製,老夫一生中也只是按着家傳古法做過兩回,能嘗食到此稀罕物者,可謂有緣之人。”方國渙聞此喜道:“今日又有得口福享了。”

韓杏兒這時起身道:“方公子且請稍坐,待我去廚下,燒製成駝峰、猩脣二物,讓公子嚐個新鮮吧。”方國渙拱手相謝道:“有勞韓姑娘了,在下能再食一回人間美味,是爲榮幸之至。”趙明風也自起身道:“此二物做法必然獨特,待我去觀個究竟,賢弟且與韓前輩用茶吧,在下失陪了。”

韓杏兒見狀,顯得不悅道:“你在我身前身後轉了三年多,廚中的技藝也自偷學盡了,難道還要再偷去我韓家僅剩的這一點家傳古法不成?”趙明風聞之,臉一紅,立呈尷尬之色,支吾道:“這個……這個……”韓玉公這時笑道:“杏兒,不要難爲趙公子了,若無趙公子,你這一生恐怕也難遇上猩脣一物,空負家傳古法而不能施展一試,就讓趙公子去看個稀奇吧,我還要與方公子有話說。”趙明風聞之大喜,忙朝韓玉公拜謝道:“多謝前輩成全。”隨後跟着暗自偷笑的韓杏兒去了。

韓玉公見趙明風、韓杏兒二人去了,自是對方國渙感嘆道:“沒想到明風公子對美食偏愛執著到如此程度,自三年前方公子去後,明風公子對杏兒唯唯諾諾,生恐拂了她的意。杏兒見明風公子這般迷戀美食,被他誠心所感,連燒製了幾道大菜與他嚐了,致使明風公子越發地不肯走了,索性遣趙勝回蘇州家中調來銀兩,建造了這處宅院,迎老夫與杏兒居住,自是勸他不住。後來又購盡天下奇珍美味央求杏兒來做,這倒也成全了杏兒,做就了許多極難尋見而貴重的山珍海味,盡展廚藝,兩下歡喜。天下間,再不能找出第二位如明風公子這般,對美食情有獨鍾之人了。”

方國渙笑道:“趙公子與韓姑娘,一位是美食家,一位是廚中的高手,互成知己,倒是天生的一對佳人,天下間,再沒有比他二人更加般配的了,也是天意在成全他二人,前輩何不做主,成其美事。”韓玉公道:“明風公子爲品嚐美食,落得個三年不歸,老夫看得出,二人也自有了些感情。老夫已老,杏兒廚藝雖高,畢竟是一個女孩家,有個好歸宿,才能令老夫心安的。明風公子早有誠心聘娶之意,其人品才學,老夫也是滿意,明風公子的父親,江南鉅商趙琛先生,也曾來信,幾次讓明風公子把杏兒迎了家去,杏兒因老夫年邁,不捨別去,始終不放口,害得明風公子苦等不已。趙琛先生責怪明風公子三年不歸蘇州,也自驚異杏兒廚藝之高,竟能將明風公子留住,爲了驗試杏兒廚藝的高低,故送來猩脣一試,如燒製得法,便可爲趙家的媳婦,否則只能做趙府的廚娘,自有逼明風公子早歸蘇州之意。明風公子曾立誓,無論如何,都不會負了杏兒的,倒是一位義氣男兒。”

方國渙聽罷,點頭道:“趙公子與韓姑娘因美食之故造就的這場姻緣,必成爲一段佳話,可爲千古之美談。”韓玉公道:“明風公子是大家世子,不便在此耽擱太久,勿爲口腹之快而耗了光陰,這兩日還望方公子多多調和開導二人,使明風公子早日迎娶杏兒回蘇州,也去了老夫的一樁心願。”方國渙聞之,欣然道:“這是大好事,晚輩一定盡力而爲,成全他二人便是。”

第98回 迷團(1)第86回 避風火山島(1)第56回 昆吾刀(5)第32回 棋佈天元陣(3)第55回 釋棋白兆山(1)第80回 東瀛棋士(3)第69回 途中救險(2)第83回 風景盛宴(2)第56回 昆吾刀(5)第86回 避風火山島(3)第59回 拒禮漢陽王(2)第103回 地下之旅(下)第74回 漢陽王府(2)第63回 徐州棋案(3)第47回 龍鳳琴(3)第90回 海熒石(2)第82回 鄭和航海圖(1)第25回 神竹少年(下)第66回 大明公主(2)第110回 重逢(3)第108回 口技(1)第63回 徐州棋案(1)第98回 迷團(2)第85回 海王三(2)第67回 菊花夫人(1)第25回 神竹少年(上)第72回 棋戰黃鶴樓(下)第114回 羣英會下(1)第41回 雨夜棋話(2)第10回 天元寺第36回 天星棋子(2)第61回 誤陷囹圄(1)第54回 隨州客棧(1)第2回 楓林草堂第8回 三味玉清湯第42回 棋情(2)第68回 五毒菊全(3)第82回 鄭和航海圖(1)第110回 重逢(3)第110回 重逢(4)第61回 誤陷囹圄(1)第4回 雌雄寶參第5回 藥王第63回 徐州棋案(2)第38回 碧瑤山莊下(2)第81回 起死回生(3)第101回 地下之旅(上)第19回 殺人棋第116回 浴血遼東 2第110回 重逢(4)第36回 天星棋子(1)第60回 蘭玲公主(3)第38回 碧瑤山莊下(5)第33回 血戰天元(3)第92回 奇遇大西島(1)第82回 鄭和航海圖(1)第103回 地下之旅(下)第75回 虎口脫險(1)第97回 脈卜(2)第84回 羣英出海(2)第23回 地煞棋經(下)第12回 天元化境(上)第91回 海市蜃樓第25回 神竹少年(下)第1回 落難劉家莊第98回 迷團(2)第92回 奇遇大西島(1)第61回 誤陷囹圄(2)第72回 棋戰黃鶴樓(下)第36回 天星棋子(1)第44回 棋祭(3)第93回 西洋海船(1)第15回 無縫天衣第26回 曲家集(下)第66回 大明公主(2)第43回 燕山田叟(1)第81回 起死回生(3)第101回 地下之旅(上)第39回 江南棋王(2)第80回 東瀛棋士(2)第70回 兵護黃鶴樓(1)第32回 棋佈天元陣(2)第58回 棋神(3)第115回 巧破徐州案(1)第33回 血戰天元(2)第52回 響枰神針(1)第108回 口技(2)第86回 避風火山島(2)第77回 木各莊(3)第68回 五毒菊全(3)第69回 途中救險(2)第98回 迷團(2)第32回 棋佈天元陣(2)第72回 棋戰黃鶴樓(下)第56回 昆吾刀(3)第95回 黑衣盜(2)第109回 盲棋(2)第89回 蛇角吸毒(2)第13回 朗月山莊第102回 地下之旅 中(1)
第98回 迷團(1)第86回 避風火山島(1)第56回 昆吾刀(5)第32回 棋佈天元陣(3)第55回 釋棋白兆山(1)第80回 東瀛棋士(3)第69回 途中救險(2)第83回 風景盛宴(2)第56回 昆吾刀(5)第86回 避風火山島(3)第59回 拒禮漢陽王(2)第103回 地下之旅(下)第74回 漢陽王府(2)第63回 徐州棋案(3)第47回 龍鳳琴(3)第90回 海熒石(2)第82回 鄭和航海圖(1)第25回 神竹少年(下)第66回 大明公主(2)第110回 重逢(3)第108回 口技(1)第63回 徐州棋案(1)第98回 迷團(2)第85回 海王三(2)第67回 菊花夫人(1)第25回 神竹少年(上)第72回 棋戰黃鶴樓(下)第114回 羣英會下(1)第41回 雨夜棋話(2)第10回 天元寺第36回 天星棋子(2)第61回 誤陷囹圄(1)第54回 隨州客棧(1)第2回 楓林草堂第8回 三味玉清湯第42回 棋情(2)第68回 五毒菊全(3)第82回 鄭和航海圖(1)第110回 重逢(3)第110回 重逢(4)第61回 誤陷囹圄(1)第4回 雌雄寶參第5回 藥王第63回 徐州棋案(2)第38回 碧瑤山莊下(2)第81回 起死回生(3)第101回 地下之旅(上)第19回 殺人棋第116回 浴血遼東 2第110回 重逢(4)第36回 天星棋子(1)第60回 蘭玲公主(3)第38回 碧瑤山莊下(5)第33回 血戰天元(3)第92回 奇遇大西島(1)第82回 鄭和航海圖(1)第103回 地下之旅(下)第75回 虎口脫險(1)第97回 脈卜(2)第84回 羣英出海(2)第23回 地煞棋經(下)第12回 天元化境(上)第91回 海市蜃樓第25回 神竹少年(下)第1回 落難劉家莊第98回 迷團(2)第92回 奇遇大西島(1)第61回 誤陷囹圄(2)第72回 棋戰黃鶴樓(下)第36回 天星棋子(1)第44回 棋祭(3)第93回 西洋海船(1)第15回 無縫天衣第26回 曲家集(下)第66回 大明公主(2)第43回 燕山田叟(1)第81回 起死回生(3)第101回 地下之旅(上)第39回 江南棋王(2)第80回 東瀛棋士(2)第70回 兵護黃鶴樓(1)第32回 棋佈天元陣(2)第58回 棋神(3)第115回 巧破徐州案(1)第33回 血戰天元(2)第52回 響枰神針(1)第108回 口技(2)第86回 避風火山島(2)第77回 木各莊(3)第68回 五毒菊全(3)第69回 途中救險(2)第98回 迷團(2)第32回 棋佈天元陣(2)第72回 棋戰黃鶴樓(下)第56回 昆吾刀(3)第95回 黑衣盜(2)第109回 盲棋(2)第89回 蛇角吸毒(2)第13回 朗月山莊第102回 地下之旅 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