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風向

阿史那溫博將李治的封禪攪黃了。

李治氣得暴跳如雷,這也再次證明了他對軍事的不懂,無奈之下,只好將李威與幾位宰相喊來議事。?坐了下來,對兒子很吃味的。不管掣肘了他部分皇權,但軍事上的才幹是勝過了自己。可也有一門好處,因爲是“內行人”,所以看到兒子過來,心情居然平靜下來。

“弘兒,你看怎麼辦?“

“肯定要剎滅,不然勢一大,真形成一個國家,我朝就是不重武功,以後必然對河北河東關內邊境的百姓構成嚴重的危脅,反而會派駐許多常規軍隊,又造成了國家的沉重負擔。不過去年徵調的軍隊都解散了,重新徵召得數月時間,所以先勒令邊境各州縣嚴加防守,勿得讓突厥的暴亂傷害到更多的百姓。”

這就是府兵制的弊端,府兵閒時爲民,戰時爲兵,國家負擔少,得以讓唐初迅速從亂入治。當時優點很多的,可時間一長,缺點就出來了。想要用兵時,國家卻不能立即發出軍隊。

李治倒沒有想到什麼優點缺點,是中規中矩的建議,說道:“是,裴卿,你寫謅書。

裴炎立即將謅書寫了出來,頒發邊境各州縣。

李威又說道:“但父皇,也不用擔心。暴亂不好,可也是機遇。我朝初建時,百姓不及現在的一半,財政粗陋,更沒有現在的種種銳利的武器。然而將士卻百戰百勝。有種種的原因,可將士缺少實戰,也是重要的一點。只要撲滅及時,此次突厥暴亂……還不會成爲大害。可要看到一些問題,雖說以和爲貴。和平相處,國家沒有負擔,百姓將士沒有傷亡。然而我們想和,這些胡夷卻認爲軟弱可欺,越對他們撫恩不撫以威,反過來壯大他們,助長了他們傲慢輕視之心與野心。恩威兼用,纔是王道。有恩偏軟,有威偏嚴。”

說完了,幾人一起沉思。

“我朝一直以和爲主,已經偏軟。太宗皇帝考慮國家因爲戰亂時久,百姓凋零……亂爲治,休生養息。但不能錯誤認爲,太宗重文輕武,對武備太宗皇帝一直很重視。儘管國家大治,時不時地開邊。不是爲了開邊之功,也是一種對將士的鍛鍊。以國內爲主,這是根,是幹,然而適度地保持一些擴張的雄心,於國反而會有幫助。不然,國家將會變得越來越內斂,必將有外侮發生。”

“太上皇,我認爲陛下此言很有道理,是到了反思的時候。文治是國家根本,武治卻是國家的保障。早在千幾年前臣就看到府兵有許多弊端……”劉仁軌附和道。

“那麼弘兒你說出來,有什麼想法?”

“兒臣認爲國家要適當地從一些老兵中選出強悍的士兵,給他們正式的薪酬,成爲永編軍隊。這些士兵延長服役時間,讓他們以老帶新,保持軍隊的戰鬥力。再說,邊境有了數支強大的軍隊,可以迅速機動地主動出擊。就算不會出擊,留在邊境也是一種威脅。”其實唐朝已經開始這麼做了,許多羈縻地區,設有駐軍。

但規模不大,而且制度也不好,不分青紅皁白,將一些貧困的子弟留下來駐軍。甚至連一個薪酬都沒有。可這些人家呢,家中生活貧困,還要指望他們爲家中主要的勞動力。駐久了,反而成爲疲軍。甚至有些地方政龘府做得很不好,不給他們相應的田地,還能向他們家人徵稅。所以駐軍士氣不旺,戰鬥力下降,也導致羈縻地區各部的輕視。

有了基礎,但李威直指本質。規模會比現在大,不然達不到主動出擊的能力。二是等於是正式的募兵制。不過李威心中也有顧忌,自己做皇帝這一年多來,落實了許多件大事,不僅是功勞,這個都不在乎的。他是半個天下之主,幾年後會是整個天下之主,沒有必要搶這個功勞。但每一項變動,都涉及到利益的糾紛。所以步子不敢邁得太急,又徐徐地說道:“再付出相應的措施,比如給他們適當的省親時間,地方上對其家屬做出一些補助,那麼有可能將他們服役的時間延長到三十五歲,甚至一些人可以延長到四十歲。不過也要需要國家有充足的財帛保障。”

“正是”武則天忽然從簾後說道。

說到底,得有錢。

有錢,全國興修水龘利,可以立即進行。有錢,這個募兵制度就可以落實。但那一項,都需要不菲的錢帛,全國興修水龘利,還不知得花多少錢。戶部的官員都不敢計算。

募兵制度,要達到李威的要求,最少得設常駐軍隊十幾萬人。再加上各地的駐軍,與大量的將領,一年的負擔,也不是一筆小數字。

“母后,這先不急。還是以國內事務爲重,國內不好,沒有充足的人力與財力保障,是空談。兒臣僅是一個想法,什麼時候國家有了充,足的錢帛再來商議。還突厥的事,得到了朝廷的武器,回紇人也想壯大,他們在後方呼應,朝廷再出動大軍,平叛指日可待。”

兒子說沒有事了,那大約會沒有事。

有受損的利益,必有所得的利益。國家的局勢,對某些人來說,是一個機會。

這些年一些產業與航海的出現,是替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不但是稅務,各個大戶人家與商人,得到了更多的好處。本來手中就有了一些資本,資本積累起來,每一戶人家手中都有大量的財富。

航海也在爭議聲中,逐漸壯大。

但全國有多少名門望姓,又有多少大戶人家,多少大地主與大商人?名額只放了兩百出頭,許多人沒有及時地參與到瓜分這塊大蛋糕之中。五姓七家暗中聯手逼迫朝廷現開海禁,立即有許多人蔘加進來。

理由千奇百怪,有的能拿到檯面上說一說,比如上兩次放禁時間短,我們還沒得到消息就結束了,不公平,比如不僅爲朝廷帶來了稅務,也在替朝廷開疆闢土,比如眼下朝廷需要用費,我們也能捐助一些款項,支援朝廷。但更多的在胡攪亂纏。

有的是直接上疏,有的是暗中鼓動官員讀書人上疏,手法不一而足。特別是五姓七家,消息靈通,雖然看似朝廷用兵,但不封禪了,再加上今年風調雨順的……又得到了倭人龘大量的錢帛,雖然拿出一筆重金在贖部曲。可貌似突厥人不堪一擊,用不了多少軍費。朝廷一直不表態,錯過了這個機會,雖然陛下做了承諾,卻爲今年春天的觀望在動怒,以後很難再有。

然而李治仍然沒有表態,各種疏上,皆不報。

李威覺得有些奇怪,不是前幾年,才實施時很難的,大家看不到好處,只看到壞處……重利輕義,放鬆老百姓,爲了求利到海上九死一生云云。現在看到好處了,進一步擴大龘規模,不僅是關稅與這個“捐助費”,大量出口,還帶動了對各個作坊的徵稅。反正大海上不是唐朝一個國家在航海,大食人,師子國人,南海一些國家的商人,甚至少量新羅人都參加進去。爲什麼父親不同意,可是自己放口說的話,又不好直接詢問,於是將狄仁傑喊來。

狄仁傑道:“臣這兩天也在想這個問題。是臣疏忽了。”

“何來此言?”

“陛下,太宗皇帝登龘基後,爲何略略對山東豪門進行了一些打龘壓?”

“是他們高……不是,是我朝立國之初,山東豪門支援很少,高祖對立國不久,刻意進行了拉攏,是爲了國家平穩統治。可到了太宗時,情況又變了變。”

“是啊。”

李威抹了抹頭上的汗水,是反思前幾年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原來李淵想與隴西李家攀親,還有這個用意在裡面的。

狄仁傑也不怪,自己想了很久,纔想通此節的,陛下終是年青,能想出乘,已經是不易。又說道:“陛下,然而到了太上皇與太后手中呢?”

“是……”再次冷汗涔涔,這才與歷史上相吻合嗎。

太原王家有王皇后,那是私人恩怨。包括對王方翼,與整個家族無關。但反對母親主要的羣體,卻是關隴與代北的新興貴族,山東門閥在旁觀,庶族更無關係。所以母親在歷史上一上臺後,立即強行鎮龘壓關隴貴族與宗室子弟。然後拉攏庶族地主,甚至對山東豪門示好,爲山東各大門閥贏來了寶貴的喘息時間,爲後來的鄭半堂與崔半堂打下了基石。

風向在轉變。原來是西風,馬上要刮東南風了。

這一想,更想了很多。

包括李世民所用的門蔭制度在內,都能理解了。一個帝王,不是做了皇帝,就能發號命令的,歷史上的傀儡皇帝不知凡幾,比如東晉南移,謝王兩家聲音就比皇帝大,那怕王敦不軌,王家照樣主持朝政。

這要一羣人支持,那怕是立國平穩,也要一個羣體支持。想要他們支持,就要回饋給他們利益。這與老百姓無關係的,任何時間,由你說得水能點着燈,平民百姓都是弱勢的羣體,一千年不會變,兩千年還不會變。

唐朝會考慮那些人的利益。江南與江左門閥已經削弱。更不會考慮嶺南的一些土著勢力。那麼剩下來的,無非就是關隴與代北的新興門閥,權貴,山東門閥,與新興的庶族地主。

朝廷的官員與將士百分之九十,皆是出自於這四大羣體中的。

想通了此節,李威卻茫然起來,更警覺起來。

自己爲了國家長久,也是爲了百姓,考慮最多的卻是平民百姓這一階層,隨着一個一個變革下去,自己卻在越陷越深。若不是自己小心地兼顧着各方的利益,使他們大多數情況下,也受到了益處,那麼自己這一刻,會變得十分危險了。

父親不同意,不僅是父親,也是母親,在向山東豪門施壓,不能投向自己,也要向他們示好。

而自己卻傻呼呼地,自作清高,維護皇權的集中,國家的號令擄……,清掃國家將來的障礙。道:“狄卿,你這一問,是醍醐灌頂。”

“陛下,沒有多大關係,依臣看,大約太后,也是劃想通此節。”

回想了一下,很有可能是如此,畢竟母親也是一個無比強勢的人。想她低頭更難,這是迫於自己的壓力,母親提前做出的決擇。說道:“可這樣一來,更難了,平民百姓終是國家的主流,不考慮他們,只考慮到上層階層人士,國家更加貧富不均,國家也沒有未來。我……該如何去辦?”(

第372章 香車血斾(二)第76章 東都洛陽 初見父母第87章 老花不喜 矯篡懿旨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191章 節奏第431章 聽得念奴歌聲(二)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15章 怪叔叔 小蘿莉第317章 堪笑一葉飄零(一)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83章 大帽壓頂 小虐彥伯第379章 陌刀橫崖(二)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250章 巧匠第84章 前夕第240章 立志第311章 江流如此(二)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292章 今歲花期消息定第111章 馮太后第408章 望不盡(二)第101章 會戰(二)第10章 一去無跡(一)第210章 仁,是吹笛子第115章 暴力繼續時第212章 渡(中)第250章 巧匠第185章 裴炎擔過 太子離家第286章 哭好啊第129章 春雷(一)第87章 前夕(四)第95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下)第393章 憶往難寐(三)第222章 無厭王妃 悔放玄德第41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四)第63章 和親(下)第130章 春雷(二)第115章 誓做崔武 不歡而散第346章 非川悽草(四)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100章 女兒心思 太子好溼第174章 合(二)第317章 堪笑一葉飄零(一)第286章 哭好啊第71章 沒得救了第262章 衝突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457章 空見說(二)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106章 奇兵第417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四)第27章 亂點桃蹊(四)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91章 先聲奪人(下)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465章 到春時欲睡(三)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14章 上屋抽梯 人小力大第156章 李治無語 洛水敘情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252章 決心第132章 春雷(四)第161章 蘿莉進宮 韋月乖巧第403章 竿旗過市(一)第80章 王八之氣(上)第262章 衝突第162章 啓航(八)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13章 宮中立威 將軍指點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147章 定(九)第185章 裴炎擔過 太子離家第163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中)第417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四)第400章 紅妝春騎(二)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49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下)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35章 時叩窗隔(三)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262章 衝突第280章 殺死你(上)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254章 陳事第99章 圍城第112章 天外飛來的可憐人兒第45章 天平第129章 春雷(一)
第372章 香車血斾(二)第76章 東都洛陽 初見父母第87章 老花不喜 矯篡懿旨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191章 節奏第431章 聽得念奴歌聲(二)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15章 怪叔叔 小蘿莉第317章 堪笑一葉飄零(一)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83章 大帽壓頂 小虐彥伯第379章 陌刀橫崖(二)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250章 巧匠第84章 前夕第240章 立志第311章 江流如此(二)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292章 今歲花期消息定第111章 馮太后第408章 望不盡(二)第101章 會戰(二)第10章 一去無跡(一)第210章 仁,是吹笛子第115章 暴力繼續時第212章 渡(中)第250章 巧匠第185章 裴炎擔過 太子離家第286章 哭好啊第129章 春雷(一)第87章 前夕(四)第95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下)第393章 憶往難寐(三)第222章 無厭王妃 悔放玄德第41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四)第63章 和親(下)第130章 春雷(二)第115章 誓做崔武 不歡而散第346章 非川悽草(四)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100章 女兒心思 太子好溼第174章 合(二)第317章 堪笑一葉飄零(一)第286章 哭好啊第71章 沒得救了第262章 衝突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457章 空見說(二)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106章 奇兵第417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四)第27章 亂點桃蹊(四)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91章 先聲奪人(下)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465章 到春時欲睡(三)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14章 上屋抽梯 人小力大第156章 李治無語 洛水敘情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252章 決心第132章 春雷(四)第161章 蘿莉進宮 韋月乖巧第403章 竿旗過市(一)第80章 王八之氣(上)第262章 衝突第162章 啓航(八)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13章 宮中立威 將軍指點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147章 定(九)第185章 裴炎擔過 太子離家第163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中)第417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四)第400章 紅妝春騎(二)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49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下)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35章 時叩窗隔(三)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262章 衝突第280章 殺死你(上)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254章 陳事第99章 圍城第112章 天外飛來的可憐人兒第45章 天平第129章 春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