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亂點桃蹊(二)

.還沒有到城門口,就看到一大羣人迎出城門。

這一次會面,十分低調,但代表的意義非同小可,是皇帝與山東頂級門閥的第一次面對面的會談。

一個老者站在最前面,雖然高傲,分寸要拿捏準確的,這個皇帝說講道理,比較講道理,說不講道理,翻臉起來也快。最少從聲勢上要造成是迎接皇帝,而不能讓百姓形成皇帝前來拜見的印象。[

理智的做法,一個個呆在家中不動,等着李威拜見,很有可能李威在蒙陽看一看,鄭家大門都不會邁進一步,然後離開蒙陽。

鄭連叔介紹道:“這是家父。”

“參見陛下。”

“鄭翁請起”,李威將他扶起來。然後看了一看,長相清瘦,但精神癯爍,穿着一身長袍,上面寬大,下面也十分寬大,有別於現在的唐裝,與魏晉時衣冠十分相似。

正統嘛,不奇怪。

又看了看一干人等,有鄭家的子弟,還有蒙陽的官員。

直接將李威迎到鄭府。

一個很寬大的府邸,沒有皇宮那些魏峨高大的建築物,但是庭院深深,許多牆壁上長滿了青苔,幾乎每一個角落都能找到厚重的歷史。這也是底蘊。但李威知道,滎陽鄭家不僅是這一處府邸,嚴格來說,滎陽城三分之一的民居,都是鄭家的產業。

到了吃晚飯的時候,鄭家大廳裡早擺好了一張張桌子,酒菜象流水一樣端了上來。頂級家族,吃飯也講究禮儀的,絕對的食不語。吃過了飯,又端上來茶水,但這個茶水不是用來喝的,是用來測嘴的。一遍濃香的涮嘴茶上來後,衆人漱口完畢,再上糖爆板粟香嘴(古代人沒有牙刷牙膏,有時候火氣大時嘴很臭,於是用糖炒粟子咀嚼,去除一些嘴中的臭氣)。這才端上來飯後茶。

碧兒說道:“好排場。”

李威同樣低聲說道:“不是,鄭家雖大,養活的人卻多,論生活水平,未必及一些富商。這是爲了款待我……才這樣做的。”

隨意聊了一聊,蒙陽官員知趣,一個個起身告辭。

鄭連叔的父親站了起來,來到李威面前說道:“臣聞聽陛下自幼喜歡書籍,我們鄭家僥倖歷經數代替更,還保存一些書籍,臣想請陛下賞臉一觀,可願意否?”

“有勞鄭翁。”

兩人起身站了起來。

請李威到書房觀書是假的,去密談纔是真的。

來到書房,李威看了看,果然有很多書……有的書籍因爲保存的歷史時間長,居然連竹簡都發出枯黃色。李威略略倒覽了一下,在鄭家這個老者的牽引下……來到書桌前坐下。

僕役端上來茶,立即退下。

鄭父說道:“臣在蒙陽很早就聽說過陛下的許多事,仰慕已久。”

這是營養不良的客套話,別當真,鄭家遷往蒙陽過去了幾百年,經歷了好幾個朝代的遞更,其中有一些皇帝還是很有作爲的,也沒有見過他們放下多少身架。

“不敢當,我只是謹記祖皇一句話,君是舟,民是水,亦能載舟,亦能覆舟。只是想唐朝立得更長遠一點,讓百姓能多平安一段時光。”

如何能長遠一點,這些世家自認爲朝代能滅,家族不能亡,但一個朝代是否長遠,牽涉的東西會有很多,李威不想耽擱,隱隱地將話直接帶到主題。

“陛下一定能做到的,臣聽聞了懷州一案。”

“嗯。”

“臣有一議想說。”

“但說無妨。”

“關於吞併,有的是爲利而行,有的是迫不得己。比如有的庶族地主,家財萬貫,有無數的莊園,然而需要供養有親人也不過幾十人而己。但有的家族龐大,多達數萬人。

朝廷和平發展,百姓之福。可人口繁衍越多,不想,也不得不爲。”

“鄭翁,恕我直言。你所言十分荒謬,我很早之前,在做太子時就想過你們鄭家這些門閥的處境。若不是讓你們吞併,是有可能發生你所說的情況。因此,苦思良策,於是有了航海的事。無他,共贏耳。若恥於言商,海外皆是無主之地,即便有一些土著人,他們文明落後,武器落後,遠非中原百姓所敵。相反,這些土著人可以作爲部曲豢養,協助我們開耕這些新地域。這樣,既然解決人口增加所帶來的弊端,又能爲朝廷開疆拓土。若是留戀鄉土,普通的百姓,如何敵得過你們這樣名門望族。即使我朝歷代皇帝賢明,不能日後河南河北關中這數道各州縣,只剩下你們這些頂級門閥吧?世家有沒有十全十美的好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於其留待後世子孫解決,不如短痛。”

因爲有海外,所以李威說得理直氣壯。

但這句話說得極重,鄭父臉色有些難看。

李威就當沒有看到,又說道:“鄭翁,在路上我與劉仁軌相公就討論過,我曾說過一句話,在國是國,在家是家,在族是族,作爲家主,總要想使家人與族人生活過得更好。”

“是。”

“但我是大唐的皇帝,卻不能想着如何使幾十個家族如何的強大,如何的富有,我要想的是如何使整個國家變得更強大,百姓變得更富裕。這個百姓不是頂尖門閥那幾十萬臣民,而是整個唐朝幾千萬百姓。唐朝的建立,雖然你們世家也有功勞,“這是壓過後又棒擡的一句話,唐代隋,鄭家有幾個弟子曾經出過力,但整個鄭家繼續旁觀,不但是鄭家,除了裴家外,山東頂尖門閥,包括五姓七家在內,出的力並不多。繼續道:“我考慮的只能是大局。可是你們幾大家族歷史悠久,門風嚴謹,有許多人才。”

將人才咬得極重,初唐時五姓七家,還在袖手旁觀並沒有全心全意投入朝廷懷抱。

人才也許不少可爲朝廷效力的人才卻不多。

“紅花還想綠葉配。因此,對你們幾大家族我並不惡,即使現在,想的事也不是如何阻止吞併,只要做得不**人怨,對此我的態度只是眼一隻眼閉一隻眼。此行,只是看一看民生,還有就是水利,看如何拓出更多的耕地,安頓無地或者少地的百姓。即便會有一些封田也是按功請賞不會使富者蠱富,貧者益貧,自毀國家的長城。”

這是放出的信號。

你們幾大家族主動投奔朝廷,問題也不大緊,我不動你,可會用其他的種種手段,拉攏平民或者庶族,或者功勳子弟上臺,此消彼漲之下,你們幾大家族勢力會越來越弱小。

態度依然很強硬。

鄭父捧着茶杯失了好一會兒神最後問道:“請問陛下,對我們幾大家族如何看待?”

“鄭翁看這盆盆景……”李威指着桌子上一盆五老鬆盆景說道。盆景很精緻,枝幹粗大蒼勁,幾個岔枝彎彎虯虯,很得南方盆景的疏漏之道。

“陛下是……”

“美則美矣,然而此鬆永遠長不高長不大。國家亦是大樹,有根有幹有枝有葉,我說過紅花還需綠葉犯,樹亦如此。枝不繁,葉如何茂盛?枝繁葉茂,樹才能長得更高更大。但有一個前提,各個樹枝粗細有度,若是枝粗於幹,還不是一根枝,是幾根幾十根枝節比主幹還要粗大,這顆樹會不會長成參天大樹?”

這是放出的第二信號,對你們幾大世家,我不排斥,但你們必須依附於朝廷管轄之內。

“陛下,幾個朝代,我們幾大家族亦是如此。”

“鄭翁,我也說過此事。自東漢出現門閥以來,有的門閥,比如你們滎陽鄭家,經過歷朝歷代的遞更,但是你們家族巍然屹立。北魏入主中原,爲了換取漢人的支持,更是將你們幾大家族捧擡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句話很有些譏諷的意味,爲什麼五姓七家存在,還是一個胡人政權捧擡起來的。鄭父臉色變得再度難看起來。李威繼續說道:“然而齊周時看到你們幾大家族尾大不掉,纔開始想起打壓,到了隋朝時,再次打壓,終就無功。”

不僅是齊周隋時,李世民與李治下話不得五姓七家不準聯親,又修《氏族志》,也是在打壓。但始終無功。後面的李威沒有說出來,繼續道:“然而花無百日紅,你們家風嚴謹,是倖存下來,但看一看東漢時的袁家,今在何處?東南僑族現在又是如何的景象?鄭翁,你能不能保證在朝廷極度不滿的情況下,你們這些家族依然每一代都能保持以前的榮光?記好了,這是大唐,歷經高祖太宗以及太上皇三代人心血的治理,已經有了幾百年基業的景象。而不是南北朝隋代那樣短祚的年代,有的是時間……”

“難道陛平也想打壓我們幾大家族?”

“是啊,我內心深處的確很想。能打壓你們幾大家族,有很多的好處,國內沒有尾大不掉的勢力,政令上下一通,便於治理。沒有了你們幾大家族的帶頭,就沒有更多的人佼仿你們吞併、慢怠朝廷、買賣婚姻。沒有你們幾大家族,就沒有更多的門第之見,貴賤之分,再精心治理,就能容易實現理論上的人人平等,人人平等,百姓就不會抱怨,國家就沒有張角陳勝之亂。”

鄭父嘿然冷笑,道:“陛下,有這種想法的不是你一個人,可有沒有帝王成功過?”

這是在書房之中,否則這兩人驚心動魄的談話,會使所有聽衆目瞪口呆。

“看起來是如鄭翁所說,然而苞丁是如何解牛的?不但是你們這些大家族,吐蕃的力量更強大,以及高麗人。然而高麗這頭壯牛在我朝的數次解剖下轟然倒地,吐蕃不久矣。我不急,若是這頭牛很不聽話,不得不解,我必然解之,但會慢慢地解。不用等子孫,相信我這一生還有幾十年的光蔭好活,在我手中這頭牛必然解剖完成!”

“臣相信陛下有這能力,然而臣雖不管政治,也聽到許多。朝堂之上,陛下只有處理從政的權利,能掌控的朝臣不足一半鹿死誰手……”……未必可知,此時說這些話,依臣看,很不理智啊。”

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71章 沒得救了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43章 成嘆息(二)第469章 暗滴鮫珠墜(一)第328章 故人應念第93章 大風不利 妾身等你第72章 沐猴而冠 難得糊塗第100章 會戰(一)第251章 砥柱第254章 尚飯心不老(一)第209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下)第91章 先聲奪人(下)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130章 白馬說法 楊府借人第70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下)第264章 天下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163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中)第42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五)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453章 腸斷竹馬兒童(一)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472章 暗滴蛟珠淚(四)第167章 探(五)第23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三)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135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下)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60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上)第461章 等多時第276章 煮青蛙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94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上)第437章 抱銅仙(二)第40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三)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447章 月浸葡萄十里第28章 曲轅犁出 國老心折第2章 正單衣試酒(二)第140章 定(二)第215章 烏龜第413章 樓臺歌舞(二)第175章 合(三)第303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第85章 前夕(二)第431章 聽得念奴歌聲(二)第156章 李治無語 洛水敘情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88章 聖戰第453章 腸斷竹馬兒童(一)第63章 和親(下)第230章 號角已吹 舟水新解第213章 渡(下)第351章 枯骨接翠(一)第129章 朱魏來投 拭鏡神秀第160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下)第104章 會戰(五)第379章 陌刀橫崖(二)第68章 三國鼎立 何去何從第358章 欲摘弓(二)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20章 葬楚宮傾國(三)第293章 只愁風雨無憑準第470章 暗滴鮫珠墜(二)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406章 竿旗過市(五)第41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四)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265章 兒戲第217章 姚州之戰(二)第45章 天平第318章 堪笑一葉飄零(二)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上)第274章 無人聽第127章 三敗俱傷 此身非彼第96章 火燒大江(上)第474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一)第63章 和親(下)第93章 大風不利 妾身等你第233章 活字周頌 九天吉期第223章 將軍歸第146章 定(八)第163章 探(一)第6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中)第17章 美女粉絲 論道詩情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106章 奇兵第442章 約綵鸞歸去(三)第141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上)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2章 正單衣試酒(二)
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71章 沒得救了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43章 成嘆息(二)第469章 暗滴鮫珠墜(一)第328章 故人應念第93章 大風不利 妾身等你第72章 沐猴而冠 難得糊塗第100章 會戰(一)第251章 砥柱第254章 尚飯心不老(一)第209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下)第91章 先聲奪人(下)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130章 白馬說法 楊府借人第70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下)第264章 天下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163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中)第42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五)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453章 腸斷竹馬兒童(一)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472章 暗滴蛟珠淚(四)第167章 探(五)第23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三)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135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下)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60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上)第461章 等多時第276章 煮青蛙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94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上)第437章 抱銅仙(二)第40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三)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447章 月浸葡萄十里第28章 曲轅犁出 國老心折第2章 正單衣試酒(二)第140章 定(二)第215章 烏龜第413章 樓臺歌舞(二)第175章 合(三)第303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第85章 前夕(二)第431章 聽得念奴歌聲(二)第156章 李治無語 洛水敘情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88章 聖戰第453章 腸斷竹馬兒童(一)第63章 和親(下)第230章 號角已吹 舟水新解第213章 渡(下)第351章 枯骨接翠(一)第129章 朱魏來投 拭鏡神秀第160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下)第104章 會戰(五)第379章 陌刀橫崖(二)第68章 三國鼎立 何去何從第358章 欲摘弓(二)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20章 葬楚宮傾國(三)第293章 只愁風雨無憑準第470章 暗滴鮫珠墜(二)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406章 竿旗過市(五)第41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四)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265章 兒戲第217章 姚州之戰(二)第45章 天平第318章 堪笑一葉飄零(二)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上)第274章 無人聽第127章 三敗俱傷 此身非彼第96章 火燒大江(上)第474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一)第63章 和親(下)第93章 大風不利 妾身等你第233章 活字周頌 九天吉期第223章 將軍歸第146章 定(八)第163章 探(一)第6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中)第17章 美女粉絲 論道詩情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106章 奇兵第442章 約綵鸞歸去(三)第141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上)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2章 正單衣試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