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五)

李治應當說,還是一個務實的皇帝。可長安終究是國家的臉面,除了這大荒之年無可奈何,

因此,長安周圍卻以皇莊農莊爲多,要麼是各大家族的私莊園,加上水利發達,就是現在旱情,看上去依然很美好。所以,李威同樣到了更遠的地方,終南山不遠處。

哪裡溝渠較少,還是有一些大家族的農莊,不過普通百姓的農田也多了起來。

李威騎着馬,騎術不是很好,但不是行軍打仗,需要馬兒全力奔跑,因此倒也太平無事。碧兒與他差不多,因爲膽兒小,騎在馬上,臉都嚇得有些發白。不一會兒,離終南山就近了,大山蓊蔥疊翠。朝終南山去的大道上游人如熾。

他卻是要辦辦正事的,就是跑路,也權當爲老百姓做做好事。不跑路,爭取平安做皇帝,那麼這些百姓是他的臣民,國家是他的國家,更應當辦正事了。

瞅了瞅,順着一條小道,插向一片耕田馳了過去。到了近前,下了馬,百姓不是官員,來個節日休假的啥,當然,寒食節一年一次,有的百姓依然休息了。不過還有勤勞的百姓,開始在犁好的田壟上繼續播種耕作。讓李威感到驚喜的是,居然看到很多農民在使用新犁。當然,有人念叼他的好處,然後又說太子什麼什麼的,誇得天花亂墜,連鬼啊神的,全部出來了。

李威縱然臉皮子厚度尚可,不由地被誇得臉紅起來。

然後看着種子,一個是粟,一個是高梁,一個是大豆。讓李威意外的看他看到居然有一塊田裡,有百姓在撒種子,水稻的種子!但不用插秧拋秧的什麼,收成同樣讓他很懷疑。

即使是粟與高梁、豆類,也需要水的,注意了一下,看到許多灌溉工具。有手轉的翻車,足踏的翻車,牛拉的翻車,還看到一種用大竹做成的連筒。這裡比較偏僻,依然有許多溝渠,有一條水渠新挖出沒有兩三年,兩邊的渠埂上的泥巴還是新鮮的渠泥。也說明朝廷對水利的重視。只是許多溝渠裡情況不大樂觀,大多幹涸了。

對古經真沒有那些大儒兒精通,即使他是講師。對制度更是很陌生。連農業也不是很精通。可從小時他卻是在農村裡長大的,那時候農村還是很落後的。就不是專家,少年時還參加過勞動,下過地裡幹過活,至少不是一個門外漢。

比如這個水車,也許唐朝水車比漢朝很進步了,但未必是最好的,比如翻車,轉軸、豎輪、臥輪設計很粗糙,精密度不夠,一架水車只有一組木質齒輪,抽水效率很低,而且費力。

看着不遠處那個在手轉翻車抽水大漢,滿頭大汗,嘴角動了動。最後還是忍住了,出來一件新犁,已經傳得謠傳滿天飛,再出來一件水車,何以自釋?

繼續觀察着,有許多地方大片大片空置着。這個都不用詢問,是爲了培養“地力”。沒有肥料了,只好輪耕。也用了草木灰、牲畜肥,不過很少。草木灰主要來源於燒飯產出的,這個倒豐盛。關健是田地廣。後世農民密集的地方一人一畝地都不到,現在動輒幾畝幾十畝。分攤下來,變得稀少了。牲畜肥更少,有許多貧困的百姓缺少牲畜,用人力拉犁耕地。

站着沉思了一下。肥料確實有點難解決,回憶了一下,農家肥,草木灰,漚肥。終於眼睛亮了亮。但還是沒有作聲,下了田地,看了看撒播的種子,居然看到了有一部分種子不是很好。

他在觀看,農民也沒有注意,還以爲這些富家子弟閒着無聊,看他們好玩的。

看了好一會兒,心中有數了,於是與一個農戶攀談起來。

漚肥也是有的,有時砍一些青草蒿類,放在糞坑裡漚爛了做肥料。但提到紅花草時卻是兩眼茫然。好在有準備,李威迅速換了說法,紫雲英、飛廉,這個倒是知道的。有的農民還用嫩草頭,當作菜來吃。

對這個很無語,因爲李威前世小時也吃過。後來才知道有毒的。這種作物分佈很廣,主要在長江兩岸,但華北關中地區同樣也有。不管產量如何,反正這些地閒置着,在“輪耕”,天知道輪到哪一年,靠一些雨水與灰塵積攢下來的氮磷鉀,才恢復地力?種植紅花草肯定比閒着強。

豆類亦是如此,只知道種植,是糧食,甚至還知道“養地”,就不知道有多養地。別的不說,這些閒置的土地種一年大豆子,哪怕產量很低,所積攢的氮肥,終比閒置的強。

播種也是問題,象這樣直接將種子撒到地裡,肯定沒有帶營養鉢育苗,就是怕費事,小田育苗,大田移載,也肯定比現在作物長勢好,產量高。當然,因爲根系的問題,小麥等作物,移載肯定是不行了。

這時也出了兩季,許多地裡小麥青黃不接。不過缺水,長勢很不好。甚至極個別田地裡東一根西一根,讓李威懷疑能不能將種子收回來。也有的農民正在麥田間隙裡打上小坑,種高梁豆類。

也知道選用優良的種子,可因爲廣種薄收,至少對他來說,是這詞語形容,只是選用長勢好的一片莊稼做種子,並且是各留各的種子形式選種的。難怪王戎將他家李子核鑽一個洞後纔出售。

至於大規模雜交技術沒有出現之前的單株選種與鹽水選種,根本就沒有聽說過。這也是這種廣種薄收制約了農民的想法。想到了鹽水選種,他又想到了另一件事,現在鹽真的很貴,一斤鹽三文錢,好一點的四到五文,但現在的一斤他掂了掂,很有可能不及後世的半斤重。於是從東市上回去後,查了查相關的文書,才知道這時代還沒有想到曬鹽,不過煮鹽出現了。但主要是池鹽,少數地方還有井鹽。這麼貴的鹽,農民誰捨得用鹽水選種?

不過是不是如此呢?

又換了一個地方,與一個看起來很有經驗的農民再次攀談,結果依然如此。

其實這些方法,除了象水車什麼的,大多數《齊民要術》裡就記載着,比如種子的單選單藏,春耕前的水選,只是用了淡水,顯然不能將許多不飽滿的種子剔除。再比如記載“凡美田之法,綠豆爲上,小豆、胡麻次之”。昨天刻意翻閱了這本書籍。心中還在奇怪,因爲裡面記載的農業知識有許多相當科學先進,爲什麼產量這麼低?

心中估猜測了一下,有,少數百姓已經使用了某一種的方法,也認識了其中的好處。但沒有規範起來推廣。有一點可以證明,《齊民要術》中已經說明了用豆類輪耕代替田地閒置,可現在呢?

看一看四下裡許多大塊大塊的空地,儘管缺少水源,可有的空地就在溝渠的邊上,就可以說明問題了。

當然,裡面寫的東西未必所有都是正確的,大多數都是對的,僥倖還知道極少數一些能改進,或者錯了,或者許多他也不知道對與錯。

可如何說服父母親,或者各個宰輔去大規模在全國推廣《齊民要術》中的知識?更不要說對中間某些內容進行再次改正。

又轉了轉,腦海裡卻在不停地思索着,就到了中午了,拿着備好的胡餅以及一些小菜,與侍衛與碧兒坐在田埂邊啃了起來。因爲想着事情,連吃東西,眉頭都皺着。

碧兒問道:“殿下,你有沒有想出解決旱情的辦法?”

暈了,解決旱情,雖然不是專家,但想出一兩條能讓產量增加的方法還是有的,可能解決旱情?

別要說什麼坎兒井,雖然這時代什麼都落後,可也不能小視了人們的智慧。就象龍首渠,建於西漢,經過十餘里商顏山,然後用隧洞豎井施工,鑿出四十餘丈深的井,井下相通行水。其實這種方法就是坎兒井。

那是西漢,況且唐朝?

不要說他沒有那麼大的本事,就是有本事,造個飛機,來個人工降雨,能將這麼廣大一片旱區的旱情化解?

“不是,老天下不下雨,孤也無可奈何之。是在想另外的事,你還記得我昨天爲了今天前來察看,翻看了一下《齊民要術》?”

“記得,還是奴婢替你從書架上拿下來的。”

“那你還記不記得孤在勞宴上,對戴相公說的話,產量太低了。”

“記得,但戴相公說得對哎,比起漢朝,我朝糧食畝產已經高了近一倍。”

“既然我朝能讓糧食產量增加,爲什麼不能繼續增加?”

“但那好難哦。”

“事在人爲,就象孤的頑疾,也很難醫治的。可孤在鍛鍊之下,現在不漸漸好轉了嗎?”

“殿下,你真是一個好太子。”

“江司閨此言極是,”因爲出城,帶了十個侍衛過來。幾個侍衛一起說道。

心折了。

別的官員視察的啥,那是做做表面工作的,大家都懂。可是太子察看百姓,那是真察看,沒有任何聲張,到了田間不但看,還在問,現在又在想。能不能想出辦法,那是一回事。可這份心意卻是可嘉的。

“你們也別誇了,百姓對孤那麼期望兒,孤卻無能爲力,心中不安。總想出一份力回報。”

說到這裡,中午太陽有些火辣,他的額頭便冒出許多汗水出來。碧兒有些擔心地替他擦了擦,說道:“太子,你也看過了,也問過了,我們回宮吧。”

看着她關切認真的表情,壟上陣陣溫暖的春風吹來,也吹來了她身上微微處子的清香,李威有些心動。

春天深了,人總有那麼一點心思。讓他心動的少女很多,比如還留在東宮的香雪、畫柳,或者徐家那位小辣妹,可是顧忌很多。就是楊敏,也有一份顧忌,未必能摸透她的心。

但碧兒卻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是不是碧兒還小了一點,似乎也不小吧,再說這時代十二三歲結婚同房生小孩的都有……

胡思亂想着,嘴上卻答道:“既然出來了,再轉一下吧。”

將心靜了靜,看着一望無際的原野,心中又想到。不是很好辦的,比如這個紅花草,或者豆類,這是數年才能看到效果的,不可能今年種了一季紅花草了,然後再來一季大豆,然後明年就能畝產十石,震動天下,迅速廣而推之。想要這個理論引起整個國家注意,自己不能顧忌,恐怕也要幾十年時間才能讓它得到公認。

太難了,現在說什麼氮磷鉀,嗯,就是剛剛去世沒有多久的妖人李淳風站在面前,他都不會相信。

不過有些還是可以上的。本來長安城外就有許多皇莊,父母親,甚至祖父大人李世民,都將農業放在第一位。如果自己站在櫃檯前吆喝買賣,估計諫官能從太極宮一路跪到東市。但參加農業,沒有一個大臣會說話的。

有了這個便利,現在又正好能將時間搶過來,來個營養鉢育苗,大田灌上水,紅花草長安城外不多,但有,許多就生長着終南山下,讓百姓當作野菜在吃,或者當作了祛風清熱利風的藥方了。他是皇太子,一聲令下,會蒐羅不少,或者刻意讓人將豆枝抱來,一起放在田裡漚。等到苗長大,將大田水放幹,這些綠肥也差不多漚好了。然後再利用一些科學的方法種植。

先不要弄太多,只要照料好了,看到效果,就是父母不推廣,附近總有百姓好奇模仿的。但他很有顧忌,產量稍高也罷,如果弄出來一個四石田五石田,轟動天下……並且如果伺候得當,不是沒有這個可能的。

真的很擔心……

這個太子的身份……

正在這時候,一人騎着馬,快速奔了過來,來到近前,翻身下馬,看着李威問道:“閣下可以太子?”

侍衛立即警戒起來,李威揮手製止,說道:“正是。”

“臣民參見太子,”翻身施禮,然後說道:“太子殿下,有一件不好的事發生了。”

第99章 圍城第132章 春雷(四)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17章 夜來風雨(二)第249章 亮劍第474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一)第97章 等(上)第11章 一去無跡(二)第39章 漸蒙籠暗碧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320章 正涼風新發第455章 腸斷竹馬兒童(三)第9章 她是誰?第171章 探(九)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220章 姚州之戰(五)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9章 她是誰?第444章 簾影動第102章 會戰(三)第145章 定(七)第240章 立志第17章 美女粉絲 論道詩情第240章 立志第78章 君子之戰(中)第270章 大手筆第175章 合(三)第396章 夜寒月白(一)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65章 血氣,是要見血的第480章 天上人間夢裡(四)第63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下)第432章 聽得念奴歌聲(三)第281章 殺死你(下)第41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四)第4章 雷霆懿旨 中古絕症第132章 春雷(四)第320章 正涼風新發第452章 肯把菱花撲碎(三)第35章 時叩窗隔(三)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476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三)第89章 諸神的黃昏第143章 定(五)第444章 簾影動第335章 衛公拍手(一)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1章 正單衣試酒(一)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67章 圖窮(中)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126章 說服仁杰 最喜六月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357章 欲摘弓(一)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29章 輕翻柳陌(二)第128章 終南真相 武后相譏第207章 妃兒吹笛 甸子指路第98章 第二次聲東擊西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73章 刺激第347章 非川悽草(五)第415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二)第118章 問琴(中)第95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下)第65章 血氣,是要見血的第60章 風向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461章 等多時第31章 但蜂媒蝶使第162章 啓航(八)第184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書第134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中)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167章 朱威小辨 成人事儀第287章 西風烈第41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四)第104章 會戰(五)第61章 和親(上)第72章 天高海闊第117章 黃昏落雨,開門時晴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341章 數十年載(一)第137章 春雷(九)第441章 還轉盼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129章 朱魏來投 拭鏡神秀第12章 周公歹心 太子發飆第231章 奉儀破例 蠻人入京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170章 探(八)第153章 問鼎(五)第71章 沒得救了第139章 定(一)第69章 煙塵第73章 刺激
第99章 圍城第132章 春雷(四)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17章 夜來風雨(二)第249章 亮劍第474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一)第97章 等(上)第11章 一去無跡(二)第39章 漸蒙籠暗碧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320章 正涼風新發第455章 腸斷竹馬兒童(三)第9章 她是誰?第171章 探(九)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220章 姚州之戰(五)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9章 她是誰?第444章 簾影動第102章 會戰(三)第145章 定(七)第240章 立志第17章 美女粉絲 論道詩情第240章 立志第78章 君子之戰(中)第270章 大手筆第175章 合(三)第396章 夜寒月白(一)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65章 血氣,是要見血的第480章 天上人間夢裡(四)第63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下)第432章 聽得念奴歌聲(三)第281章 殺死你(下)第41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四)第4章 雷霆懿旨 中古絕症第132章 春雷(四)第320章 正涼風新發第452章 肯把菱花撲碎(三)第35章 時叩窗隔(三)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476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三)第89章 諸神的黃昏第143章 定(五)第444章 簾影動第335章 衛公拍手(一)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1章 正單衣試酒(一)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67章 圖窮(中)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126章 說服仁杰 最喜六月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357章 欲摘弓(一)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29章 輕翻柳陌(二)第128章 終南真相 武后相譏第207章 妃兒吹笛 甸子指路第98章 第二次聲東擊西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73章 刺激第347章 非川悽草(五)第415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二)第118章 問琴(中)第95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下)第65章 血氣,是要見血的第60章 風向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461章 等多時第31章 但蜂媒蝶使第162章 啓航(八)第184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書第134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中)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167章 朱威小辨 成人事儀第287章 西風烈第41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四)第104章 會戰(五)第61章 和親(上)第72章 天高海闊第117章 黃昏落雨,開門時晴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341章 數十年載(一)第137章 春雷(九)第441章 還轉盼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129章 朱魏來投 拭鏡神秀第12章 周公歹心 太子發飆第231章 奉儀破例 蠻人入京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170章 探(八)第153章 問鼎(五)第71章 沒得救了第139章 定(一)第69章 煙塵第73章 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