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問鼎(六)

轉眼就接近了七月。

縱然在塞外,天氣也熱了起來,莽莽蒼蒼大草原上泛起白色的光,一縷縷的水氣,讓太陽熾的光芒從地下擠發出來,蒸騰到天空之上。李威再次返回了朔州。

將各個邸報打開。

腦海裡有些疑惑,在記憶裡東突厥,也就是史學家嘴中的後突厥時代,很牛的。

爲什麼敗得這麼慘?

會敗,也必敗,但在李威預計中,將會發生許多場的血戰,失敗的時間也預計會更晚。

他想法出現了一些誤差。後突厥時代,在骨咄錄時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默啜時代。實力的對比,武周時代時,著名的大將幾乎讓武則天全部殺死,用人也爲了保持政權的安全,以親爲主,所以選用的將領才能低庸。既便那時郭元振與唐休璟脫穎而出了,但又不得不防備西域與吐蕃,沒有精力防備東突厥。

而此時,他幾乎帶來了唐朝所有的精英,與來自青海以西經歷過歷次戰役的悍卒。就是河中與西域各族的將士,戰鬥力不強,但不是個體不強,主要各部分散,又沒有一個有能力的將領指導。其實個體戰鬥力還是很強大的,並且更適合在這種廣漠的大草原上作戰。

東突厥並沒有真正強大起來,象後來那樣,先是將北方與東方的鐵勒部吞併下去。如果十年後史上的東突厥成長爲一棵參天大樹了,那麼此刻突厥纔是一棵小嫩苗,空有許多人口,在前幾年裴行儉兩次打壓下,沒有龐大的經濟支撐,心理上還有些怯懦,甚至還沒有來得及發展各種工業,包括製作武器的各個行業。

幾乎是唐朝比較強大的時期與突厥比較弱的時期開戰,反差巨大。

戰鬥術的失誤,認爲李威已死,幾乎將全部軍隊率領出來,想借唐朝內亂的時候撈便宜,順便將道真抓獲,將所有突厥人凝聚起來。使後方空虛。

李威從呼羅珊、信德、德黑蘭地區帶來的財富,不斷地賞賜下去,使士氣激勵。又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於是突厥人敗得很慘。

但從規模上,這也成了唐朝史上最大規模的戰役。一共出動了四十多萬人馬,甚至到了後期,諾曷鉢又從吐谷渾,還有夏鹽等州官員見勢倒戈,陸續地增加了五六萬人馬,進入豐州與黑沙,總兵力幾乎達到了近五十萬的軍隊。這在唐朝建國史上,也從未有過的。

到了六月,成了收穫季節,大量擄獲來的牲畜與奴隸,從朔州開始,一直到豐州,到靈州、居延海、金山,甚至到北方,遍佈於野,經過分配後,押向各地。

李威下了一條命令,基本上到此結束了。

本來順便的將一些鐵勒部拿下來的。甚至爲了甄別,在臉上蓋印章,在袖上系絲帕。然而形勢發展到這一步,李威不由擔心起會讓回紇人在北方一枝獨大。

平衡之道來了。

這是帝王必修之術。

但也到了回去的時候。

母親讓周興審訊裴炎,不知道用了什麼手段,裴炎招認,是他蠱惑先帝與母親的。並且夥同了郭正一與郭待舉。大約知道魏玄同與岑長倩與自己關係良好,沒有動。母親將三人斬殺,全家流放嶺南。

又接下來,刑訊周興,沒有來俊臣,也沒有請君入甕,只是用了周舉刑訊人的方式,對他進行了刑訊。使周興招供他也蠱惑了武則天,用酷刑使嫌疑人招供問罪,造成了許多冤案的發生。

於是再斬周興。

反正哀家有錯,但哀家是一個女流之輩,眼光短淺,這羣大臣不好,這纔有失誤的。

接着又下詔自責,武承嗣用心叵測,貶爲唐州刺史。

一場場肉戲來了,不但爲了保帥,丟了車,還丟炮,丟馬,丟卒。

接着再退還政權,自己沒有回來,將政權全部交給了幾個宰相處理。我都承認錯誤了,將一些不好的大臣給斬了,騰出空間讓你回來,怎麼着我還是你的母親,你又能將我怎麼着。

有的老百姓也是這樣認爲的。武則天不處理政務,一切太平,撥知反正吧。

但幾位宰相的能力,將政務交給他們處理,可想而知的。

國家幾乎亂了套,其實還有辦法的,比如將各地的奏摺往北方送,但迫於武則天的壓力,官員們又不敢提議。李威甚至懷疑是不是母親刻意這樣做的,看一看,沒有了哀家,會成什麼樣子?

不然當真沒有辦法?只要提撥一人,馬上政令就會暢通無阻。狄仁傑!

也許不及武則天,也許比武則天更勝一籌,但絕對比現在的局面好。

因此,也逼得他不得不回去。

將阿史那道真喊來,對他說了一件事:“朕馬上就要回京了。”

“陛下,是要回京城。國家爲重。”

“嗯,朕問你,對於朕在北方的做法,你有什麼看法?”

“陛下,臣也是大唐宗室的後裔,請對臣放心。”簡單的話音道真還是能聽出來的,皇上是害怕他不滿意對突厥人的做法。因此說我是大唐宗室後裔,不是指他父親阿史那社爾,而是指他母親南陽公主。

“你能這樣想就好,朕將會委託你一個重要的任務。”

“陛下請吩咐。”

“朕這次手段有些暴虐,然而迫於無奈。多次反叛,使朕失去了耐心。可是大草原朕也不想它成爲荒漠。朕想你率領忠於朝廷的突厥各部,從朔方等地,遷向草原。並且朕將授於你單于大都護之職,獨樂王。”

“陛下,臣不敢,”道真伏下去,誠惶誠恐的說。

獨樂王是用獨樂水授王的,等於是親王。唐朝爵位,皇兄弟、皇子皆封國爲親王。皇太子之子,爲郡王。親王之子,嫡者爲嗣王,諸子爲郡公,有大功者進封郡王。

對功臣賞賜最高者莫過於國公。

異姓王只有頡利與處羅等四五個突厥可汗,纔得到了這一爵位。也是目前爲止,唐朝罕見的幾個異姓王。

獨樂王沒有指國,但也等於是指國,突厥國!

所以阿史那道真嚇着了。

自己是什麼身份,有什麼能力,還是很清楚的。

“朕知道賞賜過重,然而你身份不重,諸部不服。朕給你獨樂王的爵位,不僅給你管理諸部的資格權利,也是安撫人心。不然忠於我們唐朝的諸部見到朕的舉措止,內心會很不安,有可能導致不好的事發生。同時,你將各部遷往北方,任務艱鉅,受此爵不過。並且朕也將貫徹以前唐朝的政策,若是遇到災年,國家繼續對各部進行一些賑濟。朕會指導你們一些方針,比如大設關市,進行交易,儲備一些糧食與物資,以防不測之年。當然,你也要在北方給朕執行一些政策,讓百姓學着中原的語言與文字,加強與中原的親和力。以後朕將會派出專人,培育一些耐寒性的糧食,你也指導百姓在獨樂水與嗢侖水耕種。從生活方式上,向中原百姓靠近。否則文化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始終有離心力。反反叛叛,對他們不利,對中原不利。”

此次打壓得很狠,突厥百姓數量幾乎縮水了三分之二。再將他們遷往陰山以北,不給一些優惠的政策,百姓心中會不滿,儘管授了道真獨樂王之爵。

過了陰山,地域廣大,又挪出大量真空地帶,足以塞下許多百姓。突厥人這些年在關外始終沒有改變生活習慣,也能適應。但最怕的就是凶年,一場大寒,牲畜多半會凍死,掣肘着北方百姓數量的繁衍。回紇等部一直不是突厥人的對手,原因也在此。數量上跟不上去,而突厥人背藉着陰山之南的優勢,恢復得快。所以鐵勒各部一直生活在突厥人的陰影響下。

契丹人的強大,也是因爲他們生活在幽州的北方。若是將陰山以南與幽州到營州這一塊地方騰出來,意義非同小可的。

“可是南河套、雲朔……”

“朕會有計較。”

“喏。”

兩人又商量了遷移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這一點很重要,若是百姓反感,甚至有可能將道真殺死,重新叛亂。接着,又召見了各部族的酋長,進行了磋商,同樣給了不少優蕙的政策,比如擠出一些莊園與田產,供他們斂財,再賞賜一些官爵,在長安騰出一些府邸,若是在大漠上呆厭煩了,可以回長安享受。進行拉攏,讓這些首領成爲大漠與中原的紐帶,配合道真的工作。

這才下了詔書,大軍陸續的從大漠,從陰山向回撤退。

李威也率領十幾萬軍隊,返回雁門關,不過陸續的遣返回家,到洛陽時,只剩下六萬多軍隊。除了幾萬軍隊是從洛陽本地帶出來的外,還有兩萬是從青海帶過來的將士。

渡過了黃河,行了沒有多遠,就可以看到洛陽城了。

望着洛陽城牆,在地平線上越來越清晰,李威感慨萬千,經過了十幾年的折騰,這一刻,一顆懸着的石頭,才落了地。

心中有感慨,有期盼,還有一種陌生。

越來越近,大軍駛過,騰起了一片塵土……

第164章 探(二)第152章 大案落幕 蕙好小母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76章 東都洛陽 初見父母第117章 問琴(上)第228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上)第384章 曰今朝流年(一)第24章 亂點桃蹊(一)第213章 渡(下)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110章 會殺人第247章 親事(上)第178章 合(六)第234章 標點爭執 二女事泄第131章 空還空 懼更懼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143章 定(五)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92章 和尚吃肉 狄公歸來第1章 打了武則天的臉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69章 煙塵第312章 江流如此(三)第239章 交換第389章 以和爲貴(二)第436章 抱銅仙(一)第61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下)第260章 大婚(中)第42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五)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175章 合(三)第366章 長槍縵纓萬里(三)第153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上)第390章 以和爲貴(三)第433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一)第56章 莫愁樂第47章 毀屍滅跡 馬踏賀府第22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二)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439章 清淚如水(一)第115章 暴力繼續時第229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下)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342章 數十年載(二)第400章 紅妝春騎(一)第374章 勇臨寒磧(一)第74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上)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48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上)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260章 大婚(中)第349章 非川悽草(六)第80章 王八之氣(上)第33章 任重道遠 虛鸞真鳳第332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一)第72章 天高海闊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5章 願春暫留第68章 圖窮(下)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391章 憶往難寐(一)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176章 合(四)第155章 啓航(一)第61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下)第191章 象墓(下)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165章 甜(上)第119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上)第53章 黑山之戰(下)第367章 長槍縵纓萬里(四)第70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下)第87章 前夕(五)第182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上)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37章 孤身郊遊 商人法事第39章 漸蒙籠暗碧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40章 靜繞珍叢底(一)第84章 前夕第336章 衛公拍手(二)第427章 甚輦路(二)第212章 渡(中)第142章 定(四)第152章 問鼎(四)第476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三)第248章 親事(下)第184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書第241章 誤會第462章 春不歸來第450章 肯把菱花撲碎(一)第14章 上屋抽梯 人小力大第301章 元不是池中物(三)
第164章 探(二)第152章 大案落幕 蕙好小母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76章 東都洛陽 初見父母第117章 問琴(上)第228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上)第384章 曰今朝流年(一)第24章 亂點桃蹊(一)第213章 渡(下)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110章 會殺人第247章 親事(上)第178章 合(六)第234章 標點爭執 二女事泄第131章 空還空 懼更懼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143章 定(五)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92章 和尚吃肉 狄公歸來第1章 打了武則天的臉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69章 煙塵第312章 江流如此(三)第239章 交換第389章 以和爲貴(二)第436章 抱銅仙(一)第61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下)第260章 大婚(中)第42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五)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175章 合(三)第366章 長槍縵纓萬里(三)第153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上)第390章 以和爲貴(三)第433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一)第56章 莫愁樂第47章 毀屍滅跡 馬踏賀府第22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二)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439章 清淚如水(一)第115章 暴力繼續時第229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下)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342章 數十年載(二)第400章 紅妝春騎(一)第374章 勇臨寒磧(一)第74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上)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48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上)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260章 大婚(中)第349章 非川悽草(六)第80章 王八之氣(上)第33章 任重道遠 虛鸞真鳳第332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一)第72章 天高海闊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5章 願春暫留第68章 圖窮(下)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391章 憶往難寐(一)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176章 合(四)第155章 啓航(一)第61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下)第191章 象墓(下)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165章 甜(上)第119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上)第53章 黑山之戰(下)第367章 長槍縵纓萬里(四)第70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下)第87章 前夕(五)第182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上)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37章 孤身郊遊 商人法事第39章 漸蒙籠暗碧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40章 靜繞珍叢底(一)第84章 前夕第336章 衛公拍手(二)第427章 甚輦路(二)第212章 渡(中)第142章 定(四)第152章 問鼎(四)第476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三)第248章 親事(下)第184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書第241章 誤會第462章 春不歸來第450章 肯把菱花撲碎(一)第14章 上屋抽梯 人小力大第301章 元不是池中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