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上)

難怪那些人離自己遠遠的,生病到現在,連傳說中的三個弟弟孀與一個妹妹都不來看望。以前還以爲是李弘故作清高。

得了肺結核,試問在這個年代裡,那個人願意靠近?

雨漸漸下得大了起來,一道道雨霧瀰漫,東宮的景物在騰起的霧靄裡,越來越不真切。風也大了起來,縱然李威坦慢的性格,卻沒由來的一陣寒意,打了一個哆嗦。

“太子殿下,其實也不要緊的,皇宮裡那麼多高明的醫師,一定能治好你的病。你看,都這麼多年過去了,殿下還不是安然無事?”碧兒緊張地拉着李威的手說道。

“孤,孤不會擔心的,車到山前必有路,”李威說道。

老子連穿越這件狗血的事,都遇到了,況且小小的肺結核。不過穿到了李弘身上,還是得罪過武則天的李弘身上,居然派了身邊的親信太監訓斥,現在又知道自己帶來肺結核。李威的心情壓抑得象天空低沉的黑雲。

聲音自聲帶裡發出來,裹上了一層膠水,粘澀澀的。

小蘿莉不知如何是好,來到他身邊說道:“殿下,奴婢給你唱首歌吧。”

曼妙地唱了起來:“翠野駐戎軒,盧龍轉征旆。遙山麗如綺,長流縈似帶。

海氣百重樓,巖鬆千丈蓋。茲焉可遊賞,何必襄城外。”

這時候歌曲很簡單,無非就是將一些詩作拿出來,反覆地吟唱,一波三折,有時候一首僅二十字的五言古詩,能讓人反覆吟唱很久。不過有些詩倒是例外,比如李世民的另一首詩作《執契靜三邊》長達二十句,整好兩百字。

民間也出現了詩餘小令,同樣不長,而且粗鄙,大多數描寫的鬼神魔怪,或者男女豔情,都不泛黃詞淫曲,因此久久不能讓它登大雅之堂。

未必繞樑三尺,不過清脆的嗓子,加上錚錚的古琴聲,彷彿是乳鶯初啼一般,清新動人。

雨下得越發地稠密,落在瓦檐上,如同幾萬人站在屋頂上炒着蠶豆。天地間白茫茫一片,大殿裡反而更暗了下來。

太監走過來,點燃了巨燭,聽到李威發出一聲咳嗽聲,立即象見了瘟神一般逃走了。

太監的畏懼,碧兒爲了取悅他,在努力的唱着歌,這幾天親自的服侍,李威沒由來,頭腦空明一片,只有兩個字出現:感動。

…………

這場雨,讓人望穿秋水。

雨越下越大,卻有無數百姓涌到街頭歡欣喜躍地舞蹈着。

百姓高興,有了這場雨,意味着旱災能得到緩解。文武百官也高興,有了這場雨,朝廷會逐漸減壓。

永嘉坊,位於通化門旁,一條橫街與太極宮天街相連,離大明宮同樣很近。這裡寸土寸金,多是公卿王主的住宅。其西南角有一處住宅,飛樓相迭,巍峨壯觀,正是致仕的太子少師許敬宗的府第。

但這所住宅,還遠遠趕不上他在洛陽修業坊那處住宅。

不過人老了,寫字都吃力了,就懶得動了。儘管李治與武則天正月去了洛陽,許敬宗依然呆在了長安。

看着從瓦檐上流下來的雨水流,從碎米珠變成了珍珠簾,最後變成了一條條粗大的白線,許敬宗扭過頭,看到他身邊的一個少年,說道:“孫兒,今天在弘文館學習如何?”

“那些博士有什麼學問?”少年不屑地說道。

“彥伯啊,你這個想法不對啊,”許敬宗沒有生氣,卻在耐心地教導。

朝中重臣,許敬宗很受李治與武則天恩寵,舉朝上下,只有他與李績允許乘車入宮議事的,即使因爲年高致仕了,還經常被李治與武則天喊進皇宮議事,再加上他的人品,依然讓人畏之如虎。

“爲什麼?”

許敬宗對人狠,對自家人也狠,爲了一個小妾,與兒子爭風吃醋,生生將兒子流放到了嶺南。但對這個孫子十分喜歡,曾對他兒子許昂說道:“吾兒不及若兒。”

許昂氣極答道:“是,渠父不若昂父。”

可是這個許彥伯確實很有才華,十幾歲時,就代替許敬宗撰寫文稿。

許敬宗耐心地解釋道:“你雖然文才過人,天資很高,可再高能高過曹子建?我越來越老了,又能幫助你幾年時間?弘文館氣象雖然不如大唐開國之初,可裡面入學的皆是王公權貴弟子。想要上位,上面得有人提撥你,下面得有人捧擡你。這纔是真正有用的學問。而弘文館那些同澤,說不定以後就成了你的幫助。不然我爲什麼懇求陛下與皇后,讓你入學弘文館。難道我不能教導你?”

這不是他自誇,弘文館那些博士論學問,真沒有什麼人能及得上他。朝廷修《五代史》及《晉書》、《東殿新書》、《西域圖志》、《文思博要》、《文館詞林》、《累璧》、《瑤山玉彩》、《姓氏錄》、《新禮》,他都參與其中,有許多還是他親自帶頭主修的。

“孫兒知錯了,”許彥伯立即反應過來。

“知錯則改,君子之爲。馬上你就要到了及冠之年,朝廷也會授你官職了。時間不多,這個機會你要抓好。”

“是。”

許敬宗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又說道:“還有一件事,你不要與太子走得很近。”

“爲什麼?”許敬宗作爲李弘的太子少師,以前許彥伯也因此與李弘有過一些來往,不過交情不深。

“他不知天高地厚,這個太子位置未必能捂熱。”許敬宗將李弘替兩個姐姐求情,武則天大發雷霆,甚至派了太監,到東宮向李弘訓話的事說了出來。不過知道這條消息的人很少。

“祖父大人,你是說……”

…………

桌子上擺放着一碟精炒菠菜,一碟蒸羊肝,一盆羊排。邊上小柴爐裡熱着羊肉餡做的畢羅。

楊夫人與她的子女坐在桌子邊,等於衛尉少卿楊思儉回來。

楊夫人年青時是長安有名的美女,她的一對兒女長相不弱,兒子楊承祐英俊瀟灑,女兒楊敏更是有殊色。

“耶耶什麼時候回來呀,我肚子都餓死了。”

楊敏噘着一張櫻桃小嘴,踢着修長的小腿,抱怨道。

“雨下得這麼大,一定在路上耽擱了,再等等吧。”

剛說完,外面老僕人稟報:“阿郎回來了。”

楊夫人站起來,來到門口迎接,心痛地用毛巾將楊儉頭髮上的雨水揩乾。

“耶耶啊,你再不回來,我要抗議了,”楊敏撲上來,在楊思儉懷中撒着嬌。

但這一次楊思儉臉色不是很好看,他說道:“你坐下來,我要問你一件事。”說着脫下了淋溼的朝袍,換了便服,僕役又端上來葡萄酒,拿出一個從大食運來的藥玉杯,替楊思儉滿上。

楊思儉一揮手道:“你們都下去吧,讓某自己來。”

僕役應聲而退。

“耶耶哪,你怎麼生氣啦?孩兒可是很聽你的話。”

“敏兒,我問你,太子前幾天大病一場,昏迷了一天一夜,你到現在有沒有看望他?”

“我爲什麼看那個病鬼子。”

“啪!”一聲清脆的響聲傳了出來,楊思儉給她扇了一個大耳光。

“耶耶,你爲什麼要打我?是你們想攀龍附鳳,卻不顧女兒的感想,害了女兒。”楊敏說完號淘大哭起來。一個大耳光將她扇蒙了,長那麼大,父母視她如掌上明珠,從來也沒有打過。

“大郎哪,你爲什麼要打自己女兒。本來這場婚姻,妾身就不樂意。可是畏懼天家威嚴,所以沒敢拒絕。幾個月後女兒就要出嫁了,讓她多過幾天快樂的生活吧。”

“婦人之見!我問你,我們楊家是不是當初觀德王時那個家族?”

楊家也算是一個名門,這一脈在魏國時就拜公封候,又是隋朝的皇族,頂盛時楊雄與高熲、虞慶則、蘇威並稱隋朝四貴。楊雄長子楊恭仁又相助唐朝,封爲觀國公,曾擔任過太宗高祖兩朝宰相。次子楊綝,楊玄感反,其弟玄縱逃奔兄處,路遇綝。與之偶語,劉休文奏報於隋煬帝,綝憂,發病而亡。楊綝留下三個兒子,長子楊思儉,次子楊思約,幼子楊思禮,皆擔任唐朝官職。

但選楊家女爲太子妃是另外一個原因。

楊雄還有一個弟弟,是隋朝著名大臣楊達,隋朝滅亡後,楊家地位一落千丈。楊家的一個女兒就下嫁給了武士彠做了繼室,這個楊氏也就是榮國夫人。

不然,以楊家現在的門楣,就是楊敏長得比西施還要好看,品德賽過陰麗華,也不可能入選太子妃的。看看老李家的媳婦,李昞妻子是北朝頂尖名門獨孤氏的女兒,李淵妻子竇氏是周武帝的親侄女,李世民妻子是長孫皇后,北魏皇族拓跋氏之後,生父長孫晟是隋朝文武雙全的名臣。李治的正宗皇后則是出自七姓十家中的太原王家。

楊思儉現在的家族,也許祖上還有些榮光,但與前幾者相比,差得太遠了。

楊夫人搖了搖頭。

“那麼我們與皇后親不親?”

楊夫人又搖了搖頭。都隔了幾代了,況且現在楊家枝繁葉茂,又不是楊思儉一個人。

楊思儉又說道:“之所以敏兒能入選太子妃,一是沾了一些親戚,二是貌美,入了皇后的法眼。但太子妃是要貌美,還是要品德?”

“他們嫌棄我們,我們還不同意這門親事了。”楊夫人憤憤不平地說道。

楊敏是他們晚年纔得到的女兒,平時很恩寵。想到李弘那個瘦弱的身體,皇太子固然是好,都未必能活到那一天。

“你說什麼渾話,如果真要皇家退掉這門親事,我們楊家也就完了。至少我們這一脈以後休想再有出息。”生氣是不行的,停了一下,將情緒控制下來,又說道:“我知道你們都沒有看好太子,但我今天聽說了一件事。”

PS:有人說武則天母親不是楊達女兒,其實楊雄一門隋末時有的枝葉沒落了。如果不是,楊家女不可能成爲太子妃,後來賀蘭敏之發作,楊思儉一門雖然中落了,但也沒有滿門抄斬。這也可以做爲一個佐證。況且楊家雖是名門,但不是望門,以武則天老爸的聲望,沒有必須攀這門親。個人的看法。

第161章 蘿莉進宮 韋月乖巧第18章 葬楚宮傾國(一)第207章 妃兒吹笛 甸子指路第308章 登樓作賦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160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下)第170章 探(八)第23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三)第42章 成嘆息(一)第379章 陌刀橫崖(二)第380章 陌刀橫涯(三)第229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下)第203章 首功蕭何 再喻王弟第142章 定(四)第129章 春雷(一)第425章 未怕金吾呵醉(三)第328章 故人應念第338章 蕃胡菸灰(二)第297章 算蛟龍(二)第7章 春歸如過翼(一)第245章 獻藥第68章 圖窮(下)第241章 誤會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107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二)第34章 時叩窗隔(二)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144章 定(六)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332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一)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173章 諸事不宜 狩獵無味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293章 只愁風雨無憑準第175章 合(三)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28章 曲轅犁出 國老心折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24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上)第453章 腸斷竹馬兒童(一)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83章 大帽壓頂 小虐彥伯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154章 問鼎(六)第168章 探(六)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177章 合(五)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329章 杜鵑枝上殘月第201章 蘿莉不捨 孌童變色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351章 枯骨接翠(一)第9章 春歸如過翼(三)第323章 只有丹心難滅(二)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475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二)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286章 哭好啊第188章 大朱發威 炮打李治第204章 忠孝難全 紅黃練軍第188章 天天吃聖上第13章 爲問花何在(一)第154章 問鼎(六)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136章 聖意難違 洋曲舒情第74章 微調第327章 一線青如發第232章 太子成人 皇帝上天第382章 氣開山崴(二)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397章 夜寒月白(二)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49章 攤牌(一)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288章 名門動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425章 未怕金吾呵醉(三)第192章 人爲財死 鳥爲食亡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144章 定(六)第117章 黃昏落雨,開門時晴第358章 欲摘弓(二)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276章 煮青蛙第152章 問鼎(四)第42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五)第35章 時叩窗隔(三)
第161章 蘿莉進宮 韋月乖巧第18章 葬楚宮傾國(一)第207章 妃兒吹笛 甸子指路第308章 登樓作賦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160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下)第170章 探(八)第23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三)第42章 成嘆息(一)第379章 陌刀橫崖(二)第380章 陌刀橫涯(三)第229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下)第203章 首功蕭何 再喻王弟第142章 定(四)第129章 春雷(一)第425章 未怕金吾呵醉(三)第328章 故人應念第338章 蕃胡菸灰(二)第297章 算蛟龍(二)第7章 春歸如過翼(一)第245章 獻藥第68章 圖窮(下)第241章 誤會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107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二)第34章 時叩窗隔(二)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144章 定(六)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332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一)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173章 諸事不宜 狩獵無味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293章 只愁風雨無憑準第175章 合(三)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28章 曲轅犁出 國老心折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24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上)第453章 腸斷竹馬兒童(一)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83章 大帽壓頂 小虐彥伯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154章 問鼎(六)第168章 探(六)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177章 合(五)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329章 杜鵑枝上殘月第201章 蘿莉不捨 孌童變色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351章 枯骨接翠(一)第9章 春歸如過翼(三)第323章 只有丹心難滅(二)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475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二)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286章 哭好啊第188章 大朱發威 炮打李治第204章 忠孝難全 紅黃練軍第188章 天天吃聖上第13章 爲問花何在(一)第154章 問鼎(六)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136章 聖意難違 洋曲舒情第74章 微調第327章 一線青如發第232章 太子成人 皇帝上天第382章 氣開山崴(二)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397章 夜寒月白(二)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49章 攤牌(一)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288章 名門動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425章 未怕金吾呵醉(三)第192章 人爲財死 鳥爲食亡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144章 定(六)第117章 黃昏落雨,開門時晴第358章 欲摘弓(二)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276章 煮青蛙第152章 問鼎(四)第42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五)第35章 時叩窗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