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

上海那邊顧維鈞和幣原喜重朗在扯皮,事關國家重大利益他們兩個人誰都是不會輕易鬆口的,於是乎表面上談判進行順利,但是談的都是枝節的事情,而事關核心利益的問題幾乎談不攏。..?:

所以就導致了,這時候兩國的上層都已經有意思停戰,但是要想真正停戰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談判不順利,這些都在陳敬雲的預料之內,他也沒指望着短時間就讓日`本屈服從而放棄朝鮮,反正朝鮮已經被中國所控制,不管和談的怎麼樣都改不了這個事實?”“?。任何性質的外交談判都不可能讓中國放棄朝鮮,而這一點日本人自己也是知道的,但是他們依舊不敢說出任何關係放棄朝鮮的話語,這一旦開口,基本就宣佈了日`本首相浜口雄幸和外相幣原喜重朗的政治生涯結束了。

上海那邊的談判拖着,陳敬雲卻是不打算等上海那邊的談判有了結果後再處理朝鮮問題,談判就先談判,談不成也得談着,但是關於這場戰爭,關於朝鮮問題的解決還是該怎麼來就怎麼來。

於是乎這就有了陳敬雲在南京總統府召見李承晚的事情。

李承晚,這個人乃是朝鮮近代史裡極爲重要的一個人,出生於朝鮮黃海道的一個旁系王室家族,當然出身王室一說是他老爸研究家譜後自個說的,至於是真是假就得問他老爸了,即便是真的,他身上的朝鮮李氏王室血統已經稀薄的跟沒有差不多了。說他是一個沒落書香之家倒還說得說過,自幼也是接受傳統儒學教育並參加科舉,不過朝鮮王朝停止科舉後就把他還沒有開始的仕途之路給斷送了,隨後接受西學,由於早年朝鮮就已經被中國和日`本先後掌控,等日`本甲午戰爭勝利後接管朝鮮,他也就邁上了反日獨立的不歸路。

還曾經被逮捕叛過死刑,不過好歹沒死成出獄後就前往美國留學,從他的早年經歷而言,和中國清末時期的諸多學子的經歷是有些大同小異的。

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的簽訂讓朝鮮徹底失去了獨立地位從而被日`本吞併,朝鮮的一大批人開始爲了朝鮮的獨立而奔走,次年中國爆發辛亥革命後,給了朝鮮獨立人士極大的鼓舞,1912年後,李承晚就回到朝鮮鼓吹獨立,不過隨後就被日本當局驅逐出境。之後的十年間,朝鮮獨立人士也就只能躲躲藏藏在國外活動,而1915年後,陳敬雲徹底統一中國,李承晚等人就開始尋求中國的支持幫他們實現朝鮮的獨立。

當年中國剛統一,又是面臨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機遇,陳敬雲那裡有心思幫什麼朝鮮人玩獨立啊,那時候陳敬雲一門心思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撈錢,發展壯大中國的工業。加上那時候,中國和日`本可都是協約國的一員,往大了說可是盟友,如此情況下自然不可能光明正大的和朝鮮人結束,所以就是數番拒絕了李承晚的求見。

不過陳敬雲也知道這些朝鮮人可以利用一二,所以也就默許了他們在上海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這件事,李承晚也是當選臨時政府的總統,隨後幾年李承晚就長期呆在中國,希望能夠獲得中國方面的直接支持。

而他的努力並沒有白費,1923年中國和日`本因爲旅順的歸還問題爆發大規模戰爭開戰後中國陸軍迅速佔領了朝鮮,那時候李承晚還以爲朝鮮要獨立了呢,可是他沒有想到,中日倫敦條約中中國把朝鮮交還了日`本以換取臺灣。

不過儘管沒有實現朝鮮的獨立,但是中日在朝鮮的軍事緩衝區卻是給朝鮮獨立事業帶來了極大的機會。

從鴨綠江到平壤,這南北達到一百多公里的軍事緩衝區成爲了朝鮮民族獨立者進行武裝獨立的最好地區,而那時候中國也是開始直接扶持李承晚在朝鮮軍事緩衝區內建立武裝力量。

而也是那個時候,李承晚纔算是正式走進了陳敬雲的視野,並把李承晚當成了主要的扶持人。隨後在中國的支持下,李承晚統一了在朝鮮北部活動的數支獨立武裝,並整合爲大韓民國光復軍,並獲得了來自中國提供的大量軍械物資,這些物資基本上都是中國庫存的大量日械裝備,從步槍到機槍甚至日式迫擊炮都有,甚至還有少量的火炮。

當然了,如果中日之間不再爆發戰爭,那麼單憑一個大韓民國光復軍這種游擊隊,給他們億萬年時間也推翻不了日`本的統治,但是去年開始中國卻是再一次和日`本爆發戰爭,中國數十萬大軍進入朝鮮,並且通過數場大規模的會戰把駐朝日軍一舉殲滅。

作戰中,大韓民國光復軍作爲本地游擊隊,充分擔當了帶路`黨的角色,大量大韓民國光復軍的人進入中國入朝部隊中充當翻譯,嚮導等輔助職位,甚至有少數人獲得了中國軍方辦法的雙劍勳章呢。

而在陳敬雲制定的朝鮮方針中,是不會直接吞併朝鮮的,所以就極有必要扶持一個代理人,而這個代理人自然是和中國合作了十多年的李承晚最爲適合。

看着眼前這個李承晚,陳敬雲也不好擺着上國總統的架子,畢竟表面上來說,他這李承晚好歹是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總統呢,所以陳敬雲也算是給足了他面子,再他進來後親切的和他握手。

兩人坐定後,陳敬雲道:“今天請李先生過來,是爲了和李先生商討朝鮮大局!”

陳敬雲並沒有過多的遮掩和廢話,這剛坐下就是直接把主題給扔了出來,畢竟說話遮遮掩掩勾心鬥角也得看對象的,眼前的這個李承晚就是他陳敬雲扶持的一個代理人,又不是英國首相,更不是美國總統,不客氣的說他還沒有讓陳敬雲對他遮遮掩掩勾心鬥角的資格。

陳敬雲沒把他直接當成下屬就算是不錯了。

李承晚在外人面前雖然一副朝鮮領路人自居,但是能夠帶領衆多朝鮮獨立人士走到今天這一步,就已經證明了他並不是個簡單的人,他很清楚在這種時候不能擺着自己這個大韓民國臨時總統的身份,所以他是擺了極低的姿態:“朝鮮獨立是離不開陳主席的大力支持的,現在朝鮮局勢也不穩,不知陳主席有什麼方略!”

這個姿態已經放的非常低了,如果是正式場合上他李承晚是絕不會如此的。但是現在只有他和陳敬雲兩個人,他就算跪下來求陳敬雲讓朝鮮獨立那也是沒人看見沒人說的。再者,在中國也住了這麼多年了,前後也和陳敬雲見過數次,對於陳敬雲這個人他可是略有了解的。

知道眼前的這個人可是中國裡說一不二的大獨裁者,從起義到統一中國,再到和蘇俄以及日`本開戰,這人的手段端是凌厲狠辣,這樣的人註定了和西方國家裡的那些總統、首相、總理是完全不同的人。

面對這樣的人,說實話李承晚自個也是有些心虛的。

李承晚心裡頭想着什麼陳敬雲可沒什麼心去猜,今天把李承晚叫過來可不是爲了大家閒聊胡猜心思,而是要商討朝鮮的下一步局勢。

“現在朝鮮那邊,日`本人是反攻不了的了。然而現在朝鮮那邊的局勢也不算太穩定,現在是急需一個強有力的人回去朝鮮領導新政府!”陳敬雲一邊說着一邊注視李承晚的反應。

果然當陳敬雲這話一說出後,李承晚臉上狂喜:“陳主席不愧是能夠率領中國崛起的領袖,李某代朝鮮兩千萬國民真誠的感謝陳主席對我國獨立事業的支持!”

陳敬雲之前的那一句雖然不長,但是意思卻是相當明確的,那就是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人回到朝鮮領導新政府,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中國會讓朝鮮獨立建國,而還有一個是什麼呢,說明陳敬雲打算讓李承晚回去領導政府,如果陳敬雲不打算讓李承晚回國領導政府的話,那麼陳敬雲也就不用把他叫過來說話,而是完全可以喊其他人過來,比如大韓民國光復軍總司令樸榮萬,又比如內務總長金九等人都是朝鮮獨立運動中的重要角色。

某種程度上來說,李承晚的地位雖然是高,不過這種高是有些虛高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裡也存在着派系。

不過對於陳敬雲來說,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裡頭本身的派系對他來說不值一提,這些人內部不管怎麼鬥,背後都得依靠中國。比如目前大韓民國光復軍的總司令樸榮萬,這個人現在在朝鮮手握了朝鮮境內最大的一支武裝力量,但是這個人也是陳敬雲扶持起來的,沒有中國給的大量軍械武器,他樸榮萬連游擊隊都組織不起來。

中國對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掌控還是非常徹底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裡頭的諸多高層都是親中人士,李承晚,樸榮萬他們娶的妻子可都是中國女子,而裡頭的衆多年輕人骨幹也都是畢業中國的數所大學,而大韓民國光復軍裡的骨幹軍官也基本上是中國武漢軍官學校的畢業生。

正是因爲有着如此多的因素在,才能夠讓陳敬雲無阻力的掌控朝鮮。

要不然的話如果讓其他朝鮮獨立領導人去朝鮮組建了獨立政府,陳敬雲肯定是不答應的,比如李東輝,這個人就是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中正兒八經的親蘇派,甚至還擔任過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中的國務總理,對於這樣的人都不用李承晚這些對立者處理,中國的調查局自己就盯上了然後抓捕直接槍斃。

陳敬雲說了讓李承晚回國組建正式政府,當下就把李承晚高興的連連感謝。

這一回去,李承晚就是對其他朝鮮人宣佈了這個大好消息。

本着事不宜遲的態度,陳敬雲迅速把李承晚和其他一羣重要朝鮮人送回了國內,四月十六號,李承晚一行人乘坐中國空軍的y3型運輸機抵達漢城,並立即在中國入朝部隊的直接下,籌備建國事務。

由於陳敬雲不打算在朝鮮那邊有着過多的拖延,所以朝鮮建國的進展也是非常快,僅僅三天,李承晚等人就是宣佈成立朝鮮共和國了。

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90章 蔡鍔心思第677章 二月南京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33章 羅漓心思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969章 北非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10章 密議(二)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586章 毒氣彈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833章 直升機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96章 福州體系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1002章 兄弟(一)第961章 低估(二)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18章 整編行賞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735章 炎帝級改裝計劃第91章 福州冬日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
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90章 蔡鍔心思第677章 二月南京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33章 羅漓心思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969章 北非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10章 密議(二)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586章 毒氣彈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833章 直升機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96章 福州體系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1002章 兄弟(一)第961章 低估(二)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18章 整編行賞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735章 炎帝級改裝計劃第91章 福州冬日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