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

不得不說,陳敬雲所策劃的鋼鐵行業的發展目標是極其宏偉的,先不提尚在計劃中的馬鞍山鋼鐵基地,就算是東南鋼鐵公司的發展目標也是極其龐大的,而且發展目標也是隨着國民軍不斷向外擴張而改變。\\\\

比如最開始東南鋼鐵是打算把主要的生產基地放在福州,後來國民軍拿下蘇南後,就是打算更改到上海,並停止了福州鋼鐵廠的第二期建設工程。而現在國民軍佔據安徽後,把馬鞍山鋼鐵也掌控到手中,所以又是把目標更改到了馬鞍山。這樣的頻繁更改計劃並不是人們所願意的,也不是陳敬雲缺乏遠見,而實在是無奈之舉,比如當初建設福州鋼鐵廠的時候,國民軍連浙江都沒有能夠完全掌控呢,而建設上海鋼鐵廠的時候,馬鞍山還在黃興等人手中呢。

不過現在既然已經把馬鞍山鐵礦掌控到了手中,而且陳敬雲也是極爲清楚馬鞍山的鐵礦是足以支撐起自己建設一個超大型鋼鐵企業來的,所以這一次他就是打算把初期的鋼鐵發展放在這裡了。爲了方便馬鞍山鋼鐵的計劃,除了縮減上海鋼鐵廠的建設工程外,陳敬雲還打算把福州鋼鐵廠的部分設備搬遷到馬鞍山來,畢竟現在福州鋼鐵廠的鐵礦和煤礦也是極度依賴外運,福建本地限於交通和開採難度的原因是無法滿足福州鋼鐵廠的需求的。

如果集中絕大部分的力量在馬鞍山建設一個鋼鐵基地的話,除了可以就近利用馬鞍山鐵礦,它所需的煤礦也可以利用長江乃至鐵路運輸而來,而且距離不算太遠。

計劃中的馬鞍山總量高達一百五十萬噸的鋼鐵產量足以奠定中國初期工業化所需要的鋼鐵需求,如果再加上福州鋼鐵廠、上海鋼鐵廠、以及尚在北洋軍地盤上的漢陽鐵廠,到時候中國的生鐵產量將會超過一百五十萬噸,鋼材產量將會達到七十萬噸。

而這個數值將會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日`本鋼鐵產量,現在的日`本鋼鐵產量中的生鐵大約二十五萬噸,鋼材二十五萬噸。當然日`本鋼鐵行業也在不斷髮展,等中國的馬鞍山鋼鐵基地建設完畢後至少也是兩年後,而兩年後也就是1915史實中的日`本利用一戰的東風,已經讓自身的鋼材產量達到了七十萬噸左右了,一戰結束時已經是超過了八十萬噸。

也就是說如果這個馬鞍山鋼梯基地順利建設起來並順利投產的話,那麼在一戰後中國的鋼材產量將會和日`本持平。

1913年的美國鋼產量是三千多萬噸,德國是一千八百萬噸,英國是七百七十多萬噸,法國是四百七十萬噸,俄羅斯是四百三十萬噸,日`本是二十五萬噸,中國是十六萬噸(漢陽鐵廠六萬噸加上東南鋼鐵十萬噸)。

至於一戰中世界各國的鋼材產量將會繼續飆升,等到一戰後就連日本的鋼材產量都會達到八十萬噸以上,而馬鞍山鋼鐵基地順利投產的話,那麼屆時中國的鋼材產量將會不遜於日`本的鋼材產量,至於生鐵產量將會遠遠超過日`本。當這個生鐵產量主要是因爲日`本本來沒有太多鐵礦,鍊鋼都是直接進口鐵礦和廢鋼,生鐵產量一直都不高的。

馬鞍山鋼鐵基地關係到中國鋼鐵的整體發展,而鋼鐵行業又是關係到整個工業體系的發展,所以這馬鞍山鋼鐵基地的建設自然就是重中之重了。

爲此,馬鞍山鐵礦開發計劃也是成爲了工業發展計劃的頭號項目,而爲了開發馬鞍山的鐵礦,東南鋼鐵公司以採礦部門爲主體,獨立出來成立了馬鞍山礦業公司,負責煤鐵等礦產的探測,開採業務,而東南鋼鐵則是專注鋼鐵生產和研製。

如此大規模的項目單憑中國自己是無法完成的,不但缺乏資金和設備,還缺乏足夠的工程師等技術人員,所以要短時間內完成對馬鞍山鐵礦的開發,那麼就需要藉助外力,尤其是來之於美國的資本和技術力量。

也正是這個緣故,才讓馬鞍山鐵礦開發計劃成爲了經濟發展司的第一順位規劃項目,希望用這個項目引進大量的美國資本和技術力量進行建設。

除了馬鞍山這個頭號項目外,經濟發展司還規劃建設一個大型化工廠!

近代基礎工業體系中,鋼鐵、化工乃是最基礎的兩部分,鋼鐵的重要性不用再多說,而化工行業爲什麼說重要呢,很簡單,除了應用於軍事工業的炸藥外,化工行業還直接關係到農作物的產量,換句話說就是直接關係到糧食產量。

化工行業對軍事工業的重要性大家都是知道的,畢竟有了炸藥纔有子彈,纔有炮彈,而軍事方面的化工業中國早也就有的,具體說來就是各個兵工廠的火藥廠,爲了更好的整合火藥的生產,福州兵工廠下屬的火藥廠已經和其他幾個兵工廠的火藥廠重新合併,組建了一個統一的化工公司並主要負責國民軍的炸藥生產。

但是這僅限於軍事工業的化工業,想過渡到民用的化工業,尤其是大量生產化肥還是有着極大難度的,而近代農業中化肥已經得到了大規模的應用,而化肥對糧食產量的增幅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糧食產量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比軍事工業更爲重要的事務,幾千年來,中國的主要內部問題從來都只有一個那就是土地問題,而進一步說也就是糧食問題。只有解決了農民吃飽飯的問題後,纔可以談及所謂的工業化,不然連半數國民都吃不飽飯談何工業化。

而這也是陳敬雲極力要求建設一個大型化工廠的根本原因所在,除了爲軍事工業服務外,更重要的是爲了農業服務。

鋼鐵、化工兩大基礎行業之後,就是一些具體工業行業的發展,比如用來生產各種工業設備的機械廠,比如動力行業,比如拖拉機和汽車廠,比如煉油廠。

其中的機械廠中,中國所擁有的大型機械廠其實很有限,而且基本都是集中在數大兵工廠當中,主要也是爲了軍事工業服務,而民營的大型機械廠只有一個南京機械廠,主要製造紡織業相關的機械設備。現在中國進口最多的除了軍械武器外,就是那些工業設備了,而這麼一大塊的工業設備遲遲不能自產的話,談何工業化,哪怕是尖端的機牀不能自產要進口,但是基本工業設備也要做到自產啊,不然工業化就是一個笑話。

而動力行業,包括普通輪船以及火車等使用的傳統蒸汽機、軍艦和高速客輪使用的蒸汽輪機、潛艇和汽車乃至坦克使用的柴油機、飛機和汽車以及坦克都需要的汽油機。而現在中國現今只具備了建造普通蒸汽機的能力,對於那些列強海軍上使用的蒸汽輪機別說造了,見都沒見過幾次。而柴油機和汽油機要好一些,因爲國民軍中大量裝備飛機的緣故而大量進口了航空發動機,雖然現在還沒有能力仿造出來,但這是限於國內基礎材料行業的限制,但是對於其內部結構和設計已經有一定的瞭解,如果進口核心部件的話硬要仿製也是可以的,但是性能和進口的原版肯定是不能比的了。

而動力方面則是上海動力公司所負責,其設計製造的工業用大型蒸汽機由於低廉的造價和可靠性,已經獲得了不少國內的訂單。所製造的船舶用蒸汽機也是用於馬尾造船廠和江南造船廠裡,但是那些先進的蒸汽輪機卻是依舊無法仿製生產。航空發動機則是進展快一些,已經用進口核心部件仿製了幾臺原型機,但是距離整機進口的航空發動機差距還是不小。至於普通的汽油機和柴油機,這個主要是搭配汽車和拖拉機使用。

而陳敬雲弄出來說要引進拖拉機,這讓很多工業部門的人是不理解的,因爲對於他們來說汽車還好,現在中國已經有了不少小汽車,就連華夏銀行自己也是弄了一個小汽車廠,利用進口部件和發動機從而組裝小汽車,甚至連外觀都和進口的福特T型車沒什麼差別,自產自銷下一個月也能組裝幾十輛的小汽車,主要是負責供應政府部門。至於民間市場,那些有錢人大多是看不上華夏汽車廠弄的這些簡陋組裝車的,一般都會直接選擇進口車。

所以陳敬雲說要擴大華夏汽車廠的規模的話他們還能理解,但是說要建設一個拖拉機廠的時候,他們就有些不理解了。因爲這年頭的拖拉機主要是用於大規模的農業生產,這種拖拉機對於北美人少地多的農場式地方是極爲適合的,但是現在的中國來說,農業生產還是極爲基礎的階段,主要是以家庭爲單位的小規模勞作,是用不上那些大型拖拉機的,就算能夠用上他們也買不起啊。就算是那些地主們,他們的土地也不是自己耕作的而是分散了出租給普通農民。

所以從現實來說,拖拉機在現階段的中國是找不到民間市場的,但是陳敬雲卻是執意引進,而且還把這個項目排在了工業規劃的前十位。各種理由自然是自由陳敬雲自己才知道。

弄這個拖拉機廠,所爲者不外乎坦克也!

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918章 F5對P51(二)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30章 購軍械(三)第87章 洪府娶親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629章 挽救危局(一)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261章 煙華夜第478章 97號陣地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408章 煉油廠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760章 xb10項目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104章 朱蔣通電第833章 直升機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73章 白雪紅梅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235章 岑春煊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212章 大戰(二)第30章 購軍械(三)第51章 胡陳之爭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533章 59號戰艦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865章 慘烈(二)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998章 陰謀(二)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
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918章 F5對P51(二)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30章 購軍械(三)第87章 洪府娶親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629章 挽救危局(一)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261章 煙華夜第478章 97號陣地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408章 煉油廠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760章 xb10項目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104章 朱蔣通電第833章 直升機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73章 白雪紅梅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235章 岑春煊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212章 大戰(二)第30章 購軍械(三)第51章 胡陳之爭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533章 59號戰艦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865章 慘烈(二)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998章 陰謀(二)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