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人才

(8)人才

那些強人有的精通政務,善長與朝廷打交道,有的精通刑名錢糧,利用微薄的財力,使湘軍有優厚的糧餉可拿,戰時可以保障後勤,也有的長於軍事,幕府會議時多次糾正老曾的錯誤,有時弄的老曾都下不來臺,而被譽爲曾門第一人的李鴻章,更是力挽狂瀾,以一人獨撐危局,清朝若是在後三十年沒有李鴻章,其後果將不堪設想!

錢泰吉、劉毓崧、羅汝懷,長於辭章,成名多年的大儒;左宗棠、李鴻章、錢應溥、劉蓉、郭嵩燾等人草擬諮、札、函、奏,管理文書檔案,參與軍事會議,張丞實、李興銳、龐際雲、孫長紱、吳汝綸、劉建德、厲雲官等人負責刑名錢糧,審理案件,處置整頓地方政權,剿滅流匪,恢復地方生產;李瀚章、張韶南、隋藏珠、王延長、李興銳、李鴻裔、李作士等人負責糧臺事務,負責科技、管理、製造、訓練、教育、翻譯、出版等工作的有徐壽、華蘅芳、徐建寅、吳家廉、龔芸棠、吳大廷、丁日昌、馮焌光、李興銳、陳蘭彬、容閎等,另外,還有英國人傅蘭雅、偉烈亞力,美國人林樂知、瑪高溫等外國人員。經辦厘金的人員主要有黃冕、郭昆燾、惲世臨、胡大任、李桓、李瀚章、範泰亨、孫長紱、劉於潯、王德固、萬啓琛、李宗羲、莫祥芝、金安清、蔡應嵩、丁日昌等。

……

太華麗了,張華軒忍不住在心裡哀嘆。這些人中,有後來創辦北洋的李鴻章,有擡棺西向的左宗棠,有貴爲總督的李瀚章及做到兵部尚書的彭玉麟等人,曾剃頭的幕府中,隨便出來一個,都是當時一等一的人才,而且多是濟世救時的超絕人才,郭嵩燾是中國第一任駐外大使,比魏源的隔靴搔癢更加激進,也更加切合實際,算是中國真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這些幕府人才中,除了有限幾人,多半卻是湖南人,也怪不得後世有人言,若要中國亡,除非湖南人死光!

此時這些人才鬼才怪纔多半名聲未顯,不過有不少已經加入曾國藩的幕府之中,而且湖南人比外省人更加容易抱成一團,極爲團結,很難分化拉攏,想想把這些湖南佬弄到自己幕府來的難度,張華軒便是搖頭苦笑。

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啊……

曾左李湖,曾是不必想的,地位比張華軒強太多,李鴻章這時候正和侍郎呂賢基一起搞團練,與在安徽的太平軍打惡仗,他在安徽辦了五年團練,以浪戰聞名於世,時人稱他爲“翰林變綠林”,可見李鴻章早年用兵打仗的兇惡之狀,在兩年後收復廬州後,李鴻章才奉旨以道府用,又打了幾場勝仗,才被加按察使銜,老李的升官之路好像很困難,張華軒也動過心思,不過李鴻章與曾國藩的交情太好,兩人書信來往不斷,李鴻章在安徽混不下去時,第一選擇便是投奔了曾國藩。

竟無語凝噎……

胡林翼也是按察使了,甭想了,左宗棠是唯一一個有機會的,此人現在在湖南巡撫幕中,混的並不得意,爲了展露才能,遇事則與人惡吵,脾氣壞到不能再壞,所以混的並不得意,張華軒是道員時,想來以左宗棠的脾氣並不會買賬,此時他已經加按察使,卻是起了試一試的心思,已經擬就書信,命人送往湖南,看看左小亮是否原意千里跋涉,到淮安來給張華軒效力。

除了左宗棠外,張華軒一面派人到北京考察官員,一面根據自己的記憶,四處撒網,看看能不能網羅到幾個得力的人才。

丁寶楨,今年剛中的進士,這個傢伙兇悍野蠻,安德海的小命也敢要,母喪丁優在家招募鄉勇,拼死浪戰,算是文人中的狠角色,也是不甘不淡在翰林院混日子的主,張華軒已經寫信招納,此人已經覆信,看來十有**可成。

閻敬銘,中進士已經近十年,仍然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戶部主事,此人爲人剛毅嚴明,在清季以擅長理財聞名,在張華軒看來,也只是敢於任事不怕得罪人罷了,倒是此人的性格張華軒很喜歡,決意把他招來擔任自己的軍法官或是負責後勤財務。

其餘郭嵩燾、丁日昌、王闓運等人,張華軒也是去信結納,除了送上厚禮和安家費外,連路費都給這些寶貝們寄了過去,只是對他們是否願意前來效力,張華軒殊無把握。

想想後世有部電影中說人才難得,其實在十九世紀的中國,人才真的是要浪裡淘沙,於千百人中,纔可能得一人。張華軒請這些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人才,倒不是他有什麼收羅歷史名人的癖好,而是在歷史鉅變之中,敢挺身而出,最終留下姓名的,當屬是當世一等一的人才,而那些默默無名的,除了少數運氣不好的之外,可能多半都是庸碌無爲之輩。

如果是他自己培養人才也當然不是不可以,不過把一個半大小子培養到專任一方,怕是要十來年後了……

人才難得,能得一個是一個,慢慢兒來不急。張華軒安慰着自己,他現在是春風得意馬蹄急,應酬卻比揚州一戰前要少的多了,現下他是三品按察使大員,整個淮安府附近除了南河總督外,沒有人的官兒比他做的大。南河總督負責河道與清江浦的安全,屬於中央直轄,與他這個江蘇按察使無關,所以山中無大王,猴子來稱王,現下淮安地界是他最大,也自然不需要去敷衍別人。

WWW▲тт kǎn▲c○ 等到了九月底時,被他放回家分批休假的士兵全部回到營中,張華軒索性搬出淮安城,到兵營裡去住,又沒過幾天,朝廷兵部允准張華軒保舉的部文下來,張華軒立刻大集三軍,要對麾下將領大肆加官進爵!

73 成親180 軍政改革第一 卷嶄露頭角8猛虎出柙17猛虎出柙2160 北王返城231 瘋狂50 一八五四年的秋天猛虎出柙813 紗廠之議第一 卷嶄露頭角23226 強國軍禮61 恐懼流言85 儀仗隊192 鐵路之爭81 測港58 提親220 易服46 開礦72 會黨239 說服220 易服第一 卷嶄露頭角2290 狂奔50 一八五四年的秋天第一 卷嶄露頭角4108 沙盤論勢147 軍人榮譽244 城下之約117 戰安北猛虎出柙580 進城51 一八五四年的土改142 交手猛虎出柙12107 內衛營第一 卷嶄露頭角28第一 卷嶄露頭角10236 先打再拉59 欣欣向榮41 咸豐113 淮軍進擊31 藍旗180 軍政改革6 升官114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138 鼓惑28 夜談176 大帥50 一八五四年的秋天160 北王返城3 追擊第一 卷嶄露頭角1377 倔驢的用法198 槍響147 軍人榮譽161 突變第一 卷嶄露頭角7第一 卷嶄露頭角1476 爭執141 炮火準備92 是大帥105 肅反擴大化168 亂息96 廷議216 心腹大疾194 海州鎮196 發展108 沙盤論勢第一 卷嶄露頭角17第一 卷嶄露頭角5222 登岸57 世家子弟第一 卷嶄露頭角1721 查抄64 毛瑟兄弟227 旗鼓相當160 北王返城第一 卷嶄露頭角1581 測港124 分配70 淮安土改170 徐州的變化2 會議23 養賊自重196 發展30 亂戰行軍71 迎親65 聊表寸心206 強兵15 僵局第一 卷嶄露頭角1693 舒城之變134 嚴陣以待86 紳士的養成92 是大帥猛虎出柙13第一 卷嶄露頭角2418 希望之光
73 成親180 軍政改革第一 卷嶄露頭角8猛虎出柙17猛虎出柙2160 北王返城231 瘋狂50 一八五四年的秋天猛虎出柙813 紗廠之議第一 卷嶄露頭角23226 強國軍禮61 恐懼流言85 儀仗隊192 鐵路之爭81 測港58 提親220 易服46 開礦72 會黨239 說服220 易服第一 卷嶄露頭角2290 狂奔50 一八五四年的秋天第一 卷嶄露頭角4108 沙盤論勢147 軍人榮譽244 城下之約117 戰安北猛虎出柙580 進城51 一八五四年的土改142 交手猛虎出柙12107 內衛營第一 卷嶄露頭角28第一 卷嶄露頭角10236 先打再拉59 欣欣向榮41 咸豐113 淮軍進擊31 藍旗180 軍政改革6 升官114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138 鼓惑28 夜談176 大帥50 一八五四年的秋天160 北王返城3 追擊第一 卷嶄露頭角1377 倔驢的用法198 槍響147 軍人榮譽161 突變第一 卷嶄露頭角7第一 卷嶄露頭角1476 爭執141 炮火準備92 是大帥105 肅反擴大化168 亂息96 廷議216 心腹大疾194 海州鎮196 發展108 沙盤論勢第一 卷嶄露頭角17第一 卷嶄露頭角5222 登岸57 世家子弟第一 卷嶄露頭角1721 查抄64 毛瑟兄弟227 旗鼓相當160 北王返城第一 卷嶄露頭角1581 測港124 分配70 淮安土改170 徐州的變化2 會議23 養賊自重196 發展30 亂戰行軍71 迎親65 聊表寸心206 強兵15 僵局第一 卷嶄露頭角1693 舒城之變134 嚴陣以待86 紳士的養成92 是大帥猛虎出柙13第一 卷嶄露頭角2418 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