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0章 放棄甲彈對抗,擁抱信火一體

第1450章 放棄甲彈對抗,擁抱信火一體

“不只是坦克。”

這個時候,跟在旁邊的海軍武官愛德華·柯林斯上校也放下了手中掛着長焦鏡頭的單反相機:

“第三個,兩棲步兵戰車方隊也跟之前衛星圖上看到的不太一樣……”

就在二人說話之時,排在第二位的步兵戰車方隊已經悄然駛過。

這種被稱爲ZBD-04、外形類似BMP3的型號在使用中其實與後者區別很大,只是100mm+30mm的武器系統比較類似而已,但對於大部分既不需要駕駛也不需要乘坐的吃瓜羣衆和外部觀察者而言要素不多,就連轉播解說也是草草帶過,只是把介紹的重點放在了這支來自祖國南疆部隊的光榮歷史上。

而相比之下,緊隨其後的第三個方隊則極爲醒目。

倒不是說裝備本身如何亮眼,而是一身以海軍藍爲基調的亮面數碼迷彩實在扎人眼球,尤其從外賓區的角度,老早就能注意到這十幾輛尤其高大的履帶式車輛。

不過,對於長期關注解放軍的內行人而言,這種兩棲步兵戰車本身倒是屬於老熟人了。

更遠的不談,在今年4月份爲慶祝華夏海軍成立而進行的慶祝活動中,這一型號就在島城基地進行過靜態和水上機動展示,甚至破天荒地允許參觀者進入載員艙,實際體會兩棲機械化步兵的行動方式。

“這不就是那種速度很快的兩棲戰車?”

舍爾少將在半年前也參與了那次展示活動,親眼看到這種貌似笨重的大傢伙在下水之後開出了大約40km/h的離譜速度,所以印象很深。

但說到底,仍然是一種依賴浮渡-搶灘模式的傳統登陸設備,論威脅程度,遠遠比不上同樣在四月份展出的新型登陸艦和氣墊船。

“但陣容比衛星圖上看到的精簡了不少。”

柯林斯指了指稍遠的地方:

“按照我們之前的估計,在三種坦克之後、步兵戰車之前,還應該有18輛隸屬於第一集團軍的105mm兩棲突擊炮,現在卻數量減半,被集中到了這個方隊的後面。”

細看之下,舍爾發現果然如對方所說,4*4陣型的前兩排和後兩排並不相同。

“真是新鮮……”

在通訊手段和偵察手段如此發達的今天,諸如閱兵陣容之類的事情本來應該是幾個月甚至半年前就能被確定下來的東西。

但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總之華夏人還真就在螺獅殼裡做道場,頂着不知道多少鏡頭和視線,給他們這些搞開源情報分析的人整出來不少新花樣。

舍爾一邊在筆記本上又打了個叉,一邊有些苦惱地搖了搖頭:

“也就是說,之前在閱兵村和幾次彩排中看到的那些卡車或許不是備份車或者保障車,反而是本次閱兵的重頭戲……”

而柯林斯則掏出手機,非常艱難地打開了央視頻道的直播頁面,然後戴上一隻耳機。

儘管不像老油條們一樣精通漢語,但屏幕下方彩條上會顯示出各個方陣的名字,總還是能看懂一些。

十幾秒過後,他把手機屏幕塞到舍爾面前:

“你看,在華夏方面的宣傳材料中,這個方陣沒有給出具體的型號或者裝備類型,而是直接以功能命名爲兩棲登陸作戰方隊……”

就在此時,原本還算能看的直播推流瞬間變得卡頓起來,而在一次持續不到五秒鐘的刷新過後,下方評論區的留言數量就增長了驚人的兩千多條。

“這是……發生什麼了?”

在本就嘈雜的背景噪音之下,柯林斯只能聽到轉播解說員的聲音突然變得鏗鏘有力了很多,但卻不知道具體都說了些什麼,能引發隔着屏幕的觀衆們如此激烈的反應。

舍爾這會兒也已經戴上了另外一邊耳機,但緊接着表情就變得有些僵硬。

因爲他恰好聽到了解說員對這個方陣的最後一句介紹:

“解放軍有能力、有信心,時刻準備着完成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

這套說辭放在平時或許沒什麼,但配合眼前這個“兩棲登陸方隊”的性質,就很難不讓人有所聯想……

“他們發出了意義明確的威脅……”

舍爾乾脆省去了麻煩的翻譯環節,直接解釋了隱藏在背後的意思:

“你想想看,華夏人有什麼地方是能用上這些兩棲戰車的?” 柯林斯瞬間瞪大雙眼:

“你的意思是……”

卻被對方一擡手攔住:

“先等等,炮兵、導彈……還有那些類似箱式卡車的東西要過來了。”

這些裝備本來都屬於已經被分析過無數次、無需過分關注的類型,但剛纔那個略顯奇怪的分類方式卻重新引發了舍爾的興趣。

他很快總結了其中的規律——

那些型號功能相對單一、能一眼看出用途的方隊,比如履帶式自行火炮、遠程火箭炮、反坦克導彈等仍然按照過去的方式進行單獨命名。

但另一部分由多種型號混搭,或者很難通過名稱判斷具體功能的裝備,則會被賦予一個概括性的稱呼。

比如一種外形類似普通卡車,但卻在車頂分別展開了幾種不同類型天線的,就被總結爲“通信保障方隊”。

舍爾勉強認出,位列最前方的四輛正是上一屆珠海航展上出現過的高通量衛星通信車,不過此刻它們的形態又與展出時的相比發生了一些變化,單從形狀更加複雜、元器件密度更大的天線陣列來看,應該是又經過了一次升級。

或者,之前參展的乾脆就是降級之後的外貿型號。

至於隊列中的另外十二輛,就連長期關注華夏裝備發展的少將武官也沒什麼頭緒。

“我好像從來沒在新聞畫面或者衛星圖片中看到過這麼多型號……”

他手中的鋼筆尖在筆記本上洇出墨漬,顯然已經放棄了實時進行型號分析。

這些車輛在排練時並未展開,所以看上去和一輛6*6或者8*8卡車沒什麼區別,當時只以爲是簡單的微波通訊車輛,完全沒想到會是如此複雜。

“近兩年一直有個說法,是華夏方面準備在每個陸軍師級單位下面單獨編列一個信息作戰團。”

旁邊一名來自陸上自衛隊的二等陸佐突然用英語插話道:

“之前我們大多把這個消息視爲網絡傳言,因爲近十年中,華夏陸軍裝備的更新換代速度相比海空軍而言很慢,並不支持這樣大規模的新增編制,但現在看來,可能真的是華夏官方的想法……”

畢竟是盟友國家,舍爾還是禮節性地點了點頭,但心裡卻還有些犯嘀咕。

根據他的經驗,編制調整往往涉及到大量人員變動和複雜的利益關係,很難不聲不響地進行準備。

相比之下,還是單純的裝備升級更容易解釋。

不過很快,他就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原本應該出現的一個輪式突擊炮方陣被集成到了“快速反應作戰方隊”當中,取而代之的則是同樣使用卡車底盤的連續兩個整建制電子對抗單元。

“他們在重構作戰體系。”

舍爾低聲說道,不知道是在跟旁邊的同伴交流,還是單純自言自語:

“看見那些車載相控陣天線了嗎?每個火力單元都變成了信息節點。”

在現場看不到的地方,互聯網上正在經歷一場技術狂歡。

分列式纔剛剛過半,就已經有用戶貼出數據對比:1999年受閱坦克數量爲72輛,而今年則銳減至四分之一,相比之下,並不負責一線突擊的火力支援和信息保障裝備則變爲當年的7倍以上。

跟帖中也有人敏銳指出:“以閱兵中出現的裝備陣容等比例擴大,削減的坦克員額可能會轉化成無人機操作手和網絡戰工程師編制。”

而與此同時,舍爾少將的記事本上也迅速鋪滿了新的潦草符號,當最後一個搭載於卡車上的大型無人機方陣通過時,他徹底劃掉了原本準備的報告提綱——

這些具備衛星中繼能力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如果屬於陸軍,那麼配合前面展示的戰場數據鏈和電子對抗設備,意味着對方正在徹底告別傳統的地面作戰模式,轉而編織一張全域智能作戰網絡。

(本章完)

第648章 這麼好的平臺,光拿來對第506章 正好,稍有研究第1395章 這下觸發法國基因了第918章 獵鷹Z第58章 項目進展第1116章 大大黑魚?第1353章 讓人類科技脫離燒開水第1451章 把最大的震撼留到最後第1114章 離子推進的上星難題第859章 沙漠能變良田?第953章 M883上的新型氣膜孔第415章 航發,從核心機抓起272.第272章 制電磁權第1012章 通信中繼平臺第1418章 十倍音速的真理第796章 先記在小本本上399.第399章 TORCH Multiphysics的誕生第31章 全新的工程模型第484章 樹個正面典型385.第385章 “息壤”戰洪魔第1123章 來自華夏的“千里眼”第450章 法國人的設計,不合理!第443章 好軸用好鋼312.第312章 來到華夏的伊爾78第889章 來自大洋彼岸的壓力367.第367章 向波音和美國航空局提條件,攻守易型!第109章 抉擇第1203章 動力不是問題第772章 慶祝晚宴第779章 先把華夏航發的名聲給打出去第1190章 燃燒不穩定?第573章 爲華夏機械行業正名的機會!第1095章 華夏人的計劃有古怪第692章 雙向奔赴第110章 我順手補充了一下國軍標第1138章 甕中捉鱉第199章 高級軟臥第489章 脈動生產線,殲11的結構升級問題第663章 可以現場看閱兵第175章 重熔層第907章 被推遲的巴黎航展(0點過後應該還有第1377章 洛德專員的人工湖第602章 給日本人一個深刻的教訓!394.第394章 一個人,帶動一個行業第1369章 集中偵察資源!我宣佈,殲35A已經成爲我最喜歡的飛機了!第658章 把航母項目整個搬回來?第1162章 美國人消耗了太多的牛肉,是導致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第755章 分頭行動第936章 鋌而走險!第599章 熊貓還是雄貓第571章 日本人在造假?224.第224章 試驗開始第631章 加力燃燒!第98章 緊急起飛第577章 GPS導航干擾測試第857章 大地之眼第994章 決賽準備(新的一月,求波月票)第814章 提前入世!(算昨天的)第1023章 人在家中坐,活從天上來第471章 通往下一代航發的鑰匙第28章 咱們會有更好的!236.第236章 九星戰將和航母之父259.第259章 很高興認識你,徐研究員第546章 我來,我見,我被征服了第887章 重返藍天的陣風第64章 我真上天了314.第314章 給英國人剃個頭!231.第231章 院長,我要寫教材!(二合一)第161章 讓我們的飛機再不懼霜雪(二合一)271.第271章 獵殺獵人,殲轟電7(日萬)362.第362章 最強大腦,模塊化並行程序開發第1375章 那是什麼?第128章 全狀態試飛(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第1317章 遲到了十一年的命令407.第407章 我超,鴨翼!241.第241章 航改燃也是有難度的(下)第1243章 肘,跟我進屋!(新的一月,求月票)第517章 渦槳7和渦軸7第1108章 無意間推動了歷史第618章 軟殺傷自衛反制系統(SKSPCS)第926章 你還說你沒提前準備?第7章 方案敲定第1383章 法拉第之握第538章 法國人的試探第161章 讓我們的飛機再不懼霜雪(二合一)第853章 國產新型護衛艦第410章 來自馬拉內羅的學員第149章 蘇霍伊的野望297.第297章 逐漸發力的精工計劃,第三代航第682章 搶了日本人的生意第1013章 五倍不夠!第1271章 夢安眠於九霄第1110章 這下晉升院士境了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第121章 白月光與(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第102章 生產籌備第708章 空軍,走出國門的機會第1233章 沙漠中的靶場第960章 院士提名也得搶着來?
第648章 這麼好的平臺,光拿來對第506章 正好,稍有研究第1395章 這下觸發法國基因了第918章 獵鷹Z第58章 項目進展第1116章 大大黑魚?第1353章 讓人類科技脫離燒開水第1451章 把最大的震撼留到最後第1114章 離子推進的上星難題第859章 沙漠能變良田?第953章 M883上的新型氣膜孔第415章 航發,從核心機抓起272.第272章 制電磁權第1012章 通信中繼平臺第1418章 十倍音速的真理第796章 先記在小本本上399.第399章 TORCH Multiphysics的誕生第31章 全新的工程模型第484章 樹個正面典型385.第385章 “息壤”戰洪魔第1123章 來自華夏的“千里眼”第450章 法國人的設計,不合理!第443章 好軸用好鋼312.第312章 來到華夏的伊爾78第889章 來自大洋彼岸的壓力367.第367章 向波音和美國航空局提條件,攻守易型!第109章 抉擇第1203章 動力不是問題第772章 慶祝晚宴第779章 先把華夏航發的名聲給打出去第1190章 燃燒不穩定?第573章 爲華夏機械行業正名的機會!第1095章 華夏人的計劃有古怪第692章 雙向奔赴第110章 我順手補充了一下國軍標第1138章 甕中捉鱉第199章 高級軟臥第489章 脈動生產線,殲11的結構升級問題第663章 可以現場看閱兵第175章 重熔層第907章 被推遲的巴黎航展(0點過後應該還有第1377章 洛德專員的人工湖第602章 給日本人一個深刻的教訓!394.第394章 一個人,帶動一個行業第1369章 集中偵察資源!我宣佈,殲35A已經成爲我最喜歡的飛機了!第658章 把航母項目整個搬回來?第1162章 美國人消耗了太多的牛肉,是導致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第755章 分頭行動第936章 鋌而走險!第599章 熊貓還是雄貓第571章 日本人在造假?224.第224章 試驗開始第631章 加力燃燒!第98章 緊急起飛第577章 GPS導航干擾測試第857章 大地之眼第994章 決賽準備(新的一月,求波月票)第814章 提前入世!(算昨天的)第1023章 人在家中坐,活從天上來第471章 通往下一代航發的鑰匙第28章 咱們會有更好的!236.第236章 九星戰將和航母之父259.第259章 很高興認識你,徐研究員第546章 我來,我見,我被征服了第887章 重返藍天的陣風第64章 我真上天了314.第314章 給英國人剃個頭!231.第231章 院長,我要寫教材!(二合一)第161章 讓我們的飛機再不懼霜雪(二合一)271.第271章 獵殺獵人,殲轟電7(日萬)362.第362章 最強大腦,模塊化並行程序開發第1375章 那是什麼?第128章 全狀態試飛(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第1317章 遲到了十一年的命令407.第407章 我超,鴨翼!241.第241章 航改燃也是有難度的(下)第1243章 肘,跟我進屋!(新的一月,求月票)第517章 渦槳7和渦軸7第1108章 無意間推動了歷史第618章 軟殺傷自衛反制系統(SKSPCS)第926章 你還說你沒提前準備?第7章 方案敲定第1383章 法拉第之握第538章 法國人的試探第161章 讓我們的飛機再不懼霜雪(二合一)第853章 國產新型護衛艦第410章 來自馬拉內羅的學員第149章 蘇霍伊的野望297.第297章 逐漸發力的精工計劃,第三代航第682章 搶了日本人的生意第1013章 五倍不夠!第1271章 夢安眠於九霄第1110章 這下晉升院士境了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第121章 白月光與(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第102章 生產籌備第708章 空軍,走出國門的機會第1233章 沙漠中的靶場第960章 院士提名也得搶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