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樹個正面典型

長期以來,航空發動機領域實行的是“型號牽引”,也就是單純把發動機看作是一個飛機部件的原則。

在當年航空工業剛剛從無到有建立起來,以仿製和許可證生產爲主的階段,這種模式確實有利於集中本就較少的資源,在短時間內攻克重點型號的生產。

但隨着華夏的技術實力逐漸取得進步並走向自主研發,這種思路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

最主要的便是各研發單位,乃至同一研發單位的不同型號之間各自爲戰,幾乎沒有什麼技術上的承接關係。

每個航發項目都從零開始,還隨時有可能因爲失去裝機對象半途而廢,研發效率自然不會樂觀,這種玩法哪怕是擱在英美蘇之類的國家也根本吃不消。

再加上航空發動機領域底子薄、投入少,就導致國內的航空發動機型譜缺口很大。

型號牽引所帶來的弊端影響相當深遠,在前世甚至一直持續到了常浩南重生之前。

比如看上去哪哪都比教練9更好的教練10,就長期受到發動機供應不足的困擾。

其配套的對標AI222-25發動機國產型號,渦扇17“岷山”歷經多次上馬又下馬的波折,始終未能實現裝機量產。

單從技術上說,這種連加力燃燒室都可以不帶的小推力渦扇並不複雜,至少不可能比渦扇10和渦扇15難度更高。

人才隊伍畢竟是有培養週期的。

然而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二毛在幾年後突然,且徹底失去了繼續生產AI222-25的能力,導致教練10的產量和服役進度都受到影響。

之所以一直拖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爲“型號牽引”模式下,哪怕一款小推也要從零開始造輪子(比如測繪仿製AI25的渦扇11就搞了10年)。

所以張振華一開始還是有點疑惑的:

不過常浩南倒是並未察覺,只是接着繼續解釋道:

“再說,你也知道,我們一直以來研究的都是軸流發動機,而這些輕型的渦軸和渦槳則普遍採用軸流和離心串聯的方式,跟咱們目前的主攻方向不符。”

面對這種直球提問,常浩南只能把原因稍微“潤色”一下:

“張工啊,我嘛,畢竟也不是神仙,精力總歸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型號所有項目都插上一腳。”

“如果能用相對有限的代價補全我國300kw級別的發動機型號序列,那對於我國的航空產業發展也是一大助力。”

當然,這個思考過程,常浩南當然不可能明着說出來。

而爲了一款教練機和幾種產量之和都未必突破兩位數的大型無人機,有沒有必要這麼折騰一圈,就成了很令人糾結的問題。

一系列大型高空噴氣式無人機也只能回去選擇去掉加力燃燒室的渦噴7作爲動力。

張振華在430廠工作了將近二十年,儘管對於“型號牽引”的現狀也有所不滿,但是真到了分析具體問題的時候,還是免不了產生路徑依賴——

在最終決定放棄渦扇17的2016年,這個選擇看似沒什麼問題。

“但是常總,咱們眼下好像並沒有一個型號需要這樣一個級別的發動機啊?”

一句話說完,張振華臉上已經露出了一臉難以言說的表情。

如今常浩南雖然提前了近二十年開始着手改變這一現狀,但總歸需要一些時間,並且以目前搞個渦扇10都要集中全國一大半力量的情況來看,恐怕短期內也很難有額外的精力照顧到那些非重點型號。

那意思基本就是“您這還不算神仙?”

“常總,咱們現在連大推力的第三代渦扇都已經在研發了,怎麼還要去引進輕型渦軸,或者渦槳發動機的技術?”

因此他下意識地認爲,一款沒有裝機對象的發動機,是很難上馬的。

這個問題,讓常浩南剛好有機會說出自己更進一步的想法:

實際上,300kw級別的輕型渦槳,應該很快就會有裝機對象。 一個是進入新世後必定需要的新型初級教練機——初教6雖然經典,但畢竟已經是近四十年前的型號,已經不太能滿足新時期的飛行訓練需求。

另一個就是常浩南之前就和貴航工業說起過的長航時查打一體無人機。

上輩子華夏就在無人機動力方面吃過不少虧,只能選擇從奧地利引進生產一種低功率的活塞發動機,耽誤了不少型號的發展。

很多生意,尤其是技術方面的生意,90年代反而比二十年後要好做得多。

不過常浩南並沒有說起這些事情。

一來是張振華級別不夠,這些涉及到航空產業規劃的事情不好多提。

二來麼,常浩南覺得,在現在這個關鍵時候,自己需要樹個典型。

一個“發動機在沒有適配型號的情況下上馬,後來獲得成功”的典型。

就像是廠所自籌資金研發飛機這件事,也是在洪都方面搞了K8教練機並大獲成功之後,才逐漸被整個航空工業系統所接受。

現在大家一說起來都知道,“型號牽引”這種模式有問題。

但要是直接把航發產業跟飛機型號獨立開來,除了作爲重生者的常浩南以外,也沒人知道到底行不行。

就像剛纔的張振華一樣,免不了被思維慣性所影響。

這個時候,如果430廠和西羅公司能給打個樣,那麼阻力勢必要小上很多。

所以,簡單組織一番語言之後,常浩南緩緩開口:

“航空動力研究是個長線課題,航發的研發週期比飛機本身更長,所以不能等到有了型號需求才想起來研發,張工,咱們過去在這上面吃過太多虧了。”

“遠的不說,就說渦扇9和渦扇10,都是飛機等發動機,中間這段時間就只好依靠進口的外國型號過渡。”

說到這裡,他伸出兩根手指,輕輕敲了敲面前的桌面,以示強調:

“哪怕殲轟7和殲10殲11都是國家重點項目,可以集中力量搞攻關,這中間耽誤了多少事你也應該清楚,所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馬上就要進入新世紀了,咱們的思路也得跟上時代啊……”

常浩南的話,在航空工業系統,尤其是搞航空發動機的這些單位裡面,還是有些分量的。

因此,雖然張振華心裡還是覺得有些將信將疑,但總歸沒有出言反駁:

“那常總,我回去以後就把您的態度報給公司,讓他們想辦法和羅羅那邊洽談?”

“可以。”

常浩南點點頭,不過很快又叫住已經把小本本揣好準備離開的張振華:

“不過,有兩個事情必須得保證。”

“一是必須要有完整的技術轉讓,這種小型渦輪機的硬性技術壁壘不算高,應該不難談下來。”

“二是拿回來之後,我們得有權按照自己的標準和需求對產品進行改進,不能受制於外人。”

張振華聞言幾乎下意識站直立正:

“明白!”

第1432章 臉沒露成,倒是把屁股露出來了第1574章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第457章 汽車行業,要洗牌了第1593章 “騶虞”原型機第847章 碳纖維增強樹脂基複合材料第794章 欺人太甚第752章 三大型號,給基層同志的定心丸第1197章 攻防部署第1494章 磁流體發電的真正意義第1036章 來自華夏的警告第1353章 讓人類科技脫離燒開水第493章 我只需略微出手,便已是這個時代的第1007章 空軍數據鏈第1385章 氚增殖模塊第1519章 神秘轟6第495章 有朝一日刀在手,殺遍天下斷章狗!第793章 要不讓法國人當個小白鼠?第801章 早幹什麼去了?第1424章 獨門絕技第1014章 被忽略的廣播效應第618章 軟殺傷自衛反制系統(SKSPCS)第165章 霹靂11的未來發展第1453章 絕對震懾第494章 隨手發個頂刊(月初求一波月票)第119章 摸不透的需求第845章 M88發動機的進化論第1325章 還真放了個煙花第1082章 一字型天線第823章 航空裝備試驗基地第1600章 氣動增穩,這下總算是用上了第1041章 我的情況不具備普遍性第40章 好好聽講!第419章 困頓之中的二毛291.第291章 平流層飛艇和國際互聯網第186章 海軍航空兵第1043章 信息化空戰258.第258章 干擾吊艙測試!第3章 現在的本科生都這麼厲害了?第696章 擊落B2第1105章 一炮雙響第1413章 掃清航空產業面前的最後一道障礙第673章 有一句話叫做悶聲大發財第436章 有人要買我們的客機?第975章 優秀的獵人,往往以獵物的姿態出現第1057章 沒關係,他們會回來的第614章 華夏戰鬥機的心臟第194章 首見殲10(下)第1113章 實踐七號,自主定軌第1115章 涉核課題?第475章 2711發動機結構第871章 型號井噴期第1194章 最好能聯繫一下常院士第1513章 歸航第40章 好好聽講!第948章 國產轟炸機怎麼搞?第1203章 動力不是問題當牛馬去了請一天假第534章 半導體產業鏈,得從頭抓起第114章 市場換不來技術(二合一)第1427章 這給我幹哪來了?還是國內嗎?第994章 決賽準備(新的一月,求波月票)第93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185章 有什麼東西飛過去了第1201章 決戰隱身之巔第1293章 太空漁船計劃的深遠影響第874章 設計定型是新的開始第1459章 突破熱力壅塞345.第345章 關鍵裝備還是不能依賴外人第1448章 相互甩鍋第1314章 給孩子送個禮物第970章 這下此消彼長了第1120章 給圓環工程報仇350.第350章 陷入困頓的老國企第1588章 不可明說的神秘供應商第1326章 引爆一顆水雷第917章 “小修小補”第1533章 反正計劃第1394章 一份報告引發的休會第511章 準備極限挖潛的渦扇9A307.第307章 理論水平LV3,小試鋒芒!第1334章 陸軍老大哥的逆襲第1407章 半架飛機216.第216章 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238.第238章 海軍也想要新裝備第929章 常佳瑤的同學第950章 買一送一巡航導彈?第1391章 拴住歐洲的鎖鏈第1054章 劃時代的產品第1465章 什麼叫話語權啊?(5k字,二合一)第1195章 部署位置在海上?第893章 不,更先進388.第388章 GPS干擾,我們也能做!第1212章 彈艙改進第565章 真空電子束焊接技術第673章 有一句話叫做悶聲大發財第1005章 網絡編碼技術第836章 七大難題變六大了?(日萬)第876章 拿一篇Nature做誘餌(4k)218.第218章 已經有思路了第482章 諮詢一下常總的意見
第1432章 臉沒露成,倒是把屁股露出來了第1574章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第457章 汽車行業,要洗牌了第1593章 “騶虞”原型機第847章 碳纖維增強樹脂基複合材料第794章 欺人太甚第752章 三大型號,給基層同志的定心丸第1197章 攻防部署第1494章 磁流體發電的真正意義第1036章 來自華夏的警告第1353章 讓人類科技脫離燒開水第493章 我只需略微出手,便已是這個時代的第1007章 空軍數據鏈第1385章 氚增殖模塊第1519章 神秘轟6第495章 有朝一日刀在手,殺遍天下斷章狗!第793章 要不讓法國人當個小白鼠?第801章 早幹什麼去了?第1424章 獨門絕技第1014章 被忽略的廣播效應第618章 軟殺傷自衛反制系統(SKSPCS)第165章 霹靂11的未來發展第1453章 絕對震懾第494章 隨手發個頂刊(月初求一波月票)第119章 摸不透的需求第845章 M88發動機的進化論第1325章 還真放了個煙花第1082章 一字型天線第823章 航空裝備試驗基地第1600章 氣動增穩,這下總算是用上了第1041章 我的情況不具備普遍性第40章 好好聽講!第419章 困頓之中的二毛291.第291章 平流層飛艇和國際互聯網第186章 海軍航空兵第1043章 信息化空戰258.第258章 干擾吊艙測試!第3章 現在的本科生都這麼厲害了?第696章 擊落B2第1105章 一炮雙響第1413章 掃清航空產業面前的最後一道障礙第673章 有一句話叫做悶聲大發財第436章 有人要買我們的客機?第975章 優秀的獵人,往往以獵物的姿態出現第1057章 沒關係,他們會回來的第614章 華夏戰鬥機的心臟第194章 首見殲10(下)第1113章 實踐七號,自主定軌第1115章 涉核課題?第475章 2711發動機結構第871章 型號井噴期第1194章 最好能聯繫一下常院士第1513章 歸航第40章 好好聽講!第948章 國產轟炸機怎麼搞?第1203章 動力不是問題當牛馬去了請一天假第534章 半導體產業鏈,得從頭抓起第114章 市場換不來技術(二合一)第1427章 這給我幹哪來了?還是國內嗎?第994章 決賽準備(新的一月,求波月票)第93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185章 有什麼東西飛過去了第1201章 決戰隱身之巔第1293章 太空漁船計劃的深遠影響第874章 設計定型是新的開始第1459章 突破熱力壅塞345.第345章 關鍵裝備還是不能依賴外人第1448章 相互甩鍋第1314章 給孩子送個禮物第970章 這下此消彼長了第1120章 給圓環工程報仇350.第350章 陷入困頓的老國企第1588章 不可明說的神秘供應商第1326章 引爆一顆水雷第917章 “小修小補”第1533章 反正計劃第1394章 一份報告引發的休會第511章 準備極限挖潛的渦扇9A307.第307章 理論水平LV3,小試鋒芒!第1334章 陸軍老大哥的逆襲第1407章 半架飛機216.第216章 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238.第238章 海軍也想要新裝備第929章 常佳瑤的同學第950章 買一送一巡航導彈?第1391章 拴住歐洲的鎖鏈第1054章 劃時代的產品第1465章 什麼叫話語權啊?(5k字,二合一)第1195章 部署位置在海上?第893章 不,更先進388.第388章 GPS干擾,我們也能做!第1212章 彈艙改進第565章 真空電子束焊接技術第673章 有一句話叫做悶聲大發財第1005章 網絡編碼技術第836章 七大難題變六大了?(日萬)第876章 拿一篇Nature做誘餌(4k)218.第218章 已經有思路了第482章 諮詢一下常總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