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7章 神秘的數據

京城,火炬實驗室。

常浩南靠在他那張寬大柔軟的辦公椅上,罕見地享受着工作時間中的悠閒。

對面牆上的電視屏幕裡,正播放着傍晚的軍事新聞。

女主播字正腔圓,語調平和:

“……在近期舉行的例行演習中,我海軍指戰員發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成功向一艘在相關海域不慎遇險的外國潛艇提供救助……”

鏡頭切換,畫面是停泊在崖州基地碼頭、艇艏明顯受損、被浮筒勉強託正的蒼龍號。

類似的報道已經持續了三天。

儘管本次事件涉及甚廣,但三方還是不約而同地進行了低調處理。

而對抗-北方演習也以第二階段的名義轉移到了西太平洋進行。

至少在明面上,整件事情應該會逐漸平息。

新聞很快跳轉到其他內容,甚至插播了一條關於科學養豬教程的預告。

很難理解,央視最早爲什麼會想到把軍事、少兒和農業放到同一個頻道里面。

常浩南拿起遙控器輕輕一點,屏幕歸於黑暗。

辦公室裡只剩下電腦風扇的低鳴。

他轉動椅子,目光落回面前的電腦屏幕上。

一直到現在,常浩南都保持了在閒暇時間逛逛互聯網平臺的習慣。

而這裡的世界,則與剛剛電視新聞裡的歌舞昇平截然不同。

幾個活躍的軍事論壇和新興的社交媒體平臺上,標題黨文章和熱帖層出不窮:

《雙航母爲何倉皇南撤?海軍亮劍內幕!》

《演習艦隊遭遇強力攔截,蒼龍號或是犧牲品?》

《六艘艦艇逼退雙航母?真相遠非如此!》

……

演習艦隊撤出蘇祿海的過程中全程開啓了AIS,所以動向根本瞞不過有心人的眼睛。

大部分網友傾向於相信,是前出攔截的驅護艦編隊迫使對方改變了計劃,而蒼龍號的“遇險”也是滲透行動失敗的結果。

但懷疑的聲音同樣響亮:

“星城、江城是主力驅逐艦不假,但襄樊、江門那兩艘老護衛艦都快成古董了!六艘船,其中兩艘還是老型號,憑什麼讓對面掉頭就跑?這恐怕不合邏輯。”

“就是,雙航母戰鬥羣,防空反潛反導配置齊全,怎麼也不至於被幾艘驅護艦嚇退吧?肯定還有我們不知道的力量介入了!”

這些觀點顯然很有說服力,除去少數被衝昏頭腦的吃瓜羣衆,或者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自媒體以外,大部分人還不至於對雙方的實力對比做出錯誤判斷。

但演習艦隊如同逃命般離開蘇祿海卻是不爭的事實。

一時間,各種猜測甚囂塵上,甚至分成了三個主流派別:

“核潛艇威懾論”:認爲海軍肯定暗中派出了攻擊型核潛艇,抵近演習艦隊併發起了模擬攻擊,這種無聲的死亡威脅纔是迫使對方撤退的關鍵。

“東風快遞論”:堅信是第二炮兵出動了反艦彈道導彈,在陸地上進行了配合威懾,演習艦隊偵測到了相關信號或得到了警告,不得不撤到安全距離。

“電磁迷霧論”:推測海軍航空兵出動了強大的電子戰飛機,完全壓制了演習艦隊的通信、雷達和指揮系統,對方演習艦隊爲避免在信息劣勢下遭遇不測,只能先行撤離……

……

常浩南滾動着鼠標滾輪,瀏覽着這些或激情澎湃或煞有介事的分析,嘴角勾起一絲難以察覺的弧度。

不得不承認,吃瓜羣衆們的想象力是足夠豐富的。

只不過,還沒有人接近那個真正的答案——

一架在四萬米高空以接近五倍音速掠過航母頭頂的黑色幽靈。

實際上,就連無偵8這個型號的存在都還是一個秘密。

至於其中的乙號方案,知道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就在常浩南準備關掉網頁的時候,桌上的內線電話突然響起鈴聲。

來自火炬實驗室的門衛。

有一名來自空軍的鄭將軍剛剛乘車抵達實驗室園區,說是預約好了和常浩南見面。

自然是鄭良羣。

很快,一個身穿藍色常服的身影出現在門口,身後跟着兩名精幹的警衛和一名提着公文包的年輕幹事。

“鄭參謀長,快請坐。”常浩南起身相迎,示意會客區的沙發。

倆人已經十分相熟,但對方此行是爲正事而來,自然要在工作的時候稱職務。

警衛和幹事則默契地停留在門內合適的位置。

簡單寒暄幾句之後,鄭良羣切入正題,神色鄭重:

“常院士,我這次來,首要任務是代表指揮機構,正式向你表達感謝……這次事件當中,你提供的幫助,特別是針對竺可楨號聲學干擾系統的方案指導,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他身體微微前傾,強調道:

“根據事後對蒼龍號聲吶數據的還原分析,他們在遭受干擾後完全迷失了方向感,錯將一片堅硬的岩石當做隱蔽通道,一頭撞了上去,才最終被迫上浮。”

常浩南聽完,臉上露出一絲無奈的笑容:

“說實話,我當時設計那個波形序列,核心目的只是製造混亂,干擾他們對真實地形的判斷,至於目前的結果……估計是干擾聲波信號與當地特殊的水下地形耦合所導致……純粹是巧合,是概率學上的小概率事件……”

鄭良羣聽着,面上點頭表示理解,但眼底深處那份“我懂,我都懂”的神情卻絲毫未減。

他顯然更願意相信,一切都在對方的計算之中。

這種美麗的誤會已經發生過太多次,以至於常浩南已經無法徹底澄清。

“不管怎麼說,結果是圓滿的。”鄭良羣也不準備在這個細節上糾纏下去,而是話鋒一轉,“這次事件也讓決策層意識到了水下暗戰的激烈程度,上級已經拍板,要提前、加速建設南海水下固定監聽網絡。”

他伸出三根手指:

“初步規劃,要在十五個關鍵水道和戰略節點,佈設大型固定式聲吶陣列。其中三個最核心、最敏感的區域,會參考本次經驗額外加裝專門的聲學干擾站,提高域外國家潛艇在我們家門口活動的難度。”

“這是好事!”常浩南眼睛一亮,“我這邊可以提供一些算法層面的思路,讓干擾更具針對性,波形更復雜,更難被對方識別和反制……不過具體執行層面,還是得讓海軍負責具體項目的同志過來對接。”

聽到這句話後,鄭良羣臉上笑容更盛,這正是他此行希望達成的目的之一。

緊接着,他朝旁邊的幹事示意了一下。

後者立刻從公文包裡取出一份文件,封面上還扣着“機密”字樣的紅戳。

鄭良羣接過文件,遞給常浩南:“這是此次事件內部技術評估報告的摘要版,包括上頭的最終定性結論,算是我個人的一點謝禮。”

常浩南沒有搭話,只是翻開快速瀏覽。

報告用了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濃墨重彩地闡述了無偵-8在整個事件中發揮的“戰略威懾”和“情報獲取”雙重核心作用。

包括從它由轟-6S發射,到高空高速突防,再到在美艦隊頭頂的“無害通過”,最後安全返航帶回關鍵數據的整個作戰過程,還在最後高度評價了無偵-8的未來應用潛力。

鄭良羣也注意到常浩南的注意力停留的位置,順勢轉移話題:

“這四倍音速的無人機就能實現如此效果,如果未來吸氣式的高超音速武器列裝服役,恐怕能讓對方在第二島鏈都不敢隨便活動。”

後者當然聽得懂弦外之音。

無非是想問問高超音速導彈的研製進度。

“吸氣式高超的進展還算順利。”他合上報告,總結道,“氣動佈局、結構強度、飛行控制系統這幾塊都比較完整了,地面模擬試驗和部分分系統的試飛結果也都達到了預期,現在只剩下一個雙模態衝壓發動機,算是最難啃的骨頭。”

他微微皺眉,手指在沙發扶手上點了點:

“進氣道在超燃狀態下的激波控制、燃燒室在亞燃/超燃模態轉換瞬間的穩定性和燃燒效率……這些問題,在理論模型,包括風洞模擬都已經有了解決方案,但工程實現方面還有一些瓶頸。”

“哦?具體是哪方面的問題?”鄭良羣一臉關切,“需不需要什麼額外的幫助?”

“主要是進氣道可調結構的關鍵緊固件、燃燒室內部耐極端高溫高壓的陶瓷基複合材料活動部件……”常浩南解釋得很具體,“不過到了這個階段,單純堆人堆錢的邊際效應已經很明顯了,急不來的。”

鄭良羣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雖然他對於具體學術概念沒什麼太具體的認識,但還是明白材料問題的複雜性。

還沒等鄭良羣再開口,常浩南就已經把那份材料放到了桌子上,明牌問道:“我說鄭參謀長,你這麼正式地跑這一趟,恐怕不止是爲了感謝我和了解進展吧?”

高超聲速項目每個季度都會提交一份研究報告,鄭良羣雖然不在抄送範圍內,但真想了解的話還是能查詢到的。

至於感謝的事情,完全可以在家裡說。

被常浩南如此直接地戳穿,鄭良羣臉上閃過一瞬間的尷尬。

但轉而恢復如常:“好吧,確實如此。”

他朝那名提着公文包的幹事再次示意。

幹事這次沒有打開公文包,而是從隨身的挎包裡,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個巴掌大小、帶着密碼鎖和物理防護外殼的銀灰色盒子。

鄭良羣接過硬盤,臉上的笑容收斂,神情變得異常嚴肅,他雙手將硬盤遞向常浩南。

“這是……”

常浩南疑惑地接過這個分量不輕的東西。

入手之後才發現,是個防護等級極高的硬盤。

“這是從蒼龍號潛艇上,完整導出的所有探測數據硬盤副本。”儘管沒有外人,但鄭良羣還是下意識壓低了聲音,“經過我們的技術人員初步恢復和鏡像,保證數據無損。”

“潛艇探測數據?”常浩南掂量着手裡的硬盤,更加不解。

在他看來,蒼龍號獲取的無非是海底地形地貌、水文參數之類的東西。

這對海洋地質研究或許有價值,但自己的研究跟水下地形學完全不沾邊,要這東西完全沒用。

“問題就在這裡……”鄭良羣搖搖頭,嘆了口氣,“這塊硬盤裡的東西……很怪。”

常浩南手上的動作停了下來。

“除了常規的聲吶回波、水深、底質信息以外,我們還找到了關於磁場強度梯度分佈、重力場數據、海底斷層帶精細結構、以及某種暫時無法完全解讀的、關於微觀粒子通量異常的記錄。”

鄭良羣解釋道:

“實際上,這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另外還包括更多用不明參數、不明單位標記的數據流……總之,海軍技術人員對此幾乎一籌莫展。”

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960章 院士提名也得搶着來?第1471章 美國的戰略優勢355.第355章 一場大戲第875章 設備就緒369.第369章 揚眉吐氣!第1328章 來自海軍的反饋第1270章 導彈飛向雲外340.第340章 跑得飛快的西方記者第527章 又要去領獎了第534章 半導體產業鏈,得從頭抓起第1380章 同位素生產反應堆第663章 可以現場看閱兵第1071章 軍民兩用渦扇20第774章 數學界的震動第408章 軍宣拯救計劃第1567章 “團結精神”第945章 把秘密武器拿出來用一用第1438章 這下只能返航了第1276章 責無旁貸第146章 法國人的反應第1407章 半架飛機第826章 丈量華夏第466章 硬核狠人第111章 進氣畸變試驗第447章 十倍壽命,還真不是吹牛逼?257.第257章 你來給我當副總師!第1308章 磁流體力學340.第340章 跑得飛快的西方記者第413章 給父母買個房第1021章 讓華夏參與遄達900項目?第1565章 不是,這都帶不動啊?第126章 下一步計劃第725章 你給我解釋解釋,什麼叫驚喜?第17章 院士的青睞第1201章 決戰隱身之巔第1350章 華夏的51區(祝各位書友新年快樂)第735章 系統等級,LV3!第956章 樣品由我們來提供第596章 渦扇10和殲10的發變匹配第435章 十倍壽命283.第283章 溜了354.第354章 生產演示第1166章 答辯,只答不辯第16章 關於我看中的學生突然變成我師弟的這回事第583章 三句話,讓法國人爲我花18億第794章 欺人太甚239.第239章 全燃動力新護衛艦(爲上月月票第1583章 測試計劃第140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下)355.第355章 一場大戲第1414章 故技重施第1401章 一點小問題第523章 青出於藍第842章 到底哪個學部的院士?第560章 成功的反潛戰第820章 通往龐加萊猜想的鑰匙第1333章 變推力固體推進劑第718章 新裝備太多,也是一種煩惱第574章 真就造假仙人啊?第777章 種瓜得豆第58章 項目進展第1358章 黃水戰列艦?第656章 年終總結,與未來規劃第953章 M883上的新型氣膜孔第584章 常總巧施錦囊計(求一波月票)第911章 針“風”相對第1645章 搖擺與裂痕第1432章 臉沒露成,倒是把屁股露出來了第142章 新型護衛艦(上)第527章 又要去領獎了350.第350章 陷入困頓的老國企第537章 殲轟7A,更重 更遠 更安全第143章 新型護衛艦(下)371.第371章 小試牛刀288.第288章 我一個本科生,怎麼就成了超算313.第313章 多兵種聯合,築堤行動!第633章 超遠程空空彈第1418章 十倍音速的真理第932章 不是吧,真偷啊?第1607章 兩手準備340.第340章 跑得飛快的西方記者第614章 華夏戰鬥機的心臟第188章 媽都認不出來的米格21改(二合一)第1531章 縛蒼龍第1065章 常總什麼都算到了341.第341章 七月一日第1278章 《太空救援》第111章 進氣畸變試驗第977章 你倆挺會玩啊第499章 一不小心就做了眼鏡蛇機動(四更求第1549章 聽你指揮第545章 身法靈活的意大利人237.第237章 一等“獵蝠行動”紀念章第605章 《一個軸承引發的悲劇》第1574章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第596章 渦扇10和殲10的發變匹配第766章 觀禮臺上第1327章 比美國人自己更清楚第1213章 一張紙解決的大問題
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960章 院士提名也得搶着來?第1471章 美國的戰略優勢355.第355章 一場大戲第875章 設備就緒369.第369章 揚眉吐氣!第1328章 來自海軍的反饋第1270章 導彈飛向雲外340.第340章 跑得飛快的西方記者第527章 又要去領獎了第534章 半導體產業鏈,得從頭抓起第1380章 同位素生產反應堆第663章 可以現場看閱兵第1071章 軍民兩用渦扇20第774章 數學界的震動第408章 軍宣拯救計劃第1567章 “團結精神”第945章 把秘密武器拿出來用一用第1438章 這下只能返航了第1276章 責無旁貸第146章 法國人的反應第1407章 半架飛機第826章 丈量華夏第466章 硬核狠人第111章 進氣畸變試驗第447章 十倍壽命,還真不是吹牛逼?257.第257章 你來給我當副總師!第1308章 磁流體力學340.第340章 跑得飛快的西方記者第413章 給父母買個房第1021章 讓華夏參與遄達900項目?第1565章 不是,這都帶不動啊?第126章 下一步計劃第725章 你給我解釋解釋,什麼叫驚喜?第17章 院士的青睞第1201章 決戰隱身之巔第1350章 華夏的51區(祝各位書友新年快樂)第735章 系統等級,LV3!第956章 樣品由我們來提供第596章 渦扇10和殲10的發變匹配第435章 十倍壽命283.第283章 溜了354.第354章 生產演示第1166章 答辯,只答不辯第16章 關於我看中的學生突然變成我師弟的這回事第583章 三句話,讓法國人爲我花18億第794章 欺人太甚239.第239章 全燃動力新護衛艦(爲上月月票第1583章 測試計劃第140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下)355.第355章 一場大戲第1414章 故技重施第1401章 一點小問題第523章 青出於藍第842章 到底哪個學部的院士?第560章 成功的反潛戰第820章 通往龐加萊猜想的鑰匙第1333章 變推力固體推進劑第718章 新裝備太多,也是一種煩惱第574章 真就造假仙人啊?第777章 種瓜得豆第58章 項目進展第1358章 黃水戰列艦?第656章 年終總結,與未來規劃第953章 M883上的新型氣膜孔第584章 常總巧施錦囊計(求一波月票)第911章 針“風”相對第1645章 搖擺與裂痕第1432章 臉沒露成,倒是把屁股露出來了第142章 新型護衛艦(上)第527章 又要去領獎了350.第350章 陷入困頓的老國企第537章 殲轟7A,更重 更遠 更安全第143章 新型護衛艦(下)371.第371章 小試牛刀288.第288章 我一個本科生,怎麼就成了超算313.第313章 多兵種聯合,築堤行動!第633章 超遠程空空彈第1418章 十倍音速的真理第932章 不是吧,真偷啊?第1607章 兩手準備340.第340章 跑得飛快的西方記者第614章 華夏戰鬥機的心臟第188章 媽都認不出來的米格21改(二合一)第1531章 縛蒼龍第1065章 常總什麼都算到了341.第341章 七月一日第1278章 《太空救援》第111章 進氣畸變試驗第977章 你倆挺會玩啊第499章 一不小心就做了眼鏡蛇機動(四更求第1549章 聽你指揮第545章 身法靈活的意大利人237.第237章 一等“獵蝠行動”紀念章第605章 《一個軸承引發的悲劇》第1574章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第596章 渦扇10和殲10的發變匹配第766章 觀禮臺上第1327章 比美國人自己更清楚第1213章 一張紙解決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