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1章 授藝(2)

張尋這般翻來覆去地思緒亂飄。

一會兒想想過去,一會兒想想未來,一會兒悲傷,一會兒又歡喜,直至夜深。

才倦極睡去。

第二日清晨,張尋早早地起了牀,等待第一次授藝。

莊守嚴見狀,讚許道:“只要能夠天天堅持苦練,以你的悟性,必將藝有所成。”

張尋低頭稱是。

莊守嚴又正色道:“幫派有幫派的規矩,我們黃龍派的派規有十禁,十刑,十八律書和十議戒。凡本派中人,必需遵守。”

說着,莊守嚴將這十禁,十刑,十八和十議戒的具體內容對張尋說了一遍,又說道:“若你自問不能遵守,現在抽身還來得及。”

張尋忙道:“弟子一定遵守本派規矩。”

莊守嚴聽了,滿意地點了點頭,這纔開始正式授藝。

黃龍派武功以“黃龍仙傳四十九式氣功”、“三十六招大破敵拳”和“二十四手潑風劍法”爲最高。

張尋即便練得再熟。

也總是有形無神,威力全無。

因此莊守嚴首先傳授張尋“黃龍仙傳四十式氣功”的口訣。

“人之一身,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千毛孔。

“故氣血一息不運,則壅淤矣,一日不運痿髀矣。

“故氣運則流,精流則神行……何謂一息,即鼻氣一出一入之時,須當閉目疑神,一切萬緣放下,內想不出,外想不入,心如枯木死灰。

“舌抵上齶靜定片時,然後閉鼻息之氣,默想丹田一穴。

“轉過尾閭,上夾爲背,轆轤搖動到玉關,上頂門泥丸,將鼻微吸,納下十二重樓,復入丹田,是爲一轉。

“然後極力閉息,進八出三。

“進用武火,武火者,急忍而不故出也。出用文火。

“文火者,舒徐而不迫促也。

“功夫周到,自然百節萬神悉皆聽命,精氣神相容衛,而保命全形矣……”

張尋自小在曲阜的私塾中讀書,曲阜爲孔儒聖地。

學風極盛,私塾中的教學皆採用“童子功”,小小孩子,每日讓他背誦《論語》、《孟子》,背不出便用鐵戒尺打手掌心。

因而每個小孩雖不解《論語》、《孟子》講了些什麼,卻都能倒背如流。

張尋久歷這種“童子功”教學法,背功練得極好,沒一刻,便把運氣口訣背了下來。

隨後莊守嚴將口訣一字一句地解說了一遍,張尋飽讀詩文,理解力極強,再加上莊守嚴在旁點撥,半日之間,已將練氣口訣領悟了八成。

下午,莊守嚴又傳授了運氣口訣的輔助功法“西王母蒸臍固基法”,兩相一對照,張尋便將“黃龍仙傳四十九式”氣功的基礎運氣口訣領悟透了。

第三日,莊守嚴教張尋“仙傳四十九式”中的第一式:“李志君撫琴圖式”。

這“黃龍仙傳四十九式”氣功的與衆不同之處,便在於每練一式均需服用不同的藥物助功,使得練功效果事半功倍。

如練“李志君撫琴圖式”需將鍛過的綠礬二兩,陳皮二兩,蒼朮二兩。

砂仁三錢,檳榔三錢,人蔘三錢和一斤棗肉混合在一起煮爛。

做成“棗礬丸”,早晚各服一次,每次四十九丸,需以米湯咽之,此日忌魚,雞和生冷油膩之物。

由於有莊守嚴在旁以無上內力幫助其打通關節,又有“棗礬丸”助功,張尋憑着自己的悟性,一日便將“李志君撫琴圖式”練通了。

該式之下有詩曰:“太極未分渾是陰,一陽動處見天真。陰舒陽

慘想符合,大道參參造化深”。便是形容這個功式的妙處的。

第四日張尋學的是“徐神翁存氣開關法式”,以蒼朮、百芷、苻苓、神曲、陳皮、乾薑和乾草七錢和水煎成的“導氣湯”助功。

詩曰:“身中若遇發生時,取坎中陽去補離。北門南辰顛倒轉,一時一刻立根基。”

張尋全神貫注。

培元固本,這“徐神翁存氣開關法式”也在一日之間順利通過。

此後“鐵柺仙指路式”、“何仙姑久久登天式”、“張紫陽搗鬼式”……等各式氣功也都順利通過。

至張尋開始練功後的第四十九日,莊守嚴傳給他“黃龍仙傳四十九式”氣功的最後一式:“陳希夷降牛望月式”。

這一式以人蔘、枸杞、天麻、遠志、甘草、當歸、地骨等放入水中煎成“神藝湯”,練功前喝下,以助氣血運行。

這一日莊守嚴又以內功幫助張尋收攏四處遊走的散氣。

納入丹田,又幫助張尋打通了一處玄關,使得這最後一式也順利練通。

至此,張尋已將“黃龍仙傳四十九式”全部練通,氣功已有初成。

只需以後每日於子時練一個時辰的功,內力使會與日懼增。

這時即便使出原先不值一哂的《張氏拳譜》中的“鐵牛撞樹’,“雙風灌耳”這些平常招數,威力也已極大。

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了。

自此,張尋氣功只在晚上時修煉。日間開始學習“黃龍三十六招大破敵拳”。

莊守嚴首先教訓道:“這套‘三十六招大破敵拳’是我黃龍派祖師爺馬朝觀所創,乃自兵書《四十六計》中悟出。

“這套拳法雖說叫做‘三十六招大破敵拳’其實卻是一招也沒有,是以無招勝有招。

“若一有固定的招法,看了形式,這套拳法便難以收發自如,變化無窮了。

“而這‘三十六招’的意思,是指這套拳法共有三十六條拳訣,比如第一條叫‘瞞天過海’。”

張尋一驚,想起當時在松潘自己就在一招之間被卞勝嵩已“瞞天過海”擲飛了出去,於是更加集中精力聽莊守嚴講解。

“這‘瞞天過海’的拳訣是‘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意思是說認爲防備周到的,就容易產生輕敵麻痹的思想;平時看慣了的,就往往不再懷疑了。

“秘計隱蔽在暴露的事物裡,而不是和公開的形式相排斥的,非常公開的事物卻往往蘊藏着非常機密的東西。

“比武之時,若使的招數是死的,不會加以變化,那麼即便這套拳訣,並不只對‘瞞天過海’這一招有用,而是對所有的拳招都有用。

“所以我們黃龍派的‘三十六招大破敵拳’是每一招中都有的招,每一招中又都沒有任何的招,你可明白?”

張尋隱約似乎有些懂了,便茫然地點點頭。

莊守嚴見狀,又說道:“比如‘笑裡藏刀’這拳訣: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後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是指使敵人相信我方,而安然不動,產生麻痹鬆懈的思想,我則暗中策劃,充分準備以後再作行動,切勿使它發生變化。

“這是外示柔和而內藏殺機的策略。這樣的策略,不禁拳法中有用,在劍法中也是一樣有用。

“因此不管是拳法還是劍法,不管是三十六招還是二十四式,都是一樣,只要領悟一招,也就是領悟了全部。

“否則即便將每一招都練得純熟,卻未領會其中的精髓,那麼這套拳

法或劍法仍不能算學會。

“至於領悟了拳招,劍招也便隨之迎刃而解,只是稍加變化而已。”

一瞬間,張尋憶起在松潘時他被卞勝嵩一招“笑裡藏刀”刺了個“卞”字,後來在黃龍中寺前,卞勝嵩又想在他胸口刺上“卞”字,使的還是那招“笑裡藏刀”,這一招前後完全一樣,毫無變化。

張尋又想起像那日卞勝嵩與方勝嶽鬥劍,兩人用的招數他並不承認,但那招刺過他“卞”字的“笑裡海刀”卻是永遠難忘,看到卞勝嵩在片刻間又用過兩次,招式也是一模一樣,沒有不同。

他突然明白,卞勝嵩並未練通“黃龍仙傳四十九式”氣功,“三十六招大破敵拳”也是死學死用,根本沒有理會拳法精神,以至同樣的招式連用幾遍。

若對方是高手,早就窺見其招式奧妙而反擊取勝了。

想到此處張尋只覺卞勝嵩之流不過如此而已,自己已覺其山小了。

不覺心胸爲之一爽,朗聲道:“師父,弟子領悟了。”

黃龍派的武功近於道家,但卻如佛門的禪宗,極強調悟性,武功的精進更講究“頓悟”。

如果練習之人悟性不夠,再是努力,也難以抵達一流高手的境界。

即便現任黃龍派掌門紀恩傑,雖然用功最苦,練習最勤,只因天姿稍嫌不足,也未能全部參透黃龍派武功的精要所在。

而張尋僅僅用了五天時間,就練通了“仙傳四十九式”氣功,悟到了總領黃龍派武功的關鍵所在,已展露了他練武的絕佳根骨與未來成爲一流高手的大家風範。

在張尋對“三十六招大破敵拳”的拳法精要全部領悟純熟之後,莊守嚴傳授了黃龍派武功的另一樣絕招“二十四手潑風劍法”。

這套劍法的意旨與“大破敵拳”一樣,以無招勝有招,其實劍招無所不在,連風也潑不進去。

張尋已徹悟拳法,劍法只不過在拳法上稍加變化,手上增加一柄長劍而已。

不出數日,張尋把“二十四手潑風劍法”也已理解的通透。

至此,黃龍派的武功已盡在張尋胸中,他所欠缺的,只是火候而已。

堪堪半年時光如流雲隨風飄去。

一日清晨,張尋照例到劍巖下練功。

莊守嚴手捧一個黃布小包,似乎早就在等候了。

張尋拜見師父後,聽莊守嚴柔和地說道:“徒兒,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靠自身’,現在你已進入了黃龍派武學的大門,我已不能再教你什麼了,此後的修行,全要靠你自己。努力則進,懈怠則退,你可明白?”

張尋正色凜然,恭敬地說道:“弟子明白,弟子一定勤學苦練,不辜負恩師的教誨。”

莊守嚴點點頭,說道:“望你能牢記今天所說的話,也不枉你父親讓我來教你的深意。

“你現在已過了二十歲,按理應由你父親來親傳‘亢倉子服氣訣’與‘七十二手梅花劍’這兩樣絕學的,不過他二十餘年來無半點消息,也不知是否還會前來。”

莊守嚴停頓了一下,見張尋陷入沉思,自想到了父親,就接着說道:“好在我和你父親曾細細切磋過武功,他胸襟開闊,在和我探究真正的武學之時,將全部所學傾囊相授,所以我也有幸通曉了你父親的兩樣絕學。

“如今我將‘亢倉子服氣訣’的口訣記下,將‘七十二手梅花劍’的劍招畫成圖譜,都在這裡。”說着,將手上的黃布包托出。

莊守嚴又道:“以你的悟性和現在的武功修爲,足以讀譜自學。這兩樣武功由你父親傳下,等於他親自授你一般。”

(本章完)

正文_第6章 上路(4)正文_第75章 悟劍(2)正文_第25章 認父(4)正文_第30章 掌門(4)正文_第85章 西行(6)正文_第69章 覓圖(2)正文_第34章 重逢(1)正文_第72章 覓圖(5)正文_第8章 上路(6)正文_第59章 空候(3)正文_第58章 空候(2)正文_第89章 揭秘(3)正文_第64章 聞昔(3)正文_第81章 西行(2)正文_第9章 上路(7)正文_第87章 揭秘(1)正文_第97章 決鬥(4)正文_第21章 得劍(7)正文_第82章 西行(3)正文_第51章 練氣(1)正文_第5章 上路(3)正文_第17章 得劍(3)正文_第89章 揭秘(3)正文_第38章 重逢(5)正文_第48章 起疑(2)正文_第92章 揭秘(6)正文_第9章 上路(7)正文_第14章 授藝(5)正文_第84章 西行(5)正文_第26章 認父(5)正文_第6章 上路(4)正文_第83章 西行(4)正文_第98章 決鬥(5)正文_第16章 得劍(2)正文_第3章 上路(1)正文_第78章 悟劍(5)正文_第41章 結義(1)正文_第44章 結義(4)正文_第40章 重逢(7)正文_第22章 認父(1)正文_第28章 掌門(2)正文_第8章 上路(6)正文_第39章 重逢(6)正文_第6章 上路(4)正文_第17章 得劍(3)正文_第90章 揭秘(4)正文_第63章 聞昔(2)正文_第70章 覓圖(3)正文_第89章 揭秘(3)正文_第55章 練氣(5)正文_第73章 覓圖(6)正文_第82章 西行(3)正文_第33章 掌門(7)正文_第42章 結義(2)正文_第18章 得劍(4)正文_第42章 結義(2)正文_第16章 得劍(2)正文_第68章 覓圖(1)正文_第30章 掌門(4)正文_第68章 覓圖(1)正文_第36章 重逢(3)正文_第42章 結義(2)正文_第94章 決鬥(1)正文_第71章 覓圖(4)正文_第90章 揭秘(4)正文_第86章 西行(7)正文_第92章 揭秘(6)正文_第85章 西行(6)正文_第94章 決鬥(1)正文_第74章 悟劍(1)正文_第8章 上路(6)正文_第68章 覓圖(1)正文_第91章 揭秘(5)正文_第39章 重逢(6)正文_第27章 掌門(1)正文_第29章 掌門(3)正文_第27章 掌門(1)正文_第92章 揭秘(6)正文_第80章 西行(1)正文_第23章 認父(2)正文_第51章 練氣(1)正文_第54章 練氣(4)正文_第1章 圍殺(1)正文_第20章 得劍(6)正文_第63章 聞昔(2)正文_第65章 聞昔(4)正文_第55章 練氣(5)正文_第26章 認父(5)正文_第32章 掌門(6)正文_第18章 得劍(4)正文_第20章 得劍(6)正文_第66章 聞昔(5)正文_第32章 掌門(6)正文_第43章 結義(3)正文_第63章 聞昔(2)正文_第50章 起疑(4)正文_第45章 結義(5)正文_第56章 練氣(6)正文_第79章 悟劍(6)正文_第50章 起疑(4)
正文_第6章 上路(4)正文_第75章 悟劍(2)正文_第25章 認父(4)正文_第30章 掌門(4)正文_第85章 西行(6)正文_第69章 覓圖(2)正文_第34章 重逢(1)正文_第72章 覓圖(5)正文_第8章 上路(6)正文_第59章 空候(3)正文_第58章 空候(2)正文_第89章 揭秘(3)正文_第64章 聞昔(3)正文_第81章 西行(2)正文_第9章 上路(7)正文_第87章 揭秘(1)正文_第97章 決鬥(4)正文_第21章 得劍(7)正文_第82章 西行(3)正文_第51章 練氣(1)正文_第5章 上路(3)正文_第17章 得劍(3)正文_第89章 揭秘(3)正文_第38章 重逢(5)正文_第48章 起疑(2)正文_第92章 揭秘(6)正文_第9章 上路(7)正文_第14章 授藝(5)正文_第84章 西行(5)正文_第26章 認父(5)正文_第6章 上路(4)正文_第83章 西行(4)正文_第98章 決鬥(5)正文_第16章 得劍(2)正文_第3章 上路(1)正文_第78章 悟劍(5)正文_第41章 結義(1)正文_第44章 結義(4)正文_第40章 重逢(7)正文_第22章 認父(1)正文_第28章 掌門(2)正文_第8章 上路(6)正文_第39章 重逢(6)正文_第6章 上路(4)正文_第17章 得劍(3)正文_第90章 揭秘(4)正文_第63章 聞昔(2)正文_第70章 覓圖(3)正文_第89章 揭秘(3)正文_第55章 練氣(5)正文_第73章 覓圖(6)正文_第82章 西行(3)正文_第33章 掌門(7)正文_第42章 結義(2)正文_第18章 得劍(4)正文_第42章 結義(2)正文_第16章 得劍(2)正文_第68章 覓圖(1)正文_第30章 掌門(4)正文_第68章 覓圖(1)正文_第36章 重逢(3)正文_第42章 結義(2)正文_第94章 決鬥(1)正文_第71章 覓圖(4)正文_第90章 揭秘(4)正文_第86章 西行(7)正文_第92章 揭秘(6)正文_第85章 西行(6)正文_第94章 決鬥(1)正文_第74章 悟劍(1)正文_第8章 上路(6)正文_第68章 覓圖(1)正文_第91章 揭秘(5)正文_第39章 重逢(6)正文_第27章 掌門(1)正文_第29章 掌門(3)正文_第27章 掌門(1)正文_第92章 揭秘(6)正文_第80章 西行(1)正文_第23章 認父(2)正文_第51章 練氣(1)正文_第54章 練氣(4)正文_第1章 圍殺(1)正文_第20章 得劍(6)正文_第63章 聞昔(2)正文_第65章 聞昔(4)正文_第55章 練氣(5)正文_第26章 認父(5)正文_第32章 掌門(6)正文_第18章 得劍(4)正文_第20章 得劍(6)正文_第66章 聞昔(5)正文_第32章 掌門(6)正文_第43章 結義(3)正文_第63章 聞昔(2)正文_第50章 起疑(4)正文_第45章 結義(5)正文_第56章 練氣(6)正文_第79章 悟劍(6)正文_第50章 起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