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誰挽狂瀾

韓淮楚如此拼命,真炁消耗更劇,支撐了一下,手中劍又滯緩了下來。

隨着他身邊的最後一個楚兵身亡,圍在他身邊的秦騎考慮的是他何時倒下,誰能割下他那顆賞萬金的頭顱了。

這時一聲炮響,斜刺裡殺來一彪軍馬,領頭之人正是楚軍大將周蘭。原來是周蘭引左營兵馬來援。

周蘭拍馬舞刀,高聲喊道:“韓將軍休慌,周蘭來也!”從秦軍陣中一陣衝殺,欲殺出一條血路救出韓淮楚。

韓淮楚一聽,精神一振,強咬牙關在秦騎中孤軍奮戰。

章邯急忙將令旗一搖,一對秦軍上前堵截。那秦軍結成緊密陣型,又將周蘭軍衝出的缺口堵上。

這一頭秦軍算是防住了,不久又有兩彪軍馬到來,卻是防不住。那兩彪軍馬,一路是楚軍右營的桓楚,一路是韓淮楚本營剛集結的人馬,由季布率領來到。

正是堵住了這頭堵不住那頭,楚軍三路兵馬一起亂衝,更有中軍大營沒有被秦人砍殺死的楚軍也來參戰,饒是章邯把令旗亂搖不停地調度兵將,也經不住楚軍這般衝突。不多時楚軍衝開一道豁口,殺到垓中。

季布突到韓淮楚身後高聲道:“韓將軍,此處非久留之地,且隨末將退回本營。”

韓淮楚正提手劈倒一位秦騎,聽見季布到來,說道:“快去請周桓二位將軍一起到我前營,大家合兵一處,才能抵擋敵軍。”

周蘭,桓楚左右營各有一萬軍馬,韓淮楚的前營本來也有兩萬。若是分散在各個營中,秦軍便可以一一擊破,逐一圍殲。若是合兵一處,收納中軍營的殘兵敗將,還可以勉強據寨堅守。

季布一聽便即明白,高聲吶喊:“周將軍,桓將軍,中軍營的弟兄們,大家一起退入前營!”他這麼一喊,楚軍均一起大喊:“大家退入前營。”

喊話間,韓淮楚身旁又來了不少戰將強兵。這都是他親手帶出的兵將,戰鬥力果然不同,一時將秦軍的攻勢擋住。

那周蘭,桓楚聽見吶喊,皆來與韓淮楚部會合。三路軍馬合作一路,同中軍營殘軍,且戰且走,一同退入前營。那章邯雖然突襲僥倖得手,其實帶來的人馬只有三萬,靠的是楚軍不及提防結陣。論總兵力,卻是不及楚軍。他見楚軍各路人馬聚集一路,心知若要強與交戰,敵方有營寨堅守,一時半刻討不了好。便任由楚軍逃入前營,自去派兵佔領楚軍左右兩營。

韓淮楚與衆人一回到前營,就聽到軍營裡一遍哭天搶地。他後心受了不知是誰的一記流星錘,又真炁耗盡,便再也堅持不住,頭一歪,從馬上跌下,摔倒在轅門。

早有營中士兵將他架起,送入他自己營帳。便有軍中醫官來給他診斷,雲韓將軍受了極重的內傷。醫官給韓淮楚開了一瓶丸藥,說是能治跌打損傷,吩咐他每日服食一粒,臥牀半月即可痊癒。

韓淮楚聽得連連苦笑,“如今正在兩國交兵,哪裡能容我臥牀半月?”

那醫官一走,韓淮楚便盤膝而坐,如老僧入定般運起功來。他真炁消耗殆盡,須儘快運功恢復。行一次胎息大法,將真炁在體內運轉幾個周天,包管比吞吃那不知有沒有效果的藥丸強。

他這一運功,又進入空靈的境界,滿營的風吹草動盡收耳底。

※※※

那項莊的營帳離他最近,只聽帳內哭聲一片,均是在哀悼武信君項梁。衆將俱在。這楚營內除了項莊項佗,還有頗多項族子弟,有領兵的將軍,也有普通的士兵。衆人一起號哭,嚎聲一片。

兩眶熱淚從韓淮楚眼中奪目而下。

韓淮楚剛剛加入楚軍,那項梁一見面就要拜他爲帥,後來雖然遭衆人反對沒有拜成,卻暗中栽培與他。

後來項梁將韓淮楚調往東海獨擋一面,就是要樹立他在軍中的威信。韓淮楚也沒辜負項梁的期望,打了好幾場漂亮的戰役。果然,第二次提出要立韓淮楚爲帥,便無人反對。

之後項梁把他與項追的婚事當衆許諾,已將他當作了未來的侄女婿看待。軍中但凡大事,便要找韓淮楚商量,對他可是信任至極。

一個對自己如此器重的項梁,居然就這麼與世長辭。韓淮楚越想越悲,越想越是熱淚盈眶。心中就好像失去了最親的親人一般,充滿哀思。

※※※

忽聽一人怒聲問道:“好端端的,怎會讓秦軍劫了營?害得武信君罹難,難道你們都沒有防備嗎?”說話之人,原來是項梁的庶弟項纏。顯然他對秦軍襲營的事還不清楚。

那項纏可是在項族極有輩分的元老,項莊項佗皆是他孫子輩。他這一呵斥,哭聲驟然而止。

一人辯解道:“不知怎地,那營後的一堵峭壁突然不見了,秦軍就從那個方位殺了進來,如何怨得了我們。”

項纏“哼”了一聲,“笑話,一座峭壁突然不見了,說來誰信,難道那峭壁長了腿,自己會走?”

便有一人說道:“怎麼不會?我們會稽郡的餘杭就有座飛來峰。聽說天下間飛來峰有好幾座呢。”

現在存在的飛來峰,中國境內有五座,便是四川飛來峰,杭州飛來峰,山東飛來峰,紹興飛來峰,安徽天柱山飛來峰。傳說皆是神仙用法力移來。

那項纏仍然怒不可遏,說道:“就算是峭壁長腿能自己飛走,可哪有這麼巧,剛剛飛走秦軍就殺來了。難道那秦軍預先知道峭壁會飛走麼?”

就聽一人怒問:“是誰勘察的紮營位置,提上來問個清楚?”說話之人,便是大將桓楚。

便有一人接腔,戰戰兢兢道:“是卑下與幾位斥候勘察的。這位置韓將軍也曾看過,他說沒問題。”

桓楚冷哼一聲:“韓信!是這個跨夫?桓某就知道這跨夫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當初項公要拜他爲帥桓某就不同意。”

只聽季布道:“老桓,說什麼話來。上次項公說要立韓將軍爲帥,你又怎麼不反對了?昨日紮營時,你也是軍中老將了,怎麼就沒聽到你吱個聲?”

季布跟隨韓淮楚打了好幾場大戰,早已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再也沒有扮演一個促狹鬼的角色。聽到有人數落自己的主將,便忍不住辯駁。

桓楚手下的部將屠剛丘粗聲道:“上次項公說要立韓信爲帥,桓將軍看到大家都沒意見,這纔不說什麼。回去後與吾等酒後談起,心中還是不服。要說那韓信,一個跨夫,能成什麼大事。此次被襲營,項公捐軀皆是他的過錯。”

韓淮楚聽來,心中也是十分愧疚。雖然這次峭壁不見是意外中的意外,但到底這紮營的地址是他自己挑選的。要是再謹慎一點,換做任何一處別的地方,安安穩穩地立起一座後營,秦軍劫營就不那麼容易得手,項梁也不會有此橫禍。

韓淮楚便陷入深深的自責中。

韓淮楚的部屬哪裡能忍,項莊,項佗等均高聲罵將出來。那桓楚的部將貌似找到了一個打擊韓信的理由,也紛紛出言譏誚挖苦,說什麼你們跟隨一個跨夫,被他頤指氣使,羞辱不羞辱?這跨夫害死了項公,只配千刀萬剮將他處死,怎能容他逍遙自在地活在世上,云云。

於是雙方將領對罵起來,互相攻擊,謾罵,那罵越來越難聽,越來越高聲,只差要動手打將起來。

周蘭看不過眼,勸架道:“大敵當前,現在爾等不是找戰敗原因互相鬥氣的時候。還是想一想,要如何對付那章邯吧。”

項纏也道:“章邯的騎兵劫了我軍營寨,主力步卒轉眼便到。現武信君已死,三軍不可無主,汝等當挑選一人爲臨時主事。”

桓楚笑道:“哪裡還用挑選,項伯你老德高望重,就由你主事好了。”項纏連連擺手:“這打仗可不是靠德高望重能打贏的。項某才疏學淺,不堪擔當此等重任,還是另選他人吧。”

周蘭道:“要說能堪擔此重任的,那韓信再恰當不過……”

話沒說完,桓楚眼已瞪得老大,高聲道:“我反對。”

周蘭望了他一眼,說道:“我知道你會反對。那韓信身受重傷,能否上馬都是問題,刻下也不能作主事。要當主事者,必智勇雙全。我看只有鍾離昧能夠擔當了。”

這一說,衆人都是沒有意見。

“鍾離師兄外表看似粗人一個,心中卻藏着錦繡。有他當主事,這數萬大軍的安危就不那麼令人擔憂了。”韓淮楚心想。

正是說曹操曹操到,只聽一人風疾火燎走了進來,一進帳中就頓地大哭:“項公,鍾離昧回來晚了!你死得好慘啊!”

鍾離昧這一哭,少不得又勾起衆人一起慟哭。帳內帳外,又是一片哭聲搶地。

還是項纏穩重,率先止住哭泣,對鍾離昧道:“如今三軍無主,我等推舉你作臨時主事,你可願意?”

鍾離昧詫道:“我師弟韓信本事高過我十倍,項公生時便說日後立他爲帥,怎不擇他而選了我?”項纏道:“韓將軍重傷在身,如今恐怕行動不便。”鍾離昧道:“既是如此,我就先當着吧。日後奏請大王另派賢能,當此大軍主帥。”

於是鍾離昧便問各部還有多少兵馬。一經清點,觸目驚心,原來十餘萬軍馬竟損失了一大半,合在一起只有五萬出頭。

其中以中軍營軍馬損失最多,喪師五萬。韓淮楚部爲去救援,也遭到重創,折損五千。周蘭桓楚二部合計死傷五千。那糧草大多屯放在中軍營,被秦軍一把大火全部燒光。戰馬兵車輜重損失不計其數。

鍾離昧一聽便憂愁道:“沒有糧草,五萬大軍要張口吃飯,這仗如何打?”

正在發愁,又有一人跌跌撞撞進來稟告:“不好,那營前的小溪水越來越少,不出半日就會見底了。”

水源乾涸,這大軍的炊飲便成了大問題。馬謖之失街亭,便因司馬懿斷了漢軍的水源。

鍾離昧聞言驚詫道:“好端端的,這水源怎會乾涸?”

他卻不知,那小溪本是驅神大聖禺狨王用長鼻吸來鉅野澤的水幻化而來。那禺狨王不再噴水,水不停地流到低處,那小溪自然就會乾涸。

鍾離昧道:“爲今之計,只有在秦軍主力趕來之前,棄了這前營,大軍南下與大公子會合。少將軍英明神武,範軍師謀略過人,定能擊退章邯,保住我楚國。”

衆將聞言,皆是贊同。

於是楚軍拔營,五萬大軍帶着武信君項梁的棺柩,悉數南下。

便有消息傳入秦營。那章邯聞報,說道:“趁項梁剛死,楚軍新敗,當乘勝追擊,直搗盱眙,擒拿賊王熊心,略平楚國。”遂傳令,着先鋒官章平,李良領兩萬騎兵先行,追擊敗退的楚軍。章邯自個等大軍到齊,便督軍南下。

※※※

車粼粼,馬蕭蕭,兩輛馬車一前一後,行駛在黃土道上。

前面的馬車,載的是楚國武信君的棺柩。後面一輛,載的便是身受重傷的韓淮楚。

韓淮楚中了一記流星錘,體內真炁幾乎耗盡,倉促內無法康復策馬。鍾離昧爲照顧他,特地準備了一駕馬車,載着他一路南下。

車外的楚國兵將,皆是神情哀傷,心情沉痛。與出征時旺盛的鬥志相比,真是判若隔世。

這一戰,不僅國中棟樑武信君捐軀,更有無數昔日朝夕相處的兄弟也殞命沙場。這活下來的,誰沒有幾個親朋死在秦軍的劫營中?

更令人揪心的是,那秦軍還要繼續南下,踐踏他們的家園,蹂躪他們的妻兒老小。若是不能拒敵,亡國的命運,又將再次出現在他們眼前。

楚國國難當頭,誰又能挑起這千鈞重擔,挽大廈於將傾?

※※※

前方是煙塵蔽空,又是大隊的人馬到來,浩浩蕩蕩,遮天覆地。

楚軍望着那隊伍服飾,皆歡呼起來:“是大公子的人馬,大公子他們到了!”

在楚軍的心目中,能繼承項梁遺志,完成他誅除暴秦重任的,他侄兒項羽是不二人選。項梁既死,叔業侄承,就指靠着項羽能擊敗章邯,將秦軍趕出家園。

一騎絕塵率先而來,大馬長戟,狀如天神,正是楚軍西路軍主帥項羽。

項羽頭上纏着白巾,披着白紗,騎着踢雲烏騅,飛馬馳到南歸的楚國兵將面前。將馬一勒,高聲問道:“我叔叔在哪?”衆人一指載着項梁棺柩的馬車,答道:“在那。”

項羽跳下烏騅馬,把天龍破城戟向地上一扔,猛撲到馬車前,啓開棺柩。

只見項梁屍體上千瘡百口,死狀慘不忍睹。他死於亂箭穿心,這屍體上中的箭雖然拔出,但那箭孔卻十分的觸目驚心。

項羽大叫一聲:“叔叔,你死得好慘啊!”說完就地一倒,昏厥不知人事。

第四十七章 分說未來第二十一章 易水送別第二十五章 年少輕狂第十八章 異姓兄弟第三十一章 學萬人敵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六十章 大風起兮第三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五十六章 決勝千里第三十八章 垓下鏖兵第四十一章 見面大禮第十章 海市蜃樓第四十一章 燒得正好第三十五章 內部處理第十二章 資兵救難第三十九章 瘋瘋癲癲第二十九章 神斧斬蛇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第二十章 分而化之第五章 江湖規矩第三十六章 夜走寒溪第十五章 自請爲王第三十二章 大浪淘沙第四十一章 燒得正好第五十四章 破泣爲笑第十六章 色膽包天第二十九章 豔名遠播第三十二章 大浪淘沙第三章 三道特赦第十九章 成竹在胸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四十章 魚麗九陣第三十九章 政治陰謀第四章 落井下石第十三章 波羅花香第二十九章 君臣之道第二十五章 絕地反擊第二十六章 天分卅六第四章 身有隱疾第三十五章 賣國密謀第三十九章 霸王出山第十一章 披肝瀝膽第十四章 心中夫婿第六章 敞開心扉第十五章 極樂之鄉第四十章 有情有義第三十五章 陷身賊窩第五十五章 大秦亡國第二十六章 何方神聖第二十七章 左車獻計第二十四章 東胡使者第一章 風雨欲來第二十九章 幹吏趙高第十八章 掌教師尊第五十五章 自作自受第十八章 推陳出新第八章 長途奔襲第四十三章 濰水之戰第十章 海市蜃樓第三十四章 瘦猴項布第三十一章 道心入魔第二十二章 白狐奪舍第二十九章 連環毒計第二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十一章 欲哭無淚第二十五章 狙殺劉邦第二十五章 狙殺劉邦第二十二章 將她帶走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六章 按兵不動第二十五章 符合聽令第六章 張耳逃生第三十一章 亡命而逃第四十六章 帶刺玫瑰第二十一章 金針刺穴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一章 論戰大會第十七章 匈奴王庭第五章 待字呂雉第八章 韓信佈陣第三十四章 蕭何弄計第三十五章 滄海橫渡第三十一章 亡命而逃第二十九章 飛燕掌門第三十九章 天大人情第二章 大切蛋糕第二十八章 屠刀高舉第四十四章 形神俱滅第十八章 推陳出新第五章 水涌獻弓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五十八章 望江興嘆第二十章 絕壁尋蹤第二十一章 身外化身第四十九章 望塵莫及第三十九章 恭候多時第二十一章 易水送別第十五章 天下結盟第五十三章 拯救萬民第十四章 對天賞月
第四十七章 分說未來第二十一章 易水送別第二十五章 年少輕狂第十八章 異姓兄弟第三十一章 學萬人敵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六十章 大風起兮第三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五十六章 決勝千里第三十八章 垓下鏖兵第四十一章 見面大禮第十章 海市蜃樓第四十一章 燒得正好第三十五章 內部處理第十二章 資兵救難第三十九章 瘋瘋癲癲第二十九章 神斧斬蛇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第二十章 分而化之第五章 江湖規矩第三十六章 夜走寒溪第十五章 自請爲王第三十二章 大浪淘沙第四十一章 燒得正好第五十四章 破泣爲笑第十六章 色膽包天第二十九章 豔名遠播第三十二章 大浪淘沙第三章 三道特赦第十九章 成竹在胸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四十章 魚麗九陣第三十九章 政治陰謀第四章 落井下石第十三章 波羅花香第二十九章 君臣之道第二十五章 絕地反擊第二十六章 天分卅六第四章 身有隱疾第三十五章 賣國密謀第三十九章 霸王出山第十一章 披肝瀝膽第十四章 心中夫婿第六章 敞開心扉第十五章 極樂之鄉第四十章 有情有義第三十五章 陷身賊窩第五十五章 大秦亡國第二十六章 何方神聖第二十七章 左車獻計第二十四章 東胡使者第一章 風雨欲來第二十九章 幹吏趙高第十八章 掌教師尊第五十五章 自作自受第十八章 推陳出新第八章 長途奔襲第四十三章 濰水之戰第十章 海市蜃樓第三十四章 瘦猴項布第三十一章 道心入魔第二十二章 白狐奪舍第二十九章 連環毒計第二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十一章 欲哭無淚第二十五章 狙殺劉邦第二十五章 狙殺劉邦第二十二章 將她帶走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六章 按兵不動第二十五章 符合聽令第六章 張耳逃生第三十一章 亡命而逃第四十六章 帶刺玫瑰第二十一章 金針刺穴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一章 論戰大會第十七章 匈奴王庭第五章 待字呂雉第八章 韓信佈陣第三十四章 蕭何弄計第三十五章 滄海橫渡第三十一章 亡命而逃第二十九章 飛燕掌門第三十九章 天大人情第二章 大切蛋糕第二十八章 屠刀高舉第四十四章 形神俱滅第十八章 推陳出新第五章 水涌獻弓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五十八章 望江興嘆第二十章 絕壁尋蹤第二十一章 身外化身第四十九章 望塵莫及第三十九章 恭候多時第二十一章 易水送別第十五章 天下結盟第五十三章 拯救萬民第十四章 對天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