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宛若一場噩夢。
顧天瑜被所有的喜慶所欺瞞,被平靜溫和的日子所矇蔽,以至於她以爲,公子玉簫真的會允許她這般縱容的將顧知秋留在身邊。她……怎麼會這麼傻?昨夜,歐陽少衡坐在她的門口整整一夜,卻連一句解釋都沒有。而福伯,他雖慍怒,但也理解。這段無憂無慮的日子,是顧知秋最後一段路,他已經很欣慰。
靈堂內,張伯和福伯相對而望,卻只能無奈嘆息。而兩隻小松獅,似是讀懂了兩人的悲傷,一直在一邊用頭蹭着兩人,希望能逗得他們開懷大笑一番。
良久,張伯緩緩開口道:“老弟,我知道你現在肯定很生氣,我也看得出來,這件事情和大公子有些關係,可是啊……”他轉過臉,望着那站在冰天雪地中,一動不動的青衣男子,哀嘆道:“可是他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他們雖然從未提及他們的身份,但我也知道,那樣的清麗佳人,哪裡會是普通人?”
福伯望着火盆裡的紙,整個人如木頭一般蜷縮着,並不回答。
“唉,只是沒想到,他們之間有這麼大的隔閡,你是不知道,這將近兩年多來,他們兩個之間的事情,大公子……對小公子可謂用心良苦,而又不敢靠近一分,我這老人家看着都心疼呢。只是沒想到……他們終究還是添了一樁怨,看來,他們兩個是難成嘍……”
福伯擡眼,看了一看一臉惋惜的張伯,不由好笑的搖搖頭道:“他們本就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人,老哥,這話日後莫要再亂說了,若是讓人聽見,保不準……保不準會和我們老爺一樣……”
張伯長嘆一聲,不再說話。
火光映照在兩人臉上,成爲這寒冷的冬夜,最溫暖而悽苦的存在。
第三日,顧知秋安然入殮。顧天瑜選擇將他埋在一座孤山之上,墓碑朝着東南方,似是在遙望京城。而福伯決定永遠住在山上,看守顧知秋的墳墓。
顧天瑜知道,這於福伯而言是最好的歸宿,因爲,他的心中,完成沈知微託付的事情是唯一的也是最後的心願。只是,顧天瑜有能力保護自己,他只需守着顧知秋的墳,直到百年以後,可以向沈知微交代。
下山之前,顧天瑜站在那裡,決定說出埋藏在心底的實話。生前,顧知秋並不知道的事情,死後,顧天瑜便如數講與他聽。他所慶幸的,這顧家唯一的血脈,其實來自另一個時空,而顧家,是真的,死的乾乾淨淨……
“自作孽不可活,我知道……我不該怨恨他們,然而……我心中的那道坎,我過不去……”她說罷,重重給顧知秋磕了個頭,然後便轉身離開。
顧知秋,若還有來生,願你能再次遇到花下那美麗的女子,只是,這一次,莫要再做那貪得無厭的丞相,希望你,真的能夠如她期待的那般,平平凡凡,可以與她相守到老。從今日起,你終於不用再忍受相思之苦了。
顧天瑜一身疲憊的往回走,半途中,張伯已經一臉慌張的在四處走動和張望,他手中攥着一封信,在見到顧天瑜的那一刻,他立時奔了過來,將信遞到顧天瑜手中,一臉苦澀道:“小公子,大公子他……他離開了。”
心,瞬間似被扯斷了弦的古琴,一時間,支離破碎,再彈不出悠揚的曲調。
她站在熱鬧的大街,在來來往往的人羣中尋尋覓覓,可是哪裡還有他的影子?她急促而不安的往家裡衝去,跨過門檻,穿過院子,她一把推開歐陽少衡房間的門。
裡面,一如往日般乾淨整潔,書架上,所有的書本一塵不染的整齊擺放着,書桌上,筆架上的毛筆,似還未乾透。手緩緩撫上桌面,她閉上眼睛,似乎看到那一直以來清秀俊雅的男子,依然站在這裡,低頭揮毫撰寫醫書。
此時,窗外光影重重,樹枝斑駁更悠悠,暗影與光影,一同落在他總是含笑而又悲傷的俊顏上,隨着他的動作,輕微的拂動。
然而如今,什麼都沒了。她甚至再也嗅不到他身上淡淡的藥香與墨香。
緩緩睜開眼睛,一瞬間,似是過了一世紀那般漫長。
她徐徐來到窗前,伸手打開窗戶,第一次站在這裡往遠處望,才發現,樹木蔥蘢後,這裡正好能看到那荷塘邊假石的一角,荷塘最遠側,那座他們不常去的小亭子,依然安靜的佇立着。
一陣寒風瑟瑟而過,吹走心底的悸動,吹走此時的孤獨,顧天瑜凝眸望着那小亭子,想起曾經和他說好,過年以後,一定要在那亭子四周垂下席子遮風,還要在裡面放上一個暖爐,還要讓兩隻小松獅蹲在他們的腳下,看着他們品茗下棋。
她還要繼續學醫,想像他那般做個神醫,無論會在這裡,還是會穿越回去,她不會再做小偷,她會去學醫,和他一般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他爲了她,這麼久以來,一直安靜的做一名獸醫,爲了她,每天穿梭於那些脂粉味濃重的貴夫人家中。這一年多來,他什麼都爲她做了。而她……究竟做了什麼?
做了什麼?
一滴淚無聲滑落。顧天瑜呆呆站在那兒,想着這一年多來,歐陽少衡有多少次默默站在她的背後,看到她所有的痛苦悲傷,又有多少次獨自咀嚼她的傷痛。
那一日,她自以爲多麼偉大的告訴他,要他活的自由,瀟灑,而今,她卻親手將他推向懸崖……
手中的信被攥出細碎的聲響,顧天瑜匆忙拭去淚,將信打開。歐陽少衡的字,猶如他給人的感覺一般,溫和中帶着邪魅,清秀中帶着狂野,然,此時顧天瑜以這般錯綜複雜的心情讀這封信,連半分賞心悅目的感覺都沒有。
長長的信,整整寫了四張。
寒風將紙颳得簌簌作響,拍打在她的手指上,似秘針掃過一般,輕柔卻刺痛。
在信中,他告訴顧天瑜,這一切都是他擅自決定的,公子玉簫並不知道這件事情。他承擔了所有的後果,也說出了所有的理由,但,直到最後,他也沒有求她的原諒。因爲,他並不知道,此顧天瑜非彼顧天瑜。她,其實對顧知秋真的沒有那麼深的感情,真的不會,從此之後便將他捨棄。
“小公子……要去找大公子麼?”張伯一直站在門外,他見顧天瑜如此難過,也不敢貿然上前,只好待她讀完書信後,才小心斟酌着開口道。
顧天瑜搖搖頭,聲音有些顫抖,“算了,我捆綁他這一年多來,他也沒有多少笑顏,倒不如……就讓他這麼離開吧。這一次,但願他能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