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舊詩鋪墊

楊繼業也知道,這種畫法就是師從鄭板橋,他對於竹和石的認知,與其他人有很大不同。基於此,鄭板橋的畫和竹詩都有很高的造詣。

楊繼業雖然在畫上面沒有太深的鑽研,如今神魂力要強於普通人,對於學習和模仿能力,確實比較高。

“孫兄,不過是隨手塗鴉,可當不得孫兄這樣擡舉。”楊繼業微笑着。

贊過畫,孫曉君便看提在扇上的詩句。詩句是用正楷字體,卻又不完全是正楷,筆力透紙,看着字給人充沛力量之感,深深撞擊人的心懷。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孫曉君念着,一開始還不太在意,只是好奇心而已。可等他念到“千磨萬擊還堅勁”,立即感受到一股力量從扇面沖刷而出,將他帶到一片山竹、怪石、颶風、暴雨、雷鳴的場景,在這樣的場景裡,那些山竹被外力吹動、撕扯、推搡……可山竹依舊牢牢地紮根在岩石之中……

再讀到“任爾東南西北風”時,孫曉君感受到一股飽受磨難,卻矢志不改的絕大意志。

唸了詩,孫曉君似乎呆了,站立不動,旁邊的文士見他這樣,便歪着頭去看扇上的詩,有人大聲讀出來: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念讀過後,一開始大家還不能完全理解這詩的意境,可轉念間,大家都感受到詩句中的那種堅強而不屈的意志,那種在困苦面前,超越的心境。

孫曉君也恢復過來,急忙說,“楊詠石,這是新詩?”

楊繼業微笑着說,“孫兄,不算新詩了。前一段時間,魔教鬧荊蠻楚地。後來,有幸參加蠻族祭祖,我對蠻族一族,稍有感念,爲之題詩《竹石》。這樣說來,該算是舊詩了。”

“蠻族啊……”孫曉君等人對荊蠻楚地的蠻族,自然沒多少了解。外面對蠻族所傳言,那是根本就不開化之地,野蠻之所。這也不能怪這些人,楊繼業知道即使在後世,八十年代對蠻族區域,外面的人依舊斥之爲荒蠻之地,化外之人羣。遇上蠻族的人,會問你們是不是還吃生肉?

“孫兄,你們在垣武城,不瞭解蠻族。對於蠻族的信息,都是道聽途說,自然有各種消息。而外面的人,對蠻族的誤解,也是源於自古以來彼此的對立,彼此之間爭奪生存空間,猶如古時代的戰國時期,各國之戰。

蠻族與中原之間的戰爭就更早,也更殘酷。當時的生存之戰,地域的競爭,可得到的食物、人口等,都是爲了存活。誰能說對錯?歷次大戰之後,蠻族一直敗退,到荊蠻楚地後,那是窮山惡水之地,中原各族對這樣的地域也不放在心上,使得蠻族紮根在荊蠻楚地了。

歷朝歷代中,爲了孤立敵手,也爲了蠻族可能再次壯大而後爭奪中原的掌控權,官府和地方上的大族,對於蠻族都儘可能爲他們畫上猙獰之像,斥之爲惡魔。

這樣的族羣,在上古時代其實也是中原的一支,流落到荊蠻楚地而已。”

“楊兄,你這份情懷,我是無比敬佩的。”孫曉君說,“聖人也曾有言,對於蠻夷之防,是有告誡後人的,但真正能夠領悟聖人用心,唯有楊兄而已。”孫曉君對於楊繼業所論,雖覺得很正確,但文朝的風氣如此,也不會多做讚賞甚至向其他人推廣。

“楊兄,我們還是說這詩吧。《竹石》一詩的高妙,固然與蠻族生存緊密關聯,但就這詩而言,卻真正道出我們士林該有的風骨。”

楊繼業也明白,後世傳過一句話:明朝之後,華夏再無風骨。這句話有些偏頗,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卻也是真實的反饋。反觀後世之文士,清朝中兩三百年,也就有幾個人而已。再到後來,還有什麼人有風骨、有爲自己之志慷慨赴死之人?

倒是有兩三個巾幗英豪,遠強於泱泱大國的男人們。不敢說真話,不在認可正義,屈從於權錢,追求與權錢,都成爲普國價值。

文朝的文士、士林,與皇權之間的對立又協作,其中的關係非常複雜。士林的風骨,讓士林、文士、大儒們對於皇權的蔑視,科考卻又是基於提升士林、爲皇家選材的作用。反正說起來是比較複雜的,士林中,多數人都不會屈從與權勢,否則會讓士林的羣體唾棄。

也因爲這一點,哪怕士林之人在朝堂中,皇上所做如果一意孤行,就會有人站出來,直接批駁,如果皇家對錯打壓,就會有更多的士林之人站出來,哪怕將這些人殺掉,抄沒三族,也不會讓士林中人退縮。

“孫兄過獎,有感而發罷了。”楊繼業今天過來,特意將這首詩透露出來,可不想以前抄襲的這首詩,就這樣沉默着,得發揮出該有的作用。

自己到文朝後,確實沒做什麼詩,僅僅一首《詠石》詩,不足以說明什麼。這時候,將《竹石》拋出來,給今天的文會進行預熱,就能夠確定出自己的文名。

孫曉君將《竹石》再次朗誦出來,雖然沒解釋楊繼業爲什麼而作,但僅僅是詩本身的力量,就足夠感染在場的士林。

《竹石》先在華新社這邊傳樣,隨後,有人往其他文社傳遞,短短時間,這首《竹石》就傳開來。

周學朝、周芳等接到《竹石》詩抄文,看過之後,心裡一沉。這詩與之前楊繼業那首詩《詠石》基本源自一脈,說竹詩是楊繼業所出,沒有人會質疑。

這邊學子們的異狀讓樓船上的人羣關注到了,隨後,有人將《竹石》詩傳抄到樓船,學政吳金保看了這首詩,面帶笑容,傳給身邊的考官。

如果說之前的《詠石》詩,是他這個學政傳樣出來的,今天這首《竹石》詩,確確實實地肯定了楊繼業在言志詩方面的強大。這種直接震撼人心的詩句,天下間又有幾個人可作這樣的詩?

第100章 我們做第538章 雷義認輸第35章 認死理第110章 生蠻五支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672章 心與善第349章 新規劃第367章 初見唐俊詞第181章 處置中年文士第551章 纏 鬥第80章 單 挑第348章 了無蹤跡第480章 死亡線第395章 奇襲見湖鎮(七)第545章 情況有異第14章 巫 家第375章 遠襲倭寇第460章 運送大隊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222章 功夫不負第58章 真面目第287章 行動了第449章 老臣遵命第23章 亂鬥及旁觀第124章 馬 事第264章 邀女進家第167章 誰出戰第253章 榮盛鏢局第385章 證據確鑿第177章 先斷四肢第573章 失蹤了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57章 攻 殺第214章 娶 你第702章 佳人有染第546章 是走還是打第36章 選 兵第64章 巫虎逞威第591章 薑是老的辣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70章 攻楊家第418章 兩人見面第647章 沉重的話題:北地第27章 笨死了第615章 張洪庭之雜感第341章 李家分支在杭城第636章 韓新勇的面子第610章 西湖傳說第94章 應對問答第539章 約 戰第118章 入生蠻村寨第6章 過 關第507章 歡喜的巫小陸第619章 殺上去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3章 老 媽第355章 殺回去第491章 進 城第152章 大宗師之威第409章 沱田坳第235章 亂了分寸第408章 好東西第55章 冬梅落陷第422章 張靖海去當兵第159章 血有多少第509章 校長人選第490章 與禮不合第110章 生蠻五支第57章 攻 殺第366章 蠻族軍離城遠第482章 前無路第531章 張靖海病了第20章 曲解經典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412章 山裡潛伏第98章 忠心換槍第604章 觀察敵情第385章 證據確鑿第121章 回都蠻寨第321章 選兵和後勤第568章 軍營破第377章 潰 逃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259章 露出獠牙第173章 衝上去第232章 皇上不昏庸第661章 見面歡第380章 陷 阱第179章 討要戰馬第147章 代卡蠻的態度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255章 客人稀少第265章 少年開口第53章 混亂起第588章 韓家兄弟第97章 虎口奪食第322章 邊走邊練第673章 初訪太子府第4章 詭 異第275章 文名單薄
第100章 我們做第538章 雷義認輸第35章 認死理第110章 生蠻五支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672章 心與善第349章 新規劃第367章 初見唐俊詞第181章 處置中年文士第551章 纏 鬥第80章 單 挑第348章 了無蹤跡第480章 死亡線第395章 奇襲見湖鎮(七)第545章 情況有異第14章 巫 家第375章 遠襲倭寇第460章 運送大隊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222章 功夫不負第58章 真面目第287章 行動了第449章 老臣遵命第23章 亂鬥及旁觀第124章 馬 事第264章 邀女進家第167章 誰出戰第253章 榮盛鏢局第385章 證據確鑿第177章 先斷四肢第573章 失蹤了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57章 攻 殺第214章 娶 你第702章 佳人有染第546章 是走還是打第36章 選 兵第64章 巫虎逞威第591章 薑是老的辣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70章 攻楊家第418章 兩人見面第647章 沉重的話題:北地第27章 笨死了第615章 張洪庭之雜感第341章 李家分支在杭城第636章 韓新勇的面子第610章 西湖傳說第94章 應對問答第539章 約 戰第118章 入生蠻村寨第6章 過 關第507章 歡喜的巫小陸第619章 殺上去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3章 老 媽第355章 殺回去第491章 進 城第152章 大宗師之威第409章 沱田坳第235章 亂了分寸第408章 好東西第55章 冬梅落陷第422章 張靖海去當兵第159章 血有多少第509章 校長人選第490章 與禮不合第110章 生蠻五支第57章 攻 殺第366章 蠻族軍離城遠第482章 前無路第531章 張靖海病了第20章 曲解經典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412章 山裡潛伏第98章 忠心換槍第604章 觀察敵情第385章 證據確鑿第121章 回都蠻寨第321章 選兵和後勤第568章 軍營破第377章 潰 逃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259章 露出獠牙第173章 衝上去第232章 皇上不昏庸第661章 見面歡第380章 陷 阱第179章 討要戰馬第147章 代卡蠻的態度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255章 客人稀少第265章 少年開口第53章 混亂起第588章 韓家兄弟第97章 虎口奪食第322章 邊走邊練第673章 初訪太子府第4章 詭 異第275章 文名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