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太子劉靜

文朝到文昭帝,在位五十餘年,文朝在這五十餘年,變化及其明顯。最初的強大繁華,到後來急速衰退。而在二十年前,與蒙匈族在邊地大戰,雖然抗擊了蒙匈族的入侵,文朝這邊也是耗盡國力。

隨後,後金也看到文朝的虛弱,多次從北邊殺入侵邊,攻略地域。當時,往北區域,幾乎落在後金之手,也使得後金的實力進一步提升。

直到右丞相楊盛文上位,用三年時間,整軍備武,內則肅整吏治,壓制國內士族擴張,政體上進心革新,整個文朝氣象一新,國力得以提升。

在這樣的基礎上,往北對後金用兵,三年,將後金趕回北漠。三年之戰,雖然戰勝了後金,收回國土,文朝國力也再次消耗一空。地方勢力、家族勢力在國內進行反彈,楊盛文所推行的革新也就宣告失敗。

最後,楊盛文被文昭帝貶斥荊蠻楚地,不準楊盛文迴歸故土。

如今的文昭帝,已經是七十四歲,在位五十二年。到得此時,文昭帝當真是昏聵老朽,偏偏皇權在握,生殺由心。

左丞相朱子善,最善長揣摩文昭帝心思,越來越深得聖意,手裡的權也越重。太子劉靜,作爲儲君,應該接替王位的。

只是皇上沒有授權太子府監國,文昭帝反而嚴防着太子,也在明顯地削弱太子府的權力,使得太子劉靜一直都選擇低調。兩年前,劉靜莫名其妙得了怪病,身體日差,太子府在文朝也就越弱。

劉靜的太子府明顯傾向楊盛文這個右丞相,自然受到朱子善的打壓。到如今,劉靜這個太子很顯然地不可能接替皇位,他最在意的,就是兒子劉銘。

劉銘是太子府的未來,劉靜心裡明白,而朱子善等人也明白這一點,還包括好幾位皇子,也都盯着太子府的劉銘。

只有劉銘發生意外,纔可能真正斷絕太子府上位的可能性。文昭帝雖說冷落太子府,但一直以來,都沒有廢掉劉靜,改立太子。哪怕是這兩年來,劉靜身體日差,苟延殘喘。

這樣的形勢,讓京都的各方面也琢磨不透文昭帝的意圖,當真一幀聖旨傳出,立太子劉靜監國,或直接將位子交給劉靜,劉靜再立兒子劉銘爲帝。這也不是不可能,對於能夠登天的椅子,從來都是天意難測。

兒子劉銘突然消失,叫太子劉靜如何不多想?他身體雖然虛脫,腦子卻沒壞。甚至明白,自己之所以落到這身病痛,也是因爲太子府。只是,敵手在暗,又無跡可查,得慢慢找尋,期望能夠察覺到蛛絲馬跡。

如果兒子劉銘真出了事,太子府還有什麼希望?

執事回報的消息看,兒子失蹤,被害的可能性小,因爲在兒子身邊的人也一起沒了蹤跡。劉靜猜測,兒子極有可能去荊蠻楚地,要拜見右丞相楊盛文。但這個猜想他不能透露,太子府裡,如今還有多少人可信?

或許,兒子離開太子府,對一些人而言,有更多顧忌。只是,離開太子府,誰又來保護小小稚子的安危?劉靜強忍住淚,自己額頭的汗,流淌下來,與淚水混雜,哪怕侍女都分辨不出吧。

作爲皇家人,世人皆以爲高高在上,尊貴榮華,珍稀佳餚,可對劉靜這個太子而言,才深深理解皇家的冷酷與無情。如今,只有承受這些世人所不能承受的苦,纔有可能堅持到贏。

劉銘作爲太子之子,從小受到最爲嚴格且系統的訓練,自從老師右丞相離開京都,對他而言,經受這樣的變故,便開始領悟到自身前景的艱辛與難關。

後來太子府日益沒落,父親病倒,使得他幼小的心靈中,明白該如何自保。到如今,父親苟延殘喘,他看在眼裡,明白一旦父親沒了,自己也將徹底失去保護。心中就產生離家尋找老師,唯有老師回京,纔可能保住太子府。

心裡的計劃早在過年拜見皇爺爺時就堅定下來,這些天,一直在準備和盤算,不能讓任何人找到自己,甚至連自己病重的父親也是如此。

離開家,半個時辰騎馬狂奔,距離京都幾十裡,然後改爲馬車往京都而行,他們的馬則由早已經安排好的人騎走。不進京都,在城邊地一家客棧,改換面容,居住幾天,再隨商隊離開。

對於太子府小王子離開,追尋小王子蹤跡的人不少,但誰也不會大張旗鼓進行,而是在暗中追查。誰也沒想到,一個才十一歲的孩子,居然對自己的行程做了全面的規劃,將自身的痕跡都抹除乾淨。

鎮邊王府裡,劉耀輝書房中,吳管事專門負責對外的消息蒐集、整理、分析和判斷,是王府最爲重要的一個管事。

吳管事說匆匆進門,說,“王爺,京都傳來信息,太子府有變。小王子劉銘失蹤,有六成往荊蠻楚地而來。他可能要找右丞相……”

“太子府怎麼樣?”劉耀輝也知道京都的情況,太子劉靜身體有恙,能夠撐住幾年是很難斷定的,或許,有人不想讓太子活。

劉耀輝作爲鎮邊王爺,沒有插手京都那個位子的資格。文昭帝子女不少,其中二皇子劉偉實力厚實,這幾年,二皇子與左丞相的關係日緊,雖然掩飾很好,但王府鎮邊還是看出跡象。

文昭帝如果駕崩,誰爲至尊,對鎮邊王府的影響都不大,但王府這邊如何選擇,確實有必要準備的。

“據報,太子府沒動靜。我們推想,小王子劉銘可能是真的離開京都。太子府嚴加掩飾,不過是爲保護小王子……”

劉耀輝點點頭,思索一陣,說,“既然小王子可能過來,我們只要盯住楊家。一旦有發現,立即報來。”

“王爺放心。”吳管事說,“王爺,如果在荊蠻楚地有人對小王子不利,我們……”

“這還用我說……”劉耀輝沉聲說。

“遵命。”吳管事應了,退出書房。劉耀輝看着門口,不知在想什麼。

第213章 至少兩年第209章 遙聞楊詠石第304章 黑手到底是誰第277章 誦詩揚名第251章 證據齊全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694章 夜 戰第706章 要見太子第693章 按屋管理第455章 喜與優第646章 三部表態第655章 勝三傑第671章 十萬人爲根基第369章 招人手第611章 絕巔蘇子第444章 突然發難第234章 碎馬腳第16章 你賴皮第100章 我們做第242章 文友結社第554章 留火種第162章 楊猛拼命第620章 我們贏了第607章 破祖宅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329章 知府唐俊詞第342章 七嘴八舌第364章 倭寇來源第499章 議清剿第324章 能做到嗎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56章 各方反應第483章 全 滅第193章 二管家叫門第127章 一席之地第566章 膠着與潰退第597章 朱成章的心願第115章 深化合作第115章 深化合作第162章 楊猛拼命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106章 民壯兇猛第4章 詭 異第14章 巫 家第309章 爭議是高效廣告第87章 戰後相見第210章 你該快樂第681章 前往豫南第178章 勝 出第130章 演 說第398章 流民出路第562章 韃子來了第718章 家事國事第568章 軍營破第297章 周新良主導此事第569章 分頭跑第106章 民壯兇猛第681章 前往豫南第491章 進 城第244章 惡意濃烈第568章 軍營破第109章 教數字第328章 知兵張濤第128章 聖學教化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32章 蘿蔔乾第190章 精銳之基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545章 情況有異第24章 俘獲三個第332章 自我介紹第619章 殺上去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692章 說服張新遠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407章 標靶五十步第128章 聖學教化第130章 演 說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第91章 劁 豬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289章 擡價與競爭第256章 挑戰一場第223章 攤子大第344章 此計可行第18章 縣學內第582章 各方得失第329章 知府唐俊詞第153章 六十招,命還在第224章 朱成章回家第365章 又得趕路第711章 三天後動手第468章 煽耳光第351章 購米糧的路子第294章 各方態度第230章 求 寶第500章 書堂三聯第193章 二管家叫門第445章 可曾懺悔
第213章 至少兩年第209章 遙聞楊詠石第304章 黑手到底是誰第277章 誦詩揚名第251章 證據齊全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694章 夜 戰第706章 要見太子第693章 按屋管理第455章 喜與優第646章 三部表態第655章 勝三傑第671章 十萬人爲根基第369章 招人手第611章 絕巔蘇子第444章 突然發難第234章 碎馬腳第16章 你賴皮第100章 我們做第242章 文友結社第554章 留火種第162章 楊猛拼命第620章 我們贏了第607章 破祖宅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329章 知府唐俊詞第342章 七嘴八舌第364章 倭寇來源第499章 議清剿第324章 能做到嗎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56章 各方反應第483章 全 滅第193章 二管家叫門第127章 一席之地第566章 膠着與潰退第597章 朱成章的心願第115章 深化合作第115章 深化合作第162章 楊猛拼命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106章 民壯兇猛第4章 詭 異第14章 巫 家第309章 爭議是高效廣告第87章 戰後相見第210章 你該快樂第681章 前往豫南第178章 勝 出第130章 演 說第398章 流民出路第562章 韃子來了第718章 家事國事第568章 軍營破第297章 周新良主導此事第569章 分頭跑第106章 民壯兇猛第681章 前往豫南第491章 進 城第244章 惡意濃烈第568章 軍營破第109章 教數字第328章 知兵張濤第128章 聖學教化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32章 蘿蔔乾第190章 精銳之基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545章 情況有異第24章 俘獲三個第332章 自我介紹第619章 殺上去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692章 說服張新遠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407章 標靶五十步第128章 聖學教化第130章 演 說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第91章 劁 豬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289章 擡價與競爭第256章 挑戰一場第223章 攤子大第344章 此計可行第18章 縣學內第582章 各方得失第329章 知府唐俊詞第153章 六十招,命還在第224章 朱成章回家第365章 又得趕路第711章 三天後動手第468章 煽耳光第351章 購米糧的路子第294章 各方態度第230章 求 寶第500章 書堂三聯第193章 二管家叫門第445章 可曾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