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六章 海洋

一次十萬億公里的長途旅行,對人而言,無論如何也不能算是一種理性的規劃。

1513年,度過自己的六十歲生日,花甲之年的阿達民,卻對舊時代人類的太空探索計劃,報以相當程度的理解。

如果,僅僅是如果,自己沒有在五歲的某一天,踏上追尋永生的路,那麼今天,六十歲的自己,應該已嗅到了死亡的冰冷氣息,進而心生緊迫,意識到自己在這世界上的時光正在一點點流逝,

不久便會耗竭。

一旦意識到自己命不久長,緊迫感,便是任何稍具頭腦之人的必然念頭。

但又能怎樣呢,拒絕死亡,抵擋橫掃而至的鐮刀嗎,有一千億前人的命運鋪墊在前,舊時代的人們都心知肚明:

自己,絕不是死神的對手。

一邊是熱愛的生活,一邊是頃刻而至的死亡,身處生與死的夾縫之中,人,便會心生緊迫,想要在生命逝去、意識消散之前,儘可能見到更廣闊的世界,探尋那無窮無盡的奧秘,正因如此,人類纔會在擁有探索太空的技術之後,迫不及待的,要走出蓋亞,走出太陽系,甚至邁入廣袤無垠的宇宙。

時不我待,一旦任由歲月蹉跎,身後這世界再有怎樣的驚歎,

也註定與自己無緣。

古往今來,正是這時光流逝、人生苦短的緊迫感,讓一代代人篳路藍縷,奮力拼搏。

人類,唯一能意識到“自己很快便會死亡”的物種,之所以能從南方大陸的稀樹草原走到今天,建立起燦爛輝煌的文明,緊迫感,是關鍵性的因素之一。

但是在今天,站在1513年的時間節點上,即將浴火重生的人類,很快便可以擺脫死亡的陰影,生命流逝的緊迫感,也不再會成爲一個人,一個羣體,乃至一個文明在重大決策時,從中作梗的重要因素。

即將擁有無限長的生命,至少,是遠超過去一切想象的漫長人生,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了從容不迫的資格,可以立足於更高的層次,

規劃文明的未來。

這一點,是蓋亞淨土區別於史上一切文明的關鍵特質,方然對此也深有感觸。

至於研發機構裡的專家、學者們,憑藉過人的頭腦,見識,用不着特意提醒,也會逐漸意識到這一根本性的區別。

既然來日方長,在制定一系列發展規劃,譬如蓋亞淨土的太空探索計劃時,人類就無須急迫的向外探索,相反,先在太陽系內穩紮穩打,充實文明的實力,攀登科學的高峰,假以時日,才能更遊刃有餘的邁向星辰大海。

總攬全局,高瞻遠矚,不論民衆如何評價阿達民的一系列指示,1513年的蓋亞淨土,正在逐漸以方然的意志而前進。

突出的一點,表現在太空探索方面,研究機構裡的白大褂們達成共識,以水星、金星作爲第一階段的探索目標。

不論水星,還是金星,地表環境都極其惡劣,人類很難涉足。

而蓋亞淨土的第一階段太空規劃,也沒有“登陸水星/金星”的內容,相反,一系列預研項目的動機,幾乎完全圍繞“全產機”體系。

說白了,按照阿達民的設想,人類文明邁向地外空間的第一步,目標應該是“攫取能量”,在此基礎上,將“全產機”升級而成的“終產機”,部署在近日軌道,從而極大提升人類文明的生產力。

在這宏偉計劃中,不光“人”幾乎沒有一個崗位,即便機器,也不會以登陸水星、金星爲成就,而專注於如何利用水星與金星的物質資源。

物質資源,蓋亞上當然也有,但要建立近日軌道太空城,就近取材當然會更方便一些。

“就近取材”,這是研發機構裡部分人的看法,方然卻看得更遠,他在文書裡一針見血的指出,嘗試利用水星、金星,乃至太陽系其他行星的物質,不是一種權宜之計,而是着眼於未來必須採用的策略。

原因很簡單,對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而言,物質,

是永遠匱乏而極寶貴的東西。

這一點,但凡對太陽系、太空探索等領域,有深入的研究思考,就不難看得到。

“諸位,今天我特別指出這一點,正是希望你們這些人類文明的先驅者,意識到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是多麼的意義重大。

攫取水星、金星的物質,用來建設規劃中的‘近日軌道太空城’,這一嘗試,至少在未來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跨度上,並非必要,但着眼於更長遠的未來,我們人類則必須掌握這種能力,調動太陽系內的所有物質,

來建設我們的文明。

‘戴森球’,這一幻想中的概念,各位想必都不會陌生,或者其他結構、功能類似的設想實體,都是未來可能實現的。

但,不論什麼樣的結構,功能,一個無法迴避的基礎則是‘材料’,而在太陽系內,我不說大家也清楚,即便物質密度比宇宙空間高了不知多少倍,對人類文明而言,仍然極度空曠,可資利用的物質極其匱乏。”

阿達民的話,讓在場專家們深以爲然,雖然這一客觀現實在以往並未引起關注,

那也是因爲舊時代的人,年華易逝,並沒有在潛意識裡,讓自己認真思考久遠未來之情境的能力。

除非科技極大發展,甚而,突破了現有的“質能守恆定律”,否則人類在太陽系內的一切建設與創造,只能基於現有的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物質,至多再加上太陽,除此之外並無任何物質可以憑藉,

而這將是未來幾千年,幾萬年,乃至幾千萬年內的一種常態。

一旦意識到這點,便不難明白,蓋亞表面的一草一木,甚至一塊石頭,一滴水珠,都是彌足珍貴而難以替代,甚至根本無法替代的東西。

動用蓋亞的物質資源,建設近日軌道太空城,這樣做的弊端,絕不僅僅在於開採、運輸與加工等領域的巨大消耗,而有些類似於“拆毀舊房,建造新房”,在得到一座新房子的同時,也會將舊房子拆毀殆盡……

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二九六章 妥協第八四九章 選擇第五章 希望第一四七章 教義第五三七章 受限第八三八章 歧視第一五二章 上限第一八一章 旅程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七一一章 規劃第六十章 凱恩第三二四章 國際第六三九章 破竹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二〇一章 破壞第二九九章 請教第三一一章 荒謬第六二五章 輻射第五六一章 分佈第一七〇章 告別第七十六章 工具第八六九章 極限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七〇八章 拒絕第五七一章 睡夢第七六七章 掃雷第七一五章 神怪第八八八章 火山第六二七章 思路第四八二章 禁止第一七二章 意義第一〇〇章 劣勢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八二一章 物種第四〇一章 休息第四五八章 霍肯第十二章 壽限第六二五章 輻射第一八三章 潛行第三二〇章 迂迴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八一五章 能級第三三七章 脫離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二九〇章 原因第三一八章 消耗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八一六章 貨櫃第四四二章 智力第十三章 沾染第四〇四章 肉食第三八二章 主控第三三三章 藉口第六七一章 單行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八八八章 火山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六十一章 異命第一五四章 備份第五十六章 監控第二六一章 需求第七七七章 考覈第七一六章 辯論第七七一章 佔地第三二二章 後手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三七九章 誇大第二八三章 相貌第五八三章 善待第三二二章 後手第九五三章 印痕第一九四章 心理第四六九章 態勢第九五九章 傳送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八四四章 深遠第二九八章 醜行第四十一章 目標第六二一章 吉爾第二九四章 封鎖第五三四章 效率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三三六章 吼聲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三九〇章 勝負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四三一章 研討第二九一章 案件第三四一章 三元第一六九章 變遷第四八一章 申請第二八三章 相貌第六八六章 失控第二二九章 生養第六七九章 失去第五三一章 獨斷
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二九六章 妥協第八四九章 選擇第五章 希望第一四七章 教義第五三七章 受限第八三八章 歧視第一五二章 上限第一八一章 旅程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七一一章 規劃第六十章 凱恩第三二四章 國際第六三九章 破竹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二〇一章 破壞第二九九章 請教第三一一章 荒謬第六二五章 輻射第五六一章 分佈第一七〇章 告別第七十六章 工具第八六九章 極限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七〇八章 拒絕第五七一章 睡夢第七六七章 掃雷第七一五章 神怪第八八八章 火山第六二七章 思路第四八二章 禁止第一七二章 意義第一〇〇章 劣勢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八二一章 物種第四〇一章 休息第四五八章 霍肯第十二章 壽限第六二五章 輻射第一八三章 潛行第三二〇章 迂迴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八一五章 能級第三三七章 脫離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二九〇章 原因第三一八章 消耗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八一六章 貨櫃第四四二章 智力第十三章 沾染第四〇四章 肉食第三八二章 主控第三三三章 藉口第六七一章 單行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八八八章 火山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六十一章 異命第一五四章 備份第五十六章 監控第二六一章 需求第七七七章 考覈第七一六章 辯論第七七一章 佔地第三二二章 後手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三七九章 誇大第二八三章 相貌第五八三章 善待第三二二章 後手第九五三章 印痕第一九四章 心理第四六九章 態勢第九五九章 傳送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八四四章 深遠第二九八章 醜行第四十一章 目標第六二一章 吉爾第二九四章 封鎖第五三四章 效率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三三六章 吼聲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三九〇章 勝負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四三一章 研討第二九一章 案件第三四一章 三元第一六九章 變遷第四八一章 申請第二八三章 相貌第六八六章 失控第二二九章 生養第六七九章 失去第五三一章 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