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一章 需求

當頂層的數量、欲-求大致不變時,生產力提升,反而會讓勞動者的處境更加惡劣。

由於生產效率的提升,生產體系中,專門用來滿足頂層需求的那一部分,只需僱傭更少的勞動者就能完成任務。

進而,一級崗位上的“僕從”,日常生活所需的規模也會萎縮。

爲這些僕從服務,提供從衣食住行到活塞運動的二級勞動者,所需要的數量也會進一步縮減,即便僕從們窮奢極欲,在頂層施捨的薪酬範圍內,竭盡全力的提升自身消費水平,由於生產效率的提升,他們的需求,也無法維持原有那樣多的二級崗位。

二級崗位縮減,能夠就業、讓自身需求具備支付能力的三級勞動者,顯然也會因此而縮減。

鏈條,一層層向下傳遞,生產效率的提升在每一層都會發揮作用,最終的結果,則是讓全社會的需求總規模下降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設想這樣的情形:

假設聯邦社會的支持體系,從頂層到底層人口比例爲1:10:100:1000:10000,在原有的生產率水平上,頂層消費能力最旺盛,每人消費10000馬克的商品,底層消費能力最孱弱,每人僅消費1馬克的商品。

那麼這時候,全社會的總需求,就不難確定爲50000馬克左右。

那麼在生產率提升一倍、即同樣數量產品所需的勞動者數量減半時,體系的人口分佈就會變爲1:5:25:125:625,當各階層的人均消費能力不變時,全社會的總需求則變爲10000+5000+2500+1250+625,總數大幅下降到19375馬克。

生產率提升一倍,全社會的總需求則驟降六成,這是表面上的數據。

更恐怖的,則是觀察生產體系的人口比例,當供養頂層所需的勞動者數量減半,最終就意味着,全社會的崗位總數從11110驟降爲780。

生產率提升一倍,如果社會各階層的需求不變,則按聯邦現有的經濟制度,整個生產體系的崗位數量會減少百分之九十以上,換言之,倘若事情真的這樣運轉,隨着勞動生產率的提升,社會上絕大多數勞動者,很快都將失去自己的工作。

理論上的分析,如此驚悚,方然卻並非一個只會計算的呆子。

相反,他很快意識到,倘若紙面上的分析完全準確,以聯邦有史以來的生產率發展速度,當今時代的勞動者早就應該紛紛失業,甚至無從繁衍而滅絕了纔是。

真實的人類歷史,過程,顯然沒有這樣誇張,原因不外乎在一定生產率條件下,從頂層到底層的所有人,生活水平多多少少都有提高,自身的需求水平,幾乎一直在隨生產率的提升而水漲船高。

這種現象,在社會運轉的角度,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了生活水平”。

只不過這一過程,並非自然而然,而是在兩個關鍵的前提假設成立後,纔會真實的發生。

第一個條件,是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切實創造、豐富生活的實質內涵,讓人產生出新的物質或精神需求,進而,纔有切實提高需求水平的可能性。

第二個條件,則是社會頂層,出於種種利弊的權衡,允許勞動者們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在今天的聯邦社會,很遺憾,這兩個假設沒一個能成立。

日常生活的各種需要,會隨科技的發展而提升,這似乎是很自然的。

舊時代的聯邦工場主、或者大地主,身爲社會頂層,其需求也無非是更快的駿馬,更考究的衣裝,即便在活塞運動方面,也僅鍾情於健康而豐-腴的身體。

維持奢靡生活的一切需求,在當時,由於低劣的生產力水平,需要驅使大量勞動者,通過種植、紡紗、繁育這些複雜而低效的流程,才能產出足夠數量與質量的產品,從綢緞到健康年輕女子的一切用度,都耗費甚巨,非掌控大量人口才能辦得到。

然而這些需求,放在今天的生產力水平,則十分容易滿足。

倘若聯邦生產體系開足馬力,就像過去的“Golden_Old_Days”那樣,聯邦的絕大多數人口,都能享有過去社會頂層才能享有、也許還更優裕的舒適生活。

當然,隨着生產的進步,今天的聯邦頂層之需求,也隨之而更加鋪張而奢侈。

今天的聯邦頂層,從統治者到有產者,日常生活的一切物質需求,從羅爾斯*羅伊斯大型轎車到跨越大洋的公務機,從富麗堂皇的高廣大堂到奢華幽靜的海島別墅,從全球蒐括的珍饈美食到製備繁雜的靈丹妙藥,甚至於,就連活塞運動的樂之道具,都要求從相貌到身材,從氣質到知性的精緻雕琢。

所有這一切需求,固然耗費驚人,需要大量勞動者晝夜忙碌才能滿足。

但撇開表象,頂層的寡廉鮮恥之需求,終究還是建立在現有科學技術的水準之上,當科學技術的發展減緩、甚至停滯,需求,也就會隨之而一併裹足不前。

而這正是在今天的聯邦,乃至人類世界,正在出現的情形。

當今時代,生而爲有產者、甚至爲統治者,固然是一種羨煞旁人的極好運氣。

但是在科學技術逐漸停滯,劃時代變革遲遲不至的現實情況下,作爲有產者、統治者的頂層,其日常生活,卻正變得越來越單調重複,甚至令人乏味。

即便隨着生產率的提升,可支配的產品,越來越多,在一切仍拘泥於現有框架的時候,新的需求,新的欲-望,說到底是很難出現的,即便偶爾出現,揭開五光十色的標籤,隱藏其中的也往往還是那些老一套。

在當今時代,熱衷速度與激-情的頂層,大可以購買跑車,而且可以擁有不同品牌、型號甚至配色的很多輛。

但這種愛好,或者說需求,總也得有必要的限度。

再怎樣富可敵國的頂層人士,可以購買跑車,可以每月採購各大廠商的最新款,從“阿斯頓*馬丁”、“柯尼塞格”到“帕加尼”都買成大滿貫,但倘若每天都購買一輛跑車,甚至每天都購買十輛、一百輛跑車,就會變成純粹的精神病。

再譬如活塞運動,千萬年來,幾乎所有頂層都極熱衷的一項樂事,基於人的身體構造、機能特性,終究也沒辦法無限制的做下去。

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六〇〇章 飄揚第三一六章 不見第一一三章 大廈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五十章 條件第二五二章 危城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五八五章 抗爭第七六〇章 太空第四六六章 環境第八三六章 需要第二八七章 奴僕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八〇九章 文明第六六一章 記憶第四八一章 申請第八一九章 能量第九十七章 循環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五一七章 偵查第三六四章 覈查第三三一章 做夢第八八九章 芒種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三六二章 檢查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六九四章 同類第六五八章 消耗第一七四章 相似第四一七章 規劃第九章 保障第八五一章 破解第六十八章 閒談第一一六章 迭代第三九五章 攔截第三四三章 帝國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六四三章 西陸第六十四章 重組第三三六章 吼聲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四四八章 破獲第三三一章 做夢第五二四章 俘虜第八三九章 差異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三一六章 不見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二八二章 醫療第三二〇章 迂迴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一二三章 菌羣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二九七章 協議第五〇九章 異樣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八七四章 擴張第一四〇章 侷限第一〇八章 困難第十一章 中學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六七五章 拖延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六〇八章 天機第七三四章 案率第七六八章 火種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六四三章 西陸第六九一章 意義第二一七章 變遷第二三九章 辯論第八六九章 極限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四十九章 錢財第四〇七章 腳步第二三五章 根源第四七七章 苦難第一七二章 意義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四十一章 目標第二六四章 崗位第七四〇章 醫療第四一七章 規劃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三八一章 潔淨第二一一章 交往第五七九章 激進第五五四章 燃燒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一六七章 約見
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六〇〇章 飄揚第三一六章 不見第一一三章 大廈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五十章 條件第二五二章 危城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五八五章 抗爭第七六〇章 太空第四六六章 環境第八三六章 需要第二八七章 奴僕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八〇九章 文明第六六一章 記憶第四八一章 申請第八一九章 能量第九十七章 循環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五一七章 偵查第三六四章 覈查第三三一章 做夢第八八九章 芒種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三六二章 檢查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六九四章 同類第六五八章 消耗第一七四章 相似第四一七章 規劃第九章 保障第八五一章 破解第六十八章 閒談第一一六章 迭代第三九五章 攔截第三四三章 帝國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六四三章 西陸第六十四章 重組第三三六章 吼聲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四四八章 破獲第三三一章 做夢第五二四章 俘虜第八三九章 差異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三一六章 不見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二八二章 醫療第三二〇章 迂迴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一二三章 菌羣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二九七章 協議第五〇九章 異樣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八七四章 擴張第一四〇章 侷限第一〇八章 困難第十一章 中學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六七五章 拖延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六〇八章 天機第七三四章 案率第七六八章 火種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六四三章 西陸第六九一章 意義第二一七章 變遷第二三九章 辯論第八六九章 極限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四十九章 錢財第四〇七章 腳步第二三五章 根源第四七七章 苦難第一七二章 意義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四十一章 目標第二六四章 崗位第七四〇章 醫療第四一七章 規劃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三八一章 潔淨第二一一章 交往第五七九章 激進第五五四章 燃燒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一六七章 約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