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三章 交往

一邊神遊天外,一邊坐在大樹腳下,方然沒和斯蒂芬*霍肯那樣,加入孩童們的野餐。

維持坐着的姿勢,看向遠方,多少年來頭一次“親自”踏足封閉城,不知爲何,很容易就能成行的事,卻到現在才做,是想維持內心對“表世界”的某種新奇感,還是想借此迴避,那直面現實的忐忑不安。

說起來,大概還有幾個月,自己就會和一千一百九十九位同類,進入“意識連接”過程,並在三年之後,

以三歲孩童的視角,降臨到這世界。

人生,從現實到“混沌”,是一次脫胎換骨的重生。

而從“混沌”到現實,感覺,則很複雜,自己還沒完全弄明白,這種一個人從小到大,再到暮年,然後藉由“混沌”爲中轉站,從頭再來的人生輪迴。

在這過程中,一個人的自我意識,始終存在於“混沌”中樞的意識模擬器裡,而他、或者她的所見所感,則大部分來源於現實世界的軀體,進而,在每一段人生結束時,必然會丟失記憶,遺忘過去,幾十年人生的漫長經歷,

都會在身體“回收”、腦神經系統崩解的過程中,一併消散無蹤。

記憶,一旦消失,其承載、記錄的過去,那些真實的人生經歷,是否也會變得好似從未經歷、從未發生過呢。

客觀上講,這當然不可能;

然,站在當事者自己的立場上,這卻恰恰是現實。

失憶者,因意外、疾病等原因,暫時或永久丟失一部分記憶的不幸之人,就很充分的展示了這一點,在失憶後,他們不記得過去,不記得親人、朋友,最親密無間的愛人也形同陌路,過去的經歷,在腦海中一筆勾銷。

即便客觀世界,並不會因此而改變分毫,但是對他、或者她自己呢,

雲散煙消,纔是最“正確”的描述。

當一個人,因爲任何原因而失去某段記憶,那麼這記憶所承載的過往經歷,也等同於消失,這不是唯心主義,而是由自我意識之運作規律出發,必然得出的結論。

想的再深刻些,丟失記憶,就相當於丟失過去,那麼倘若一個人完全失憶,將自己的過去忘得一乾二淨,進而因“座標原點”丟失,而不知道自己是誰,這個人,從自我意識的角度講,是否就已死去。

是,或者不是,旁觀者的分析並沒有用;

當事者自己怎麼想,怎麼看,纔是唯一有價值的判斷依據。

坐在樹冠繁茂的大樹下,神遊天外,想到自己幾個月後將要開始的“意識連接”,方然忽然間就有一點緊張。

他所畏懼的,並不是即將進行的“意識連接”,而是在一切順利的三年之後,要怎樣以三歲孩童的思維與身體,重返現實,到那時,現在這名義年齡已一百二十四歲的“老者”,可還會真的存在嗎。

存在,這應該沒有疑問,“混沌”中的生物電,依然會一刻不停的流淌着。

至於說,那些久遠過去的記憶,除一小部分在“意識遷移”的過程中,被迫放棄,絕大部分也仍會保存在“混沌”之中。

自我意識,仍然在“意識模擬器”中存在,一邊又以血肉之軀的身份,在現實生活……

這會是怎樣的體驗,多年來,和淨土世界的很多民衆一樣,方然都嘗試從親歷者的訪談、自述與生活記錄中,得到答案,但,除了“自我意識仍然存在,感覺上,與‘遷移’之前的感知沒有什麼區別”外,

並無其他更有價值的訊息。

自我意識的延續,或者說,流淌在“混沌”中樞的生物電,是“永不下車”之個體的全部。

從這種角度,其實,並無須太擔心即將到來的“意識連接”、乃至重返現實,於是方然很有耐心的在山頂等待,期間,還和好奇而來的少年少女們,閒聊了一會兒,藉此體察些“表世界”的風土人情。

偌大的“芒種”封閉城,面積,大約兩千平方公里,現在大概有六萬人在其中生活。

算一下人口密度,僅約30人/平方公里。

這一數據,對照舊時代,其實也不算很低的水平。

不過,在“芒種”這樣的城市,民衆每一天的生活都很多樣化,而不會像舊時代的大城市居民那樣扎堆,蜂擁到核心城區討生活。

正因如此,在這地處偏僻、距離保護罩側壁不到十公里的地方,才能見到同類。

走過來的少年們,年紀,大概在十一二歲,每一個都身材健壯、勻稱,男孩子的面龐還有些稚氣,女孩則出奇的美麗。

具體“型號”,方然隨意的端詳幾眼,他並看不出來,只是一邊隨口搭話,一邊看着這些青春洋溢的少年少女們,彼此牽手,看上去很親密,卻又彷彿矜持、羞怯般,若有若無的保持着距離。

哦,大概是,他們還沒到完全自在的年紀,

方然這樣想着笑了笑。

與虛擬的“裡世界”不一樣,“表世界”的民衆,身體有一個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社會規則也因此而變,而不能像虛擬世界那樣,沒有任何禁忌。

規則,說起來十分簡潔,實踐中的情形則複雜得多,

不過一切也都有城市管理系統來打理。

“表世界”的民衆,從一開始,就是三歲的幼稚孩童,在成長過程中,會得到規則的無微不至保護,依年齡與身體成長的情況,而逐漸、逐步的允許與他人交往,直到大約十四歲的年紀,才完全解除限制。

淨土世界的原則,在這一方面,並不是說雙方自願、就可以隨意交往,正如“裡世界”的隨心所欲那樣;

而只有在客觀、與主觀層面,確認雙方都從中獲益,

才允許進行任何形式的交往。

且看斯蒂芬*霍肯,吃過飯的教授,這時正坐在一塊大石頭上,摟着穿花邊襯衫的少女一起看書,這種程度的接觸,在合理範疇,

更深層次的則不行。

哪怕教授與對方都心嚮往之、彼此傾慕,也一樣不允許。

第五二九章 施救第一八八章 生活第四七三章 科研第二十一章 寄生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六八六章 失控第四三三章 材料第七一五章 神怪第九十二章 信箱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八五四章 灰色第四一九章 安息第七〇七章 規劃第八二〇章 物種第二九二章 反抗第七一九章 病患第六十九章 文化第六九七章 規劃第二三六章 儲備第四〇二章 堅壁第三五四章 資料第三〇五章 計劃第七二九章 過去第六七七章 意願第二九六章 妥協第三一六章 不見第十章 升學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七二九章 過去第九章 保障第八十六章 儀式第二九三章 分離第四七九章 替代第十四章 適者第五五四章 燃燒第二四二章 自動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五二八章第五七一章 睡夢第三〇四章 總值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六四三章 西陸第九十四章 清除第四六七章 生態第三七三章 斷網第六六七章 使命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九五二章 從前第二二九章 生養第四二三章 定居第五九五章 籌碼第四五七章 用人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七九五章 審美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七六四章 遙遠第七三〇章 興衰第五七一章 睡夢第七三四章 案率第二七四章 領域第五五四章 燃燒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七三七章 物性第六九九章 分列第八四〇章 往昔第六十六章 終點第四四七章 避難第八章 無限第三四五章 中繼第七八三章 傳輸第一八五章 利益第六八四章 安詳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二二八章 人口第一〇八章 困難第五四九章 對抗第三七五章 國力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六十一章 異命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五四四章 等待第三四四章 戰火第二九五章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一三〇章 後果第八九七章 自制第八〇二章 不竭第六九四章 同類第七三三章 服務第一九七章 城區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二十五章 資料第八章 無限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四九三章 思維第七六二章 近日第五六三章 種植
第五二九章 施救第一八八章 生活第四七三章 科研第二十一章 寄生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六八六章 失控第四三三章 材料第七一五章 神怪第九十二章 信箱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八五四章 灰色第四一九章 安息第七〇七章 規劃第八二〇章 物種第二九二章 反抗第七一九章 病患第六十九章 文化第六九七章 規劃第二三六章 儲備第四〇二章 堅壁第三五四章 資料第三〇五章 計劃第七二九章 過去第六七七章 意願第二九六章 妥協第三一六章 不見第十章 升學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七二九章 過去第九章 保障第八十六章 儀式第二九三章 分離第四七九章 替代第十四章 適者第五五四章 燃燒第二四二章 自動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五二八章第五七一章 睡夢第三〇四章 總值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六四三章 西陸第九十四章 清除第四六七章 生態第三七三章 斷網第六六七章 使命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九五二章 從前第二二九章 生養第四二三章 定居第五九五章 籌碼第四五七章 用人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七九五章 審美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七六四章 遙遠第七三〇章 興衰第五七一章 睡夢第七三四章 案率第二七四章 領域第五五四章 燃燒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七三七章 物性第六九九章 分列第八四〇章 往昔第六十六章 終點第四四七章 避難第八章 無限第三四五章 中繼第七八三章 傳輸第一八五章 利益第六八四章 安詳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二二八章 人口第一〇八章 困難第五四九章 對抗第三七五章 國力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六十一章 異命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五四四章 等待第三四四章 戰火第二九五章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一三〇章 後果第八九七章 自制第八〇二章 不竭第六九四章 同類第七三三章 服務第一九七章 城區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二十五章 資料第八章 無限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四九三章 思維第七六二章 近日第五六三章 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