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〇章 後果

羣體演化,是實驗室的常規研究方向之一。

這方面的尋常實驗,顧慮成本,經常會用微生物來進行。

成爲研究生後,近一年時間裡都在和實驗系統打交道,對這方面的實驗流程,只看數據,方然也能猜到大致的內容,無非是營造特定環境,繁衍菌羣,然後引發各種環境變遷來觀察細菌種羣的演化特性,待到最後,則是培養皿裡的種族滅絕——其實就是一次大劑量紫外線洗禮、外加三十分鐘環氧乙烷燻蒸。

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們,即便全滅,方然也不會關心,他一點都不在乎這些東西的生死。

但由此所得的數據,就是另一回事。

布朗教授名下的實驗室,在伯克利大學生命科學部,屬於中下游,原因很淺顯,既然末日避難所的設計能帶來滾滾財源,在大學擔任教授,對羅伯特*布朗來說就只是一種消遣,或者,維持社會地位和標籤的例行公事。

實驗室的科學研究,也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種羣演化,屬於早年間已被研究透徹的一個領域,新的發現,每年都還會有,但作爲生命科學的分支,對生命科學的前沿研究卻缺乏指導價值,至於“永不下車”,更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所以方然也只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他原本也不期待從手頭的枯燥工作中獲得任何永生不死的啓示。

不過,結合最近困擾自己的,蓋亞生物圈的大結局,他卻偶有所得。

培養皿中的菌羣個體,一般來說,在實驗剛開始時都是同一個品種,彼此間幾乎毫無差別。

這種初始態,看上去似乎理所應當,似乎在培養基上隨便接種些細菌,假以時日,就可以得到一大片四面擴張的同種菌落。

但要研究種羣演化,這往往就是無效的初始態:

不斷分裂繁衍而形成的菌羣,DNA拷貝錯誤太頻繁,個體之間的遺傳密碼多少總會有差異,而這種差異,正是種羣演化需要觀察的關鍵特徵之一。

所以在準備實驗時,最起碼的,初始菌落的DNA特徵要高度統一。

以此爲基礎,按照常規的干預策略,改變環境參數就可以觀察到細菌種羣的演化。

演化,不同於民衆的誤解,並非一種有意識的生命活動,而是生命在繁衍過程中DNA拷貝錯誤被外界環境所篩選的過程,從統計的角度觀察,在一定的外界環境條件下,細菌羣落的DNA特徵分佈會逐漸遷移、改變,直到與穩定的外界環境形成一種動態的平衡,在基因層面,這就是種羣的演化。

這種表述,早在金伯利就讀時,方然就在課本、資料上見過很多次。

定義雖十分簡潔,實驗時,觀察到的種羣演化現象則多種多樣,結局也各不相同。

但不管怎樣調整環境參數,一般而言,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培養皿裡的細菌羣落基因型總會趨於穩定;每時每刻,新的DNA組合總會在菌羣中新生、或者消亡,但是從總體上看,種羣的基因特徵仍然是相對穩定的。

這種統計意義的穩定,表面上,是對達爾文進化論的一種否定;

但考慮到蓋亞表面的變遷,滄海桑田,這卻又是進化論的有力佐證,證實了環境的變化,會導致生物形狀、實質上是生物DNA的遷延。

身爲旁觀者,這一切,是怎樣觸動了方然呢;

是種羣的滅絕。

實驗中,培養皿裡的特定條件,會催生出特定演化方向的細菌羣落,這一過程司空見慣,非但如此,環境條件的均一性、特定性越顯著,菌羣DNA的統計角度差異就越小,彼此之間越是相似。

進而,在條件劇烈變化時,種羣滅絕的概率也就越大。

觀察蓋亞的生命之樹,從最初的原始生命,一直到枝繁葉茂的現代生物,演化的分支無數,一直延續到今天的演化軌跡卻寥寥無幾,絕大多數曾經存在的物種,都難免會滅絕,只有演化分支上距離遙遠的變種才得以倖存。

物種層面的滅絕,在蓋亞生物圈的四十億年曆史中,豈但尋常,簡直就是家常便飯。

但即便如此,新的物種,又一直在不斷的誕生着。

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是生存、繁衍,循着無限長的時間線前行,穩恆態的外界環境,催生出個體DNA高度同一化的種羣,進而形成分類學的“物種”,這種事,歷史上必定一直在發生,否則,便無法解釋爲何始終在緩慢演化的生物羣體,本應已經適應了環境,卻又會在環境的劇烈變化下迅速滅絕。

生命科學的這一領域,對永不下車的啓示着實寥寥,方然很少關注。

但現如今,他卻禁不住會想,倘若一個人以追尋永生爲目標,對蓋亞生物圈實施大滅絕,這種行爲,究竟會意味着什麼。

站在“那個人”的立場,或者,就是他自己的代入想象,大滅絕對永生追尋者來說是一種必須,至於這樣做之後,蓋亞表面會變成死氣沉沉的生命荒漠,目之所及,再見不到任何生命的痕跡,這些都只是永生的“副作用”。

但進一步的想,所謂永生,本身就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

永生,將生命延續到無限長,嚴格說來,這種事永遠也無法真正完成,正如再怎樣大的確切數字,與無窮大相比都不值一提,永不下車的無盡長路上,風險殊難預料,即便一心憧憬永生、極度渴望無限長的生命,併爲此竭盡全力,方然也格外清醒的意識到,追尋永生這種事,失敗的風險仍會大到不可想象。

與真正的永生相比,失敗,才更尋常,失敗的概率甚至極度逼近1.0。

希望如此渺茫,並非手段有限、而是風險在時間軸上累積而導致的渺茫,並未成爲方然的前進阻礙;

只因除此之外,他並沒有一點辦法,去應對那掉落車外的恐懼。

但,倘若追尋永生的代價之一,就是蓋亞生物圈的大滅絕,甚至,根本上意味着除“那個人”之外的一切蓋亞生命形態完全消失,事情的性質,就不再是一個人是否能永生這樣簡單,而涉及到另一個他可以不加考慮、卻着實意味深長的問題:

永生,固然很好;

但如果“那個人”萬一失敗了,情形又會怎樣。

第二二八章 人口第八七七章 木星第一四五章 隱匿第六〇九章 斬草第四一九章 安息第一五八章 身份第三五〇章 列強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五九〇章 前景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四六八章 能源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二九四章 封鎖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四二一章 生活第四十九章 錢財第五五七章 要求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七八三章 傳輸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四四八章 破獲第八六八章 天頂第八六七章 緊張第五八二章 麻木第七三九章 人均第七四四章 心情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三六二章 檢查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三一九章 粉碎第二四二章 自動第二六八章 堅持第一〇四章 依賴第五六〇章 信號第二一〇章 時間第二〇六章 線性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六九七章 規劃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八一九章 能量第八七〇章 比鄰第三四九章 害怕第一六六章 流動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二八八章 解僱第六〇〇章 飄揚第八八九章 芒種第三一五章 驅逐第二二一章 四色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六八四章 安詳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三三六章 吼聲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六一五章 秋明第三十二章 記憶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二〇一章 破壞第六十九章 文化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一三四章 探索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二七六章 建議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四五六章 濱海第二二〇章 培訓第四四七章 避難第三三一章 做夢第二〇二章 職責第二三九章 辯論第二九九章 請教第八五一章 破解第二九四章 封鎖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一八四章 郊野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六章 渺茫第三五八章 族羣第一〇五章 分佈第四三一章 研討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六五五章 提防第八五五章 稀缺第四四二章 智力第七十章 遷徙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二三五章 根源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一七三章 整體第六十四章 重組第三九七章 拋棄第九六一章 未來第五三四章 效率
第二二八章 人口第八七七章 木星第一四五章 隱匿第六〇九章 斬草第四一九章 安息第一五八章 身份第三五〇章 列強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五九〇章 前景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四六八章 能源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二九四章 封鎖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四二一章 生活第四十九章 錢財第五五七章 要求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七八三章 傳輸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四四八章 破獲第八六八章 天頂第八六七章 緊張第五八二章 麻木第七三九章 人均第七四四章 心情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三六二章 檢查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三一九章 粉碎第二四二章 自動第二六八章 堅持第一〇四章 依賴第五六〇章 信號第二一〇章 時間第二〇六章 線性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六九七章 規劃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八一九章 能量第八七〇章 比鄰第三四九章 害怕第一六六章 流動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二八八章 解僱第六〇〇章 飄揚第八八九章 芒種第三一五章 驅逐第二二一章 四色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六八四章 安詳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三三六章 吼聲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六一五章 秋明第三十二章 記憶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二〇一章 破壞第六十九章 文化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一三四章 探索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二七六章 建議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四五六章 濱海第二二〇章 培訓第四四七章 避難第三三一章 做夢第二〇二章 職責第二三九章 辯論第二九九章 請教第八五一章 破解第二九四章 封鎖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一八四章 郊野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六章 渺茫第三五八章 族羣第一〇五章 分佈第四三一章 研討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六五五章 提防第八五五章 稀缺第四四二章 智力第七十章 遷徙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二三五章 根源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一七三章 整體第六十四章 重組第三九七章 拋棄第九六一章 未來第五三四章 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