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五章 國力

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以來,四十年間,西大陸列強的經濟一直在增長,表面上,也的確從協作中獲得了巨大收益。

然而歸根結底,在超級大國的競爭中,決定勝負的並非總量;

而是雙方的實力之高下。

正是在這樣一個協作共贏,所有參與者都能分得好處的過程中,功於心計、事實上也並不需要耍什麼花招的聯邦,僅憑(看似)公平的分配規則,就能以自身的經濟規模,攫取略超出其經濟佔比的增量,進而不斷拉大自己與潛在對手的實力差距。

對比列強與聯邦,幾十年間,以GDP表徵的實力差距就是如此。

GDP的統計,在今天已成爲一種聊勝於無,但分析歷史上的情形,倒還尚堪一用。

信手拈來的數據,大約在西曆1445年左右的時間節點,聯邦的年GDP約六萬億馬克,彼時尚未發展起來的西大陸列強GDP僅三千億馬克,雙方的差距是二十倍。

經過幾十年的經濟發展,到西曆1475年左右,西大陸列強的年GDP達到十二萬億馬克的歷史峰值,三十年間提升了四十倍,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成就,然而再看聯邦,十八萬億馬克的年GDP,其與列強的差值,居然與三十年前相差無幾。

三十年時間,年GDP的差距一點未變,這對聯邦而言是極有利的態勢。

並非是說西大陸列強不努力,事實上,倘若完全融入全球化的經濟體系,百分之百的與聯邦協作“共贏”,雙方的實力差距還會更大。

想一想也不難明白,以三千億馬克的經濟規模,與六萬億馬克的聯邦分割增量,列強能拿到的份額必然很少,理論上直到今天,其與聯邦的經濟規模之比,也仍然會是落差巨大的1:20,而不會追趕到1:1.33的高水平。

所謂協作共贏,分享成果,在雙方經濟體量差距巨大的情況下,本就對弱勢一方十分不利。

西大陸列強的年GDP,事實上,與其說是來自於經濟全球化,倒不如說是來自於996、007般的對內壓榨,唯有如此,才能在規模有限的經濟基礎上,取得與聯邦幾乎相近的年GDP增量,繼而在三十年間,維持雙方的實力差距,而沒有被越拋越遠。

相比之下,西曆1445年的昇陽,年GDP三萬億馬克的經濟超級大國,則由於提前步入老齡化、經濟增長乏力,結果被聯邦遠遠甩開。

直到1475年,昇陽的年GDP僅有六萬億馬克,與聯邦的實力之比,從1:2跌落到1:3。

昇陽的情形,一般而言,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強者恆強、弱者愈弱纔是所謂“共贏”的常見結局。

歸而總之,在聯邦主導的全球化過程中,其他參與者,只要經濟規模相對更小(面對蓋亞最大經濟體——聯邦,這是必然的),就很難從這一過程中獲得切實的利益,相反,自身實力與聯邦的差距,反而還會越來越大。

當然,即便明知道這一點,在蓋亞表面大多數國家都融入環球經濟循環的現實面前,其他國家也根本沒得選。

自己單幹,一國獨力發展經濟,最後的結果還不如協作。

經濟運轉的複雜規律,方然無意深究,他看重的,只是這些規律所決定的一種現狀,即,在幾十年的經濟全球化之後,比較聯邦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綜合國力,便不難看出其各自的利弊得失。

考察GDP的比例,聯邦,蓋亞表面的頭號強國,其年GDP佔全世界GDP總量的比重確實一直在下降。

但是具體到某個國家,某個潛在的競爭對手,情況就有所不同。

譬如聯邦與西大陸列強,幾十年來,年GDP的絕對差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還在一點點加大,雙方對抗時,決定勝負的關鍵就是絕對差,這數字的原地踏步、甚至略有加大,反映到戰略層面,則是西大陸列強的勝算在下降。

實力上的絕對差距,並非精神、或者策略所能彌補,束棒斧主義也一樣做不到。

從這一角度出發,對聯邦在過去幾十年間,一直不遺餘力推進經濟全球化的做法,就會有很合理的解釋,相反,對蓋亞其他列強、尤其是聯邦戰略競爭對手的某些國家,積極參與其中的做法,方然就着實難以理解。

在一個表面公平、程序公平的體系裡,弱者反超強者的機會,是極其渺茫的。

身爲聯邦公民,或者,曾經是曾經的聯邦之一員,回顧過去的幾十年,方然所見到的是波瀾壯闊、同時卻也煙波詭秘的歷史。

他親眼見到,曾與理想聯盟走着同一條道路的西大陸列強,是怎樣背棄戰友,降下赤旗,投身於資產主義經濟體系,又是怎樣在自以爲是的GDP膨脹中,失去了徹底戰勝聯邦、埋葬萬惡之資產主義的寶貴機遇。

人類文明,從漫長而浸透了血與淚的歷史中走來,直到一步步接近人工智能的無底深淵,消亡的宿命無可更迭。

但腳下的路,卻非只有自取滅亡的這一條。

回望百年之前,西曆1372年的寒冬,遙遠大陸之畔的一聲炮響,拉開了人類追尋光明、追尋解放的新時代,在那炮火蔽日、大雪紛飛的年代,無數羅斯民衆投身於解放自身,解放祖國,解放全人類的偉大征程之中。

繼而,建立起歷史上第一個公社主義國家,理想公社主義共和國聯盟。

理想聯盟,作爲文明史上的新事物,其從誕生到消亡的七十多年曆史,可以被這樣的一句話所概括:“似理想聯盟這樣的事物,隨資產主義根本矛盾的激化而誕生,隨這種根本矛盾的暫時緩解而消亡。”

對這一段歷史,方然略有所知,也明白理聯之崩解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但倘若認同這樣的結論,是否就是說,在人類文明的滾滾洪流面前,人,人的意志,人的自由選擇,都只是些自以爲是的幻覺呢。

即便看透了資產主義的本質,預知了黑暗的未來,人類,不論付出多少努力,付出多麼巨大的代價,也無法與主宰客觀世界、繼而主宰人類社會的客觀規律相抗衡。

繼而,遲早將從夢中驚醒,直面理想主義的徹底失敗。

第三十章 痕跡第七十六章 工具第五一〇章 盤古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三〇七章 週期第七九五章 審美第六十一章 異命第八十三章 交換第八五〇章 行動第七三三章 服務第六一一章 忍耐第七八八章 殘疾第八十一章 房產第五〇八章 費馬第四十九章 錢財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四九一章 自縛第一九〇章 費城第三八八章 東西第六二三章 工廠第六五四章 拜託第五六七章 換頭第九章 保障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五八一章 壓縮第五一六章 划算第五九八章 至高第六二五章 輻射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三四七章 造訪第七一二章 工程第六二四章 歷史第五十章 條件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三九三章 預感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八一八章 傳送第五二七章 實力第三四三章 帝國第四一五章 易貨第三九二章 備份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五三四章 效率第八〇七章 意義第八五二章 見面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七三二章 角色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三三七章 脫離第六十五章 熱寂第四七二章 原研第七九八章 火種第一三四章 探索第三八三章 內鬥第一九五章 測度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五七八章 疲倦第六六七章 使命第五四四章 等待第二六一章 需求第七九五章 審美第六五一章 要戰第一四五章 隱匿第八六九章 極限第二八五章 全產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六六八章 指責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一六二章 聯繫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五六四章 讀出第五七六章 草芥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七四一章 天壤第七二七章 學習第七五四章 預計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七四九章 基礎第五九五章 籌碼第三九七章 拋棄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六章 渺茫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七〇三章 迴音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七一七章 蔑視第六十五章 熱寂第六八一章 文字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八七六章 潮汐第八章 無限
第三十章 痕跡第七十六章 工具第五一〇章 盤古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三〇七章 週期第七九五章 審美第六十一章 異命第八十三章 交換第八五〇章 行動第七三三章 服務第六一一章 忍耐第七八八章 殘疾第八十一章 房產第五〇八章 費馬第四十九章 錢財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四九一章 自縛第一九〇章 費城第三八八章 東西第六二三章 工廠第六五四章 拜託第五六七章 換頭第九章 保障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五八一章 壓縮第五一六章 划算第五九八章 至高第六二五章 輻射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三四七章 造訪第七一二章 工程第六二四章 歷史第五十章 條件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三九三章 預感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八一八章 傳送第五二七章 實力第三四三章 帝國第四一五章 易貨第三九二章 備份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五三四章 效率第八〇七章 意義第八五二章 見面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七三二章 角色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三三七章 脫離第六十五章 熱寂第四七二章 原研第七九八章 火種第一三四章 探索第三八三章 內鬥第一九五章 測度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五七八章 疲倦第六六七章 使命第五四四章 等待第二六一章 需求第七九五章 審美第六五一章 要戰第一四五章 隱匿第八六九章 極限第二八五章 全產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六六八章 指責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一六二章 聯繫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五六四章 讀出第五七六章 草芥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七四一章 天壤第七二七章 學習第七五四章 預計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七四九章 基礎第五九五章 籌碼第三九七章 拋棄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六章 渺茫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七〇三章 迴音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七一七章 蔑視第六十五章 熱寂第六八一章 文字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八七六章 潮汐第八章 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