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上帝之手20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鄺凡是螳螂,某個在暗處的人才是黃雀。
他的英雄主義勳章,有別人的一半。鄺凡對這個猜測十分抗拒,頭腦暈眩,差點維持不了表情。
鄭巖從這點看出了突破他心理防線的希望,打電話積極催促小陳他們抓緊時間調查三年前的事。
小陳倒是已經得到了一點消息:“學生壓力大跳樓的事情,不會有專門的媒體被請過來報道,畢竟也不是什麼好事。一般是有人傳播出去後,有些小記者,網紅會來拿一手消息,或者是有圍觀羣衆拍了視頻投稿到一些視頻號上,聚焦的關鍵點也是跳樓的主人公。”
“但三年前這件事,聚焦的重點是鄺凡靠現場心理疏導救下輕生女孩兒的事,搖身一變成了正能量事件,所以有地方媒體進行報道,還有人在網上的報道下誇獎鄺凡,評論被引導成了類似‘好的心理醫生能救命’的話題。”
鄭巖提取重點:“所以確實有人推波助瀾。”
那個人似乎引導了鄺凡犯錯-患者發生危險-拯救患者-得到誇獎的一系列事情的發生,讓鄺凡在這件事裡嚐到了甜頭,徹底打開英雄綜合徵的犯罪之路。
可是爲什麼呢?
後面的事不知道他有沒有參與,如果沒有,他爲什麼只設計跳樓女孩兒被鄺凡拯救的事?是因爲他和那個女孩兒有關嗎?可是他的設計重點好像都在鄺凡身上。
如果參與了後面的事,爲什麼會特意配合鄺凡出名?而且偏偏在李鑫的事上出了意外,這個意外出在他的處理不當還是鄺凡的意想不到?
線索又在哪裡?鄺凡知道嗎?他的動機是什麼?
鄭巖讓小陳繼續調查,然後對鄺凡說:“看來那個人不只是刺激過跳樓的女生,還專門找人報道過你的英雄事蹟,引導了誇你的話題,似乎很想讓你一夜成名,嚐到甜頭。”
什麼甜頭?鄺凡心知肚明。
他的呼吸都變急促了,直勾勾盯着牆上那張被裱起來的報紙看。
談迦跟着再看一眼,心想,什麼嚐到甜頭,是推他進火坑纔對。
對鄺凡這種人而言,那個人的行爲就像引導殺人犯第一次殺人,引導賭鬼第一次賭博,引導毒蟲第一次吸爽了,開啓一個叫鄺凡的潘多拉魔盒,後面發生的事不用再多插手就能看見他朝着坑底滑下去,殺第二個第三個人,賭第二次第三次,吸得戒不掉。
想到這裡,她掏出手機給鄭巖發消息:【鄭隊,我覺得那個人應該只設計了三年前的那一件事。】
然後把自己的推測詳細解釋了一遍,這涉及到犯罪心理學,找警局的側寫師應該會得到更多結論。
鄭巖表示她的思考很有深度,接着問:【所以爲什麼非得發消息,隔着一米很難開口嗎?】
她回覆:【我覺得可以讓鄺凡認爲那個人一直在參與他的英雄之路。】
所以不能讓鄺凡聽到她的猜測。
鄭巖:【很不錯,回去給你獎勵。】
發完消息,沉默的時間夠久,鄭巖咳嗽一聲。 “鄺凡,我們既然能直接找到診所來查你這幾年的就診記錄,就說明我們已經掌握了很多線索,三年來,你不可能所有事的線索都清理得一乾二淨,特別是李鑫死亡的案件,你一開始根本沒想過他會死吧?”
鄺凡緊緊閉着嘴不說話,似乎陷在自己的情緒裡掙不出來,眼神陰鷙,神情變來變去,最後把那張報紙連帶相框一把取下來砸地上。
“哐當”一聲,碎玻璃四濺,助理被驚得差點跳起來。
鄭巖眼皮也不眨一下,還接着說:“我們希望你能把那個幫你造勢,幫你成爲英雄的真英雄交代出來,那個人很危險,能算計……”
“沒有人,”鄺凡陰鬱着,一字一句說,“沒有人!”
被別人設計的英雄,還是英雄嗎?
別人對他的誇獎,居然有一半都是經過引導的跟風,一半還要分出去給那個暗地裡盯着他的神經病!
鄭巖仍然面不改色:“這麼說你就是設計李鑫死亡的唯一兇手了?雖然你的本意可能並不是讓他死,但我們只認結果,他就是死了,你的有心設計就成了謀殺的計劃。”
這麼多次策劃,只有這一次死了人,也只有這一次最嚴重,只要洗脫這一次的嫌疑……驕傲自大總是伴隨着隱形的自卑逃避,鄺凡看起來有點癲狂的徵兆,但還是能分清輕重緩急。
他最後還是面無表情地坐下,把李鑫死亡的事情推到了那個不知名的幕後黑手身上。
“我根本沒想燒死他,只是送了噴霧罐給他,打算後面用火刺激刺激他,讓他來我這兒治病,讓李家人對我感恩戴德。”
“但我沒想到他家第二天一早就起火了,因爲我一直關注着他的房間,下樓時看了一眼發現在冒黑煙,怕真的出事,所以立馬叫人一起救火。噴霧是不會單獨出事的,一定是那個人借秦大娘孫子的手把打火機給了李鑫,是那個人想燒死李鑫!”
鄭巖:“你知道他是誰嗎?”
鄺凡的神情更顯陰鷙:“不知道。這是你們的事情,快點把他找出來。”
“你還指揮上了,”鄭巖把他拎起來,“既然願意交代了,那就走吧,去警局好好交代。”
助理整個人已經木在原地,腦子一片混亂。他們走到面前了,她才反應過來連忙讓開,看着鄺凡被帶出去
候診室等待的幾個人更懵,帶孩子來看病結果醫生好像被抓了,盯着人走出去兩分鐘後,嗡嗡的議論聲立馬響起。
本來正常時間裡下一個應該就診的,就是之前推雙胞胎男孩兒下樓的那對夫妻,穿着打扮顯然是高知家庭,今天來還特意戴了口罩擋住臉。
現在看見鄺凡被帶走,兩個人愣了會兒,其中一個忽然神情舒展說:“難怪兒子一直好不起來,原來這是個假醫生。他之前說的話可能都是忽悠我們的,還是回去繼續用那個箱子吧。”
另一個人也鬆口氣說:“對,其實我覺得還是那個箱子有用,最近幾個月沒用,兒子怎麼治療都不聽話。”
他們談攏了想法,急忙帶着雙胞胎走了,沒人注意到兩個孩子如出一轍的陰鬱眼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