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幽靈熱線-連環殺人案3
殺人預告?
對方說完就掛斷了電話,鄭岩心口一跳,意識到大事不好。
在刑偵歷史上,有過殺人預告的案子一般都是特大連環殺人案,而且兇手冷血狡詐,通常具有反偵察意識,很難纏。
這不是一起簡單的墜樓案。
他匆匆折返辦公室,通知技術組追查這通電話的座標,但通話時間太短,查不出來,撥過去還是空號。
又分析通話錄音,這次得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這是死者瞿莉的聲音?”他不可置信問。
正好小陳和談鳴打着電話一起在聽,聽見這話都很震驚。
“幽靈熱線啊?”
雖然知道現在的變音技術很強大,兇手肯定是用瞿莉生前的聲音做成了模板而已,但專挑死者的聲音來打電話預告下一起死亡,這說明兇手還真是以玩遊戲的心態在殺人,而且挑中的受害者絕對不止一兩個。
氣氛瞬間變得凝重,原以爲這起案件很簡單,沒想到是史詩級難度。
談鳴皺眉說:“兇手沒說明天什麼時間、在哪裡、是誰會死,我們怎麼查下一個受害者?”
還不能明着呼籲廣大市民注意安全,因爲會引起恐慌。
鄭巖搓把臉,吸口氣說:“先查最近的失蹤案,讓各大居民樓,寫字樓,酒店等有高樓的地方多注意巡查,各地派出所多關注轄區內的傷亡案件,特別是看起來像自殺的……”
然後只能等了。
他們在警局熬了通宵,一直守着電話,精神緊繃得只能靠抽菸舒緩。
直到早上7:29,接線員接到了一個距離三十公里外的派出所打來的電話。
一個二十出頭的女生在公交站牌下上吊死亡。
刑偵二隊立馬趕赴現場。
……
警戒線圍住一整條街道,屍體還吊在公交站牌上沒人動,低着頭腳下懸空,遠遠看去像個掛在房檐上的晴天娃娃。
警車剛停下,前後甩上車門的幾道聲音就同時響起。
鄭巖拉開警戒線快步走進去,沉聲問:“具體怎麼回事?”
民警說:“早上七點,第一班運行的公交車準備在這個站點停靠,因爲這附近工廠比較多,沒有上車的只有下車的,下車的第一個乘客發現了站牌背面的死者,然後報了警。”
“也就是說很多人都看見屍體了?”
“是,一車的人,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鄭巖煩躁地颳了下眉尾,又問:“知道死者身份嗎?”
“不知道。死者身上沒帶任何證件,手機丟失,我們找了但沒找到,這附近的人也不認識。”
和上一個死者瞿莉的情況一樣。
年輕女性,形容憔悴,死亡方式看起來很像自殺,案發現場都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同時身上沒有任何身份證明。 看來確實是同一個兇手做的,是消失的彭斯炎?還是另有其人?
談鳴看了眼簡陋的站牌,皺眉說:“這是多年前最簡單的站牌,只有發車時刻表,沒有監控,大部分地方已經淘汰這種站牌了。這條路上有其他監控嗎?”
民警細數了下:“右邊九百米外的十字路口有電子眼,左邊五百米外有個貨運工廠應該有監控,對面街道可能多點,但中間隔了個種滿觀賞樹的綠化帶,估計很難拍到。”
所以又是監控盲區?
“看來兇手很瞭解這地方,”小陳說,“現在城市裡沒監控的地方可不多,而且他知道幾點作案能讓更多人看見卻不容易發現自己。”
他們先入爲主直接把這起案件和幽靈熱線聯繫起來,但不知道真相的民警卻有疑惑。
“你們爲什麼認爲這是兇殺案?其實死者更像自殺的,我辦過很多上吊的案子,基本可以判斷她是生前上吊,但除了肌肉自然收縮外,完全沒有掙扎痕跡,表情甚至算得上安詳。”
確實,法醫老李也得出相同結論。
小陳用眼神詢問:難道搞錯了,這不是兇手預告的第二個人?
鄭巖:“她的年紀,死亡方式,死亡時間地點,沒有身份信息,這幾點都和瞿莉相似,碰巧的可能性不大。至於爲什麼這麼像自殺,詳細屍檢過才知道真相。老李,她身上有傷口嗎?虐待傷或者自殘傷。”
老李挑開死者衣服觀察:“有,看起來像是自殘的痕跡……哎,好消息,這裡有縫線的痕跡,可以發照片去各醫院讓他們幫忙辨認一下。”
這算意外收穫了,還以爲要繼續找個幾天幾夜的手機才行。
鄭巖立馬讓小陳聯繫各醫院,然後着手辦另一件事:“等痕檢做完現場勘察和掃描,和市政聯繫一下,以他們的名義把這條人行道圍擋起來。”
不能讓更多人看見了。
談鳴看了一圈周圍,發出疑問:“兇手選擇的犯罪現場和犯罪時間都很有特點,十字花園的上班族六點多就會出現,這裡的站點七點會有一輛載滿工廠工人的公交車準點路過。兇手是想讓更多的人發現屍體,爲什麼?”
“能打來預告電話的連環殺人犯,通常都是冷血無情一心追求腎上腺素刺激的人,他可能是想讓更多人見證他的殺人遊戲多精妙,給我們製造麻煩。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可能——”
鄭巖看向對面被綠化帶遮擋的工廠門口,沉聲說:“他想借着人多的時候混在人羣裡離開。”
談鳴悚然一驚:“兇手還在現場逗留過很久,甚至看着我們到達現場?”
“很有可能。”
這就是連環殺人犯和普通罪犯的不同了,他們大膽且無視法律,說不定剛纔就站在對面,笑着看他們愁眉不展,再吹着口哨慢悠悠離開。
談鳴緊緊皺眉,目光銳利地掃視着人羣:“我讓人查查死者上吊的繩子是從哪兒來的,再去問問看見屍體的那些人,有沒有落下的線索。”
還沒確定死者身份,只能先查這些。
鄭巖點頭:“我和民警一起在這條路上走一走。”
重建兇手的行兇路徑,看能不能找出忽略的監控或者找到某些意外收穫。
這是件很繁瑣的工作,至少到下午,他們都沒什麼特別收穫。
最後還是小陳帶來了好消息。
有一家醫院的醫生認出了死者,在就診記錄裡查到身份信息了。
猜猜會是個什麼故事(激動地搓搓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