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長談受教

“鄧大人,怎麼有心事嗎?”本來兩個老朋友久別重逢,應該痛飲盡歡,可謝枋得卻發現鄧光薦似乎強顏歡笑、心事重重的樣子。

“唉,謝兄,你現在是無官一身輕、逍遙自在,哪知道我的難處啊!”鄧光薦被勾起了心事,不由得長嘆一聲。

“哦,不如說給小弟聽聽,看看是什麼事情讓鄧兄這樣才高八斗、身居高位的欽差大臣發愁啊?”謝枋得調侃地說道。

“還欽差大臣呢?在福建路可沒人當回事啊!”鄧光薦苦笑着把來到泉州後發生的事情詳細講述了一遍。“謝兄,你說這許漢青和陳覆文如此執迷不悟,怠慢朝廷,如此大逆不道,他們到底想幹什麼?難道真要做千夫所指的梟雄奸賊嗎?”最後,鄧光薦氣憤地嚷道。

“切,纔多大點兒事。”沒等謝枋得答話,鄭虎臣放下手裡的筷子,滿不在乎地說道:“不讓文官坐轎,改騎馬啦,很好啊!又省人力,又快速方便。東奔西逃時怎麼不擺臭架子,到了泉州又顯擺起來了。不讓你們任職,讓你們去學習,也不錯啊!俸祿不是還給一半嗎,餓不着就行了,再說,人家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盤,憑什麼讓你們來坐享其成啊!”

“你,豈有此理,不知所謂。”鄧光薦被鄭虎臣噎得夠嗆,指着鄭虎臣斥道。

“鄧大人,鄧大人。”謝枋得趕忙上前解勸,“虎臣是個粗人,您別和他計較。”說完狠狠瞪了一眼鄭虎臣,鄭虎臣卻渾不在意,撇了撇嘴,繼續向桌上的酒菜發起進攻。

“鄧大人,請稍安勿躁。”謝枋得笑着給鄧光薦斟了杯酒,“對於這些事情,您可願意聽聽我這個局外人的看法。”

“謝兄,您也曾是朝廷命官,再說以咱們的私誼,怎麼能算局外人呢?”

“既如此,謝某便實話實說了,有什麼失禮不當之處,還望鄧大人海涵。”

“謝兄大才,有何見解但講無妨。”鄧光薦充滿希翼地望着謝枋得。

“謝某自信州戰敗城陷,便開始四處遊走,得遇虎臣。後隱遁於建寧唐石山中,每每夜半長嘆,大宋三百多年的社稷真的便要亡於北元蠻夷之手,何以至此啊!”謝枋得邊說露出了沉痛的表情。

“唉,文恬武嬉,奸臣當道,才讓北元有機可乘啊!”鄧光薦痛惜地解釋道。

謝枋得微微搖了搖頭,自顧自地說道:“後來許漢青率光復軍突然崛起,連戰連捷,謝某便開始時時關注,希望他能是中興我大宋的名臣良將。可以這麼說,光復軍由小到大,由佔據一地到佔據一路,謝某都看在眼裡。等到福建路大定,我便與虎臣下山,在光復軍所佔之地四處走動觀察,是略有所悟啊。近日我在泉州的圖書館翻閱書籍,才終於明白許漢青與陳覆文施政的奧秘,光復軍屢戰屢勝的訣竅。”

“哦,難道這答案都在書中不成?”鄧光薦疑惑地問道。

“不錯,謝某在圖書館中,除了古代典籍的手抄本外,還翻看了許漢青與陳覆文頒佈的各種政策法規,並且仔細閱讀了從創刊到現在,各個報社刊行的報紙。從中終於得以窺得其所實施新政的管中一斑啊!”

“鄧某心神已亂,現朝廷正在風雨飄搖之時,深恐以許漢青的官位、權力,再加上光復軍的兵威,縱倒行逆施,天下亦無人能制之。所以,謝兄若有所悟,望不吝賜教。鄧某將代天下百姓拜謝謝兄點拔之恩!”鄧光薦站起來,對着謝枋得一揖到地。

“鄧大人折殺謝某了!”謝枋得趕緊站起來,用雙手將鄧光薦攙住,心中一陣感動。鄭重地答道:“謝某但有所知,定當言無不盡!”

“鄧大人請看,這是謝某在翻閱書籍時所記錄的一些心得與感悟,雖不全面,也望能對鄧大人有所幫助。”謝枋得從懷中掏出幾張紙,遞給了鄧光薦。

“孟子曰:有恆產者有恆心,而物權法就是要給百姓一個恆心,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調動百姓創造財富的積極性,這是國家要走向繁榮富強必須解決的一個根本問題……”鄧光薦輕輕地念道。

“《物權法》的頒佈,將泉州的百姓與鉅商的利益牢牢地捆在了許漢青的戰車上,穩定了當時的局勢,使泉州的繁榮持續到今日。人不怕窮,怕的是沒有致富的權利和自由。我記得,報紙上還登了這樣一句話: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來說明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謝枋得在一旁解釋道。

“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似乎…”鄧光薦搖着頭說道。

“屁話,難道老子辛辛苦苦賺的錢都不能算是自己的嗎?什麼道理嗎?”鄭虎臣吃滿喝足,剔着牙在一旁說道。

“鄧大人不要理他。”謝枋得趕緊說道,“先看下去,不要急着駁斥,就算您要說服許漢青和陳覆文改弦更張,也得了解他們所實行新政的利弊不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貽嗎。”

“中國歷史上的法律都因爲缺乏真正的制衡機制,難以爲政府的權力系上法律制度的繮繩。這好比一個弱者,終於有一天能夠在名義上不再受欺侮,可這所謂的不受欺侮,不是因爲濫施暴力的強者被真正制服,而是源於一份強者自願交出的書面承諾。這自然不是長久之計,弱者所得到的短暫安全,也不可期望過高。能不能以制度馴服公權,將公共權力置於法律的約束之下,真正實現任何機構、個人都不能凌駕在法律之上………”鄧光薦邊讀邊思索着。

“在我想來,這便是許漢青與陳覆文所最終要達到的目的,也便是他們常說的以法治國吧?”謝枋得邊細細咀嚼着食物,邊說道。

鄧光薦點了點頭,“現在我倒有些佩服許漢青的魄力了,把自己也要置於法律之下。但願他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是不是說說而已,只有讓時間來證明了。”謝枋得笑着回答道。

“那許漢青是不是爲了借正統之名,行悖逆之實。也得讓時間來證明了嗎?”鄧光薦有些不滿地問道。

“不這樣做,鄧大人難道還有別的方法不成?”

“難哪!”鄧光薦想了一下,搖頭道。

“福建路根基已成,許漢青羽翼已豐,朝廷處於弱勢,自然沒有太多制約他的手段。”謝枋得也若有所思地說道,“不過現在是什麼時候,如果擋不住蒙古人,社稷沒了,朝廷也沒了。即便知道許漢青是個大奸臣,恐怕也沒什麼用了吧!”

“這個…”鄧光薦愣住了。

“依謝某看來,許漢青所行新政,並非要標新立異,譁衆取寵,而是期望以此爲基礎,讓國家強大,百姓富足。以便驅逐韃虜,重建華夏。觀點上雖然與聖人之道有所出入,但最終目標卻與朝廷相同。只要不逼之過甚,他未必會做出大逆不道之事。再說,對陳覆文的品質、人格,咱們都很清楚,他既然甘心聽命於許漢青,並與其合作得親密無間,這也值得咱們好好考慮啊!”謝枋得繼續說道,““依謝某愚見,若鄧大人慾勸許漢青回頭,當以其矛,攻其盾。不可再以自己先前所學,來勸諫與他。只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只有親身走進去,在其實施的新政上找到破綻,必然會有所收穫,切不可學館驛內那些自以爲是的朝廷官員,只知鼓譟瞎叫,卻沒有勇氣去學一學,看一看。”

“鄧某受教了。”鄧光薦謝道,“不知謝兄這幾日準備做些什麼?還要去那個圖書館嗎?”

“當然還要去,我對書上所說的那個好象叫羅馬的帝國很感興趣,倒要看看一個人口不多的國家是如何強盛一時,又是如何衰敗沒落的。”謝枋得回答道。

“明日一早,鄧某當在夫子廟恭候,不知謝兄可願否?”鄧光薦拱手說道。

“君所願也,敢不請爾。”

第30章 戰機降臨第52章 走馬觀花第十七章第6章 “新四軍”第11章 戰前安排第12章 邵武戰役(十一)第7章 泉州城下(四)第5章 言傳身教第21章 潮州合兵第34章 作戰計劃“崖山落日”第9章 初戰第26章 不戰而勝的設想第44章 海上決戰(六)第47章 暴怒第35章 國債第40章 海上決戰(二)第50章 黑虎掏心(四)第1章 迴歸第32章 誘敵第50章 黑虎掏心(四)第12章 御駕親征第28章 分兵與分兵第16章 即將到來的決戰第14章 大破索多(三)第4章 練兵第31章 反抗第6章 太后來了第21章 震動(下)第48章 黑虎掏心(二)第2章 興化遇故人(下)第14章 餞行宴第12章 邵武戰役(十一)第3章 應對之策第2章 歡慶(下)第6章 泉州城下(三)第56章 攻取福州(下)第30章 戰機降臨第11章 探馬赤軍第39章 海上決戰(一)第16章 即將到來的決戰第24章 邵武風雲(上)第31章 停戰和談(一)第10章 滿載而歸第37章 元軍的第一次進攻第2章 “大國風範”第52章 走馬觀花第6章 泉州城下(三)第39章 海上決戰(一)第37章 元軍的第一次進攻第十七章第14章 海軍陸戰隊第12章 大破索多(一)第三十九章第23章 反圍攻(一)第26章 路上見聞第25章 邵武風雲(下)第1章 歡慶(上)第4章 張弘範之死第36章 大戰在即第41章 抵達基地第5章 邵武戰役(四)第19章 智取泉州(四)第45章 關門打狗第26章 反圍攻(四)第41章 海上決戰(三)第2章 籌劃第54章 巧取興化第57章 決戰(上)第24章 邵武風雲(上)第27章 危機與機遇第5章 言傳身教第11章 英雄遲暮第8章 邵武戰役(七)第2章 邵武戰役(一)第27章 危機與機遇第14章 臨安第28章 攻城(三)第3章 建設福建第23章 江防戰略第32章 結盟乃顏第4章 忽必烈之死(二)第58章 決戰(下)第32章 結盟乃顏第8章 傾心第5章 斷然拒絕第6章 太后來了第22章 物權法第58章 決戰(下)第39章 海上決戰(一)第23章 江防戰略第25章 長談受教第21章 震動(下)第50章 黑虎掏心(四)第45章 關門打狗第15章 凱旋而歸第33章 試探第5章 斷然拒絕第53章 出擊
第30章 戰機降臨第52章 走馬觀花第十七章第6章 “新四軍”第11章 戰前安排第12章 邵武戰役(十一)第7章 泉州城下(四)第5章 言傳身教第21章 潮州合兵第34章 作戰計劃“崖山落日”第9章 初戰第26章 不戰而勝的設想第44章 海上決戰(六)第47章 暴怒第35章 國債第40章 海上決戰(二)第50章 黑虎掏心(四)第1章 迴歸第32章 誘敵第50章 黑虎掏心(四)第12章 御駕親征第28章 分兵與分兵第16章 即將到來的決戰第14章 大破索多(三)第4章 練兵第31章 反抗第6章 太后來了第21章 震動(下)第48章 黑虎掏心(二)第2章 興化遇故人(下)第14章 餞行宴第12章 邵武戰役(十一)第3章 應對之策第2章 歡慶(下)第6章 泉州城下(三)第56章 攻取福州(下)第30章 戰機降臨第11章 探馬赤軍第39章 海上決戰(一)第16章 即將到來的決戰第24章 邵武風雲(上)第31章 停戰和談(一)第10章 滿載而歸第37章 元軍的第一次進攻第2章 “大國風範”第52章 走馬觀花第6章 泉州城下(三)第39章 海上決戰(一)第37章 元軍的第一次進攻第十七章第14章 海軍陸戰隊第12章 大破索多(一)第三十九章第23章 反圍攻(一)第26章 路上見聞第25章 邵武風雲(下)第1章 歡慶(上)第4章 張弘範之死第36章 大戰在即第41章 抵達基地第5章 邵武戰役(四)第19章 智取泉州(四)第45章 關門打狗第26章 反圍攻(四)第41章 海上決戰(三)第2章 籌劃第54章 巧取興化第57章 決戰(上)第24章 邵武風雲(上)第27章 危機與機遇第5章 言傳身教第11章 英雄遲暮第8章 邵武戰役(七)第2章 邵武戰役(一)第27章 危機與機遇第14章 臨安第28章 攻城(三)第3章 建設福建第23章 江防戰略第32章 結盟乃顏第4章 忽必烈之死(二)第58章 決戰(下)第32章 結盟乃顏第8章 傾心第5章 斷然拒絕第6章 太后來了第22章 物權法第58章 決戰(下)第39章 海上決戰(一)第23章 江防戰略第25章 長談受教第21章 震動(下)第50章 黑虎掏心(四)第45章 關門打狗第15章 凱旋而歸第33章 試探第5章 斷然拒絕第53章 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