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籌劃

歷史上,在閩南地區拉鋸戰的局面結束,元朝政權基本上確立後,元朝改變策略,對沒有參加抗元鬥爭的南宋故臣頗加籠絡,對倖免的南宋宗子也不再追究,但由於許漢青和許夫人英勇抗元,泉、漳一帶許族慘遭元軍殺戮,血跡斑斑。元兵實行剿鄉滅族策略,不僅火燒晉江許漢青、許夫人的家鄉許宅巷、陳厝坑,迫使二鄉的許、陳、曾三姓族人四處奔逃。南詔許姓氏族因事牽抗元,亦慘遭清剿殺戮,幾於滅族,僅剩齔孑遺孤耐京公一人,伏匿於白井埔。

許漢青既知道這段歷史,當然要極力避免慘劇的發生。在回晉江的路上,許漢青想了很多很多,對於如何適應這個亂世,如何在亂世中生存,甚至是發展都有了一個大概的籌劃。

二十一世紀的許漢青本是個神經大條的傢伙,有着開朗豪爽的性格。可來到這個陌生的時代,面對周圍期盼的目光,想到了蒙古人對漢人的屠殺和奴役,突如其來的責任感,讓他一下子沉穩起來,彷彿肩上壓了重如千鈞的擔子。

許漢青是福建人,對於在福建發生的這段歷史事件還是比較熟悉,但除了幾個重大事件的時間,其它具體的時間可記不太清楚了,也不知道蒙古人能留給自己多少的時間,只能是盡其所能,越快越好了。

回到晉江許宅巷,稍微休息了一下,許漢青立時就把負責許家船運的許漢桂,許漢文急招過來商議。

書房內,許漢青打量着這兩個剛剛通過許福介紹才認識兩個弟弟。許漢桂身高大概有左右,濃眉大眼,古銅色的臉上透出一股剽悍,看來是個擺船弄潮的好手。許漢文則是一個瘦瘦的書生模樣,看上去懶洋洋的,只是偶爾眼中透出一絲精光,顯出一個商人的氣息。一文一武,搭配得不錯,許漢青心裡想到。

穩了穩神,許漢青看了看旁邊的站着的許福,開口說道:“老管家,您老也坐下,現在時間緊迫,不講什麼虛禮啦,大夥儘快商議完,拿出個章程出來,也好馬上着手佈置。”

說完轉頭望着許漢桂和許漢文,“兩位兄弟,現在的形勢我不說,你們也知道,蒙古韃子攻勢凌厲,朝廷被追得東奔西跑,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在這亂世之中,我許家該何去何從,是盛是衰,是存是亡,大家好好商議一下,你們倆有什麼想法都講出來,這可是當下最要緊的事情。”

聽完這些話,許漢桂低頭沉思,許漢文卻是一怔,平日裡大哥可是一個忠臣,時刻把皇上朝廷放在頭上,今天怎麼苟延殘喘都出來了,奇怪呀?

半晌,許漢桂擡頭說道:“大哥,小弟是一個粗人,想什麼說什麼,蒙古人現在勢如破竹,我看打是打不過的,既然打不過,不如降了,憑許家的財勢和影響,我想是不會有什麼事。”

“嗯,老三,你是怎麼想的。”許漢青微微點了點頭,又衝着許漢文說道。

“大哥,二哥說得有道理,但我總覺得好象有問題,但又說不清楚。”

“呵呵,我把我的想法說一下,你們看看是否如此,再來商議。”許漢青輕笑道。“目前來看,正面和蒙古人作戰,確實是以卵擊石,這點漢桂說得不錯。但投降蒙古人卻是萬萬不可。”頓了一下,許漢青掃了一眼相對愕然的兄弟倆,繼續說道:“投降蒙古人,只能得到暫時的平安,許家還是前途堪憂。爲什麼呢?這有三個原因:第一,蒙古人生性殘暴,視我南人如豬狗一般,對南人的女人錢帛予取予求,稍有反抗,便屠村滅褰,我許家都是堂堂好男兒,奈何如此作踐自己;第二,我許家雖然家資豐厚,卻也只是一個商人,影響力太弱,降了卻也不能使蒙古人看重許家;第三,爲兄雖是朝廷命官,但官微職小,降了也無法獲得高官厚爵,而蒲壽庚已授授昭勇大將軍(後改鎮國上將軍),閩廣都督兵馬招討使兼提舉福建廣東市舶。蒲壽庚與我許家的仇怨甚深,此人又是睚眥必報,恐容不下我許家。那時人爲刀俎,我爲魚肉,把許氏一族的命運放在別人手裡,實在是下下之策也。”說到這裡,許漢青停了下來,掃視着屋裡的三人。

許漢文站起身來,衝着許漢青拱手道:“大哥說得極是,且不說蒲壽庚是否能容得下我許家,單就蒙古人殘暴貪婪的本性,我許家也是不能降,我許家象二哥這樣暴躁脾氣的不在少數,忍來忍去,早晚要生禍端。”

許漢桂也站立而起,滿臉慚愧地對許漢青道:“小弟目光短淺,不及大哥看得遠,大哥,您就拿主意吧,風裡火裡都跟着您走,我絕不皺一下眉。”轉身又對許漢文說道:“老三,你怎麼說。”

許漢文趕忙上前一步,躬身道:“小弟願唯大哥馬首是瞻。”

“好”許漢青忍不住哈哈大笑。上前抓住兩個兄弟的手放到胸前,一股濃濃的親情瀰漫在三兄弟之間。“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局勢雖然複雜兇險,卻也有解決之道。來,我們兄弟坐下細談。”

…………

夜已經深了,書房裡卻燈火通明,不時傳來一陣笑聲。

臺灣,宋朝時稱爲「流求」或「流球」,《宋史》雲:「流求,在泉州之東,有海島曰彭湖,與之煙火相望。又有毗舍耶國,語言不通,袒裸盱睢,殆非人類。」南宋趙汝適《諸番志》流球亦云:「流球國,當泉州之東,舟行約五、六日程。地無他奇貨,民尤好剽掠,故商賈不通。旁有毗舍耶、談馬顏等國。」顯示流球當時與大陸之間仍未有密切的往來。

許漢青所謂的解決之道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先把許氏族人遷徙到臺灣。這樣既能保全許氏族人免遭歷史上的大屠殺,又有了一個易守難攻的大後方,也算是許漢青給自己留的一條後路。

商議了半夜,總算把移民臺灣的事情大致定了下來:許漢桂許桂文率兩千族中青壯先期赴臺,成功登陸後,探明適合居住之地再返回接送大批族人入臺,這段時間大概需要一個月左右;管家許福負責在家裡招驀兵丁,打造刀槍,準備應付突發事件;告知族人遷徙之事,採取自願原則,願意走的每家補貼五十兩白銀,作爲毀家出海的補償,不願走的不勉強;…………

第1章 強化訓練第47章 暴怒第6章 “新四軍”第22章 左右爲難第7章 衆志成城第4章 四步走第6章 向前進,向前進!第7章 蜇伏第38章 要下死手了第21章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第51章 黑虎掏心(五)第5章 邵武戰役(四)第11章 邵武戰役(十)第九章第23章 反圍攻(一)第13章 回到泉州第20章 窮途末路第21章 震動(下)第8章 圍困潮州第11章 邵武戰役(十)第三十五章第25章 當頭一棒第三十五章第35章 釣魚?第九章第31章 紅豆無言第46章 海上決戰(八)第九章第三十九章第5章 雄心萬丈第36章 大戰在即第14章 智取安溪第19章 致勝之擊第15章 凱旋而歸第31章 停戰和談(一)第4章 邵武戰役(三)第12章 邵武戰役(十一)第1章 迴歸第18章 心結第26章 路上見聞第19章 致勝之擊第26章 路上見聞第19章 奇遇(上)第9章 敲詐第39章 計劃與變化第2章 邵武戰役(一)第40章 爭輝?第三十九章第4章 四步走第7章 衆志成城第25章 專利法第47章 暴怒第36章 上鉤第15章 夫人的疑問第8章 泉州城下(五)第19章 致勝之擊第14章 臨安第51章 反擊前奏第13章 進攻兩浙第30章 逼迫第11章 英雄遲暮第27章 反圍攻(五)第7章 邵武戰役(六)第40章 家和萬事興第21章 新思路第14章 大破索多(三)第3章 兵圍福州第25章 堡壘絞肉機第41章 抵達基地第22章 物權法第2章 籌劃第11章 探馬赤軍第10章 滿載而歸第45章 海上決戰(七)第47章 元軍回師第53章 黑虎掏心(七)第15章 大刀闊斧第21章 震動(下)第1章 歡慶(上)第27章 重心轉移第36章 霸權主義第26章 反圍攻(四)第25章 長談受教第8章 兩手抓,兩手硬第58章 決戰(下)第32章 結盟乃顏第1章 強化訓練第2章 “大國風範”第17章 確定人選第14章 海軍陸戰隊第28章 大開眼界第7章 忽必烈的決定第19章 說教第7章 忽必烈的決定第2章 籌劃第51章 黑虎掏心(五)第18章 心結第4章 泉州城下(一)第21章 震動(下)
第1章 強化訓練第47章 暴怒第6章 “新四軍”第22章 左右爲難第7章 衆志成城第4章 四步走第6章 向前進,向前進!第7章 蜇伏第38章 要下死手了第21章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第51章 黑虎掏心(五)第5章 邵武戰役(四)第11章 邵武戰役(十)第九章第23章 反圍攻(一)第13章 回到泉州第20章 窮途末路第21章 震動(下)第8章 圍困潮州第11章 邵武戰役(十)第三十五章第25章 當頭一棒第三十五章第35章 釣魚?第九章第31章 紅豆無言第46章 海上決戰(八)第九章第三十九章第5章 雄心萬丈第36章 大戰在即第14章 智取安溪第19章 致勝之擊第15章 凱旋而歸第31章 停戰和談(一)第4章 邵武戰役(三)第12章 邵武戰役(十一)第1章 迴歸第18章 心結第26章 路上見聞第19章 致勝之擊第26章 路上見聞第19章 奇遇(上)第9章 敲詐第39章 計劃與變化第2章 邵武戰役(一)第40章 爭輝?第三十九章第4章 四步走第7章 衆志成城第25章 專利法第47章 暴怒第36章 上鉤第15章 夫人的疑問第8章 泉州城下(五)第19章 致勝之擊第14章 臨安第51章 反擊前奏第13章 進攻兩浙第30章 逼迫第11章 英雄遲暮第27章 反圍攻(五)第7章 邵武戰役(六)第40章 家和萬事興第21章 新思路第14章 大破索多(三)第3章 兵圍福州第25章 堡壘絞肉機第41章 抵達基地第22章 物權法第2章 籌劃第11章 探馬赤軍第10章 滿載而歸第45章 海上決戰(七)第47章 元軍回師第53章 黑虎掏心(七)第15章 大刀闊斧第21章 震動(下)第1章 歡慶(上)第27章 重心轉移第36章 霸權主義第26章 反圍攻(四)第25章 長談受教第8章 兩手抓,兩手硬第58章 決戰(下)第32章 結盟乃顏第1章 強化訓練第2章 “大國風範”第17章 確定人選第14章 海軍陸戰隊第28章 大開眼界第7章 忽必烈的決定第19章 說教第7章 忽必烈的決定第2章 籌劃第51章 黑虎掏心(五)第18章 心結第4章 泉州城下(一)第21章 震動(下)